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2024-2025高二下学期3月检测生物学试题(答案)
浦北中学2025年春季学期三月份考试试题
高二生物科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第1-12小题,每题2分;13-16小题,每题4分。共40分)
1.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时,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原因是( )
A. 菌落中的细菌数目是固定的
B. 平板上的一个菌落就是一个细菌
C. 通过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与活菌的实际数目相同
D. 平板上的一个菌落一般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2. 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需要的条件是( )
①消毒和灭菌 ②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 ③适宜的温度
④充足的光照 ⑤充足的养料
A. ①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⑤
3. 下列关于菊花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愈伤组织是外植体经消毒后,再分化形成的
B. 植物组织培养的整个过程需要营养物质和光照
C. 酒精灯火焰旁,将外植体正立插入培养基中
D. 植物激素的用量及比例一般不影响愈伤组织的分化
4. 菌种选育是发酵工程的重要环节。菌种是指( )
A. 一种细菌或真菌的种子 B. 微生物的一个分类单位
C.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 D. 用于获得微生物培养物的微生物
5. 以下哪一种不是通过涂布分离法得到的( )
A. B. C. D.
6. 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需要各种各样的微生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腌制泡菜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B. 制作腐乳利用了毛霉等产生的蛋白酶
C. 制作果酒利用了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
D. 制作果醋利用了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醋酸
7. 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
A. B. C. D.
8.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B. 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C.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两个独立的过程 D. 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9. “虾稻共作”是一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稻田中的水草、藻类、害虫、腐殖质等为小龙虾提供了饵料,小龙虾取食天然饵料和人工饵料后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B. 小龙虾的摄食降低了水草与水稻的竞争从而更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C. 小龙虾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和分解者
D. 小龙虾的排泄物可为水稻提供能量,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10. 植物体内的酚类、萜类、生物碱等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称为次生代谢物。实现植物细胞次生代谢物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首要条件是筛选生长快、合成次生代谢物能力强的细胞系。培养基成分、温度、光照、激素等是影响次生代谢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养基中的蔗糖既可作为碳源被植物组织利用,又可作为渗透压调节剂
B.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目标次生代谢物的每个阶段都需要进行光照
C. 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可能会影响细胞的发育方向
D. 可对愈伤组织进行诱变,进而筛选生长快、合成次生代谢物能力强的细胞
11. 下图为某种啤酒的工业化生产流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麦芽粉碎有利于糖化过程中淀粉酶发挥作用
B. 啤酒花可为该产品提供风味物质,提升感官评价
C. 后发酵过程应控制合适温度和较高溶解氧以保证酵母菌繁殖
D. 可通过调整麦汁浓度控制啤酒中的酒精含量
12. 通过系统性生态治理,如清淤补水、种植水生植物和投放有益微生物等措施,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清除淀区淤泥减少了系统中氮和磷的含量,可使水华发生概率降低
B 对白洋淀补水后,可大力引入外来物种以提高生物多样性
C. 种植水生植物使淀区食物网复杂化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D. 水中投放能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有益微生物可促进物质循环
13.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物理信息
B. 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调节种间关系
C.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
D. 通过人工遮光或补光,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作物早熟、高产的目的
14. 愈伤组织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无定形的薄壁组织团块,在植物细胞工程中有着多种应用,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植物的微型繁殖和脱毒苗的获得均需通过①④过程
B. ⑧过程需利用液体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细胞进行扩大培养
C. 二倍体植株的花粉通过②⑤⑥过程获得的植株C是纯合子
D. 通过③⑦过程得到的植株D即为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15. 如图为桑基鱼塘模式图,这是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为充分利用土地以及提高能量利用率而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进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为施用的化肥中的能量
B. 运转良好的桑基鱼塘可做到物质的循环利用,参与实现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 鱼、猪利用的是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促进了营养级之间能量的循环利用
D. 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较短,能量流动过程中损耗少,能量传递效率高
16. 豆豉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发酵豆制品,制作流程图如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注:后期发酵在室外日晒,每天搅拌两次。
A. 传统方法制作豆豉,以混合菌种的液体发酵为主
B. 前期发酵利用的是自然界的微生物,此时微生物会大量繁殖
C. 调味过程中加盐可抑制杂菌生长,白酒和风味料只是调节口味
D. 装坛后日晒可为微生物提供能量,搅拌可为微生物提供氧气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17. 红枣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利用红枣制作的红枣酒、红枣醋受到大家的喜爱。下图是红枣汁、枣酒、枣醋的生产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枣果汁制作过程中,加入果胶酶的目的是_____;调配好的果汁要加热到70~80C,保持15分钟,然后迅速装罐并封好罐口。该过程不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原因主要是_____。
(2)大规模生产果酒时,要向发酵罐中加入活化的_____;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发酵初期应在_____(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目的是_____。
(3)过程④中要使果酒变成果醋,需要改变的条件有_____ (答出3点)。
18. 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得到了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目的菌,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来自于培养基中的_____,该培养基使用前要用_____(方法)灭菌。
(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_____(填“增加”或“减少”)的菌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目的是_____。
(4)为了计数目的菌的数量,一位同学在4个培养基平板上分别接种稀释倍数为106的菌液0.1mL,培养后菌落数分别为155、160、176、149个,则每毫升原菌液中上述目的菌的数量约为_____。该结果会比实际结果偏小,原因是_____。
(5)将目的菌制成用于降解有机化合物A的环保生物菌剂时,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至少答出两点)
19. 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各自优势(甲耐盐、乙高产),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请完善下列实验流程并回答问题:
(1)A_______酶,B是_______。
(2)由C形成植株的过程利用了_______技术,形成愈伤组织需要经过_______过程,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幼苗,整个培养过程要在_______的条件下进行。
(3)植物体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这项新技术在克服_______障碍等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还是震撼人心的。
(4)若甲、乙植物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则“甲—乙植株”属于_______倍体植株。
(5)若甲的基因型yyRr,乙的基因型MMNn,取甲乙的花粉进行融合,融合的细胞类型有 ① 种,其中yRMn的育性是 ② (可育/不可育)。
20. 已知一种有机物X(仅含有C、H两种元素)不易降解,会造成环境污染。某小组用三种培养基筛选土壤中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目标菌)。
I号培养基: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X(5g/L)。
II号培养基:氯化钠(5g/L),硝酸铵(3g/L),其他无机盐(适量),X(15g/L)。
II号培养基:氯化钠(5g/L),硝酸铵(3g/L),其他无机盐(适量),X(45g/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I号培养基中,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的是________。II、III号培养基中有机物X为微生物提供的是________。
(2)若将土壤悬浮液接种在II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不能降解X的细菌比例会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
(3)II号培养基加入琼脂后可以制成固体培养基,若要以该固体培养基培养目标菌并对菌落进行计数,接种时,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4)假设从II号培养基中得到了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且该菌能将X代谢为丙酮酸,则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可为该菌的生长提供________和________。
21. 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填组成成分):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______(填序号),能量进入群落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填序号)。
(2)图2中B表示_______。若鼠摄入能量为:2.2×109kJ,A中能量为1.6×109kJ,B中能量为1.2×109kJ,狼同化能量为2.4×108kJ,则该生态系统中鼠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
(3)由图2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主要特点是_______。人类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可以实现对能量的_______,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4)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狼和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这体现出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_________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_______。
浦北中学2025年春季学期三月份考试试题
高二生物科 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第1-12小题,每题2分;13-16小题,每题4分。共40分)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提高出汁率和果汁的澄清度 ②. 高压蒸汽灭菌法会破坏果汁中的营养成分
(2) ①. 酵母菌 ②. 有氧 ③. 使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大量繁殖,提高菌种数量
(3)通入氧气,加入醋酸菌,将温度调至30~35℃
【18题答案】
【答案】(1)选择 (2) ①. 化合物A ②. 湿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3) ①. 减少 ②. 增加目的菌数量
(4) ①. 1.6×109 ②. 当两个或多个细菌相连接时,在平板上只观察到一个菌落
(5)目的菌的使用量、处理时间、处理条件;目的菌分解化合物A后产生的物质是否会污染环境;目的菌是否能在自然环境下大量生长繁殖;目的菌是否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代谢物等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纤维素酶和果胶 ②. 融合的原生质体
(2) ①. 植物组织培养 ②. 脱分化 ③. 无菌
(3) ①. 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②. 远缘杂交不亲和
(4)六 (5) ①. 10 ②. 不可育
【20题答案】
【答案】 ①. 牛肉膏、蛋白胨 ②. 碳源(和能源) ③. 下降 ④. 不能降解X的细菌因缺少碳源而不能繁殖,而降解X的细菌能够繁殖 ⑤.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⑥. 能量 ⑦. 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生产者 ②. ②③④ ③. ①
(2) ①.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②. 15%
(3) ①.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②. 多级利用 (4)种间关系
(5) ①. 食物链(网) ②. 循环往返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