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离子反应 寒假练习(含解析) 2024-2025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

(2)离子反应 寒假练习(含解析) 2024-2025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

(2)离子反应
1.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
A.锌和稀硫酸反应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反应 D.烧碱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2.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本质区别在于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从这个角度讲,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的反应是( )
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 B.可溶性碳酸盐与稀硫酸反应
C.二氧化碳与酸溶液反应 D.盐酸与可溶性银盐溶液反应
3.下列将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选项 离子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A
B
C
D
A.A B.B C.C D.D
4.(多选)表中第Ⅰ栏与第Ⅱ栏中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用第Ⅲ栏中的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选项 第Ⅰ栏 第Ⅱ栏 第Ⅲ栏
A 向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 向盐酸中滴加氨水
B 硫酸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 向氢氧化钡中加入过量硫酸氢钠溶液
C 向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 向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
D 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气体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气体
A.A B.B C.C D.D
5.图甲、乙、丙分别为氯化钠在不同状态下的导电性实验(X、Y为石墨电极,与外电源相连)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的状态为固态、熔融态和水溶液
B.图中代表的离子是
C.和在水中和熔融状态下的存在形式不同
D.在NaCl晶体中,和间存在更强的相互作用力
6.常温下,向两份相同浓度的溶液中分别加入固体和固体,随着二者的加入,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原溶液一定不是饱和溶液
B.M点后随着固体的加入,有胆矾晶体析出,溶液质量减小
C.N点时和恰好完全反应
D.若将固体换成固体,曲线变化可能完全重叠
7.离子交换法净化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阳离子的总数不变
B.水中的通过阴离子树脂后被除去
C.通过净化处理后,水的导电性降低
D.阴离子树脂填充段存在反应
8.用如图装置(搅拌装置略)探究溶液离子浓度变化,灯光变化呈“亮→灭→亮”的是( )
A B C D
试剂a 盐酸 硫酸 溶液 蔗糖溶液
试剂b 溶液 溶液 溶液 蒸馏水
A.A B.B C.C D.D
9.下列关于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质一定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一定属于电解质
B.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但是非电解质
C.液态氯化氢不导电,所以液态氯化氢是非电解质
D.在水中难导电,所以不是电解质
10.在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可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
11.甲、乙、丙、丁是分别由8种离子中的2种(不重复)组成的4种可溶性化合物,且已知:
①甲+乙→红褐色沉淀;
②甲+丙→白色沉淀;
③甲+丁→白色沉淀,向甲溶液中逐滴加入丁溶液,其导电能力随丁溶液加入的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是,乙是
B.丙是,丁是
C.丙溶液和丁溶液混合有无色气体生成
D.甲溶液中可大量共存
12.离子的摩尔电导率可用来衡量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导电能力的强弱,摩尔电导率越大,离子在溶液中的导电能力越强。已知、、的摩尔电导率分别为0.60、1.98、0.45据此可判断,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溶液导电能力随二氧化碳通入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A. B.
C. D.
13.天官课堂第二课中,航天员用醋酸钠(化学式:)的过饱和溶液做了一个“太空冰雪”的趣味实验,在微重力环境下,使一颗“水球”瞬间变成了一颗“冰球”,因此同学们想对醋酸和醋酸钠的性质进行深入学习。
已知:醋酸是一种弱酸,属于弱电解质,在水中不能完全电离,其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将醋酸钠溶液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为0.10 A,继续往溶液中添加适量醋酸钠固体,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电流表示数不断增大,最终示数为0.24 A。据此推测,在水溶液中存在的能导电的微粒是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不考虑、)。
(2)醋酸钠在水中完全电离的电离方程式为水是一种弱电解质,可以电离出极少量的和,根据已知信息推断其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因此水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写为和。
(3)①往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醋酸溶液,直至过量。请写出醋酸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②烧杯中溶液的电导率随醋酸溶液的体积增大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14.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
(1)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按要求制备了胶体,但是他又向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硫酸,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先出现红褐色沉淀,稀硫酸的量足够后沉淀溶解。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Ⅱ.碳酸钠在轻工、建材、纺织、国防、医药等工业中应用广泛。工业碳酸钠(纯度约为98%)中含有等杂质离子,提纯工艺线路如图甲所示:
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析出的溶质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3)试剂A是过量的NaOH溶液,作用是除去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下同)。“母液”中除了含有外,还含有等,趁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验试剂级中和是否除尽,依次加入的试剂(足量)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15.经检测,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离子中,能大量存在于该废水中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2)取100 mL该废水于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的过程中,原废水中存在的离子的量会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3)某化学社团小组成员欲除去废水样品中的和,最终得到中性溶液,设计的方案流程如图。
①试剂a为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溶液,蓝色沉淀为______。
②试剂b、c依次为溶液和溶液,则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写出白色沉淀和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离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实质是锌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属于离子反应,A不符合题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中没有离子参与,不是离子反应,B符合题意: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实质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属于离子反应,C不符合题意;烧碱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实质是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属于离子反应,D不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不符合题意;可溶性碳酸盐与稀硫酸反应,当稀硫酸过量时,可用表示,B符合题意;二氧化碳与酸溶液不能发生反应,C不符合题意;盐酸与可溶性银盐溶液反应时会生成AgCl沉淀,离子方程式为,D不符合题意。
3.答案:C
解析:可表示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是弱酸,A错误;表示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的反应,是难溶物,B错误;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代表铜与可溶性银盐反应,AgCl为难溶盐,D错误。
4.答案:BD
解析:一水合氨为弱碱,在离子方程式中不可拆,A错误;硫酸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同时生成硫酸钡沉淀,离子方程式为:,向氢氧化钡中加入过量硫酸氢钠溶液,由于硫酸氢钠过量,故氢离子和硫酸根过量,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也为该方程式,B正确;向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碘离子的还原性大于亚铁离子,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气体与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气体,都是二氧化硫与氢氧根反应生成亚硫酸氢根,离子反应方程式为:,D正确;故选BD。
5.答案:B
解析:图甲中钠离子和氯离子按一定规则紧密地排列着,没有定向移动,代表了固态,图乙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定向移动,且没有其他粒子,则图乙表示的是熔融态,图丙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分别与水分子结合且定向移动,表示的是水溶液,A正确;
根据图中粒子图形大小,可知代表的离子是,B错误;
由图乙、丙可知,和在水中和熔融状态下的存在形式不同,C正确;
在NaCl晶体中,和间存在更强的静电作用,D正确。
6.答案:D
解析:A(√),加入固体后溶液导电能力增强,说明固体溶解,则原溶液一定不是饱和溶液;B(√),M点后溶液导电能力不变,则M点时溶液饱和,之后再加入固体,会析出胆矾晶体(),则溶液质量减小;C(√),向溶液中加入固体,发生反应,溶液导电能力逐渐减弱,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对应N点),几乎不导电;D(×),若将固体换成固体,发生反应,每有1个转化为沉淀,同时有2个进入溶液,则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之前,溶液导电能力基本不变,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之后,再加入面体,溶液导电能力逐渐增强。
7.答案:A
解析:由题图可知,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被替换,由电荷守恒可知阳离子数目增多,A错误;再经阴离子交换树脂得到纯净水,则被替换,与结合生成水,净水过程中,离子浓度减小,水的导电能力减弱,B、C、D正确。
8.答案:C
解析:A.NaOH为强电解质,盐酸滴入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恰好反应时溶质为NaCl,溶液导电性不为0,不会出现灯熄灭现象,故A错误;
B.硫酸与反应生成硫酸钠和二氧化碳和水,恰好反应时溶质为,还有较大的离子浓度,溶液导电性不为0,不会出现灯熄灭现象,故B错误;
C.为强电解质其溶液能导电因此灯为亮,与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恰好反应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几乎为0,灯光熄灭,继续滴加溶液灯变亮,则灯光出现亮-灭-亮现象,故C正确;
D.蒸馏水不能使灯光变量,蔗糖为非电解质,其溶液不能导电,向蒸馏水中滴加蔗糖溶液,灯光一直保持熄灭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B
解析:电解质若不发生电离就不能导电,因此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若不是化合物,就不是电解质,因此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属于电解质,A错误;是化合物,其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是由于溶于水后产生的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是非电解质,B正确;液态氯化氢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能导电,但当其溶于水后会发生电离而导电,所以液态氯化氢是电解质,C错误;在水中由于溶解度小,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很小,所以难导电,但是电解质,D错误。
10.答案:A
解析:
选项 分析 结论
A 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 符合题意
B 与反应生成,二者不能大量共存 不符合题意
C 与反应生成AgCl沉淀,二者不能大量共存 不符合题意
D 与反应生成沉淀,二者不能大量共存 不符合题意
11.答案:B
解析:由思路导引可知,甲是,乙是,A正确;丙是,丁是,B不正确;和反应生成无色的二氧化碳气体,C正确;相互之间不反应,溶液中可大量共存,D正确。
12.答案:D
解析: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先生成碳酸钙沉淀,钙离子、氢氧根离子的浓度逐渐减小,后沉淀溶解生成碳酸氢钙,钙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逐渐增大,直至钙离子的浓度与原来的相等,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与原来氢氧根离子的浓度相等,又因为的摩尔电导率大于的摩尔电导率,故选D。
13.答案:(1)和
(2);
(3)①
②B
解析:(1)电解质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醋酸钠水溶液中存在的能导电的微粒是醋酸钠电离出的醋酸根离子和钠离子。
(2)醋酸钠在水中完全电离为钠离子和醋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水是一种弱电解质,可以电离出极少量的和,参考已知信息可写出其电离方程式为。
(3)①醋酸为弱酸,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醋酸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②溶液滴入前,NaOH溶液中离子为和,随溶液的滴加,减少,增多,离子总数不变,但是溶液体积增大,单位体积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减少,溶液电导率减弱,故选B。
14.答案:(1)
(2)
(3);;;提高的含量
(4)C
解析:(1)将饱和溶液逐滴加入煮沸的蒸馏水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先发生胶体聚沉得到氢氧化铁沉淀,然后沉淀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NaOH可将转化为对应的氢氧化物沉淀除去则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结合题给碳酸钠中的杂质离子知,“母液”中除了含有外,还含有,依据流程图可知,趁热过滤得到的产品为和母液,而从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析出的溶质可知温度较高时析出物质为,所以趁热过滤的目的是提高的含量。
(4)检验氯离子需要硝酸银溶液,但硫酸银也是白色沉淀,因此检验试剂级中和是否除尽时,应先检验,再检验,具体操作:加足量的稀硝酸除尽碳酸根离子并使溶液呈酸性,然后加入足量硝酸钡,最后加入检验,所以依次加入的试剂是稀。
15.答案:(1)B
(2)
(3)①NaOH;
②和;
③过滤漏斗、烧杯、玻璃棒
解析:(1)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大量,会与反应,与反应生成AgCl,因此能大量存在于该废水中的是。
(2)取100 mL该废水于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先和反应,再与反应生成沉淀,则原废水中存在的离子的量会发生变化的是。
(3)要除去工业废水中的和,可将转化为沉淀,将转化为沉淀。加入过量的试剂a是NaOH溶液,使转化为蓝色沉淀,过滤后再依次加入的试剂b、c为溶液和溶液,沉淀硫酸根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过滤得到的白色沉淀为和溶液2中有过量的NaOH和,加入稀盐酸可调节溶液pH至中性。①试剂a为NaOH溶液,蓝色沉淀为。②白色沉淀是和,硫酸钡不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钡溶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③固液分离的操作是过滤,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