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科普阅读题(无答案)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科普阅读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工增雪
2023年2月8日,根据云系演变,山西全省及时组织开展飞机增雨(雪)作业,天上的水汽要变成雨雪降下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必须有一定的水汽饱和度(主要与温度有关),另一个是必须有凝结核。人工增雪首先天空里必须有0℃以下的“冷云”,没有云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不了雪。在冷云里,既有水汽凝结成的小水滴,也有水汽凝华成的小雪晶,这些组成云彩的小雪晶如果太小,克服不了空气的浮力,降水能力会很差。
把碘化银微粒撒在降水能力较差的云层里,使它“冒名”顶替雪晶,便能让云层中的水汽和小水滴在“冒名”的晶体上凝华结晶,变成雪花。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经常使用的干冰、液氮、碘化银等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干冰、液氮很容易升华和蒸发形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它们本身就是空气的组成部分,对环境和人体都不会产生影响。虽然碘化银中的银离子是重金属离子,但碘化银用量极小,分散在很大的区域里面,单位面积的含量微乎其微。
(1)在寒冷的冬天,我们经常会看到很重的云彩,但不下雪的原因是什么?______。天上的水汽要变成雨雪降下需要具备的条件之一是什么?______。
(2)在冷云里,水汽凝结成小水滴的微观实质是什么?______
(3)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经常使用干冰,这利用了干冰______的性质。
(4)“花浇雪水,既大又美。”雪水是酸性的,适合大部分喜酸性的花。雪水为什么显酸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有人认为,碘化银中的银离子是重金属离子,对人体危害大,故人工增雪最好不要用碘化银。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请简述理由。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肼又叫联氨,化学式为N2H4,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有剧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油状液体,制备肼的原料易得,可以通过氨或尿素与次氯酸反应制备肼。肼具有很高的燃烧热,将火星探测器送入万里高空的燃料就是肼。
火星作为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是各航天大国深空探测任务的最主要目标之一。国内外专家提出开展火星原位资源利用研究,即通过利用火星当地资源生产火星探测所需原料和能源,以减少成本。
火星大气和矿物是火星原位资源利用的主要研究对象。目前,探测出火星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含量如图1所示,火星土壤不同位置处矿物的主要成分及含量如表所示
成分样品种类 二氧化硅(SiO2) 氧化铝(Al2O3) 氧化镁(MgO) 氧化亚铁(FeO)
第一表层土壤 45.5% 8.8% 7.2% 20。%
勃朗峰土壤 44.7% 8.8% 7.2% 19.0%
利用与地球上相似的冶炼原理,可以从火星土壤中获得多种金属单质,部分金属可以在CO2中燃烧,此反应可成为火星探测所需能量的来源之一。研究人员以火箭发动机为背景,分析了不同金属与CO2反应时,氧燃比(CO2与金属的质量比)对比冲的影响,比冲越高,发动机效率越高,结果如图2所示。目前,火星原位资源利用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人们不断探索。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火星原位资源利用是指______。
(2)由图1可知,火星大气中体积分数占比最高的气体是______。
(3)图2中,以Mg为燃料时,比冲与氧燃比的关系是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A.火星原位资源利用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火星大气和矿物
B.由表1可知,火星土壤中至少含有3种金属元素
C.肼能支持燃烧,在发射火箭时,常用肼作为燃料
D.火星原位资源利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5)已知肼在金属铂(Pt)的催化作用下,常温即可分解产生氢气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例如,可以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为H2,某种光分解水的过程如图一所示,产生的H2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合成液态燃料CH3OH(甲醇)。也可以在太阳光照下,通过光催化将H2O、CO2直接转化为CH3OH、H2、CO、CH4等太阳能燃料(图二)。另外,还可以利用照明灯、人体散发的热量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热发电,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电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图三)。可以看出,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请从微观角度解释____;H2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液态燃料CH3OH(甲醇)与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2)图二通过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CH3OH、H2、CO、CH4等太阳能燃料,该过程是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B.生活中废热无法利用
C.图一转化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Fe3O4和FeO
4.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到。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即“碳达峰”;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我国对全世界宣布“碳中和”目标,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阅读此文,请回答以下问题: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__________和天然气;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持续上升,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
(2)写出日常产生二氧化碳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展“低碳经济”,提倡“低碳生活”,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填字母)
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B.发展公共交通事业,提倡绿色出行
C.退耕还林,大力植树造林
D.露天焚烧秸秆
(4)法国化学家PaulSabatier采用“组合转化”技术使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CH4和H2O。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漫长一段时间内,人们认为水是组成世间万物的一种元素。
【材料1】
(1)18世纪中叶,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用锌和稀硫酸制得“可燃空气”,将其与空气混合点燃,容器内壁上出现了水雾。该“可燃空气”是_______。
【材料2】
(2)1781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什证实了普利斯特里的发现,并用纯氧代替空气进行实验,证明生成的液体确实是水。得出“水是一个结合物而不是简单元素”。他用纯氧代替空气的原因是_______。
【材料3】
(3)1783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跟踪并改进实验,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管,一段时间后,在出口处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水的质量减少,铁管的质量增加,经验证铁转化成了Fe3O4。至此,水不是单一元素,“水是由______两种元素组成”的观点得到了公认;
【材料4】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通过用伏打电池在常温下对水进行通电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再次确认了水的组成;
【分析讨论】
(4)科学家利用了“合成”“分解”的思想证明了水的组成。下列实验主要利用“合成”思想的是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拉瓦锡铁管实验 C.水的通电分解
6.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新型灭菌消毒剂-C1O2
一年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为抑制新冠病毒传播,“含氯消毒剂”被广泛使用,其中就包含一种新型灭菌消毒剂—C1O2。
在通常情况下,C1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熔点-59℃,沸点11°C在常温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2.9gC1O2。C1O2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含有2%的C1O2和0.085%Na2CO3的水溶液无色、无臭、无腐蚀性常温下稳定,不易分解;该溶液用于杀菌、消毒的同时,还有除臭、防霉、保鲜等作用,是特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我国从2000年起就逐渐用C1O2取代氯气(C12)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1)下列消毒剂中,不属于“含氯消毒剂”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84消每液(含NaC1O) B.双氧水
C.氯气 D.过氧乙酸(C2H4O3)
(2)C1O2的化学性质有______。
(3)下列有关C1O2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0℃时,C1O2为黄绿色气体
B.常温下,100g水中大约能溶解0.29gC1O2
C.用棕色试剂瓶盛装C1O2并置于冷暗处保存
7.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广袤无际的自然界是一个碳的世界。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 4 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
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NaOH、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 3 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点滴做起,节约能源,低碳生活。
(1)依据文章内容问答下列问题:
①自然界碳的循环中,化石燃料燃烧_______(填“吸收”或“释放”)CO2。
②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_______。
③由图2可知,随烟气流速增大,CO2脱除效果减弱。对比图 2 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_______。
(2)科学家已经研究出多种方式来实现二氧化碳的转化。
①固碳的一种方法是将收集的二氧化碳和水混合后注入地下玄武岩中,最终与岩石中的矿物质作用形成固态的石头碳酸盐。这种固碳方式属于_______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②我国研发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图甲),甲醇(CH3OH)等液体燃料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甲醇制取过程中能量转化是:太阳能→电能→_______能。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乙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碳封存是从大气中捕获、保护和储存二氧化碳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操作是“碳捕集”,下图是一种利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CO2的工艺流程图。
已知: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
①捕捉室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O2+2NaOH=X+H2O,X的化学式为_______。捕捉室中采用喷淋方式加入 NaOH溶液,其优点是_______。
②操作I的目的是固液分离,名称是_______,反应②中高温煅烧石灰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整个设计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写化学式,一种即可)
8.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中国政府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消耗的化石能源急剧增加,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我国近年部分行业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如图所示:
氢气代替化石燃料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目前已有多种制取氢气的技术,其中硼氢化钠水解制氢法具有储氢量高、使用安全等优点。“碳捕获和碳封存”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碳封存”可从大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将其压缩液化泵入地下长期储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碳中和”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控制______。
(2)工业行业大类中,______行业CO2年排放量最多。
(3)石油化工行业中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碳封存”可将CO2压缩至地下储存,其原因是_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
9.阅读下列材料。
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天然采集的金刚石经过仔细研磨后,可以成为璀璨夺目的装饰品-钻石。
几百年前,人们不知道金刚石是由什么组成的。一个偶然的机会,科学家拿着放大镜,在阳光下研究金刚石的折光性质。当太阳光被放大镜聚焦成一点照到金刚石时,金刚石消失了。人们经过分析,认为金刚石可能被烧掉了。化学家把金刚石放在充满氧气的密闭容器里,使金刚石在容器里燃烧。燃烧后,测定容器里的生成物,发现竟然是二氧化碳。经过进一步测定,人们断定金刚石就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由于天然金刚石资源稀少、价格昂贵,难以满足需求。在知道金刚石的组成和结构后,人们就设法制造金刚石。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有了生产人造金刚石的工厂,所用的原料是石墨,这个转化需要高温高压和催化剂。遗憾的是,这样做成的人造金刚石虽然和天然金刚石硬度相当,但是透明度和外形都达不到天然金刚石的水平。
此外,以石墨为原料合成金刚石需要高温、高压和催化剂,这种合成方法存在生产成本昂贵、设备要求苛刻等问题。因而化学家探索用其他含碳物质来制造金刚石,最终在较低的温度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金刚石的一条物理性质_______;
(2)请写出金刚石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石墨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转化为金刚石,请分析此变化属于_______(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材料中“甲烷”的化学式为_______。
10.2021年9月24日《科学》发表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检测发现,人工合成淀粉分子与天然淀粉分子的结构组成一致。这一人工途径合成淀粉的速率是玉米合成淀粉速率的8.5倍。初步测试显示,在能量供给充足时,理论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我国5亩玉米地的年产淀粉量。这一突破,为淀粉的车间生产打开一扇窗口,并为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复杂分子开辟了新的技术路线。
(1)二氧化碳到淀粉的转变过程,是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从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需要11步反应,其中第一步反应CO2+3H2X+CH3OH;第二步反应:CH3OH +O2Y+HCHO。已知物质X和Y的组成元素相同,但这两种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工合成淀粉可减缓粮食危机
B.人工合成淀粉可降低空气中CO2含量
C.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162g
D.淀粉人工合成比玉米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效率高
11.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O3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O3比O2活泼得多,是一种强氧化性气体,具有较强杀菌能力,在一定条件下,O2可以转化为O3。研究人员用臭氧分析仪监测紫外灯照射产生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见图1。还通过实验研究了臭氧浓度与其杀茵效果的关系,结果见图2。
(1)O3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从微观的视角说明O3与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O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O3的过程______(填“是”或“不是”)化学变化。
(4)实验室中,有同学想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请帮助他们计算,若制取3.2g氧气,理论上至少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5)由图1可知,紫外线照射时间相同时,氧气产生的臭氧量比空气________。由图2可知,臭氧浓度与其杀菌效果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矿泉水和饮用纯净水
矿泉水是指由地下自然涌出,经过各种岩层,其中含有丰富的天然矿物质(如铁、钙、钠和镁)的水。矿泉水只以物理方式杀菌,而不加氯或用其他方式处理水质。饮用矿泉水可补充人体必需的元素和矿物质。
饮用纯净水是用反渗透法或蒸馏法,彻底除去了自来水中溶解的离子和矿物质,得到的可直接饮用的水(类似于蒸馏水),长期饮用不利用人体健康。
水的硬度(也叫矿化度)是指溶解在水中的钙盐与镁盐含量的多少。含量多的硬度大,反之则小。1L水中含有10mgCaO(或者相当于10mgCaO)称为1度。软水就是硬度小于8的水,如雨水,雪水,纯净水等;硬度大于8的水为硬水,如矿泉水、自来水、自然界中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等。我国规定:饮用水的硬度不得超过25度。
(1)矿泉水中富含的一种金属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2)矿泉水从地下涌出的过程中,岩层的作用是 ______。
(3)某矿泉水的硬度是12度,其含义是______,取一些该矿泉水,向其中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4)你对健康饮水所提的一条建议是______。
13.我国学者研制出高性能低成本的电解“水制氢”催化剂:
氢能是一种能量高、洁净的可再生能源,通过电化学水解制备氢气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电解水制备氢气是指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近年来,国际学界在全水解电极催化剂的设计制备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是,寻找能在中性水电解质中同时展现高活性、高稳定性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仍是一大挑战。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教授团队和高敏锐教授团队采用电化学沉积和固相磷化两步反应,设计并成功制备了镍掺杂的磷化钴三元纳米片电催化剂,在中性条件下同时展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据介绍,这项工作为发展廉价三元过渡金属磷化物作为电极,用于中性水电解制氢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展现出潜在的商业应用前景。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廉价三元过渡金属磷化物做电极时,是利用该物质的______性。
(2)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在电解水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实质______。
(4)与传统电解水催化剂相比,新型三元纳米片电催化剂的优点是______(任写一种)。
14.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含氯消毒剂
为抑制新冠病毒传播,“含氯消毒剂”被广泛使用,其中就包含一种新型灭菌消毒剂——C1O2(二氧化氨)。在通常情况下,C1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熔点-59℃,沸点11℃。在常温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2.9gC1O2。C1O2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含有2%的C1O2和0.085%碳酸钠的水溶液是特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它无色、无臭、无腐蚀性,常温下稳定,不易分解。该溶液用于杀菌、消毒的同时,还有除臭、防霉、保鲜等作用。我国从2000年起就逐渐用C1O2,取代氯气(C12)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1)标出C1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2)下列消毒剂中,不属于“含氯消毒剂”的是 (填字母)。
A.84消毒液(含NaClO) B.双氧水(含H2O2) C.氯气(C12) D.过氧乙酸(C2H4O3)
(3)C1O2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根据材料出一点即可)。
(4)ClO2遇热水生成次氯酸(HC1O)、氧气和氯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5.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新型灭菌消毒剂—ClO2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为抑制新冠病毒传播,“含氯消毒剂”被广泛使用,其中就包含一种新型灭菌消毒剂——ClO2。在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熔点-59℃,沸点11℃。在常温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2.9g ClO2。ClO2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含有2%的ClO2和0.085%Na2CO3的水溶液无色、无臭、无腐蚀性,常温下稳定,不易分解:该溶液用于杀菌、消毒的同时,还有除臭、防霉、保鲜等作用,是特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我国从2000年起就逐渐用ClO2取代氯气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1)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2)下列消毒剂中,不属于“含氯消毒剂”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84消毒液(含NaClO) B.双氧水
C.氯气 D.过氧乙酸(C2H4O3)
(3)ClO2的化学性质有______(写出任一点即可)。
(4)下列有关ClO2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0℃时,ClO2为黄绿色气体
B.常温下,100g水中大约能溶解0.29gClO2
C.用棕色试剂瓶盛装ClO2并置于冷暗处保存
(5)ClO2遇热水生成次氯酸(HClO)、氯气(双原子分子)和一种具有助燃性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6.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经探测,火星上的水含有较高盐分,若想用传统的电解水方法在火星上获得氧气和氢气燃料,需要先去除水中的盐分,而要在环境恶劣的火星上执行该步骤不仅危险且代价高昂。
近日,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一组工程师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表示,他们开发出了可以直接在盐水中电解出氧气和氢气的系统,这将会显著降低电解盐水的难度和成本。新的系统用钌酸铅作正极端、用铂碳作负极端,并在-36℃的温度下检验了其电解盐水的能力。在相同功率下,该系统产生氧气量是先前系统的25倍。研究人员表示,此系统不仅可以用于火星探测,也可以在地球上电解海水,为潜艇供氧等。
(1)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 B.蒸馏水 C.海水 D.自来水
(2)新的电解水系统中铂碳负极端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利用这套新系统给潜水艇供氧,其优点有_________(任写一条)。
17.阅读科普短文。
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近一半存留在大气层,其它被陆地和海洋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碳进入海洋,使海洋酸化,这样会导致海洋生物链发生变化。
垃圾焚烧发电是生活垃圾处理的有效方式之一,但垃圾焚烧会产生烟尘和有害气体,还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海洋酸化;同时垃圾焚烧需要购买辅助燃料,成本较高。我国烟气处理协同P2G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其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1)海洋酸化是指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碳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
(2)“净化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3)“其它气体”的主要成分有O2和_______(填化学式)。
(4)“甲烷化装置”利用催化剂将混合气体转化为水和甲烷(C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使用P2G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写一条即可)。
(6)低碳生活从细节做起,你的一个低碳举措是_______。
18.复原乳就是奶粉兑水还原而成的牛奶,可作为奶制品的原料奶,但需标明“复原乳',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与鲜牛乳相比,复原乳的加工至少经过两次高温处理,杀灭牛乳中的微生物。高温处理对牛乳中的蛋白质、钙和脂溶性维生素A、D等的含量影响不大,但会对热比较敏感的水溶性维生素B2、B12等造成部分损失。奶制品加热时会产生糠氨酸,糠氨酸含量越高,奶制品的营养价值越低。下图为科研人员以蛋白质含量相同的鲜牛乳与复原乳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不加热和加热(95°C,2min)处理后的牛乳中糠氨酸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复原乳并非“假牛奶”,加工过程中造成的营养损失,可以通过多吃豆类、坚果和粗粮等食物补充上来。当然牛奶的最佳选择是新鲜的巴氏奶,因为巴氏奶只需在70°C时加热十几秒钟,杀灭牛乳里所有致病菌,较大程度地保留了牛乳中的全部营养成分。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复原乳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在包装上标识“复原乳'的目的是______。
(3)结合图示分析能说明热处理对牛乳中糠氨酸含有影响的一组实验是______。
(4)维生素A、D与维生素B2、B12的区别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复原乳就是鲜牛乳,营养成分完全一样
B.高温处理的目的是杀灭牛乳中的微生物
C.复原乳也能达到为人体提供蛋白质和钙的目的
D.巴氏奶是购买牛奶的最佳选择,因为营养成分更全面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