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第一中学2024-2025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学试题(答案)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第一中学2024-2025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学试题(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
崇阳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年级3月月考试题
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共18小题,每题2分共36分)
1.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酵母菌数量
B.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油菜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
C.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上跳蝻的种群密度
D. 用逐个计数法调查某山坡上的珙桐的种群密度
2. 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迁出率、迁入率、死亡率和出生率
B. 春节前后,昆明市的人口密度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③和④
C. 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主要是通过改变⑥影响种群密度
D. 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 海洋碳库既是碳源又是碳汇。碳源是指碳库向大气释放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汇是指海洋作为一个特定载体吸收大气中的CO2,并将其固化为有机物或碳酸盐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海洋中动植物的遗体及部分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或转化属于碳源
B. 海洋中的微塑料被生物吸收后难以降解和排出体外,会导致出现生物富集
C. 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植物的生长,可增加海洋碳汇,减缓水体的酸化
D. 碳元素会以不同形式存在于自然界,在海洋生物之间以有机物形式进行循环
4. 下图为某湖泊几种生物的食物网关系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有5条食物链,螺蛳占一个营养级
B. 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湖泊生物群落
C. 螺蛳与鲫鱼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种间竞争关系
D. 若水草、绿藻数量减少,则图中所有生物数量都减少
5. 为了研究休牧对高山草甸群落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不同休牧时间和传统放牧的对照实验。如图表示不同实验条件下牧草生长旺季主要植物类群重要值(用来反映某一物种在群落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即物种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休牧改变了莎草科植物与阔叶型可食草的种间关系
B. 随着休牧时间的延长,毒害草的重要值下降,可能与其生长较缓慢有关
C. 休牧期间,高寒草甸群落的水平结构会发生改变,垂直结构不会发生改变
D. 休牧使群落的优势物种由阔叶型可食草替换成了莎草科植物,最终阔叶型可食草消失
6. 图中曲线乙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曲线乙显示该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为“S”形增长
B. 若某条件引起该种群的数量发生曲线丙所示变化,则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C. 一般情况下,气候是影响曲线乙中ab段波动的外界因素之一
D. 若某条件引起该种群的数量发生曲线甲所示变化,则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食物来源变少
7. 米醋作为一种传统发酵技术产品,是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经过清洗、蒸煮、糖化、发酵等步骤制作而成,制作过程简单,适合家庭自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制作步骤中的“发酵”一般指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
B. 传统醋酸发酵的过程往往是单一菌种的发酵
C. 传统醋酸发酵过程中不需要严格灭菌
D. 传统米醋的独特风味与大米的品种有关
8. 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的果酒、腐乳、泡菜等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它们是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果酒、腐乳和泡菜所利用的主要微生物均含有细胞核
B. 制作腐乳时主要利用了毛霉产生的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单糖
C. 泡菜咸而不酸的原因可能是加入食盐过少导致杂菌大量增殖
D. 制作果酒时,适当加大接种量可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
9. 生态工程建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实现综合治理,改善生产条件、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由于黄土高原造林地干旱少雨、土壤贫瘠等原因导致造林效益低,因此生态工程建设采用“适地适树适法”的措施解决了该地区的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工程建设要兼顾生态、经济、社会等效益,这是遵循自生原理
B. 该林地生态工程建设的关键措施是大量种植乔木类的杨树,遵循协调原理
C. 生态工程建设是可持续的工程体系,其目的是实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 “适地适树适法”的措施遵循生态学规律,其实施还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
10. 我国科学家首次提出了海洋“微型生物碳泵(MCP)”理论,即微型生物将活性溶解有机碳转化为惰性溶解有机碳,使其不易被分解释放CO2,从而构成了海洋储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增强海洋“微型生物碳泵”有利于加快“碳中和”进程
B. 可以用同位素标记法检测海洋微生物群落中有机碳的来源和去向
C. CO2在海洋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称为碳循环
D. 水中的藻类、蓝细菌和光合细菌能参与CO2的固定,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11. 我国生态学家对三峡工程蓄水后期长江口水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到的数据如下图所示(I~IV代表营养级,图中能量数据的单位为t·km—2 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呈现上宽下窄的金字塔形
B. 该生态系统第I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为615.22t·km-2 a-1
C. 该生态系统第Ⅱ和第Ⅲ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1%
D. 第Ⅳ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有0.55t·km-2 a-1
12. 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中不放螺,M中放入100只螺。一段时间后,将M中的螺全部移入L中,并开始统计L、M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藻单独培养时K值约为10×107个
B. 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
C. 由图可知,在不放螺时三种藻类的竞争能力为甲藻〉乙藻〉丙藻
D. 大约14天后,L中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最可能的原因是乙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13. 退化演替是指由于人为或者自然原因使群落发生与原来演替方向相反的现象。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北方某高寒草甸出现了退化演替的现象,如图是生态学家测定该高寒草甸总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草甸群落总地上生物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
B. 该草甸群落禾本科和莎草科的优势逐渐被其他植物取代
C. 该演替的最终结果有利于促进放牧动物种群数量的增加
D. 高强度放牧可能是导致该草甸群落出现退化演替的原因
14. 大兴安岭沿沼泽至森林方向上依次分布有5种典型天然沼泽湿地,图中数据为相应湿地的地下水位与地表距离,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土壤含水量是决定植物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B. 毛赤杨沼泽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C. 区别5种典型天然沼泽湿地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D. 沼泽区中不同年龄的落叶松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
15. 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称为生态位。斑点叉尾鱼和鲢鱼是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人们常常将它们混合放养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科研人员对两种鱼所摄取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研究,并绘制了如图曲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越小,说明斑点叉尾鱼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B. d越大,说明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竞争越弱
C. 生态位就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空间位置和占用资源的情况
D. 对生态位的研究属于在种群水平上的研究
16. 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陆生群落的地上部分往往具有垂直结构,地下部分不具有分层现象
B. 每种鸟类只在一定高度的林层做巢和取食体现了不同鸟类生态位的差异
C. 农田中间作可使群落在单位面积上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
D. 林下光照处和阴暗处植物的分布存在差异,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17. 为研究人类捕捞强度对渤海某经济鱼类种群的影响,研究者调查并统计了该鱼类在不同季节的性腺成熟度(Ⅰ~Ⅲ期为性未成熟期,Ⅳ~Ⅵ期为性成熟期,不同季节的调查取样方法相同),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夏季该鱼类的雌性个体数可能与雄性个体数相等
B. 在调查期间,该鱼类幼体存活率先降低后升高
C. 天敌、食物等制约因素的作用强度与种群的密度有关
D. 为保证可持续发展,人们在夏季应采取休渔制度
18. 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营养条件、温度、pH均可能影响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
B. 计数时应统计小格中所有的酵母菌,包括各条边界线上的酵母菌
C. 计数室中酵母菌数量过多,应从盖玻片边缘滴加清水进行稀释
D.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滴加少量样液,再在计数室上方加盖玻片
二、非选择题(共4道大题,共64分)
19.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绘了稻田中的丰收景象。某村庄在插秧不久的稻田中,放养了草鱼和青蛙,形成了“稻—鱼—蛙”立体农业种养模式,草鱼是草食性鱼类,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青蛙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昆虫为食。科研人员调查了单种水稻模式和“稻—鱼—蛙”立体农业种养模式下某些指标,得到如表所示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模式 水稻产量(kg/亩) 杂草存 量(kg/亩) 化肥使用 量(kg/亩) 农药使用量(g/亩)
单种水稻模式 5936 278.1 743 213
“稻—鱼—蛙”立体 农业种养模式 688.9 13.5 31.5 96
(1)“稻—鱼—蛙”立体农业种养模式中鱼和蛙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鱼和蛙的引入加快了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能力,其原因是__________。
(2)据表格调查结果分析,与单种水稻模式相比,“稻—鱼—蛙”立体农业种养模式下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明显_______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且水稻产量明显增加,该模式中蛙的作用包括_______(答出两点)。
(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稻—鱼—蛙”立体农业种养模式的意义是__________。
(4)该种“稻—鱼—蛙”立体农业种养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 该“稻—鱼—蛙”生态系统中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存在水平结构
B. 该模式中合理控制鱼和蛙的投放量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C. 该种养模式中碳循环只在水稻、鱼和蛙之间进行
D. 该养殖模式可促进水稻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20. 现代海洋牧场的建设以投放人工鱼礁、开展浅海立体养殖、增殖放流(向海洋等天然水域投放渔业生物的卵子、幼体或成体)等人为生产活动来制造适宜的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或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形成养海牧渔的可持续渔业发展。海洋牧场的部分结构和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的物种和数量,依据生物的________绘制食物链或食物网,并划分相应的____,可以定性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其特点。
(2)图中涉及的食物链类型有___________;贝类在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__。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__。
(3)养殖刺参时,需要确定合适的放养量,长时期内环境能承载的最大刺参数量称为____。
(4)海洋牧场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例如牧场排出的粪便、药物等。海洋受到轻度的污染时,一段时间后海洋能够消除污染,但严重的污染会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药物残留中的难降解有害物质对处于高位营养级的生物危害更严重,原因是________。
21. 图1、图2分别为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示意简图。请据图回答:
(1)图1森林中,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_______现象,森林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________,包括所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 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领域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以及他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3)采取标记重捕法调查草原上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在2hm 的范围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标记后原地释放。一段时间后,再在原范围内放置同样数量的 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标记的个体数为12只。则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是___。鼠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第一次捕获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低于普通个体,则调查所得的结果会_______(填“偏大”或“不受影响”或“偏小”)。
(4)分析图2,在1~5年间该种群数量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基本不变”)。第10~20年间种群的出生率______(填“<”或“=”或“>”)死亡率。第20~30年,种群的年龄组成是________型。
22. I、豆豉是以黄豆或黑豆为原料,经各种微生物发酵形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发酵食品。某食品研发小组以黄豆为主要原料研制豆豉酱,工艺设计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毛霉可将黄豆种子中的蛋白质、脂肪分解为______。
(2)研制豆豉时,黄豆宜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进行灭菌处理,既起到灭菌的作用,又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Ⅱ、某研究小组用玻璃发酵罐、充氧泵、回旋式单向阀等组装了一种果酒、果醋两用发酵装置,如下图 1 所示。图 2 是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 可能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3)图1发酵罐中并不装满发酵液,而是留出约1/3 的空间,是为了______。
(4)利用图1中装置进行果酒发酵时,软管夹应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每隔一段时间打开单向阀排气,由果酒发酵转为果醋发酵时,有些方面需要做出调整,例如,需要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发酵温度,还需要_______。
(5)图2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中pH变化情况是曲线______。菌体代谢过程中的产物使发酵液pH改变至菌体耐受极限后,即使营养充足,菌体的生长也会受到抑制,此时可进行的处理是_____(答一点)。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
崇阳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年级3月月考试题
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18小题,每题2分共36分)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A
【17题答案】
【答案】B
【18题答案】
【答案】A
二、非选择题(共4道大题,共64分)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消费者 ②. 物质循环 ③. 自我调节 ④. 物种丰富度提高,营养结构更复杂
(2) ①. 减少 ②. 蛙能捕虫;蛙的排泄物可以肥田
(3)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BD
【20题答案】
【答案】(1) ①. 捕食关系 ②. 营养级
(2) ①. 捕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 ②. 消费者和分解者 ③. 20%
(3)环境容纳量 (4) ①.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 ②. 难降解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处于高位营养级的生物体内高度富集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分层 ②. 阳光
(2) ①. 地位或作用 ②. 出现频率 ③. 种群密度 ④. 植株高度
(3) ①. 偏大 ②. 48只/ hm
(4) ①. 增大 ②. < ③. 稳定
【22题答案】
【答案】(1)氨基酸和小分子肽、甘油和脂肪酸
(2)保留了水分、高温使蛋白质结构变得松散,易被分解
(3)使酵母菌在初期进行有氧呼吸而大量繁殖,同时防止发酵液溢出
(4) ①. 关闭 ②. 升高 ③. 打开软管夹和充氧泵(保持通氧)
(5) ①. ② ②. 调节培养液pH、及时排出代谢产物等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