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六节 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态(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第三章  第六节 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态(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第六节 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态
[学习目标] 1.概述生态系统主要通过反馈调节维持稳态。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和遭到破坏时恢复稳态的能力。3.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观察其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稳态及自我调节机制
1.生态系统主要通过反馈调节维持稳态
(1)稳态:生态系统内部各成分彼此__________,保持__________的状态。
(2)反馈调节
①负反馈调节
作用:能够使生态系统______和______平衡或稳态。
结果: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
②正反馈调节
作用:常常使生态系统______平衡状态或稳态。
结果:______最初发生的变化。
2.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
3.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时具有恢复稳态的能力
(1)概念:当生态系统达到动态平衡的最稳定状态时,它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和消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自身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稳态的失调
①原因: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有一定限度。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一限度时,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本身就会受到损害,从而引起生态系统稳态的失调,甚至导致__________。
②预防措施
a.我们对生态系统的利用或干预需要严格加以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b.对于利用和干预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有相应______和______的补充输入,以保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__________。
判断正误
(1)生态系统的稳态就是其中的各种成分稳定不变(  )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
(3)增加物种多样性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任务一:反馈调节的类型
图a和图b分别表示农田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两个生态系统中能维持稳态的是图________。
(2)图a属于__________调节,是生态系统__________的基础。
(3)图b属于________调节,该实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_的。
任务二:生态系统保持稳态和恢复稳态能力的比较
如图表示干扰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示意图,据图分析:
(1)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
(2)受到相同干扰时,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y值。
(3)x的大小可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强弱的指标,x值越大,说明恢复稳态的能力越________。
 生态系统保持稳态和恢复稳态的能力的比较
类型 保持稳态的能力 恢复稳态的能力
区别 实质 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联系 一般情况下二者呈负相关,a为保持稳态的能力,b为恢复稳态的能力
1.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可构成一条食物链),图2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1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成分
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关系是乙→甲→丙
C.图2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D.图1是负反馈调节,图2是正反馈调节
2.如图所示,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y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保持稳态能力的定量指标
B.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也有一定的关系
C.一般情况下,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负相关
D.TS值越大,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
二、活动: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观察其稳定性
1.设计原理:只有生态系统的成分彼此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才能正常进行,从而维持其稳定性。
2.目的要求
(1)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2)观察生态瓶中动、植物数量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概述影响生态瓶稳定性的因素。
3.方法步骤
(1)设计生态瓶中各种______及其______的方案。
(2)制作生态瓶,并将其放置在温度适宜和______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__________。
(3)定期观察、记录生态瓶中动、植物______和______的变化。
判断正误
(1)生态瓶的采光宜用散射光,以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
(2)在设计生态瓶时,要考虑系统内组分及营养级之间的合适比例(  )
(3)生态瓶切记不能密封,以保证内外空气的流通(  )
任务三:生态瓶的稳定性
依据图示判断,甲、乙、丙三个生态瓶中哪个的生物存活时间长?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小生态瓶应注意的问题
3.很多同学都曾尝试制作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列举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瓶内各种生物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需氧呼吸
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4.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如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生态系统组成 光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
生态瓶编号 ① - + + + - +
② + + + + - +
③ + + + + + +
④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A.生态瓶②③④应置于太阳光能直射的地方
B.生态瓶②中的氧气含量应该高于生态瓶④
C.生态瓶③较生态瓶④稳定性高
D.实验说明消费者和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答案精析
一、梳理教材新知
1.(1)相互协调 相对稳定 (2)①达到 保持 ②远离 加速
2.抵抗外界干扰 保持原状 强 强 弱 物种的多样性
3.(1)自我调节和维持自己的正常功能 外来的干扰
(2)①自我调节功能 自我调节功能 生态危机 ②a.控制 不能超出 b.物质 能量 协调稳定
判断正误
(1)× (2)√ (3)√
提示 (1)生态系统的稳态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以及结构和功能都相对稳定,保持动态平衡。
探究核心知识
任务一
(1)a (2)负反馈 自我调节 (3)正反馈 有一定限度
任务二
(1)自我调节能力 (2)大于 (3)恢复稳态的能力 低
落实思维方法
1.C
2.D [由题干信息可知,图中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y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稳态能力的定量指标,A正确;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关,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则保持稳态的能力越强,B正确;TS值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偏离正常水平的程度,该值越小,则表示生态系统总稳定性越大,D错误。]
二、梳理教材新知
1.协调
3.(1)成分 比例 (2)光线 阳光直接照射 (3)种类 数量
判断正误
(1)√ (2)√ (3)×
提示 (3)生态瓶必须是封闭的,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探究核心知识
乙。甲瓶中的生物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消费者数量过多;丙瓶置于黑暗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瓶中生物也会很快死亡。相比之下,乙瓶中的生物存活时间较长。
落实思维方法
3.C [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通常由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成分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成分组成,且应保证各种生物合理的数量以及正常的营养关系,A、B正确;同时还应源源不断地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保障其能量需求,D正确;生态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应将其封闭,而生物需氧呼吸所需的O2应由瓶内生产者提供,C错误。]
4.C [生态瓶②③④应置于散射光下,不能置于直射光下,A错误;生态瓶②中的氧气含量应该低于生态瓶④,因为前者泥沙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会消耗氧气,因此其中的溶解氧含量低,B错误;生态瓶③中成分齐全,而生态瓶④中缺乏分解者(泥沙),生态瓶③较生态瓶④稳定性高,C正确;由于4个生态瓶都具有消费者,因此该实验不能说明消费者是该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错误。](共60张PPT)
第三章 生态系统
<<<
第六节
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态
学习目标
1.概述生态系统主要通过反馈调节维持稳态。
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和遭到破坏时恢复稳态的能力。
3.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观察其稳定性。
内容索引
一、生态系统的稳态及自我调节机制
课时对点练
二、活动: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观察其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自我调节机制

梳理 教材新知
1.生态系统主要通过反馈调节维持稳态
(1)稳态:生态系统内部各成分彼此 ,保持 的状态。
(2)反馈调节
①负反馈调节
作用:能够使生态系统 和 平衡或稳态。
结果: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
②正反馈调节
作用:常常使生态系统 平衡状态或稳态。
结果: 最初发生的变化。
相互协调
相对稳定
达到
保持
远离
加速
2.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
抵抗外界干扰
保持原状



物种的多样性
3.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时具有恢复稳态的能力
(1)概念:当生态系统达到动态平衡的最稳定状态时,它能够__________
         ,并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和消除     ,保持自身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稳态的失调
①原因:生态系统的      有一定限度。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一限度时,生态系统      本身就会受到损害,从而引起生态系统稳态的失调,甚至导致     。
自我调节和
维持自己的正常功能
外来的干扰
自我调节功能
自我调节功能
生态危机
②预防措施
a.我们对生态系统的利用或干预需要严格加以   ,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b.对于利用和干预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有相应   和   的补充输入,以保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 。
控制
不能超出
物质
能量
协调稳定
(1)生态系统的稳态就是其中的各种成分稳定不变(  )
×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
(3)增加物种多样性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提示 生态系统的稳态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以及结构和功能都相对稳定,保持动态平衡。

任务一:反馈调节的类型
图a和图b分别表示农田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 核心知识
(1)图中两个生态系统中能维持稳态的是图 。
(2)图a属于 调节,是生态系统 的基础。
(3)图b属于 调节,该实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__
_____的。
a
负反馈
自我调节
正反馈
有一定
限度
任务二:生态系统保持稳态和恢复稳态能力的比较
如图表示干扰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示意图,
据图分析:
(1)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 。
(2)受到相同干扰时,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 (填“大于”或“小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y值。
(3)x的大小可作为 强弱的指标,x值越大,说明恢复稳态的能力越 。
自我调节能力
大于
恢复稳态的能力

核心归纳
生态系统保持稳态和恢复稳态的能力的比较
类型 保持稳态的能力 恢复稳态的能力
区别 实质 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联系 一般情况下二者呈负相关,a为保持稳态的能力,b为恢复稳态的能力 1.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可构成一条食物链),图2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
 图1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
 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成分
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关系是乙→甲→丙
C.图2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D.图1是负反馈调节,图2是正反馈调节

落实 思维方法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因此图1中缺少分解者、非生物成分,A正确;
由题图分析可知,甲、乙、丙三者之间的捕食关系是乙→甲→丙,B正确;
图2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破坏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C错误;
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图1是负反馈调节,图2是正反馈调节,D正确。
2.如图所示,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保持稳态
 能力的定量指标
B.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
 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也有一定的关系
C.一般情况下,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负相关
D.TS值越大,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则保持稳态的能力越强,B正确;
TS值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偏离正常水平的程度,该值越小,则表示生态系统总稳定性越大,D错误。
由题干信息可知,图中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y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稳态能力的定量指标,A正确;
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关,
活动: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观察其稳定性

1.设计原理:只有生态系统的成分彼此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才能正常进行,从而维持其稳定性。
2.目的要求
(1)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2)观察生态瓶中动、植物数量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概述影响生态瓶稳定性的因素。
梳理 教材新知
协调
3.方法步骤
(1)设计生态瓶中各种 及其 的方案。
(2)制作生态瓶,并将其放置在温度适宜和 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_____________。
(3)定期观察、记录生态瓶中动、植物 和 的变化。
成分
比例
光线
阳光直接照射
种类
数量
(1)生态瓶的采光宜用散射光,以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  )
(2)在设计生态瓶时,要考虑系统内组分及营养级之间的合适比例
(  )
(3)生态瓶切记不能密封,以保证内外空气的流通(  )

×
提示 生态瓶必须是封闭的,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任务三:生态瓶的稳定性
依据图示判断,甲、乙、丙三个生态瓶中哪个的生物存活时间长?并说明原因。
探究 核心知识
提示 乙。甲瓶中的生物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消费者数量过多;丙瓶置于黑暗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瓶中生物也会很快死亡。相比之下,乙瓶中的生物存活时间较长。
核心归纳
设计小生态瓶应注意的问题
3.很多同学都曾尝试制作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列举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正确的是
A.瓶内各种生物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需氧呼吸
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落实 思维方法
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通常由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成分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成分组成,且应保证各种生物合理的数量以及正常的营养关系,A、B正确;
同时还应源源不断地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保障其能量需求,D正确;
生态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应将其封闭,而生物需氧呼吸所需的O2应由瓶内生产者提供,C错误。
4.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如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生态系统组成 光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
生态瓶编号 ① - + + + - +
② + + + + - +
③ + + + + + +
④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生态系统组成 光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
生态瓶编号 ① - + + + - +
② + + + + - +
③ + + + + + +
④ + + + + - -
A.生态瓶②③④应置于太阳光能直射的地方
B.生态瓶②中的氧气含量应该高于生态瓶④
C.生态瓶③较生态瓶④稳定性高
D.实验说明消费者和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生态瓶②③④应置于散射光下,不能置于直射光下,A错误;
生态瓶②中的氧气含量应该低于生态瓶④,因为前者泥沙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会消耗氧气,因此其中的溶解氧含量低,B错误;
生态瓶③中成分齐全,而生态瓶④中缺乏分解者(泥沙),生态瓶③较生态瓶④稳定性高,C正确;
由于4个生态瓶都具有消费者,因此该实验不能说明消费者是该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错误。
网络构建
课时对点练

题组一 生态系统的稳态和反馈调节
1.反馈调节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
B.正反馈调节通常对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
C.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D.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能体现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内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都存在,C错误。
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抵抗干扰保持稳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下列措施不能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稳态能力的是
A.适度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B.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和能量输入
C.缩短食物链以减少能量散失
D.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合理适度地利用生物资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缩短食物链会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简单,会降低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C符合题意。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恢复稳态的能力就越强
B.生态系统的稳态意味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相对稳定
C.生态系统之所以能保持稳态,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生态系统中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就越强,A错误。
题组二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稳态和恢复稳态的能力
4.(2023·湖州高二期末)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较草原生态系统复杂,其中不包括
A.处于同一级的生物种类较多
B.能量可通过多条食物链传递至顶级营养级
C.某一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森林生态系统中
 的可替代生物种类比草原生态系统多
D.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与自我调节能力无关,故选D。
5.(2024·绍兴高二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苔原生态系统是最脆弱和对外力干扰最敏感的生态系统
B.减少某生态系统中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种类,其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稳
 态的能力会增强
C.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反馈调节可维持二者数量的相对稳定
D.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其作用是能够使生态系统达到和
 保持平衡或稳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减少某生态系统中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种类,则其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会降低,B错误。
6.下列事例中,生态系统的稳态遭到破坏的是
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
 灾害
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C.某乡村有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
 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该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后并没有恢复原状,说明生态系统的稳态遭到破坏,A符合题意。
题组三 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7.为探究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某同学设计制作了生态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瓶封闭后,其内的生物数量会发生变化,最后趋于相对稳定
B.应在生态瓶中放入多只小动物,以加快瓶内物质循环
C.要用无色透明玻璃瓶,保证能量能输入生态瓶
D.水量应为容器的4/5,以使瓶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生态瓶中的消费者数量应尽量少些,过多会破坏该生态系统的稳态,B错误。
8.为探究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四个生物兴趣小组制作了如下四组生态瓶。下列相关评价错误的是
A.甲组相较于丙、丁组生态瓶
 中各种生物成分更齐全,存
 活的时间最长
B.甲、乙组生态瓶比较说明光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前提
C.甲、丙组生态瓶比较说明生产者是联系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关键因素
D.生态瓶的稳定性仅取决于生物成分的种类、数量、比例及生活能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生态瓶的稳定性不仅取决于生物成分的种类、数量、比例及生活能力,还需要外界不断提供能量,D错误。
9.(2023·台州高二质检)群落①②③④中分别含有以数字1到8代表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表中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危害程度逐步增加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群落 物种1 物种2 物种3 物种4 物种5 物种6 物种7 物种8
① 92 4 10 32 1 4 2 1
② 0 25 20 20 20 5 0 0
③ 0 2 2 5 40 50 0 0
④ 0 65 65 0 0 1 0 0
A.①     B.②     C.③     D.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分析表格数据,④群落物种种类最少,并且物种2和3密度很高,该群落营养结构最简单,故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最弱,在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受到的影响最大,故选D。
群落 物种1 物种2 物种3 物种4 物种5 物种6 物种7 物种8
① 92 4 10 32 1 4 2 1
② 0 25 20 20 20 5 0 0
③ 0 2 2 5 40 50 0 0
④ 0 65 65 0 0 1 0 0
10.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乙生态系统抵抗干扰的能力比甲高
B.若增大对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则C点
 左移
C.甲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可能比乙生态系
 统简单
D.图中偏离正常运行范围的程度体现了保持稳态能力的大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若增大对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则甲偏离正常运行范围更大,恢复所需时间更长,故C点右移,B错误。
11.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芦苇湿地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B.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利用正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C.该生态系统中某营养级生物种类增加,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
 定增大
D.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将遭到破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在物质上能自给自足,但是在能量上需要不断吸收太阳能,即在能量上不能自给自足,A错误;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往往依靠负反馈调节来维持,B错误;
某营养级生物种类增加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一定能增大,如过度放牧会破坏生态平衡,C错误;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遭到破坏,D正确。
12.甲、乙、丙、丁为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如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生态系统组成 光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
生态瓶编号 甲 + + + + - +
乙 - + + + - +
丙 + + + + - -
丁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生态系统组成 光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
生态瓶编号 甲 + + + + - +
乙 - + + + - +
丙 + + + + - -
丁 + + + + + +
A.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逐渐增大
B.由于丙瓶中没有小鱼,所以比甲瓶积累的有机物多
C.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少
D.生态瓶需要放在通风、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

乙瓶中缺少光照,藻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生长,种群密度逐渐减小,A错误;
丙瓶中比甲瓶缺少泥沙,分解者数量太少或没有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所以比甲瓶积累的有机物多,B错误;
丁瓶与甲瓶相比,丁瓶中有小鱼,呼吸要消耗较多的氧气,氧气含量减少,C正确;
生态瓶应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防止生态瓶内温度过高,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3.(2023·全国乙,31改编)农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属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有玉米、蛇、蝗虫、野兔、青蛙和鹰等生物,请从中选择生物,写出一条具有5个营养级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玉米→蝗虫→青蛙→
蛇→鹰
捕食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能被其他生物所捕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有玉米、蛇、蝗虫、野兔、青蛙和鹰等生物,具有5个营养级的食物链为玉米→蝗虫→青蛙→蛇→鹰。
(2)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请从负反馈调节的角度分析,森林中害虫种群数量没有不断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在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由于食物丰富,食虫鸟的数量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负反馈调节,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在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
(3)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高于农田生态系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食物网(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故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高于农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食物网(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4.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很多观赏性小生态瓶,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如图是一个简易生态瓶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小生态瓶内______(填
“能”或“不能”)进行碳、氧、氮、磷等元素的循环利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生态瓶内有生产者和分解者,能通过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分解作用等生理过程实现各元素的循环利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由于生态瓶内有生产者和分解者,因此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小生态瓶可以通过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微生物分解作用等生理过程实现碳、氧、氮、磷等元素的循环利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2)简易生态瓶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能力,但简易生态瓶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很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自我调节
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很弱
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简易生态瓶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然而由于小生态瓶内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很弱,所以简易生态瓶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很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3)为尽可能长时间维持生态瓶的相对稳定,应将该生态瓶置于__________________处,并避免阳光直射。若要在该生态瓶中添加小动物,则应注意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
温度适宜、光线良好
能量流动是逐级
递减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为尽可能长时间维持生态瓶的相对稳定,应将该生态瓶置于温度适宜、光线良好的环境中,从而有利于生产者固定能量,同时还要避免阳光直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因此添加小动物应注意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比例。作业15 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态
 (分值:100分)
第1~8题,每题6分;第9~12题,每题7分,共76分。
题组一 生态系统的稳态和反馈调节
1.反馈调节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
B.正反馈调节通常对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
C.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D.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能体现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抵抗干扰保持稳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下列措施不能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稳态能力的是(  )
A.适度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B.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和能量输入
C.缩短食物链以减少能量散失
D.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合理适度地利用生物资源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恢复稳态的能力就越强
B.生态系统的稳态意味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相对稳定
C.生态系统之所以能保持稳态,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题组二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稳态和恢复稳态的能力
4.(2023·湖州高二期末)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较草原生态系统复杂,其中不包括(  )
A.处于同一级的生物种类较多
B.能量可通过多条食物链传递至顶级营养级
C.某一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可替代生物种类比草原生态系统多
D.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5.(2024·绍兴高二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苔原生态系统是最脆弱和对外力干扰最敏感的生态系统
B.减少某生态系统中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种类,其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会增强
C.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反馈调节可维持二者数量的相对稳定
D.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其作用是能够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
6.下列事例中,生态系统的稳态遭到破坏的是(  )
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C.某乡村有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题组三 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7.为探究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某同学设计制作了生态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瓶封闭后,其内的生物数量会发生变化,最后趋于相对稳定
B.应在生态瓶中放入多只小动物,以加快瓶内物质循环
C.要用无色透明玻璃瓶,保证能量能输入生态瓶
D.水量应为容器的4/5,以使瓶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8.为探究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四个生物兴趣小组制作了如下四组生态瓶。下列相关评价错误的是(  )
A.甲组相较于丙、丁组生态瓶中各种生物成分更齐全,存活的时间最长
B.甲、乙组生态瓶比较说明光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前提
C.甲、丙组生态瓶比较说明生产者是联系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关键因素
D.生态瓶的稳定性仅取决于生物成分的种类、数量、比例及生活能力
9.(2023·台州高二质检)群落①②③④中分别含有以数字1到8代表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表中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危害程度逐步增加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  )
群落 物种1 物种2 物种3 物种4 物种5 物种6 物种7 物种8
① 92 4 10 32 1 4 2 1
② 0 25 20 20 20 5 0 0
③ 0 2 2 5 40 50 0 0
④ 0 65 65 0 0 1 0 0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乙生态系统抵抗干扰的能力比甲高
B.若增大对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则C点左移
C.甲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可能比乙生态系统简单
D.图中偏离正常运行范围的程度体现了保持稳态能力的大小
11.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芦苇湿地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B.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利用正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C.该生态系统中某营养级生物种类增加,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定增大
D.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遭到破坏
12.甲、乙、丙、丁为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如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生态系统组成 光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
生态瓶编号 甲 + + + + - +
乙 - + + + - +
丙 + + + + - -
丁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A.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逐渐增大
B.由于丙瓶中没有小鱼,所以比甲瓶积累的有机物多
C.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少
D.生态瓶需要放在通风、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
13.(12分)(2023·全国乙,31改编)农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属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有玉米、蛇、蝗虫、野兔、青蛙和鹰等生物,请从中选择生物,写出一条具有5个营养级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请从负反馈调节的角度分析,森林中害虫种群数量没有不断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高于农田生态系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2分)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很多观赏性小生态瓶,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如图是一个简易生态瓶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小生态瓶内_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碳、氧、氮、磷等元素的循环利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易生态瓶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但简易生态瓶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很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尽可能长时间维持生态瓶的相对稳定,应将该生态瓶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并避免阳光直射。若要在该生态瓶中添加小动物,则应注意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1.C [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内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都存在,C错误。]
2.C
3.A [生态系统中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就越强,A错误。]
4.D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与自我调节能力无关,故选D。]
5.B [减少某生态系统中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种类,则其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会降低,B错误。]
6.A
7.B [生态瓶中的消费者数量应尽量少些,过多会破坏该生态系统的稳态,B错误。]
8.D [生态瓶的稳定性不仅取决于生物成分的种类、数量、比例及生活能力,还需要外界不断提供能量,D错误。]
9.D [分析表格数据,④群落物种种类最少,并且物种2和3密度很高,该群落营养结构最简单,故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最弱,在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受到的影响最大,故选D。]
10.B [若增大对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则甲偏离正常运行范围更大,恢复所需时间更长,故C点右移,B错误。]
11.D
12.C [乙瓶中缺少光照,藻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生长,种群密度逐渐减小,A错误;丙瓶中比甲瓶缺少泥沙,分解者数量太少或没有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所以比甲瓶积累的有机物多,B错误;丁瓶与甲瓶相比,丁瓶中有小鱼,呼吸要消耗较多的氧气,氧气含量减少,C正确;生态瓶应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防止生态瓶内温度过高,D错误。]
13.(1)玉米→蝗虫→青蛙→蛇→鹰 (2)在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 (3)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食物网(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
解析 (1)捕食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能被其他生物所捕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有玉米、蛇、蝗虫、野兔、青蛙和鹰等生物,具有5个营养级的食物链为玉米→蝗虫→青蛙→蛇→鹰。(2)在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由于食物丰富,食虫鸟的数量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负反馈调节,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3)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食物网(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故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高于农田生态系统。
14.(1)能 该生态瓶内有生产者和分解者,能通过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分解作用等生理过程实现各元素的循环利用 (2)自我调节 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很弱 (3)温度适宜、光线良好 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解析 (1)由于生态瓶内有生产者和分解者,因此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小生态瓶可以通过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微生物分解作用等生理过程实现碳、氧、氮、磷等元素的循环利用。(2)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简易生态瓶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然而由于小生态瓶内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很弱,所以简易生态瓶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很低。(3)为尽可能长时间维持生态瓶的相对稳定,应将该生态瓶置于温度适宜、光线良好的环境中,从而有利于生产者固定能量,同时还要避免阳光直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因此添加小动物应注意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比例。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