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第二次适应性测试)(学生版+教师版)
2024年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第二次适应性测试)
1.(2024九下·西塘模拟)某同学将一片菠菜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观察不到叶片的细胞结构,主要原因是( )
A.光线无法透过材料 B.叶片形状不规则
C.选用的是低倍物镜 D.叶片没有经过染色
2.(2024九下·西塘模拟)研究人员发现“人的视网膜上存在干细胞”,对该干细胞的培养如图所示,①②表示过程,a、b、c、d表示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表示细胞分裂
B.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
C.细胞a、b、c、d中的遗传物质不同
D.细胞a、b、c、d的功能不同
3.(2024九下·西塘模拟)2024年4月18日,国家植物园迎来揭牌两周年,世界珍稀植物展在国家植物园(北园)展览温室开展。桃花、牡丹等1000余个品种的春花植物陆续开放,将植物园装扮成花的海洋。桃和牡丹的种子外都有果皮包被,因此都属于( )
A.苔藓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
4.(2024九下·西塘模拟)近年来,甲型流感呈多发趋势,国家药监局计划收储一亿支甲型流感疫苗备用。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接种甲型流感疫苗的行为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加强个人卫生
5.(2024九下·西塘模拟)人吃柠檬时唾液的分泌量会增加,该反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这种神经调节方式属于简单反射
B.完成此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
C.反射过程中,唾液腺属于感受器
D.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手大脑
6.(2024九下·西塘模拟)2024年1月3日至5日,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男子总决赛在卡塔尔多哈卢塞尔体育场举行,中国队包揽了单打和双打冠军。图为我国运动员在比赛时的瞬间动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屈肘击球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B.运动员的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进而产生运动
C.运动员的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
D.只要运动系统结构完整,运动员就能进行比赛运动
7.(2024九下·西塘模拟)“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在青春期这个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男孩、女孩常会出现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正确看待性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
B.树立远大理想情操,将精力放在学习上
C.对性知识难以启齿,将疑惑埋在心里
D.性激素与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直接相关
8.(2024九下·西塘模拟)隐翅虫是一种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其体外没有毒腺,不会蜇人,但是体内的毒液会引起急性皮肤炎症,它的生殖发育方式与家蚕类似。下列关于隐翅虫生殖和发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殖特点为卵生,体内受精 B.发育方式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C.发育过程比蝗虫多了蛹时期 D.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9.(2024九下·西塘模拟)“中国沃柑看武鸣”,武鸣沃柑多汁肉甜,营养成分很高,含有大量维生素C,是不可多得的果中珍品。下列关于沃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沃柑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其细胞质中都有叶绿体
B.沃柑有保护、营养、输导、结缔、机械等几种组织
C.剥开沃柑果皮会发现有一些白色的“筋络”,这些“筋络”属于输导组织
D.沃柑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10.(2024九下·西塘模拟)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人们按照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的排序,用于纪年。根据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若把鸡、蛇分为一类,鼠、牛、虎、兔、马、羊、猴、狗、猪等分为一类,其分类依据是( )
A.是否胎生、哺乳 B.体温是否恒定
C.体内有无脊柱 D.体表是否覆羽
11.(2024九下·西塘模拟)1993年,在我国新疆发现了马门溪龙的颈部和头骨化石,去年,研究学者通过新方法分析这些化石,估算马门溪龙的脖子长约15.1米,是目前发现的脖子最长的蜥脚类恐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马门溪龙在分类学上属于哺乳动物
B.马门溪龙体内没有脊柱
C.化石是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D.马门溪龙长脖子的形成与环境没有关系
12.(2024九下·西塘模拟)新华社2024年4月16日报道,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发现6种植物新物种——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它们均属于绿色开花植物。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6种植物新物种依靠种子进行繁殖
B.植物新物种的发现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态系统多样性
C.这6种植物新物种性状上的差异本质上是由基因决定的
D.新物种的形成是经过自然选择长期进化的结果
13.(2024九下·西塘模拟)八年级学生小罗在逛超市的食品区时,想起了生物课本关于食品保存的相关内容,表是他针对几种食品罗列出来的食品保存方法和食品保存的基本原理,你认为不合理的一项是( )
序号 食品保存的方法 基本原理
A 干燥处理木耳 降低木耳的含水量,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B 把菠萝做成罐头 高温消毒和防止与外界细菌、真菌接触
C 真空包装肉肠 真空包装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D 低温冷藏新鲜葡萄 杀死葡萄内的细菌、真菌
A.A B.B C.C D.D
14.(2024九下·西塘模拟)小明患了口腔溃疡,到药店买药,下面列举的信息中,你认为不需要关注的是( )
A.药物精美的外包装 B.药物的用法与用量
C.药物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D.药物的功能与主治
15.(2024九下·西塘模拟)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有多种,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下列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的是( )
A.女性神经细胞 B.精子
C.男性成熟红细胞 D.男性肌细胞
16.(2024九下·西塘模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广西是荔枝的主产地之一,荔枝也是我国南方水果中的佳品。下图表示荔枝叶的某些生理活动。请根据图4回答问题。
(1)荔枝树经过开花、传粉、受精,最终结出美味的荔枝,这样的生殖方式属于 生殖。
(2)走进荔枝园,感觉空气潮湿凉爽,这主要是因为荔枝树的叶片通过 (填字母)散失水分,提高了荔枝园空气的湿度。
(3)荔枝甘甜可口,糖分主要储存在细胞的 中(填细胞结构)。
(4)种植荔枝树时,株间距离一般有至少4~5米,保持这样的种植间距能提高产量,若种植过密,则会影响图中 (填字母)的效率,造成减产。
(5)荔枝有“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的特点,为了延长荔枝的保鲜期,在运输过程中可采用冷藏技术,其原理是有效抑制荔枝的 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6)在开花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荔枝减产,为了弥补这种不足,人们常常进行 来提高荔枝的产量。
17.(2024九下·西塘模拟)2024年3月16日,在荷兰鹿特丹举行的2024年短道速滑世锦赛男子1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孙龙获得金牌。下图是孙龙体内与能量代谢相关的结构,其中A、B表示人体的系统,a表示消化器官,①、②表示气体,请根据图5回答问题。
(1)运动员孙龙运动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填“糖类”或“脂肪”)。
(2)淀粉等有机物在a处最终分解成有机小分子,经吸收后由A 系统运送至全身各处。
(3)肺部毛细血管的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时,图中的气体① 进入血液,再由肺静脉流回心脏的 (填结构)。
(4)运动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B系统排出,B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 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8.(2024九下·西塘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4年3月3日是第11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今年我国活动主题为“构建野生动植物智慧保护体系”,随着这些年修复项目不断推进,南宁市的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南宁大明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也逐渐丰富。近年来,相继发现了广西琴蛙,广西雨蟋,大明山掌突蟾,叉状挖耳草等新记录物种,这些新记录物种的发现说明了大明山生物种类的丰富多样。
材料二 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是广西最早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内山环水绕,林木繁茂,芳草茵茵,野花点点,鸟语虫鸣,一派旖旎的自然风光。园中有亚热带树种及广西濒临灭绝的树种共122科1294个品种,属于国家保护植物的有85种。这里空气负离子含量高,从市区来到这里,顿时神清气爽,是名副其实的“森林浴室”。某校生物小组的同学到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开展研学活动,他们将调查到的部分生物绘制成图的食物网。
(1)材料一中提到的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属于 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材料一中划线部分未提到的生物成分是 。
(2)材料二中图6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若某些不易降解的有毒物质污染该森林公园,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
(3)目前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和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能够比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4)森林是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为保护好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样做? 。(答出一点即可)
19.(2024九下·西塘模拟)圣女果,又称为樱桃番茄,它既是蔬菜又是水果,不仅色泽艳丽,而且味道适口、营养丰富,除了含有番茄的所有营养成分之外,其维生素含量比普通番茄还高。圣女果的果皮颜色有红色和黄色之分,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圣女果果皮颜色遗传的杂交实验,请据表2回答问题。
组别 亲代性状 子一代的性状
实验一 红色果皮×黄色果皮 红色果皮
实验二 红色果皮×红色果皮 红色果皮 黄色果皮
(1)圣女果的红色果皮和黄色果皮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表2可以推断出 (填“红色”或“黄色”)果皮为隐性性状。
(2)表2中的实验二,亲代均为红色果皮,而在子一代中出现了黄色果皮,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3)若圣女果果皮颜色由一对基因(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控制,在实验一中,亲代黄色果皮个体的基因组成为 ,若将子一代个体与红色果皮(基因组成为Aa)进行杂交,则子二代中出现红色果皮的概率为 。
(4)生物兴趣小组认为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而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请你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将下列关于染色体、蛋白质、DNA和基因间的正确关系示意图选择出来: (填字母)。
(5)自然成熟的圣女果乙烯含量高,且极易腐烂、变质。小组成员认为通过 技术能够将抑制乙烯合成的基因转入圣女果中,从而培育出耐储存的圣女果。
20.(2024九下·西塘模拟)泡菜因其口感良好,被人们广泛喜爱,但泡菜腌制的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有致癌的风险。我国国家标准中对酱腌菜的亚硝酸盐的含量规定为≤20mg/kg。某中学学生想探究盐水的质量分数对泡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做了以下的实验:
1.取大小、形状、容积等相同的泡菜坛3个,洗净、灭菌,编号A、B、C待用;
2.称取等量的晒干后的白萝卜分别装入3个泡菜坛中;
3.往A、B、C泡菜坛中分别加入等量的4%、6%、8%的冷盐水至没过全部菜料,盖好坛盖,加水封坛,置于25℃恒温箱中发酵;
4.每天在同一时间取适量泡菜汁,测定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连续测定6天。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
(2)该实验的变量是 ,实验中每种泡菜至少测量3次,然后取平均值,目的是 。
(3)分析实验结果可知,为保证腌制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低于20mg/kg,应选择质量分数为 的盐水制作泡菜,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一种细菌,该细菌是 。
(4)根据实验结果,请你对预防癌症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成像,因此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是薄而透明的。所以该同学将一片菠菜叶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却看不到菠菜细胞,原因是反光镜反射的光线不能穿过菠菜叶。
故答案为:A。
【分析】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利用通过可见光来放大标本。如果标本太厚光线无法透过标本到达目镜,观察不到。所以,用显微镜观察的标本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其原因是能让光线透过观察材料。
2.【答案】C
【知识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解析】【解答】A.过程①表示细胞分裂,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A正确。
BD.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因此,过程②表示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形成a、b、c、d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不同,BD正确。
C.细胞分化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因此,细胞a、b、c、d中遗传物质相同,C错误。
故选C。
【分析】图中:①是细胞分裂,②是细胞分化。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因此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不能无限制的生长,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3.【答案】D
【知识点】被子植物
4.【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5.【答案】A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人吃柠檬时唾液的分泌量会增加,这种神经调节方式属于简单反射,因为它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A正确。
B.完成此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而不是神经元。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B错误。
C.感受器是神经组织末梢的特殊结构,它能把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活动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反射过程中,唾液腺属于感受器,C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手脑干,D错误。
故选A。
【分析】(1)反射分为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视觉形成过程: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6.【答案】B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屈肘动作需要肱二头肌的收缩来拉动前臂向内弯曲,而肱三头肌则处于舒张状态,以允许前臂的移动,A错误。
B.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因此,运动员的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进而产生运动,B正确。
C.运动员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C错误。
D.乒乓球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D错误。
故选B。
【分析】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7.【答案】C
【知识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8.【答案】C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9.【答案】D
【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10.【答案】A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对动物进行分类
11.【答案】D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学说
12.【答案】C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生物进化的学说;生物多样性的内涵;被子植物
13.【答案】D
【知识点】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答】A.干燥处理木耳是通过降低木耳的含水量,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A正确。
B.把菠萝做成罐头是通过高温消毒和防止与外界细菌、真菌接触,B正确。
C.真空包装肉肠是利用真空环境缺氧的特点,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肉肠的保质期,C正确。
D.低温冷藏新鲜葡萄主要是抑制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且低温只能抑制细菌、真菌的繁殖,不能杀死葡萄内的细菌、真菌,D错误。
故选D。
【分析】食品腐败的原因: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长、繁殖。
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常用保存方法:①巴氏消毒法:依据高温灭菌原理。
②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与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
③冷藏法:依据低温可以抑菌的原理。
④另外还有冷冻法、真空包装法、晒制与烟熏法、腌制法、脱水法等。
14.【答案】A
【知识点】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在购买药物时,关注药物的用法与用量、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功能与主治等信息是必要的,因为这些信息直接关系到药物的使用安全和疗效。而药物的外包装虽然可以提供一定的信息,但其主要功能是保护药物和提供基本信息,对于药物的使用安全和疗效影响较小。
故答案为:A。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前,都必须认真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主要成分、适用范围、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等,同时还要认真阅读注意事项,看清生产日期和有效期,以确保安全用药。
15.【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16.【答案】(1)有性
(2)b
(3)液泡
(4)c
(5)呼吸
(6)人工辅助授粉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解答】(1)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而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荔枝树经过开花、传粉、受精,最终结出美味的荔枝,这样的生殖方式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2)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促进水的循环。因此,走进荔枝园,感觉空气潮湿凉爽,这主要是因为荔枝树的叶片通过b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提高了荔枝园空气的湿度。
(3)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见,荔枝甘甜可口,糖分主要储存在细胞的液泡中。
(4)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可见,种植荔枝树时,若种植过密,则会影响图中c光合作用的效率,造成减产。
(5)蔬菜、水果等在采收之后仍然具有生物活性,在细胞内酶的催化作用下,会通过呼吸作用消耗营养成分,而采用低温冷藏的方法能使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变弱,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可见,为了延长荔枝的保鲜期,在运输过程中可采用冷藏技术,其原理是有效抑制荔枝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6)异花传粉往往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得不到传粉的机会,从而降低受精的几率,影响到果实的产量。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可辅以人工辅助授粉。可见,为了弥补因“开花季节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造成的荔枝减产”人们常常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来提高荔枝的产量。
【分析】图中:a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表示呼吸作用;b产生水蒸气,表示蒸腾作用;c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表示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1)荔枝树经过开花、传粉、受精,最终结出美味的荔枝,这样的生殖方式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可见,走进荔枝园,感觉空气潮湿凉爽,这主要是因为荔枝树的叶片通过b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提高了荔枝园空气的湿度。
(3)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见,荔枝甘甜可口,糖分主要储存在细胞的液泡中。
(4)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可见,种植荔枝树时,若种植过密,则会影响图中c光合作用的效率,造成减产。
(5)蔬菜、水果等在采收之后仍然具有生物活性,在细胞内酶的催化作用下,会通过呼吸作用消耗营养成分,而采用低温冷藏的方法能使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变弱,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可见,为了延长荔枝的保鲜期,在运输过程中可采用冷藏技术,其原理是有效抑制荔枝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6)异花传粉往往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得不到传粉的机会,从而降低受精的几率,影响到果实的产量。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可辅以人工辅助授粉。可见,为了弥补因“开花季节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造成的荔枝减产”人们常常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来提高荔枝的产量。
17.【答案】(1)糖类
(2)循环
(3)氧气;左心房
(4)肾脏;过滤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的吸收;肾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葡糖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主要的食物是谷类、根茎类;所以运动员孙龙在运动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由糖类提供。
(2)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a小肠后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后被吸收进入血液,随A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组织细胞处,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重。
(3)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①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与血红蛋白结合,②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动脉血由肺静脉运回左心房,而后经过左心室,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
(4)B泌尿系统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
【分析】图中:A循环系统,B泌尿系统,a小肠,①氧气,②二氧化碳。
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1)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所以运动员孙龙在运动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由糖类提供。
(2)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a小肠后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后被吸收进入血液,随A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组织细胞处,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重。
(3)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①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与血红蛋白结合,②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动脉血由肺静脉运回左心房,而后经过左心室,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
(4)B泌尿系统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
18.【答案】(1)森林;分解者
(2)3;鹰
(3)自动调节
(4)增强环保意识、参与植树造林、节约资源、垃圾分类、宣传环保理念、抵制非法伐木和野生动物交易、参与环保志愿活动以及绿色出行等(写1条,合理即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材料一中提到的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材料一中划线部分未提到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再次利用的角色,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材料二中图6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植物→昆虫→食虫鸟→鹰,植物→昆虫→青蛙→鹰,植物→鼠→鹰。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所以,若某些不易降解的有毒物质污染该森林公园,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最高营养级的鹰。
(3)目前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和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能够比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后,能够通过内部的调节机制恢复到相对稳定状态的能力。
(4)森林是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为保护好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增强环保意识、参与植树造林、节约资源、垃圾分类、宣传环保理念、抵制非法伐木和野生动物交易、参与环保志愿活动以及绿色出行等。这些行动有助于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1)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材料一中提到的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材料一中划线部分提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要构成生态系统还应有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的分解者。
(2)材料二中图6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植物→昆虫→食虫鸟→鹰,植物→昆虫→青蛙→鹰,植物→鼠→鹰。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所以,若某些不易降解的有毒物质污染该森林公园,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最高营养级的鹰。
(3)结合分析可知,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和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能够比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自我调节)能力。
(4)作为一名中学生,我可以通过增强环保意识、参与植树造林、节约资源、垃圾分类、宣传环保理念、抵制非法伐木和野生动物交易、参与环保志愿活动以及绿色出行等方式,为保护森林和动植物的栖息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9.【答案】(1)黄色
(2)变异
(3)aa;75%
(4)C
(5)转基因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生物的变异现象
【解析】【解答】(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因此,根据实验二的遗传规律(亲代:红果×红果→子一代出现:黄果),可推知红果是显性性状,黄果是隐性性状。
(2)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可见,表2中的实验二,亲代均为红色果皮,而在子一代中出现了黄色果皮,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3)根据第一小题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因此,在实验一中亲代黄色果皮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a。实验一中子一代表现为红色果皮,控制果皮的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因此,子一代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a。若将子一代个体与红色果皮(基因组成为Aa)进行杂交,遗传图解如下:
由图解可知:子二代中出现红色果皮的概率为75%。
(4)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包含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是基因。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拼接组合,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从而改造某些遗传性状,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可见,小组成员认为通过转基因技术能够将抑制乙烯合成的基因转入到番茄中,从而培育出耐储存的番茄。
【分析】(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实验二的遗传规律(亲代:红果×红果→子一代出现:黄果),可推知红果是显性性状,黄果是隐性性状。
(2)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可见,表2中的实验二,亲代均为红色果皮,而在子一代中出现了黄色果皮,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3)根据第一小题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因此,在实验一中亲代黄色果皮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a。实验一中子一代表现为红色果皮,控制果皮的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因此,子一代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a。若将子一代个体与红色果皮(基因组成为Aa)进行杂交,遗传图解如下:
由图解可知:子二代中出现红色果皮的概率为75%。
(4)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包含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是基因。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拼接组合,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从而改造某些遗传性状,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可见,小组成员认为通过转基因技术能够将抑制乙烯合成的基因转入到番茄中,从而培育出耐储存的番茄。
20.【答案】(1)盐水的质量分数对泡菜亚硝酸盐含量有影响吗?
(2)盐水浓度;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3)6%;乳酸菌
(4)少吃腌制的泡菜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解析】【解答】(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根据原题“某中学学生想探究盐水的质量分数对泡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做了以下的实验”的描述,我们可以提出问题是:盐水的质量分数对泡菜亚硝酸盐含量有影响吗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中除了盐水浓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该实验的变量是盐水浓度。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需要对实验设置重复组,或进行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因此,实验中每种泡菜至少测量3次,然后取平均值,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3)据表中数据可见:不同时期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不同,泡菜中的亚硝酸含量随发酵天数增多呈现的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质量分数为6%的盐水制作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最高值低于20mg/kg;所以应选择质量分数为6%的盐水制作泡菜。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的菜具有特殊的风味。
(4)通过曲线比较发现,泡菜要泡到6天以上,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降到最低,食用对人体危害不大。因此,根据实验结果,对预防癌症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是:少吃腌制的泡菜,或腌制的泡菜要泡到6天以上再吃。
【分析】(1)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地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2)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1)根据题干“某中学学生想探究盐水的质量分数对泡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做了以下的实验”的描述,可提出问题是:盐水的质量分数对泡菜亚硝酸盐含量有影响吗
(2)实验中除了盐水浓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该实验的变量是盐水浓度。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需要对实验设置重复组,或进行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因此,实验中每种泡菜至少测量3次,然后取平均值,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3)据表中数据可见:不同时期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不同,泡菜中的亚硝酸含量随发酵天数增多呈现的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质量分数为6%的盐水制作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最高值低于20mg/kg;所以应选择质量分数为6%的盐水制作泡菜。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的菜具有特殊的风味。
(4)通过曲线比较发现,泡菜要泡到6天以上,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降到最低,食用对人体危害不大。因此,根据实验结果,对预防癌症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是:少吃腌制的泡菜,或腌制的泡菜要泡到6天以上再吃。
2024年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第二次适应性测试)
1.(2024九下·西塘模拟)某同学将一片菠菜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观察不到叶片的细胞结构,主要原因是( )
A.光线无法透过材料 B.叶片形状不规则
C.选用的是低倍物镜 D.叶片没有经过染色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成像,因此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是薄而透明的。所以该同学将一片菠菜叶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却看不到菠菜细胞,原因是反光镜反射的光线不能穿过菠菜叶。
故答案为:A。
【分析】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利用通过可见光来放大标本。如果标本太厚光线无法透过标本到达目镜,观察不到。所以,用显微镜观察的标本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其原因是能让光线透过观察材料。
2.(2024九下·西塘模拟)研究人员发现“人的视网膜上存在干细胞”,对该干细胞的培养如图所示,①②表示过程,a、b、c、d表示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表示细胞分裂
B.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
C.细胞a、b、c、d中的遗传物质不同
D.细胞a、b、c、d的功能不同
【答案】C
【知识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解析】【解答】A.过程①表示细胞分裂,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A正确。
BD.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因此,过程②表示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形成a、b、c、d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不同,BD正确。
C.细胞分化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因此,细胞a、b、c、d中遗传物质相同,C错误。
故选C。
【分析】图中:①是细胞分裂,②是细胞分化。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因此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不能无限制的生长,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3.(2024九下·西塘模拟)2024年4月18日,国家植物园迎来揭牌两周年,世界珍稀植物展在国家植物园(北园)展览温室开展。桃花、牡丹等1000余个品种的春花植物陆续开放,将植物园装扮成花的海洋。桃和牡丹的种子外都有果皮包被,因此都属于( )
A.苔藓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
【答案】D
【知识点】被子植物
4.(2024九下·西塘模拟)近年来,甲型流感呈多发趋势,国家药监局计划收储一亿支甲型流感疫苗备用。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接种甲型流感疫苗的行为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加强个人卫生
【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5.(2024九下·西塘模拟)人吃柠檬时唾液的分泌量会增加,该反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这种神经调节方式属于简单反射
B.完成此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
C.反射过程中,唾液腺属于感受器
D.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手大脑
【答案】A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人吃柠檬时唾液的分泌量会增加,这种神经调节方式属于简单反射,因为它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A正确。
B.完成此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而不是神经元。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B错误。
C.感受器是神经组织末梢的特殊结构,它能把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活动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反射过程中,唾液腺属于感受器,C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手脑干,D错误。
故选A。
【分析】(1)反射分为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视觉形成过程: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6.(2024九下·西塘模拟)2024年1月3日至5日,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男子总决赛在卡塔尔多哈卢塞尔体育场举行,中国队包揽了单打和双打冠军。图为我国运动员在比赛时的瞬间动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屈肘击球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B.运动员的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进而产生运动
C.运动员的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
D.只要运动系统结构完整,运动员就能进行比赛运动
【答案】B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屈肘动作需要肱二头肌的收缩来拉动前臂向内弯曲,而肱三头肌则处于舒张状态,以允许前臂的移动,A错误。
B.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因此,运动员的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进而产生运动,B正确。
C.运动员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C错误。
D.乒乓球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D错误。
故选B。
【分析】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7.(2024九下·西塘模拟)“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在青春期这个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男孩、女孩常会出现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正确看待性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
B.树立远大理想情操,将精力放在学习上
C.对性知识难以启齿,将疑惑埋在心里
D.性激素与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直接相关
【答案】C
【知识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8.(2024九下·西塘模拟)隐翅虫是一种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其体外没有毒腺,不会蜇人,但是体内的毒液会引起急性皮肤炎症,它的生殖发育方式与家蚕类似。下列关于隐翅虫生殖和发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殖特点为卵生,体内受精 B.发育方式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C.发育过程比蝗虫多了蛹时期 D.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答案】C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9.(2024九下·西塘模拟)“中国沃柑看武鸣”,武鸣沃柑多汁肉甜,营养成分很高,含有大量维生素C,是不可多得的果中珍品。下列关于沃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沃柑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其细胞质中都有叶绿体
B.沃柑有保护、营养、输导、结缔、机械等几种组织
C.剥开沃柑果皮会发现有一些白色的“筋络”,这些“筋络”属于输导组织
D.沃柑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答案】D
【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10.(2024九下·西塘模拟)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人们按照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的排序,用于纪年。根据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若把鸡、蛇分为一类,鼠、牛、虎、兔、马、羊、猴、狗、猪等分为一类,其分类依据是( )
A.是否胎生、哺乳 B.体温是否恒定
C.体内有无脊柱 D.体表是否覆羽
【答案】A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对动物进行分类
11.(2024九下·西塘模拟)1993年,在我国新疆发现了马门溪龙的颈部和头骨化石,去年,研究学者通过新方法分析这些化石,估算马门溪龙的脖子长约15.1米,是目前发现的脖子最长的蜥脚类恐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马门溪龙在分类学上属于哺乳动物
B.马门溪龙体内没有脊柱
C.化石是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D.马门溪龙长脖子的形成与环境没有关系
【答案】D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学说
12.(2024九下·西塘模拟)新华社2024年4月16日报道,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发现6种植物新物种——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它们均属于绿色开花植物。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6种植物新物种依靠种子进行繁殖
B.植物新物种的发现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态系统多样性
C.这6种植物新物种性状上的差异本质上是由基因决定的
D.新物种的形成是经过自然选择长期进化的结果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生物进化的学说;生物多样性的内涵;被子植物
13.(2024九下·西塘模拟)八年级学生小罗在逛超市的食品区时,想起了生物课本关于食品保存的相关内容,表是他针对几种食品罗列出来的食品保存方法和食品保存的基本原理,你认为不合理的一项是( )
序号 食品保存的方法 基本原理
A 干燥处理木耳 降低木耳的含水量,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B 把菠萝做成罐头 高温消毒和防止与外界细菌、真菌接触
C 真空包装肉肠 真空包装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D 低温冷藏新鲜葡萄 杀死葡萄内的细菌、真菌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解析】【解答】A.干燥处理木耳是通过降低木耳的含水量,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A正确。
B.把菠萝做成罐头是通过高温消毒和防止与外界细菌、真菌接触,B正确。
C.真空包装肉肠是利用真空环境缺氧的特点,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肉肠的保质期,C正确。
D.低温冷藏新鲜葡萄主要是抑制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且低温只能抑制细菌、真菌的繁殖,不能杀死葡萄内的细菌、真菌,D错误。
故选D。
【分析】食品腐败的原因: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中生长、繁殖。
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常用保存方法:①巴氏消毒法:依据高温灭菌原理。
②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与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
③冷藏法:依据低温可以抑菌的原理。
④另外还有冷冻法、真空包装法、晒制与烟熏法、腌制法、脱水法等。
14.(2024九下·西塘模拟)小明患了口腔溃疡,到药店买药,下面列举的信息中,你认为不需要关注的是( )
A.药物精美的外包装 B.药物的用法与用量
C.药物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D.药物的功能与主治
【答案】A
【知识点】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在购买药物时,关注药物的用法与用量、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功能与主治等信息是必要的,因为这些信息直接关系到药物的使用安全和疗效。而药物的外包装虽然可以提供一定的信息,但其主要功能是保护药物和提供基本信息,对于药物的使用安全和疗效影响较小。
故答案为:A。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前,都必须认真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主要成分、适用范围、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等,同时还要认真阅读注意事项,看清生产日期和有效期,以确保安全用药。
15.(2024九下·西塘模拟)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有多种,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下列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的是( )
A.女性神经细胞 B.精子
C.男性成熟红细胞 D.男性肌细胞
【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16.(2024九下·西塘模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广西是荔枝的主产地之一,荔枝也是我国南方水果中的佳品。下图表示荔枝叶的某些生理活动。请根据图4回答问题。
(1)荔枝树经过开花、传粉、受精,最终结出美味的荔枝,这样的生殖方式属于 生殖。
(2)走进荔枝园,感觉空气潮湿凉爽,这主要是因为荔枝树的叶片通过 (填字母)散失水分,提高了荔枝园空气的湿度。
(3)荔枝甘甜可口,糖分主要储存在细胞的 中(填细胞结构)。
(4)种植荔枝树时,株间距离一般有至少4~5米,保持这样的种植间距能提高产量,若种植过密,则会影响图中 (填字母)的效率,造成减产。
(5)荔枝有“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的特点,为了延长荔枝的保鲜期,在运输过程中可采用冷藏技术,其原理是有效抑制荔枝的 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6)在开花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荔枝减产,为了弥补这种不足,人们常常进行 来提高荔枝的产量。
【答案】(1)有性
(2)b
(3)液泡
(4)c
(5)呼吸
(6)人工辅助授粉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解答】(1)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而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荔枝树经过开花、传粉、受精,最终结出美味的荔枝,这样的生殖方式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2)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促进水的循环。因此,走进荔枝园,感觉空气潮湿凉爽,这主要是因为荔枝树的叶片通过b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提高了荔枝园空气的湿度。
(3)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见,荔枝甘甜可口,糖分主要储存在细胞的液泡中。
(4)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可见,种植荔枝树时,若种植过密,则会影响图中c光合作用的效率,造成减产。
(5)蔬菜、水果等在采收之后仍然具有生物活性,在细胞内酶的催化作用下,会通过呼吸作用消耗营养成分,而采用低温冷藏的方法能使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变弱,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可见,为了延长荔枝的保鲜期,在运输过程中可采用冷藏技术,其原理是有效抑制荔枝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6)异花传粉往往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得不到传粉的机会,从而降低受精的几率,影响到果实的产量。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可辅以人工辅助授粉。可见,为了弥补因“开花季节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造成的荔枝减产”人们常常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来提高荔枝的产量。
【分析】图中:a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表示呼吸作用;b产生水蒸气,表示蒸腾作用;c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表示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1)荔枝树经过开花、传粉、受精,最终结出美味的荔枝,这样的生殖方式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可见,走进荔枝园,感觉空气潮湿凉爽,这主要是因为荔枝树的叶片通过b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提高了荔枝园空气的湿度。
(3)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见,荔枝甘甜可口,糖分主要储存在细胞的液泡中。
(4)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可见,种植荔枝树时,若种植过密,则会影响图中c光合作用的效率,造成减产。
(5)蔬菜、水果等在采收之后仍然具有生物活性,在细胞内酶的催化作用下,会通过呼吸作用消耗营养成分,而采用低温冷藏的方法能使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变弱,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可见,为了延长荔枝的保鲜期,在运输过程中可采用冷藏技术,其原理是有效抑制荔枝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6)异花传粉往往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得不到传粉的机会,从而降低受精的几率,影响到果实的产量。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可辅以人工辅助授粉。可见,为了弥补因“开花季节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造成的荔枝减产”人们常常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来提高荔枝的产量。
17.(2024九下·西塘模拟)2024年3月16日,在荷兰鹿特丹举行的2024年短道速滑世锦赛男子1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孙龙获得金牌。下图是孙龙体内与能量代谢相关的结构,其中A、B表示人体的系统,a表示消化器官,①、②表示气体,请根据图5回答问题。
(1)运动员孙龙运动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填“糖类”或“脂肪”)。
(2)淀粉等有机物在a处最终分解成有机小分子,经吸收后由A 系统运送至全身各处。
(3)肺部毛细血管的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时,图中的气体① 进入血液,再由肺静脉流回心脏的 (填结构)。
(4)运动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B系统排出,B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 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答案】(1)糖类
(2)循环
(3)氧气;左心房
(4)肾脏;过滤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的吸收;肾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1)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葡糖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主要的食物是谷类、根茎类;所以运动员孙龙在运动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由糖类提供。
(2)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a小肠后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后被吸收进入血液,随A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组织细胞处,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重。
(3)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①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与血红蛋白结合,②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动脉血由肺静脉运回左心房,而后经过左心室,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
(4)B泌尿系统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
【分析】图中:A循环系统,B泌尿系统,a小肠,①氧气,②二氧化碳。
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1)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所以运动员孙龙在运动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由糖类提供。
(2)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a小肠后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后被吸收进入血液,随A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组织细胞处,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重。
(3)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①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与血红蛋白结合,②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动脉血由肺静脉运回左心房,而后经过左心室,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
(4)B泌尿系统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
18.(2024九下·西塘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4年3月3日是第11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今年我国活动主题为“构建野生动植物智慧保护体系”,随着这些年修复项目不断推进,南宁市的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南宁大明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也逐渐丰富。近年来,相继发现了广西琴蛙,广西雨蟋,大明山掌突蟾,叉状挖耳草等新记录物种,这些新记录物种的发现说明了大明山生物种类的丰富多样。
材料二 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是广西最早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内山环水绕,林木繁茂,芳草茵茵,野花点点,鸟语虫鸣,一派旖旎的自然风光。园中有亚热带树种及广西濒临灭绝的树种共122科1294个品种,属于国家保护植物的有85种。这里空气负离子含量高,从市区来到这里,顿时神清气爽,是名副其实的“森林浴室”。某校生物小组的同学到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开展研学活动,他们将调查到的部分生物绘制成图的食物网。
(1)材料一中提到的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属于 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材料一中划线部分未提到的生物成分是 。
(2)材料二中图6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若某些不易降解的有毒物质污染该森林公园,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
(3)目前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和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能够比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4)森林是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为保护好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样做? 。(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森林;分解者
(2)3;鹰
(3)自动调节
(4)增强环保意识、参与植树造林、节约资源、垃圾分类、宣传环保理念、抵制非法伐木和野生动物交易、参与环保志愿活动以及绿色出行等(写1条,合理即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材料一中提到的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材料一中划线部分未提到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再次利用的角色,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材料二中图6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植物→昆虫→食虫鸟→鹰,植物→昆虫→青蛙→鹰,植物→鼠→鹰。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所以,若某些不易降解的有毒物质污染该森林公园,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最高营养级的鹰。
(3)目前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和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能够比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后,能够通过内部的调节机制恢复到相对稳定状态的能力。
(4)森林是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为保护好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增强环保意识、参与植树造林、节约资源、垃圾分类、宣传环保理念、抵制非法伐木和野生动物交易、参与环保志愿活动以及绿色出行等。这些行动有助于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1)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材料一中提到的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材料一中划线部分提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要构成生态系统还应有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的分解者。
(2)材料二中图6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植物→昆虫→食虫鸟→鹰,植物→昆虫→青蛙→鹰,植物→鼠→鹰。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所以,若某些不易降解的有毒物质污染该森林公园,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最高营养级的鹰。
(3)结合分析可知,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和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能够比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自我调节)能力。
(4)作为一名中学生,我可以通过增强环保意识、参与植树造林、节约资源、垃圾分类、宣传环保理念、抵制非法伐木和野生动物交易、参与环保志愿活动以及绿色出行等方式,为保护森林和动植物的栖息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9.(2024九下·西塘模拟)圣女果,又称为樱桃番茄,它既是蔬菜又是水果,不仅色泽艳丽,而且味道适口、营养丰富,除了含有番茄的所有营养成分之外,其维生素含量比普通番茄还高。圣女果的果皮颜色有红色和黄色之分,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圣女果果皮颜色遗传的杂交实验,请据表2回答问题。
组别 亲代性状 子一代的性状
实验一 红色果皮×黄色果皮 红色果皮
实验二 红色果皮×红色果皮 红色果皮 黄色果皮
(1)圣女果的红色果皮和黄色果皮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表2可以推断出 (填“红色”或“黄色”)果皮为隐性性状。
(2)表2中的实验二,亲代均为红色果皮,而在子一代中出现了黄色果皮,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3)若圣女果果皮颜色由一对基因(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控制,在实验一中,亲代黄色果皮个体的基因组成为 ,若将子一代个体与红色果皮(基因组成为Aa)进行杂交,则子二代中出现红色果皮的概率为 。
(4)生物兴趣小组认为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而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请你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将下列关于染色体、蛋白质、DNA和基因间的正确关系示意图选择出来: (填字母)。
(5)自然成熟的圣女果乙烯含量高,且极易腐烂、变质。小组成员认为通过 技术能够将抑制乙烯合成的基因转入圣女果中,从而培育出耐储存的圣女果。
【答案】(1)黄色
(2)变异
(3)aa;75%
(4)C
(5)转基因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生物的变异现象
【解析】【解答】(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因此,根据实验二的遗传规律(亲代:红果×红果→子一代出现:黄果),可推知红果是显性性状,黄果是隐性性状。
(2)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可见,表2中的实验二,亲代均为红色果皮,而在子一代中出现了黄色果皮,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3)根据第一小题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因此,在实验一中亲代黄色果皮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a。实验一中子一代表现为红色果皮,控制果皮的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因此,子一代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a。若将子一代个体与红色果皮(基因组成为Aa)进行杂交,遗传图解如下:
由图解可知:子二代中出现红色果皮的概率为75%。
(4)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包含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是基因。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拼接组合,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从而改造某些遗传性状,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可见,小组成员认为通过转基因技术能够将抑制乙烯合成的基因转入到番茄中,从而培育出耐储存的番茄。
【分析】(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实验二的遗传规律(亲代:红果×红果→子一代出现:黄果),可推知红果是显性性状,黄果是隐性性状。
(2)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可见,表2中的实验二,亲代均为红色果皮,而在子一代中出现了黄色果皮,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3)根据第一小题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因此,在实验一中亲代黄色果皮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a。实验一中子一代表现为红色果皮,控制果皮的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因此,子一代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a。若将子一代个体与红色果皮(基因组成为Aa)进行杂交,遗传图解如下:
由图解可知:子二代中出现红色果皮的概率为75%。
(4)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包含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是基因。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拼接组合,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从而改造某些遗传性状,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可见,小组成员认为通过转基因技术能够将抑制乙烯合成的基因转入到番茄中,从而培育出耐储存的番茄。
20.(2024九下·西塘模拟)泡菜因其口感良好,被人们广泛喜爱,但泡菜腌制的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有致癌的风险。我国国家标准中对酱腌菜的亚硝酸盐的含量规定为≤20mg/kg。某中学学生想探究盐水的质量分数对泡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做了以下的实验:
1.取大小、形状、容积等相同的泡菜坛3个,洗净、灭菌,编号A、B、C待用;
2.称取等量的晒干后的白萝卜分别装入3个泡菜坛中;
3.往A、B、C泡菜坛中分别加入等量的4%、6%、8%的冷盐水至没过全部菜料,盖好坛盖,加水封坛,置于25℃恒温箱中发酵;
4.每天在同一时间取适量泡菜汁,测定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连续测定6天。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
(2)该实验的变量是 ,实验中每种泡菜至少测量3次,然后取平均值,目的是 。
(3)分析实验结果可知,为保证腌制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低于20mg/kg,应选择质量分数为 的盐水制作泡菜,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一种细菌,该细菌是 。
(4)根据实验结果,请你对预防癌症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
【答案】(1)盐水的质量分数对泡菜亚硝酸盐含量有影响吗?
(2)盐水浓度;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3)6%;乳酸菌
(4)少吃腌制的泡菜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解析】【解答】(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根据原题“某中学学生想探究盐水的质量分数对泡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做了以下的实验”的描述,我们可以提出问题是:盐水的质量分数对泡菜亚硝酸盐含量有影响吗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中除了盐水浓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该实验的变量是盐水浓度。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需要对实验设置重复组,或进行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因此,实验中每种泡菜至少测量3次,然后取平均值,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3)据表中数据可见:不同时期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不同,泡菜中的亚硝酸含量随发酵天数增多呈现的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质量分数为6%的盐水制作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最高值低于20mg/kg;所以应选择质量分数为6%的盐水制作泡菜。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的菜具有特殊的风味。
(4)通过曲线比较发现,泡菜要泡到6天以上,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降到最低,食用对人体危害不大。因此,根据实验结果,对预防癌症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是:少吃腌制的泡菜,或腌制的泡菜要泡到6天以上再吃。
【分析】(1)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地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2)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1)根据题干“某中学学生想探究盐水的质量分数对泡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做了以下的实验”的描述,可提出问题是:盐水的质量分数对泡菜亚硝酸盐含量有影响吗
(2)实验中除了盐水浓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该实验的变量是盐水浓度。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需要对实验设置重复组,或进行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因此,实验中每种泡菜至少测量3次,然后取平均值,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3)据表中数据可见:不同时期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不同,泡菜中的亚硝酸含量随发酵天数增多呈现的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质量分数为6%的盐水制作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最高值低于20mg/kg;所以应选择质量分数为6%的盐水制作泡菜。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的菜具有特殊的风味。
(4)通过曲线比较发现,泡菜要泡到6天以上,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降到最低,食用对人体危害不大。因此,根据实验结果,对预防癌症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是:少吃腌制的泡菜,或腌制的泡菜要泡到6天以上再吃。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