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五节 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第三章  第五节 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第五节 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
[学习目标] 1.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信息的概念:通常是指包含在情报、______、消息、______、数据、______等传播形式中的知识内容。在生态系统中,信息是能引起生物______、生化和行为变化的______。
2.信息传递的概念:各种信息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和组成成分________的交换与______。
3.信息的分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以______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如光、____、温度、__________、磁力等。物理信息可以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以来源于生物。
(2)化学信息: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都有__________产生的化学物质参与传递信息,协调各种功能,这些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称为化学信息。化学信息涉及从种群到群落的一系列活动。
①在种群内,通过____________协调个体之间的活动,以调节动物的发育、繁殖和行为。
②在群落内部,通过____________调节种群之间的活动。
(3)行为信息:许多植物的______表现和动物的______行为传递的信息。
判断正误
(1)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只限于同种生物(  )
(2)信息只能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
(3)物理信息可来源于生物,也可来源于无机环境(  )
(4)只有动物才能传递行为信息(  )
任务一:辨析信息种类和信息传递对象
1.信息种类的辨析
下面展示了10种信息,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花椒树上的刺 ②昆虫的性外激素
③孔雀开屏 ④鸟类鸣叫声所发出的信息
⑤猎豹和猫科动物有着高度特化的尿标志的信息 ⑥蜜蜂的舞蹈行为 ⑦某些植物花朵的颜色、形状等给传粉昆虫的信息
⑧花香引蝶和老马识途 ⑨萤火虫的闪光
⑩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启动报警和防御的功能
(1)属于物理信息的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化学信息的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行为信息的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息传递对象及类型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既存在于______________之间,也发生在____________之间。如蜜蜂跳舞、鸟类的求偶行为等可以向__________传递信息;牛椋鸟的鸣叫可以提醒犀牛附近有危险情况等。
(2)生物可以通过__________种信息类型进行交流,如草原返青时,食草动物先通过识别植物的________(______信息)搜寻食物,再通过植物的______(______信息)来辨别和摄取食物。
 信息传递种类的判断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因传播途径的不同而不同。如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是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则属于物理信息。
(2)鸟类或其他动物报警,若通过声音(尖叫)则属于物理信息,若通过特殊的动作(突然飞起)则属于行为信息。
(3)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的皮肤、耳朵、眼或植物的光敏色素、叶、芽等接收,则判断为物理信息。
(4)若涉及化学物质的挥发性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
1.下列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具体案例,不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
A.豪猪遇到敌害时,会将体刺竖直吓跑“敌人”
B.含羞草受到强烈声音的刺激,会闭合叶片
C.某种鸟发现危险时会扇动两翼,并急速起飞
D.雄孔雀的“求偶炫耀”——孔雀开屏
2.狗会用自己的尿液和粪便来标记领地和来往的路径;电鳗可输出高达300到800伏的电压把比自己小的动物电击致死而获取猎物;蜜蜂发现蜜源后用不同的舞蹈动作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远近。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生态系统中哪一类信息的传递(  )
A.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C.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D.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二、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应用
1.信息传递的作用
(1)信息传递与生物个体的______有密切关系。如野兔在发现天敌时,会用后肢猛烈敲击地面;莴苣、茄、烟草等植物种子的__________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
(2)种群的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如植物______,动物交配,虫媒花植物的______、授粉。
(3)信息传递影响群落的______。如北美加利福尼亚草原上的植物群落更替。
2.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________的产量。
举例:①养鸡时,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__________可提高产蛋率。
②将在南方种植的短日照作物黄麻移植到北方,可延长其____________,从而提高麻皮产量。
③作物中的洋葱与食用甜菜、马铃薯与菜豆、小麦与豌豆能分泌________________,生产上将它们种在一起,可提高作物产量。
(2)降低________和鼠害。例如,用小菜蛾性诱捕器诱杀雄蛾,使害虫小菜蛾的出生率降低,从而降低小菜蛾的__________。
判断正误
(1)莴苣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说明信息传递与生物个体的生存有密切关系(  )
(2)信息传递能影响草原上群落的演替(  )
(3)利用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2,4 D杀死单子叶作物农田中的双子叶杂草,属于对化学信息的应用(  )
任务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 海豚进行捕食、探路、定位和躲避天敌等行为几乎都依赖于超声波。它们可使用频率超过100 kHz的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
资料2 莴苣等植物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
资料3 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许多昆虫的雌雄个体凭借信息素而相互识别,完成交配,保证种群的延续。
资料4 北美加利福尼亚的草原,原来是由针茅和早熟禾等构成,由于放牧和烧荒,逐渐演替成了由野燕麦和毛雀麦构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群落。该群落周围生长着芳香性鼠尾草灌木和蒿,它们的叶子能分泌樟脑和桉树脑等能抑制草本植物生长的物质。在干旱季节,樟脑和桉树脑等物质聚集在土壤中,抑制了雨季进行发芽的一年生植物的生长,导致芳香性鼠尾草灌木和蒿周围形成1~2 m2草本植物不能生长的裸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芳香性鼠尾草灌木和蒿逐渐取代了一年生草本植物。
(1)资料1和资料2说明信息传递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3说明信息传递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料4说明信息传递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 养鸡时,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这会刺激鸡卵巢的发育和雌激素的分泌,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产蛋率。
资料2 控制有害动物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三种方法。化学防治污染大,且长期使用容易使害虫产生耐药性导致效果降低。在生物防治中,人们可以利用光照、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也可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还可以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的繁殖力下降,从而减缓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
(1)分析资料可知,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资料2分析生物防治有哪些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措施 目的
养鸡场延长光照时间 提高产蛋率
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处理蔬菜、各类作物的种子 提高萌发率
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吸引传粉动物 提高作物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
利用音响设备模拟动物声音 诱捕或驱赶动物
施加昆虫信息素 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
2.有害动物三种防治方法的比较
名称 化学防治 机械防治 生物防治
措施 化学药剂喷施等 人工捕捉等 引入天敌或寄生生物等
优点 作用迅速;短期效果明显 无污染;见效快,效果好 效果好且持久;成本低,无污染
缺点 引起害虫抗药性增强;杀灭害虫天敌,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 费时费力;对体型很小的害虫无法实施 天敌数量不确定;寄生生物专一性强
3.大蓝蝶幼虫能够分泌蜜汁吸引红蚁将其搬回蚁巢,当蜜汁被吃完后,大蓝蝶幼虫则像红蚁幼虫那样蠕动、发出红蚁的声音以保护自己,同时在蚁巢内四处移动吃掉红蚁的卵和幼虫。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大蓝蝶幼虫利用化学信息吸引红蚁将其搬回蚁巢
B.大蓝蝶幼虫利用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保护自己
C.大蓝蝶幼虫与红蚁间为竞争关系
D.信息传递在种群的繁衍中起重要作用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C.生物个体的生存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营养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
答案精析
一、梳理教材新知
1.信号 指令 图像 生理 信号
2.内部 流动
3.(1)物理 声 湿度 (2)生物代谢 ①种内信息素 ②种间信息素 (3)异常 异常
判断正误
(1)× (2)× (3)√ (4)×
提示 (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既存在于同种生物之间,也可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之间,也可存在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信息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也可从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传递。(4)某些植物也能传递行为信息。
探究核心知识
1.(1)①④⑦⑨。
(2)②⑤⑧⑩。
(3)③⑥。
2.(1)同种生物 不同生物 同类 (2)一种或多 绿色 物理 气味 化学
落实思维方法
1.B [含羞草受到强烈声音的刺激闭合叶片属于物理信息,B符合题意。]
2.C
二、梳理教材新知
1.(1)生存 萌发生长 (2)繁殖 开花 传粉 (3)演替
2.(1)农产品 ①光照时间 ②营养生长期 ③化学亲和物质
(2)病虫害 种群密度
判断正误
(1)√ (2)√ (3)×
提示 (3)利用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2,4 D杀死单子叶作物农田中的双子叶杂草,2,4 D虽然是化学物质,但不是生物自身产生的,不属于对化学信息的应用。
探究核心知识
任务二
(1)说明信息传递与生物个体的生存有密切关系。
(2)说明种群的繁殖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说明信息传递能影响群落的演替。
任务三
(1)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控制有害动物
(2)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且更加有效。
落实思维方法
3.C [大蓝蝶幼虫能够分泌蜜汁吸引红蚁将其搬回蚁巢,其中蜜汁属于化学信息,即大蓝蝶幼虫利用化学信息吸引红蚁将其搬回蚁巢,A正确;大蓝蝶幼虫像红蚁幼虫那样蠕动(行为信息)、发出红蚁的声音(物理信息)以保护自己,B正确;大蓝蝶幼虫能够分泌蜜汁吸引红蚁将其搬回蚁巢,还能在蚁巢内四处移动吃掉红蚁的卵和幼虫,这说明大蓝蝶幼虫与红蚁间为捕食关系,C错误。]
4.B(共59张PPT)
第三章 生态系统
<<<
第五节
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
学习目标
1.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内容索引
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课时对点练
二、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应用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梳理 教材新知
1.信息的概念:通常是指包含在情报、 、消息、 、数据、_____等传播形式中的知识内容。在生态系统中,信息是能引起生物 、生化和行为变化的 。
2.信息传递的概念:各种信息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和组成成分_____的交换与 。
信号
指令
图像
生理
信号
内部
流动
3.信息的分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以 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如光、 、温度、 、磁力等。物理信息可以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以来源于生物。
(2)化学信息: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都有 产生的化学物质参与传递信息,协调各种功能,这些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称为化学信息。化学信息涉及从种群到群落的一系列活动。
①在种群内,通过 协调个体之间的活动,以调节动物的发育、繁殖和行为。
②在群落内部,通过 调节种群之间的活动。
(3)行为信息:许多植物的 表现和动物的 行为传递的信息。
物理

湿度
生物代谢
种内信息素
种间信息素
异常
异常
(1)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只限于同种生物(  )
×
提示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既存在于同种生物之间,也可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之间,也可存在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2)信息只能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

×
提示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信息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也可从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传递。
(3)物理信息可来源于生物,也可来源于无机环境(  )
(4)只有动物才能传递行为信息(  )
×
提示 某些植物也能传递行为信息。
任务一:辨析信息种类和信息传递对象
1.信息种类的辨析
下面展示了10种信息,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花椒树上的刺 ②昆虫的性外激素 ③孔雀开屏 ④鸟类鸣叫声所发出的信息 ⑤猎豹和猫科动物有着高度特化的尿标志的信息 ⑥蜜蜂的舞蹈行为 ⑦某些植物花朵的颜色、形状等给传粉昆虫的信息 ⑧花香引蝶和老马识途 ⑨萤火虫的闪光 ⑩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启动报警和防御的功能
(1)属于物理信息的有哪些?
探究 核心知识
提示 ①④⑦⑨。
①花椒树上的刺 ②昆虫的性外激素 ③孔雀开屏 ④鸟类鸣叫声所发出的信息 ⑤猎豹和猫科动物有着高度特化的尿标志的信息 ⑥蜜蜂的舞蹈行为 ⑦某些植物花朵的颜色、形状等给传粉昆虫的信息 ⑧花香引蝶和老马识途 ⑨萤火虫的闪光 ⑩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启动报警和防御的功能
(2)属于化学信息的有哪些?
提示 ②⑤⑧⑩。
(3)属于行为信息的有哪些?
提示 ③⑥。
2.信息传递对象及类型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既存在于 之间,也发生在 之间。如蜜蜂跳舞、鸟类的求偶行为等可以向 传递信息;牛椋鸟的鸣叫可以提醒犀牛附近有危险情况等。
(2)生物可以通过 种信息类型进行交流,如草原返青时,食草动物先通过识别植物的 ( 信息)搜寻食物,再通过植物的_____
( 信息)来辨别和摄取食物。
同种生物
不同生物
同类
一种或多
绿色
物理
气味
化学
核心归纳
信息传递种类的判断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因传播途径的不同而不同。如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是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则属于物理信息。
(2)鸟类或其他动物报警,若通过声音(尖叫)则属于物理信息,若通过特殊的动作(突然飞起)则属于行为信息。
(3)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的皮肤、耳朵、眼或植物的光敏色素、叶、芽等接收,则判断为物理信息。
(4)若涉及化学物质的挥发性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
1.下列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具体案例,不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A.豪猪遇到敌害时,会将体刺竖直吓跑“敌人”
B.含羞草受到强烈声音的刺激,会闭合叶片
C.某种鸟发现危险时会扇动两翼,并急速起飞
D.雄孔雀的“求偶炫耀”——孔雀开屏

落实 思维方法
含羞草受到强烈声音的刺激闭合叶片属于物理信息,B符合题意。
2.狗会用自己的尿液和粪便来标记领地和来往的路径;电鳗可输出高达300到800伏的电压把比自己小的动物电击致死而获取猎物;蜜蜂发现蜜源后用不同的舞蹈动作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远近。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生态系统中哪一类信息的传递
A.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C.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D.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应用

1.信息传递的作用
(1)信息传递与生物个体的 有密切关系。如野兔在发现天敌时,会用后肢猛烈敲击地面;莴苣、茄、烟草等植物种子的 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
(2)种群的 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如植物 ,动物交配,虫媒花植物的 、授粉。
(3)信息传递影响群落的 。如北美加利福尼亚草原上的植物群落更替。
梳理 教材新知
生存
萌发生长
繁殖
开花
传粉
演替
2.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 的产量。
举例:①养鸡时,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 可提高产蛋率。
②将在南方种植的短日照作物黄麻移植到北方,可延长其 ,从而提高麻皮产量。
③作物中的洋葱与食用甜菜、马铃薯与菜豆、小麦与豌豆能分泌_______
________,生产上将它们种在一起,可提高作物产量。
(2)降低 和鼠害。例如,用小菜蛾性诱捕器诱杀雄蛾,使害虫小菜蛾的出生率降低,从而降低小菜蛾的 。
农产品
光照时间
营养生长期
化学亲
和物质
病虫害
种群密度
(1)莴苣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说明信息传递与生物个体的生存有密切关系(  )
(2)信息传递能影响草原上群落的演替(  )
(3)利用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2,4 D杀死单子叶作物农田中的双子叶杂草,属于对化学信息的应用(  )

×
提示 利用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2,4 D杀死单子叶作物农田中的双子叶杂草,2,4 D虽然是化学物质,但不是生物自身产生的,不属于对化学信息的应用。

任务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 海豚进行捕食、探路、定位和躲避天敌等行为几乎都依赖于超声波。它们可使用频率超过100 kHz的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
资料2 莴苣等植物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
资料3 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许多昆虫的雌雄个体凭借信息素而相互识别,完成交配,保证种群的延续。
探究 核心知识
资料4 北美加利福尼亚的草原,原来是由针茅和早熟禾等构成,由于放牧和烧荒,逐渐演替成了由野燕麦和毛雀麦构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群落。该群落周围生长着芳香性鼠尾草灌木和蒿,它们的叶子能分泌樟脑和桉树脑等能抑制草本植物生长的物质。在干旱季节,樟脑和桉树脑等物质聚集在土壤中,抑制了雨季进行发芽的一年生植物的生长,导致芳香性鼠尾草灌木和蒿周围形成1~2 m2草本植物不能生长的裸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芳香性鼠尾草灌木和蒿逐渐取代了一年生草本植物。
(1)资料1和资料2说明信息传递具有什么作用?
提示 说明信息传递与生物个体的生存有密切关系。
(2)资料3说明信息传递具有什么作用?
提示 说明种群的繁殖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资料4说明信息传递具有什么作用?
提示 说明信息传递能影响群落的演替。
任务三: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 养鸡时,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这会刺激鸡卵巢的发育和雌激素的分泌,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产蛋率。
资料2 控制有害动物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三种方法。化学防治污染大,且长期使用容易使害虫产生耐药性导致效果降低。在生物防治中,人们可以利用光照、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也可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还可以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的繁殖力下降,从而减缓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
(1)分析资料可知,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____
_____________;二是 。
(2)根据资料2分析生物防治有哪些优点?
提高
农产品的产量
控制有害动物
提示 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且更加有效。
核心归纳
1.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措施 目的
养鸡场延长光照时间 提高产蛋率
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处理蔬菜、各类作物的种子 提高萌发率
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吸引传粉动物 提高作物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
利用音响设备模拟动物声音 诱捕或驱赶动物
施加昆虫信息素 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
核心归纳
2.有害动物三种防治方法的比较
名称 化学防治 机械防治 生物防治
措施 化学药剂喷施等 人工捕捉等 引入天敌或寄生生物等
优点 作用迅速;短期效果 明显 无污染;见效快,效果好 效果好且持久;成本低,无污染
缺点 引起害虫抗药性增强;杀灭害虫天敌,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 费时费力;对体型很小的害虫无法实施 天敌数量不确定;寄生生物专一性强
3.大蓝蝶幼虫能够分泌蜜汁吸引红蚁将其搬回蚁巢,当蜜汁被吃完后,大蓝蝶幼虫则像红蚁幼虫那样蠕动、发出红蚁的声音以保护自己,同时在蚁巢内四处移动吃掉红蚁的卵和幼虫。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大蓝蝶幼虫利用化学信息吸引红蚁将其搬回蚁巢
B.大蓝蝶幼虫利用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保护自己
C.大蓝蝶幼虫与红蚁间为竞争关系
D.信息传递在种群的繁衍中起重要作用

落实 思维方法
大蓝蝶幼虫能够分泌蜜汁吸引红蚁将其搬回蚁巢,其中蜜汁属于化学信息,即大蓝蝶幼虫利用化学信息吸引红蚁将其搬回蚁巢,A正确;
大蓝蝶幼虫像红蚁幼虫那样蠕动(行为信息)、发出红蚁的声音(物理信息)以保护自己,B正确;
大蓝蝶幼虫能够分泌蜜汁吸引红蚁将其搬回蚁巢,还能在蚁巢内四处移动吃掉红蚁的卵和幼虫,这说明大蓝蝶幼虫与红蚁间为捕食关系,C错误。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
 应用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化学
 防治
C.生物个体的生存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营养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是对
 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

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特点,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传递的应用,A正确;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B错误;
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营养生长期,是“日照长短”这个物理信息对黄麻植物的刺激引起的,D正确。
网络构建
课时对点练

题组一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雄性安乐蜥在求偶时,一边伏在领地上做着“俯卧撑”,一边伸缩颈部色彩鲜艳的垂囊,这种展示包含了颜色和运动两个因素,有人用墨水改变垂囊的颜色后,雌性仍被雄性吸引,由此说明雄性安乐蜥在求偶时利用的信息是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2.(2024·温州高二期末)雌蚕蛾会传递某种信息,引诱雄蚕蛾前来交尾。现将四组雄蚕蛾分别进行如下处理:第一组破坏触角上的嗅觉感受器,第二组遮盖复眼,第三组封闭口器,第四组不作处理;观察其对雌蚕蛾的反应,结果发现第一组最迟钝。由此证明雌蚕蛾传递的信息类型最可能是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遗传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由题意可知,信息不是通过视觉(第二组)和味觉(第三组)接受的,不是物理信息,而是通过嗅觉感受器接受信息,属于化学信息,B符合题意。
3.生态系统具有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下列现象与其所用到的信息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孔雀通过开屏进行求偶炫耀——化学信息
B.美洲猎豹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行为信息
C.野生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物理信息
D.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昆虫捕食——化学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孔雀开屏的求偶炫耀,属于行为信息,A错误;
美洲猎豹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属于化学信息,B错误;
野生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属于化学信息,C错误;
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昆虫捕食,属于化学信息,D正确。
题组二 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其应用
4.草原中有一种鸟,当雄鸟发现危险时就会急速起飞,用力抖动两翼驱赶敌害并给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信号。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力抖动两翼给孵卵的雌鸟发出行为信号
B.雄鸟急速起飞,只能对同种动物传递信息
C.牧草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物理信息
D.信息传递在生物的生存、繁衍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雄鸟抖动两翼,是动物的一种特殊行为,属于行为信息,A正确;
雄鸟急速起飞,不仅可以提醒雌鸟有危险要躲避,还有驱赶入侵者的作用,B错误。
5.水稻种群中存在非常典型的自毒现象。早稻根系分泌的对羟基肉桂酸对早稻的幼苗生长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严重时导致幼苗死亡,产量降低。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产生的毒素是一种化学信息
B.这种毒素对于植物自身生命活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C.这种毒素对于种群密度具有一定的影响
D.植物的自毒现象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早稻根系分泌的对羟基肉桂酸是一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
题干中显示这种毒素对早稻的幼苗生长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因此这种毒素对于植物自身生命活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B正确;
由于该毒素对早稻的幼苗生长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严重时导致幼苗死亡,即提高了死亡率,对于种群密度具有一定的影响,C正确;
植物的自毒现象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所以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D错误。
6.(2024·绍兴高二月考)茄瓜连年种植后产量会降低,茄瓜根提取物抑制茄瓜的生长。将上年茄瓜根混入未曾种植茄瓜的土壤中也显著地抑制了茄瓜的生长。下列有关茄瓜根提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
B.作为种内信息素调节种群数量
C.作为种间信息素影响群落演替
D.可通过轮种避免其抑制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茄瓜根提取物可以作为种内信息素调节种群数量,但未体现其可作为种间信息素影响群落演替,C错误。
7.某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是
A.通过人为补充光照,延长家禽接受光照的时间,提高产蛋量
B.通过人工遮光或补光,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作物早熟、高产的目的
C.通过人工合成性引诱剂并在田间释放,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D.通过人工灭虫灭鼠,减少食物链,使能量流向有经济效益的部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光照属于物理信息,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A、B、C不符合题意;
人工灭虫灭鼠能减少能量的损失,但并非运用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而是应用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原理,D符合题意。
8.有关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率和
 结实率
B.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结群或
 远离农田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可以降低其种群密度
D.利用信息传递可防治害虫,但效果很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利用信息传递防治害虫效果明显,而且对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没有较大干扰,不会造成环境污染,D错误。
9.(2024·宁波高二期末)虫媒花植物的花具有蜜腺和鲜艳的花瓣,还能释放的有芳香气味的物质,以此吸引蜜蜂前来采蜜。蜜蜂中的侦察蜂发现蜜源后,会借助“圆圈舞”等舞蹈动作告知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距离。蜜蜂在采花蜜的过程中,为虫媒花植物进行了传粉,使其授粉概率增大,繁殖率也得到了提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虫媒花植物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B.侦察蜂传递的信息属于行为信息
C.侦察蜂传递的信息与蜜蜂的生存有密切关系
D.上述事实说明信息传递能发生于同一种群内和不同种群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虫媒花植物释放的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属于化学信息,而虫媒花植物的花具有鲜艳的花瓣,属于物理信息,A错误。
10.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地甫鸟的雄鸟在发现天敌后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有人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干净无声,还是引起了其他椿象的逃跑。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以上信息分别属于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
B.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
C.种群的繁殖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利用信息传递可减少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还可以来源于无机环境,如光、声、湿度、温度、磁力等,B错误。
11.研究发现黑核桃与其他植物之间存在以下信息传递过程:黑核桃树皮和果实富含氢化胡桃酮,经雨水冲刷到土壤后被氧化成胡桃酮,从而起到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信息属于黑核桃与其他植物之间传递的化学信息
B.该信息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
C.该信息的传递有利于黑核桃树的生存
D.该信息的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黑核桃中的氢化胡桃酮在土壤中被转化为胡桃酮,对其他生物有抑制作用,属于黑核桃与其他植物之间传递的化学信息,A正确;
该信息发生在同一个营养级之间,在黑核桃和其他植物之间双向传递,不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B错误;
由题干信息可知,黑核桃通过信息传递起到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作用,可知该信息的传递有利于黑核桃树的生存,C正确;
黑核桃与其他植物是不同的物种,材料反映了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D正确。
12.假设动物“沟通”的定义是信息发出者主动发出信息以改变信息接收者的行为,则下列不属于“沟通”的是
A.亲鸟假装翅膀受伤,以吸引天敌的注意,使其远离雏鸟
B.捕食性萤火虫模拟其他种萤火虫的发光信号,以吸引该种雄虫前来,
 将之捕食
C.母土拨鼠发出警告叫声,使小土拨鼠及时躲避天敌
D.老鼠在草丛中跑动的声音吸引了天敌的注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亲鸟(信息发出者)假装翅膀受伤以吸引天敌(信息接收者)的注意,亲鸟是有目的地发出信息,使其远离雏鸟,属于动物之间的“沟通”,A不符合题意;
捕食性萤火虫(信息发出者)模拟其他种萤火虫的发光信号,以吸引该种雄虫(信息接收者)前来,捕食性萤火虫是有目的地发出信息,属于动物之间的“沟通”,B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母土拨鼠(信息发出者)发出警告叫声,使小土拨鼠(信息接收者)及时躲避天敌,母土拨鼠是有目的地发出信息,属于动物之间的“沟通”,C不符合题意;
老鼠在草丛中跑动的声音吸引了天敌的注意,老鼠跑动的声音并不是主动发出的信息,而且也没有改变天敌的行为,不属于动物之间的“沟通”,D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3.(2023·舟山高二期末)招潮蟹是一种生活在海边的甲壳动物,每到繁殖季节,雄蟹就会挥动红色的大螯吸引雌蟹。不同的招潮蟹挥螯的方式不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招潮蟹的挥螯行为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______信息。
(2)这种求偶行为的产生与体内分泌的_______有直接关系。
(3)上述实例表明,生物种群的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4)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植食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在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上述描述涉及的信息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行为
性激素
繁殖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招潮蟹的挥螯行为传递的是行为信息,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殖。“绿色”属于物理信息,气味属于化学信息,行为特征属于行为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4.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 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量不到0.01 mg,但雄蚕蛾却仍可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蚕蛾虽然看得见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但却无动于衷。
材料二 在防治害虫上,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效果显著。其具体做法是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材料一说明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______信息,而不是_____信息,不是由视觉引起的。
化学
物理
材料一中,由于玻璃瓶的阻挡,阻碍了性引诱剂的传播和接收,但并没有阻挡视线,结果雄蚕蛾没有反应,说明昆虫的性引诱剂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不是由视觉引起的物理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2)材料一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群的繁殖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信息传递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信息传递与生物个体的生存有密切关系,种群的繁殖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传递还能影响群落的演替。材料一中,性引诱剂有利于雌雄蚕蛾的正常交尾和繁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3)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蚕蛾的反应,这说明性引诱剂具有______性和_____性。
高效
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蚕蛾的反应,可知性引诱剂具有高效性;只能引起同种雄蚕蛾的反应,说明性引诱剂具有专一性。
专一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害虫种群的_____率下降,降低对作物的危害。
干扰雌雄虫的正常交尾
出生作业14 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
(分值:100分)
第1~10题,每题6分;第11~12题,每题7分,共74分。
题组一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雄性安乐蜥在求偶时,一边伏在领地上做着“俯卧撑”,一边伸缩颈部色彩鲜艳的垂囊,这种展示包含了颜色和运动两个因素,有人用墨水改变垂囊的颜色后,雌性仍被雄性吸引,由此说明雄性安乐蜥在求偶时利用的信息是(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2.(2024·温州高二期末)雌蚕蛾会传递某种信息,引诱雄蚕蛾前来交尾。现将四组雄蚕蛾分别进行如下处理:第一组破坏触角上的嗅觉感受器,第二组遮盖复眼,第三组封闭口器,第四组不作处理;观察其对雌蚕蛾的反应,结果发现第一组最迟钝。由此证明雌蚕蛾传递的信息类型最可能是(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遗传信息
3.生态系统具有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下列现象与其所用到的信息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孔雀通过开屏进行求偶炫耀——化学信息
B.美洲猎豹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行为信息
C.野生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物理信息
D.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昆虫捕食——化学信息
题组二 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其应用
4.草原中有一种鸟,当雄鸟发现危险时就会急速起飞,用力抖动两翼驱赶敌害并给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信号。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力抖动两翼给孵卵的雌鸟发出行为信号
B.雄鸟急速起飞,只能对同种动物传递信息
C.牧草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物理信息
D.信息传递在生物的生存、繁衍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5.水稻种群中存在非常典型的自毒现象。早稻根系分泌的对羟基肉桂酸对早稻的幼苗生长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严重时导致幼苗死亡,产量降低。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物产生的毒素是一种化学信息
B.这种毒素对于植物自身生命活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C.这种毒素对于种群密度具有一定的影响
D.植物的自毒现象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6.(2024·绍兴高二月考)茄瓜连年种植后产量会降低,茄瓜根提取物抑制茄瓜的生长。将上年茄瓜根混入未曾种植茄瓜的土壤中也显著地抑制了茄瓜的生长。下列有关茄瓜根提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
B.作为种内信息素调节种群数量
C.作为种间信息素影响群落演替
D.可通过轮种避免其抑制作用
7.某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是(  )
A.通过人为补充光照,延长家禽接受光照的时间,提高产蛋量
B.通过人工遮光或补光,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作物早熟、高产的目的
C.通过人工合成性引诱剂并在田间释放,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D.通过人工灭虫灭鼠,减少食物链,使能量流向有经济效益的部分
8.有关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率和结实率
B.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结群或远离农田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可以降低其种群密度
D.利用信息传递可防治害虫,但效果很差
9.(2024·宁波高二期末)虫媒花植物的花具有蜜腺和鲜艳的花瓣,还能释放的有芳香气味的物质,以此吸引蜜蜂前来采蜜。蜜蜂中的侦察蜂发现蜜源后,会借助“圆圈舞”等舞蹈动作告知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距离。蜜蜂在采花蜜的过程中,为虫媒花植物进行了传粉,使其授粉概率增大,繁殖率也得到了提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虫媒花植物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B.侦察蜂传递的信息属于行为信息
C.侦察蜂传递的信息与蜜蜂的生存有密切关系
D.上述事实说明信息传递能发生于同一种群内和不同种群间
10.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地甫鸟的雄鸟在发现天敌后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有人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干净无声,还是引起了其他椿象的逃跑。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以上信息分别属于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
B.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
C.种群的繁殖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利用信息传递可减少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
11.研究发现黑核桃与其他植物之间存在以下信息传递过程:黑核桃树皮和果实富含氢化胡桃酮,经雨水冲刷到土壤后被氧化成胡桃酮,从而起到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信息属于黑核桃与其他植物之间传递的化学信息
B.该信息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
C.该信息的传递有利于黑核桃树的生存
D.该信息的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12.假设动物“沟通”的定义是信息发出者主动发出信息以改变信息接收者的行为,则下列不属于“沟通”的是(  )
A.亲鸟假装翅膀受伤,以吸引天敌的注意,使其远离雏鸟
B.捕食性萤火虫模拟其他种萤火虫的发光信号,以吸引该种雄虫前来,将之捕食
C.母土拨鼠发出警告叫声,使小土拨鼠及时躲避天敌
D.老鼠在草丛中跑动的声音吸引了天敌的注意
13.(每空3分,共12分)(2023·舟山高二期末)招潮蟹是一种生活在海边的甲壳动物,每到繁殖季节,雄蟹就会挥动红色的大螯吸引雌蟹。不同的招潮蟹挥螯的方式不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招潮蟹的挥螯行为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____________信息。
(2)这种求偶行为的产生与体内分泌的__________有直接关系。
(3)上述实例表明,生物种群的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4)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植食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在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上述描述涉及的信息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4分)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 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量不到0.01 mg,但雄蚕蛾却仍可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蚕蛾虽然看得见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但却无动于衷。
材料二 在防治害虫上,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效果显著。其具体做法是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
(1)材料一说明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__________信息,而不是__________信息,不是由视觉引起的。
(2)材料一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蚕蛾的反应,这说明性引诱剂具有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性。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害虫种群的__________率下降,降低对作物的危害。
答案精析
1.C
2.B [由题意可知,信息不是通过视觉(第二组)和味觉(第三组)接受的,不是物理信息,而是通过嗅觉感受器接受信息,属于化学信息,B符合题意。]
3.D
4.B [雄鸟抖动两翼,是动物的一种特殊行为,属于行为信息,A正确;雄鸟急速起飞,不仅可以提醒雌鸟有危险要躲避,还有驱赶入侵者的作用,B错误。]
5.D [早稻根系分泌的对羟基肉桂酸是一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题干中显示这种毒素对早稻的幼苗生长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因此这种毒素对于植物自身生命活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B正确;由于该毒素对早稻的幼苗生长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严重时导致幼苗死亡,即提高了死亡率,对于种群密度具有一定的影响,C正确;植物的自毒现象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所以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D错误。]
6.C
7.D [光照属于物理信息,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A、B、C不符合题意;人工灭虫灭鼠能减少能量的损失,但并非运用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而是应用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原理,D符合题意。]
8.D [利用信息传递防治害虫效果明显,而且对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没有较大干扰,不会造成环境污染,D错误。]
9.A [虫媒花植物释放的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属于化学信息,而虫媒花植物的花具有鲜艳的花瓣,属于物理信息,A错误。]
10.B [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还可以来源于无机环境,如光、声、湿度、温度、磁力等,B错误。]
11.B [黑核桃中的氢化胡桃酮在土壤中被转化为胡桃酮,对其他生物有抑制作用,属于黑核桃与其他植物之间传递的化学信息,A正确;该信息发生在同一个营养级之间,在黑核桃和其他植物之间双向传递,不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B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黑核桃通过信息传递起到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作用,可知该信息的传递有利于黑核桃树的生存,C正确;黑核桃与其他植物是不同的物种,材料反映了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D正确。]
12.D [亲鸟(信息发出者)假装翅膀受伤以吸引天敌(信息接收者)的注意,亲鸟是有目的地发出信息,使其远离雏鸟,属于动物之间的“沟通”,A不符合题意;捕食性萤火虫(信息发出者)模拟其他种萤火虫的发光信号,以吸引该种雄虫(信息接收者)前来,捕食性萤火虫是有目的地发出信息,属于动物之间的“沟通”,B不符合题意;母土拨鼠(信息发出者)发出警告叫声,使小土拨鼠(信息接收者)及时躲避天敌,母土拨鼠是有目的地发出信息,属于动物之间的“沟通”,C不符合题意;老鼠在草丛中跑动的声音吸引了天敌的注意,老鼠跑动的声音并不是主动发出的信息,而且也没有改变天敌的行为,不属于动物之间的“沟通”,D符合题意。]
13.(1)行为 (2)性激素 (3)繁殖 (4)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14.(1)化学 物理 (2)种群的繁殖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高效 专一 (4)干扰雌雄虫的正常交尾 出生
解析 (1)材料一中,由于玻璃瓶的阻挡,阻碍了性引诱剂的传播和接收,但并没有阻挡视线,结果雄蚕蛾没有反应,说明昆虫的性引诱剂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不是由视觉引起的物理信息。(2)信息传递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信息传递与生物个体的生存有密切关系,种群的繁殖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传递还能影响群落的演替。材料一中,性引诱剂有利于雌雄蚕蛾的正常交尾和繁衍。(3)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蚕蛾的反应,可知性引诱剂具有高效性;只能引起同种雄蚕蛾的反应,说明性引诱剂具有专一性。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