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金属的腐蚀随堂练习 (含解析)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6.4金属的腐蚀随堂练习 (含解析)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6.4金属的腐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对生活中的如图金属的应用判断错误的是
A.水龙头表面镀铝
B.用钨丝做灯丝
C.用不锈钢做菜刀
D.用铁丝做高压线电缆
2.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铁锈蚀的条件,开始时装置内充满氮气,一周后无明显现象。挤压胶头滴管,再次放置一周,观察到右侧管中的铁粉中出现红棕色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挤压胶头滴管后可观察到小气球变瘪
B.将N2换成CO2也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C.该实验可证明铁锈蚀需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D.铁粉中的红棕色固体可用水洗去
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保护资源,矿产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而且是不能再生的,下列不符合金属资源保护的有效途径是
A.合理开采矿物资源,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B.寻找、研制金属的代用品
C.有矿物就开采,并加快开采进度
D.对金属制品采用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金属腐蚀
4.垃圾分类举手之劳,循环利用变废为宝。铝制易拉罐属于
A.厨余垃圾 B.有害垃圾
C.可回收垃圾 D.其他垃圾
5.如图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比①中甲、乙、丙三处,甲处锈蚀最明显
B.对比②③说明铁锈蚀需要水和空气
C.③中氯化钙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
D.④比①锈蚀严重,说明食盐水能加快铁钉的锈蚀
6.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B.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容易生锈
C.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小于纯铝
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金属资源
7.下列做法,能防止菜刀生锈的是
①在菜刀表面镀锌;
②喷刷银粉漆;
③切完菜后,尽快将菜刀洗净擦干;
④菜刀用完后,至于干燥的环境中;
⑤经常用醋浸泡菜刀;
⑥在菜刀表面涂上一层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 D.③④⑤⑥
二、实验题
8.实验梳理 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每年都有将近总产量十分之一的钢铁锈蚀,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学们为了探究铁锈蚀的原因,分别进行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编号 ① ② ③ ④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1)实验①中 处的锈蚀最严重。
【实验分析】
(2)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3)欲设计实验验证金属锈蚀与水有关,则需进行的实验是 (填序号)。
(4)设计对比实验①和④的目的是 。
【实验结论】
(5)对比上述实验①②③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实验反思】
(6)在进行上述实验前,必须将铁钉打磨光亮的原因是 。
(7)在进行实验时,实验所用的水是经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 ,迅速冷却的目的是 。
(8)为防止铁生锈造成金属资源的浪费,可采取的措施有 。
三、科学探究题
9.某些铜制品在空气中久置,表面生成绿色的铜锈(又称铜绿)。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铜锈的组成和铜生锈的条件。
I.探究铜锈的组成
【查阅资料】
①铜锈受热易分解;
②硫酸铜粉末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实验1】小组同学从铜器上取下适量的干燥铜锈,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铜锈加强热。实验中观察到A中绿色固体变为黑色,B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讨论交流1】
(1)实验中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的目的是 。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分析,铜锈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u、C、H和O。
II.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提出猜想】根据铜锈的组成推测,铜生锈可能与二氧化碳水和氧气有关。
【实验2】实验小组同学取直径、长度均相同的铜丝,并打磨光亮。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四个实验,并持续观察。
编号 ① ② ③ ④
实验
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铜丝表面有绿色物质生成 无明显现象
【讨论交流2】
(2)对比实验 (填序号)可得出“铜生锈与二氧化碳有关”的结论。
(3)对比实验②和③,可得出铜生锈与 有关。
(4)为验证猜想,请将实验④补充完整,广口瓶中放入的物质有铜丝和 。
【得出结论】铜生锈的条件是同时接触H2O、O2和CO2。
【反思应用】
(5)结合上述实验,你对保存铜制品的一条建议是 。
四、综合应用题
10.对于金属材料,我们应从多角度了解。
【金属材料】2023年5月,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成功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承载着国家意志,民族梦想和人民期盼。
(1)C919的机身采用了第三代铝锂合金,铝锂合金属于 (填“金属材料”成“合成材料”)。
(2)飞机起落架是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合金钢。用合金钢制造起落架主要是利用其 (写出一点即可)和耐腐蚀等性能。
【金属的性质】
(3)在常温下,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为 。
(4)如图所示实验,先向a中加入过量 充分反应后打开弹簧夹K;使a中溶液全部进入b中,铜片表面没有变化,由此可证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与氢的位置关系为 。
(5)将铝丝浸入硫酸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到铝丝表面有固体析出,溶液显蓝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金属的冶炼】炼铁的主要原料是赤铁矿(主要成分是)、焦炭、空气等,转化过程如图所示:
(6)过程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7)如下图是铁制品循环利用的示意图,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是 (填序号)。废旧的铁锅、铁管属于 (填“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或“其他垃圾”)。废旧金属“循环利用”的意义是 。
五、填空与简答
11.金属材料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国重器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航母的建造,空间站的建立等都离不开金属材料。
(1)人类制得并利用金属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图所示。有关常见金属铁、铜、铝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金属使用年代越早,金属活动性越强
②三种金属中,活动性弱的金属一定更耐腐蚀
③常见的不锈钢、黄铜、硬铝等合金的形成过程是物理变化
④生活中铁、铝制品表面的氧化物可拿钢丝球多次刷洗
(2)航母的飞行甲板需要承受潮湿盐雾的海洋大气环境的侵蚀。采用喷漆、涂油等方式所依据的防锈原理是 。
(3)小林同学利用如图实验,最终试管②中得到无色溶液, (填“能”或“不能”)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写出②中一定会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2.对于金属材料,我们应从多角度了解。
(1)金属的性质:
①在常温下铝在空气中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的原因是 。
②下列溶液不能用酸和金属直接反应制得的是 。(多选 )
AFeCl3 B.Al2(SO4)3 C.FeCl2 D.CuSO4
(2)金属资源的保护:下列保护金属资源的做法正确的是 (多选,填字母)。
A.寻找金属代用品 B.任意开采金属矿物 C.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13.我国早在商代时期就开始使用铜器,到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
(1)铁锅用于烹饪食物主要是利用铁具有良好的 性。
(2)《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舶上铁日久起销(锈)…刮下之销末,名铁线粉”。铁丝“日久起销”的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 (填化学式)同时接触而导致。
(3)我国古代曾用“湿法炼铜”和“火法炼铜”,其原理分别为:
①湿法炼铜:Fe+CuSO4=Cu+FeSO4
②火法炼铜:Cu2S+O22Cu+SO2
上述两种方案中较优的是 (填数字序号),理由是 。
(4)将一定量的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滤液中一定有Zn(NO3)2
B.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所加入固体的质量
C.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Zn,一定不含Ag
D.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银
14.日常生活用品很多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的使用推动了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1)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使用了贴金技艺,贴金技艺利用了金具有良好的 性,将黄金锤成极薄的薄片。
(2)某同学用相同的铁钉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通过对比 (填字母)组实验,可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
(3)某同学在探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向铝粉和锌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镁和硝酸银混合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滤渣和滤液。则反应后滤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混合溶液的质量 (填“增大”或“减小”);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填化学式)。
《6.4金属的腐蚀》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D B C C D C C
1.D
【详解】A、水龙头表面镀铝,可以隔绝氧气和水,防止其生锈,不符合题意;
B、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可用钨丝做灯丝,不符合题意;
C、不锈钢硬度大,且抗腐蚀性好,可用不锈钢做菜刀,不符合题意;
D、铁的导电性不如铝,通常用铝丝作高压线电缆,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详解】A、挤压胶头滴管后,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装置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因此观察到小气球鼓起来,故A说法错误;
B、氮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都很稳定,将N2换成CO2也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故B说法正确;
C、开始时装置内充满氮气,铁只与水接触没有生锈,挤压胶头滴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会生锈,对比实验可知铁生锈与氧气有关,无法证明铁锈蚀需要水,故C说法错误;
D、铁粉中红棕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难溶于水,因此不能用水洗去,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3.C
【详解】A、有计划的合理开采矿物避免资源的浪费,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既减少了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节约金属资源,故A正确;
B、寻找、研制金属的代用品,减少金属资源的使用,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故B正确;
C、要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否则既浪费了资源,又损害了国家利益,故C错误;
D、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浪费的金属占到了年产量的20%—40%,防止金属腐蚀可以保护金属资源,故D正确。
故选:C。
4.C
【详解】可回收垃圾包括废旧金属、纸张等,所以易拉罐属于可回收物;
故选:C。
5.D
【详解】A、铁与氧气、水共存时最易生锈,所以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乙,乙处铁与水和氧气接触最充分,错误;
B、②铁只与水接触,不生锈,③铁只与氧气接触,不生锈,则对比②③,不能说明铁生锈需要水和空气,错误;
C、③中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只能吸收水蒸气, 不能吸收氧气,错误;
D、④比①锈蚀严重,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食盐溶液能加快铁钉的锈蚀,正确。
故选D。
6.C
【详解】A、常温下,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铝具有抗腐蚀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时会生锈,则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容易生锈,该选项说法正确;
C、合金的硬度比其组分的纯金属大,则硬铝的硬度比纯铝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既能保护环境,又能节约金属资源,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7.C
【详解】①在菜刀表面镀锌,能阻止菜刀与氧气和水接触,达到防锈的目的,但该方法不符合生活实际;
②喷刷银粉漆,能阻止菜刀与氧气和水接触,达到防锈的目的,但该方法不符合生活实际;
③切完菜后,尽快将菜刀洗净擦干,可以去除菜刀表面的食物残渣和水分,减少菜刀与氧气和水的接触,从而防止生锈;
④菜刀用完后,置于干燥的环境中,可以减少菜刀与水的接触,防止生锈;
⑤经常用醋浸泡菜刀,虽然醋可以去除菜刀表面的一些污渍,但醋中的醋酸会与菜刀反应,加速菜刀的腐蚀,反而更容易生锈;
⑥在菜刀表面涂上一层油,可以形成一层油膜,阻止菜刀与氧气和水直接接触,达到防锈的目的,但该方法不符合生活实际;
综上可知,能防止菜刀生锈的是③④,故选:C。
8.(1)乙
(2)铁钉生锈需要有氧气参与
(3)①③/③①
(4)验证食盐水能加速铁钉生锈
(5)铁钉生锈需要与氧气(或空气)和水同时接触
(6)除去铁钉表面的氧化物和污物
(7) 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再次溶解在水中
(8)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或涂油等
【详解】(1)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分共同存在时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铁钉中的乙处与水和空气同时接触,最易生锈
(2)实验①铁与氧气(或空气)、水同时接触,铁生锈;实验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氧气,铁在只和水接触的条件下不能生锈;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是铁钉生锈需要有氧气参与;
(3)实验③中铁钉只和氧气(空气)接触,实验①中铁钉和氧气(或空气)以及水同时接触,一段时间后,实验③中铁钉没有锈蚀,而实验①中铁钉锈蚀,通过实验①③对比说明铁钉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铁与水接触。故填:实验①和实验③;
(4)实验①铁与氧气(或空气)、水同时接触;实验④中铁与水、氧气(或空气)和食盐接触,铁钉表面出现红色锈迹,且速度较实验①快;设计对比实验①和④的目的是验证食盐水能加速铁钉生锈;
(5)实验①铁与氧气(空气)、水同时接触,铁生锈;实验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氧气或空气),铁在只和水接触的条件下不能生锈;实验③中铁钉只和空气接触,不生锈;对比上述实验①②③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铁钉生锈需要与氧气(或空气)和水同时接触;
(6)在进行上述实验前,必须将铁钉打磨光亮的原因是除去铁钉表面的氧化物和污物,以防止干扰实验结果;
(7)在进行实验时,实验所用的水是经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迅速冷却的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再次溶解在水中,影响实验结果;
(8)根据实验结论铁钉生锈需要与氧气(或空气)和水同时接触;为防止铁生锈造成金属资源的浪费,可采取的措施有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或涂油等,隔绝铁与氧气(空气)接触。
9.(1)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干扰实验结果
(2)①③
(3)氧气
(4)干燥的O2和CO2
(5)保持铜制品表面干燥等
【详解】(1)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实验开始前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目的为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干扰实验结果;
(2)①中铜丝和氧气、蒸馏水接触,不生锈,③中铜丝和氧气、二氧化碳和蒸馏水接触,会生锈,对比可知铜生锈与二氧化碳有关;
(3)②中铜丝与二氧化碳、蒸馏水接触,不生锈,与③比较没有氧气,则对比可知铜生锈与氧气有关;
(4)结合实验目的,还需探究铜生锈与蒸馏水有关,则④中放入铜丝、二氧化碳和氧气;
(5)根据铜生锈条件,可知铜保存时应保持铜制品表面干燥等(合理即可)。
10.(1)金属材料
(2)硬度大
(3)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4) 稀盐酸 Fe>H>Cu
(5)
(6)
(7) ①④ 可回收物 节约金属资源
【详解】(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因此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2)用合金钢制造起落架主要是利用其硬度大、强度高、耐腐蚀等性能;
(3)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铝与氧气的进一步反应,对铝起到了保护作用;
(4)如图所示实验,先向a中加入过量稀盐酸,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说明金属活动性铁>氢,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产生气泡,a中充分反应后打开弹簧夹,使a中溶液进入b中,铜片表面没有变化,说明金属活动性氢>铜,由此可证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与氢的位置关系为铁>氢>铜;
(5)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镁>铝>铜,将铝丝浸入硫酸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铝与硫酸镁不发生反应,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方程式为2Al+3CuSO4=Al2(SO4)3+3Cu;
(6)过程②中为二氧化碳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7)①铁矿石冶炼得到铁,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②铁制造得到铁制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③铁制品废弃后得到已腐蚀损坏的铁制品,可能有新物质生成,可能为化学变化,④已腐蚀损坏的铁制品循环利用得到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①④;
废旧的铁锅和铁管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 这些金属材料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属于可回收物,废旧金属循环利用能节约金属资源。
11.(1)③
(2)隔绝氧气和水
(3) 能
【详解】(1)①金属活动性:铝>铁>铜,由图可知,铜使用的最早,其次是铁,铝使用的最晚,则金属使用的年代越早,金属活动性越弱,不符合题意;
②金属活动性:铝>铁>铜,铝比铁活泼,但是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而铁锈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会加速铁的锈蚀,铝更耐腐蚀,不符合题意;
③常见的不锈钢、黄铜、硬铝等合金的形成过程是由各组分熔合成均匀的液体,再经冷凝而得,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④铁锈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会加速铁的锈蚀,故铁制品表面的氧化物需要除去,而铝制品表面的氧化铝薄膜结构致密,可以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用钢丝球多次刷洗,会除去这一层氧化膜,缩短铝制品的使用寿命,不符合题意;
故选③;
(2)采用喷漆、涂油等方式,可以隔绝氧气和水,从而防止金属锈蚀;
(3)试管①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取出铁丝,插入铝丝,铝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铁,溶液变为无色,说明铝比铁活泼,能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试管①中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硫酸亚铁,插入铝丝,铝一定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1) 铝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A、D
(2)AC
【详解】(1)①在常温下铝在空气中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②A、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铁FeCl3不能用酸和金属直接反应制得,符合题意;
B、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硫酸铝能用酸和金属直接反应制得,不符合题意;
C、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FeCl2能用酸和金属直接反应制得,不符合题意;
D、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后,不能与酸发生反应,则CuSO4不能用酸和金属直接反应制得,符合题意;
故选:AD;
(2)A、寻找金属代用品,可以减少金属制品的使用,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符合题意;
B、任意开采金属矿物,会造成金属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保护金属资源,不符合题意;
C、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减少污染,保护金属资源,符合题意;
故选AC。
13.(1)导热
(2)、
(3) ① 火法炼铜在高温条件下进行,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且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污染空气
(4)AB
【详解】(1)铁锅用于烹饪食物主要是利用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故填:导热;
(2)铁丝“日久起销(锈)”的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同时接触而导致,故填:、;
(3)根据“湿法炼铜”和“火法炼铜”的原理可知,火法炼铜在高温条件下进行,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且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污染空气,所以两种方案中①较优,故填:①;火法炼铜在高温条件下进行,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且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污染空气;
(4)A、由于锌、铜、银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铜>银,所以将一定量的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锌粉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粉反应完全后,硝酸银再与铜粉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所以,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于将一定量的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锌粉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粉反应完全后,硝酸银再与铜粉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即Zn+2AgNO3=2Ag+Zn(NO3)2(每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Cu+2AgNO3=2Ag+Cu(NO3)2(每64份质量的铜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根据反应的质量关系可知,生成银的质量一定大于所加入锌的质量,生成银的质量一定大于所加入铜的质量。即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所加入固体的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所以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锌,由于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锌剩余,则铜没有与硝酸银反应,即滤渣中一定有铜。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锌、铜、银,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由于锌的活动性大于铜,所以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硝酸银再与铜粉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若铜粉反应完全,硝酸银还有剩余,则滤液中含有硝酸银。所以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B。
14.(1)延展
(2)AB
(3) 减小 Ag、Zn
【详解】(1)金能被锤成极薄的薄片,是因为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A中铁只和水接触,B中铁和水、氧气共同接触,对比可知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
(3)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镁>铝>锌>银,则锌、铝能和硝酸银反应,不能和硝酸镁反应,且铝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铝,待铝完全反应后,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由于、,两个反应后,固体质量均增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滤液质量会减小;
由于铝、锌能和盐酸反应,但银不能和盐酸反应,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g、Zn,可能含有Al。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