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2025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生物学试题(答案)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2025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生物学试题(答案)

项城三高2024~2025学年度下期第一次考试
高二生物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所有答案都写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 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下列描述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
A. 大连西山水库中全部鱼
B. 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全部成年梅花鹿
C. 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
D. 沈阳森林动物园中的全部雌熊
2.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酵母菌数量
B.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油菜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
C.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上跳蝻的种群密度
D. 用逐个计数法调查某山坡上的珙桐的种群密度
3. 对一个生物种群来说,环境容纳量取决于环境条件。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对甲乙两地的蝮蛇种群来说,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B. 对生活在冻原的旅鼠来说,不同年份的环境容纳量是不同的
C. 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死亡率会升高,出生率不变
D. 对生活在同一个湖泊中的鲢鱼和鲤鱼来说,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4. 种群数量变化受到很多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
B. 林下光照较弱不会导致所有林下植物种群数量下降
C. 气温骤降对某些昆虫种群数量的影响强度与各自的种群密度无关
D. 非生物因素均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5. 下列关于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池塘中全部动物、植物组成一个群落
B. 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的丰富度越大
C. 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主要受光照的影响
D. 森林中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受食物种类的影响
6. 下列种间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①菟丝子只有缠绕在其他植物上才能生存
②大小草履虫必须分开培养才都能生存,放在一起培养一段时间后,一种全部死亡,另一种仍能正常生长
③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使海葵更有效的捕食,海葵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
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A. 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B. 竞争、寄生、捕食、互利共生
C. 寄生、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D. 寄生、竞争、原始合作、捕食
7.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
B. 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光照的强度有关
C. 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D. 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
8. 下列关于实验“不同群落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必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 分离土壤动物时,无论体型大小都用镊子直接分离
C. 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
D. 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
9. 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群落分为不同类型。不同的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也不相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草原生物群落中的植物叶片狭窄,覆有绒毛或蜡质层,以适应干旱环境
B. 在热带雨林地区,林中植物的花多是风媒花,不少植物的果实有翅
C. 森林生物群落中较湿润,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等形成复杂的垂直结构
D. 生活在荒漠生物群落中的蜥蜴和蛇体表覆有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
10. 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及其生存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整体。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产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型生物
B. 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
C. 一种生物只能占据生态系统中的某一特定营养级
D. 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相同
11. 红树林是全球濒危动物勺嘴鹬迁徙途中的“能量补给站”之一。如图为勺嘴鹬在红树林中的食物网,下列有关该食物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勺嘴鹬是生产者
B. 共有5条食物链
C. 箭头可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
D.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1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光能或化学能
B. 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金字塔存在倒置情形,能量金字塔则不存在
C. 与传统鱼塘相比,桑基鱼塘可显著提高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13.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我国政府向全世界做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国家“十四五”规划也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其中。下列关于碳循环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碳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
B. 碳循环平衡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C. 碳循环指 CO2 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过程
D. 植树造林和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有利于“碳中和”提前实现
14. 茶农通过放置特定的信息素,影响茶树害虫——茶小卷叶蛾的交配,从而减少其数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茶农利用信息素对茶树害虫进行生物防治
B. 该方法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作用
C. 该方法通过改变茶小卷叶蛾的性别比例进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D. 在茶园生态系统中只要有信息源和信息受体就能完成信息传递
15. 生态系统在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下列有关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增加物种丰富度和食物网复杂程度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B. 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需要较短时间
C. 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等特征
D. 封山育林,合理开发利用,缩短食物链长度均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16. 某乡镇大力发展庭院生态工程,既节约利用了各类资源,又有效提高了农村农业生产力。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庭院生态工程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步发展
B. 该庭院生态系统中蔬菜同化的能量大于其固定的太阳能
C. 该庭院生态工程运用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和循环等原理
D. 粪便经“堆肥”处理后,利于蔬菜等吸收利用无机盐
第II卷(非选择题)(5小题,共52分)
17. 下图为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地鼠种群数量变化出现图中的“J”形增长趋势,出现该增长趋势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种群的“J”形曲线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中,λ值代表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⑤表示_______________,图中的方法⑦为________________。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__,降低了种群密度,这种防治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填“化学防治”或“生物防治”)。
18. 大兴安岭沿沼泽至森林方向上依次分布有5种典型天然沼泽湿地(如图所示,图中数据为相应湿地的地下水位与地表距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草丛沼泽到落叶松沼泽,生物的种类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______结构。白桦沼泽群落中区别于其他群落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2)若大兴安岭的草丛沼泽湿地在自然状态下不断退化,其植被变化顺序是:海三棱草群落→芦苇群落→柽柳群落→旱柳群落,该演替为______________演替。
(3)该地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在调查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法,常用的统计群落中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由柽柳群落变成旱柳群落的过程中,柽柳和旱柳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旱柳的数量呈现“______________”形增长,一定时间后,旱柳的种群数量趋于稳定,该环境所能维持的该种群的数量最大值称为_________________。
19. 某研究团队以4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对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
物种 观察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沙砾 甲壳类 其他
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
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1)研究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_______(答出3点即可)等。
(2)四种鸟类中,______和______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基本相同,______觅食生境范围最宽。
(3)从食性的角度,与绿翅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但它们能长期共存,原因是______(从觅食的角度回答,答出1点即可)。
(4)该生态系统中水鸟等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______。
20. 自然池塘和人工鱼塘属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它们都具有下图所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回答以下问题:
注:碎屑表示生物体的碎片、残骸、排泄物和它们的分解产物,同时混有微生物。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若在自然池塘生态系统中,①代表的主要生理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②表示的能量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而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人工鱼塘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_________________的投入,以保证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3)两种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都是以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进行的。结合图示简要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为了更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依据生态学知识采取了不同措施:植食性草鱼鱼塘中需要监测并及时清理凶猛的肉食性黑鱼,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近期报道,在宜昌狱亭污水处理厂“排污口”附近,一个90亩的生态湿地已经建成并成功投入使用,日均处理“污水”能力可达2万吨。宜昌还计划在樟村坪镇等5个污水处理厂的“排污口”附近建设人工湿地,栽培芦苇、蒲草、黑藻等本土植物,并引入鲤鱼、草鱼等水生动物。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生活污水的处理一般有过滤、沉淀、厌氧发酵、氧化池氧化、脱氮磷等流程。收集的污泥加工成有机肥后施放到农田,可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提供___________和无机盐,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每天能处理的污水量是一定的,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
(2)人工湿地在改善水质、蓄洪防旱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
(3)“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主要体现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原理。
(4)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一定要因地制宜植树种草,这种做法主要遵循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原理。
项城三高2024~2025学年度下期第一次考试
高二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所有答案都写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B
第II卷(非选择题)(5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食物、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 ②. 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2) ①. 年龄结构 ②. 标记重捕法
(3) ①. 性别比例 ②. 生物防治
【18题答案】
【答案】(1) ①. 水平 ②. 物种组成
(2)次生 (3) ①. 取样器取样 ②. 记名计算法 ③. 目测估计法
(4) ①. 种间竞争 ②. S ③. 环境容纳量##K值
【19题答案】
【答案】(1)栖息地、食物、天敌、与其它物种的关系
(2) ①. 绿翅鸭 ②. 鹤鹬 ③. 青脚鹬
(3) ①. 绿头鸭 ②. 觅食的生境有差异、觅食的时间有差异
(4)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20题答案】
【答案】(1) ①.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②. 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结构)
(2) ①. 光合作用 ②. 热能 ③.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④. 相应的物质和能量
(3) ①. CO2##二氧化碳 ②. 物质作为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作为物质循环的动力
(4)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二氧化碳 ②. 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间接 (3)循环
(4)协调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