2018-2019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这里的“二十八年”是指 ( )
A. 1842--1870年 B. 1911--1939年 C. 1919--1947年 D. 1921--1949年
2. 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图(图1)、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签字仪式图(图2),关于两图内在联系的论述最准确的是( )
A. 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 B. 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国家统一
C. 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 新中国的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主要前提
3.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歌一经问世,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它体现了( )
A. 中国工农红军争取胜利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 抗日军民抵抗侵略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英雄气概
C. 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D.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高寒地区的必胜信念和顽强意志
4. 1950年,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 )
A.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B.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5.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土地改革完成
C. “一五计划”完成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 如图是中国现代史时间轴。其中,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正确探索有( )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八字方针的提出
7. 民族精神是支障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A. 长征精神 B. 无私奉献精神 C. 大庆精神 D. “两弹一星”精神
8. 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 )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9. 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
A. 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 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 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 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10. “1984年广东的出口额超过1000亿元,比1978年增长238%。”“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 经济特区的建立 D. 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
11. 1990年,擅长打桥牌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张“中国王牌”,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国内外对中国是否继续改革开放的疑虑,也回答了中国将以何种步伐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这张“王牌”是( )
A. 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B.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 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 D. 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12. 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会议是(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13. 1985年起,我国开始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1992年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大中企业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促使其改革步伐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 公司制、股份制的推行
C.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确立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14. 下面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该局面的出现主义得益于( )
对外贸易
(进出口)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381.4 1154.4 4722.9 39600
引进外资 1984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270.5 1028.9 5935.6 1262.7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15. 当你看到“中共十五大”、“改革开放”、“光辉旗帜”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是( )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16. 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是指( )
A. 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B. 与葡萄牙仍有紧密的政治联系
C. 澳门成为经济特区,原经济地位不变 D. 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17.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 实现直接“三通”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8. 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我有幸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在这“一个星期”里发生的“改变世界”的事件是( )
A. 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 B. 在上海签署并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C. 中美双方互派大使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 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馆主题为“中国种子”,旨在向全世界宣传杂交水稻,下列最适合担任该馆形象大使的是( )
A. 邓稼先 B. 王进喜 C. 焦裕禄 D. 袁隆平
20. 强大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成就包括( )
①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②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民空军
③空军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政得辉煌战绩④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A. 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 D. ②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1. 请依据如图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内容的联系性)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5.0分)
22. 时间擦亮了历史的眼睛,历史擦亮了我们的眼睛。边读边想,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1) 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2) 材料二中1949年到1957年粮食的增产与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3) 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造成我国1980-1997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3. 好的歌曲往往反映了时代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催人奋进的长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材料二: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喊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材料四:山绿起来人富起来,面朝大海中国春暖花开。一个梦用五千年文明的承载,美丽中国世世代代……
--《美丽中国》
(1) 材料一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袖是谁?“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2) 材料二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该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要决策?
(3) 材料三中的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
(4) 建设“美丽中国”从我做起,请谈谈你的想法。
24.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历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历史名词:①“两弹一星”;②一届人大;③公私合营;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⑤“九二共识”;⑥“铁人”精神。
材料二:如两幅地图:
(1) 将材料一中的历史名词的序号,填入下列时间轴对应的历史时期。
A时期 ______ ;B时期 ______ ;C时期 ______ 。(只填序号)
(2) 依据材料二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1988年开放的经济特区名称。写出图中A处经济开放区的名称。
(3) 请你认真观察材料二图2,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在图中的序号。
25.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外交之耻】
材料一: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要求,遭到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国的拒绝。会议无理决定把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外交之兴】
材料二:如图:
【外交之盛】
材料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
(1) 材料一中,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得到了类似战败国的待遇?
(2) 材料二中,结合图1相关知识,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图3体现的历史信息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材料三中,习主席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在21世纪初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是什么?
(4)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应如何应对?(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解答本题需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
2.【答案】D
【解析】分析两幅图片,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国家统一是错误的,因为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完成统一,不是实现了国家统一。A.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和C.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不是西藏和平解放时实现的,是以后的事,所以可排除ABC.新中国的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主要前提符合题意。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图一是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图二是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西藏和平解放的签字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前提.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干、识读图片,在此基础上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西藏和平解放的关系.
3.【答案】C
【解析】题干给出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着这首战歌奔赴朝鲜前线的。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本题考查了抗美援朝的歌曲。识记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抗美援朝的歌曲。
4.【答案】A
【解析】据“1950年”“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可知,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更加巩固了新生的人们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故选:A。
本题以1950年凤阳花鼓词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的实行。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相关史实。
5.【答案】A
【解析】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选:A。
本题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的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6.【答案】D
【解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从1959至1960年中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灾难,中共中央不得不于1961年发布“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发展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正确探索对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八字方针提出的历史知识。
7.【答案】B
【解析】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精神。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模范人物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精神。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模范人物身上体现出的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
8.【答案】D
【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强调“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他大力支持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指出这场大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后召开的背景,理解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
9.【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1978年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逐步确立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知道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10.【答案】C
【解析】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依据题干描述可知,广东的出口额“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特区的建立。
故选:C。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特区的建立。识记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四个经济特区的相关史实。
知道经济特区的设立,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11.【答案】D
【解析】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开发与开放了上海浦东开发区,我国的对外开放区出现了一个新局面。浦东的开放,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带动了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带动了长江地区经济发展。A是在1980年;B是在1984年;C是在1988年。
故选:D。
本题以1990年擅长打桥牌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张“中国王牌”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的相关史实.
12.【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结合所学知识: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故选A。
B.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故排除B。
C.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排除C。
D.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故排除D。
故选A。
13.【答案】C
【解析】1992年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大中企业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促使其改革步伐加快的主要因素是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1978年,时间不符。确立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是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公司制、股份制本身就是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表现。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史实.
掌握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
14.【答案】B
【解析】注意图中开始时间是1980年,这一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开始对外开放,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对外开放逐步深化。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1980年以后的进出口总额和引进外资的总量逐年增加,该局面的出现主义得益于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故选:B。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的内容;理解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
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判断分析确定正确选项,也有部分题目在题干表述中有相关提示信息。
15.【答案】B
【解析】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的党章中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题干中的关键词都指向邓小平理论。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内容。
注意中共十五大主要内容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知识的识记。
16.【答案】D
【解析】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后,在香港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澳门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即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在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其生活方式、经济制度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特别行政区“特别”的含义。
“一国两制”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7.【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知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故选:B。
该题考查台湾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
识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
18.【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尼克松访和北京”等信息反映的是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他在这一周会见了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尼克松访华的成果.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注意题干材料中的人物和地点.
1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杂交水稻”这一关键词,我们很容易判断应该找杂交水稻的发明者为形象大使。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被称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邓稼先是两弹元勋,王进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模范人物,焦裕禄是新中国的好干部。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袁隆平的主要贡献。
注意抓住关键词,做出准确判断。
20.【答案】D
【解析】①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在新中国成立前,不符合题意,据此可排除BC两个选项,而②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民空军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符合题意据此可排除A.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人民空军是在陆军基础上于1949年11月建立起来的。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我国国防建设成就。现代国防建设是一个以科技为龙头、以经济为骨干,通过总体性的战略运筹,谋求综合国防效益的有机系统。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华东军区海军、人民空军建立的时间。
21.【答案】本题考查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享有高度自治;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于1999年12月20日,正式收回澳门,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故答案为:
进人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此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1999年12月19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解析】本题考查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理解题意,联系实际,具体分析作答。
22.【答案】【小题1】措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果: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小题2】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
【小题3】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小题4】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国家政策的调整要符合国情等。
【解析】本题以二则文字成立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一五计划、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知识,明确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国家政策的调整要符合国情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一五计划、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知识。
23.【答案】【小题1】领袖:毛泽东。变化:推翻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翻身当家做主人。
【小题2】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小题3】南方谈话。
【小题4】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解析】本题以四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内容、邓小平南巡等知识,明确美丽中国”从我做起,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内容、邓小平南巡等知识。
24.【答案】【小题1】②
【小题2】③①⑥
【小题3】④⑤
【解析】(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处于1949--1956年,②一届人大,属于这一期间。B处于1956--1978年,③公私合营;①“两弹一星”;⑥“铁人”精神,属于这一期间。C处于1978年至今,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⑤“九二共识”,属于这一期间。
(2)依据材料二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1988年开放的经济特区名称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根据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A处经济开放区的名称是环渤海地区。
(3)认真观察材料二图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在图中的序号是①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目前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
故答案为:
(1)②;③①⑥;④⑤。
(2)海南岛。A是环渤海地区。
(3)①。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系列成就、经济特区与经济开放区的设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民族自治区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系列成就、经济特区与经济开放区的设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民族自治区等知识。
25.【答案】【小题1】弱国无外交,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不强大,政府腐败无能。
【小题2】标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一国两制”。
【小题3】世界贸易组织(WTO)。
【小题4】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各种类型的人才;提高综合国力。(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以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为切入点,考查巴黎和会、新中国的外交、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重返联合国、加入世贸组织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第1页,共1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