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四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习题演练
一、单选题
1.伊斯兰教鼓励穆斯林远行求学,“贫困不能阻,艰险不能移,沙漠的酷热,大海的惊涛,他们都视之坦途。因为在他们心中,已深深扎下了求知即是圣战的信念。”这侧面反映出( )
A.阿拉伯文化兼收并蓄 B.穆斯林勇于追求知识
C.伊斯兰教崇尚知识 D.伊斯兰教影响深远
2.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为将军的家臣。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和兵役等义务。这描述的是中古时期的( )
A.日本庄园 B.日本幕府统治 C.西欧庄园 D.封君封臣制
3.日耳曼统治西欧之后,创造了基督教的神学观,古希腊,罗马文化被视为“异教”训以抛弃。在公元8~10世纪的百余年中,阿拉伯世界出现了一场有组织的翻译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的运动,大量相关典籍以阿拉伯语的形式保存了下来。据此可知,该运动( )
A.表明阿拉伯与西方文化同根同源 B.体现了中古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
C.对欧洲文明的存续产生深远影响 D.加速了对被征服地区文化的吸收
4.[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中写道“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由此可见( )
A.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有重要作用 B.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中心城市
C.中国的瓷器、丝绸在世界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D.阿拉伯人为亚洲经济贸易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阅读下表内容,据此可知( )
国家 波斯 罗马 日本 桑海 印加帝国
统治方式 君主专制 行省制 元首制 行省制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模仿中国中央集权 国王任免官吏 中央集权 国王 四大政区
A.人类文明进程具有同一性 B.几大古代文明具有一定的渊源
C.人类文明具有多元一体性 D.集权政治是古代世界普遍选择
6.阿拉伯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印度的阿拉伯数字通过阿拉伯国家传播到欧洲;阿拉伯帝国把中国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掌握并且传到欧洲;阿拉伯人妥善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书籍;元朝时阿拉伯天文学家把许多天文书籍、天文仪器带到中国。材料体现了
A.阿拉伯人沟通和传播了东西方文化
B.对西方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C.阿拉伯文明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阿拉伯人传播了灿烂的西方文化
7.阿拉伯帝国的制度基本继承了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的传统,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在帝国一度流行。古埃及、波斯、印度、欧洲等地的民间故事被阿拉伯人接受和融汇为《一千零一夜》。这说明阿拉伯
A.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B.文明影响广泛深远
C.文明的发展具有包容性 D.长于借鉴缺少创新
8.古代日本家族观念及等级观念深厚,氏族贵族和大官僚贵族长期掌控政权。历代日本统治阶级不希望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纳贤,让外人染指政治。这反映了古代日本
A.文化发展丧失民族特色 B.统治者的统治基础薄弱
C.极力限制中华文化传播 D.政治文化的封闭性较强
9.有学者认为:“像阿拉伯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神权政体国家,除了阿拉伯之外,还包括波斯人、伊拉克人、叙利亚人、埃及人,以及北非的柏柏尔人等。无论它的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是当时政局松散、不统一的西欧社会所无法比拟的,故文化的对外传播既是帝国强盛的标志,也是必然的结果。”据此可知,作者在强调:
A.阿拉伯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B.强大国力对文化的影响
C.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D.阿拉伯文化领先于世界
10.有学者认为“奥斯曼土耳其人只喜欢两样职业:当兵和做官。对于商业、手工业、银行业,他们是不屑于去做的,实际上也不擅长做。”此观点可以解释( )
A.苏丹在政治统治上的成功 B.奥斯曼帝国缺乏商业人才
C.土耳其人大多富有军事才能 D.帝国后期陷入国库空虚局面
11.在世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帝国。其中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有
①波斯帝国 ②俄罗斯帝国 ③阿拉伯帝国 ④奥斯曼帝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建制度明显不同于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的中央集权,阿拉伯帝国明显有别于印度的笈多帝国以及德里苏丹国,朝鲜和日本都建立了中国式的中央集权制度。据此可知,中古时期各地区文明
A.存在国家分裂的隐患 B.呈现出交流频繁的景象
C.保持着鲜明区域特色 D.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
13.下图为隋唐官制与大化改新时日本官制的对比。二官大体相当于唐之三省,其中的太政官相当于唐朝的尚书省,八省实际上是唐三省、六部、九寺中某些部门的综合、简化形式。据此可知,大化改新( )
A.效仿中国兼具自身特点 B.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C.确立了完备的典章制度 D.彻底消除了贵族特权
14.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期,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声称,哈里发不再是先知的代理人,而是真主安拉在人世间的代表;巴格达城的中心为皇宫所在地,改变了以往伊斯兰城市以清真寺为中心的格局。这些变化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
A.加强中央集权 B.强化君主权威 C.废除政教合一 D.统治中心变迁
15.德川幕府时代,幕府将军从未觊觎天皇至高无上的神权,并宣布效忠于天皇。将军与大名(一方武士的领主)是主从关系,但各大名只要尽到一定的封建义务,在他自己的领地内是完全不受干涉的统治者。由此可知德川幕府时代
①天皇是名义上最高统治者 ②大名直接隶属于幕府将军
③地方具有一定的割据条件 ④政治上推行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河北涿州的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一枚金币。据考证,其为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第五任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在位时所造,年代为回历80年,即公元699-700年(中国唐朝武则天圣历二年至三年)。这是阿拉伯世界历史上铸造的第一种货币。此币没有人物或偶像图案,两面有文字,正面的阿拉伯文意思为“别无他神,唯有真主,真主举世无双”。
——摘编自王雪农《涿州唐墓出土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金币》
材料二 阿拉伯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枚金币的史料价值进行解读。
根据材料二指出阿拉伯帝国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繁荣的原因。
17.阅读下列关于“文明的交流”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
——摘编自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
材料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陈志强《论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性》
材料四: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遭毁坏流失,一部分通过拜占庭帝国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的学者不但认真研究,还把许多古代作品如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译成阿拉伯文。许多希腊著作。阿拉伯人不但加以保存,而且广为传播。对以后的西欧文艺复兴产生了很大影响。
——摘编自熊家利《世界通史纲要:古代部分》
概括材料一中作者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亚历山大征服战争的影响。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明阿拉伯帝国在文明传播与交流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A
【详解】材料的意思是伊斯兰教鼓励人们远行求学,积极吸收各地先进文明,把追求知识作为遵循主命的行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融合了东西方文化,A项正确;B项是材料直接体现出的,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B项;C项是材料直接体现出的,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C项;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古时期日本的幕府统治情况,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幕府统治的情况,属于政治领域,日本庄园属于经济领域,排除A项;西欧的庄园和封君封臣制度不涉及武士阶层,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3.C
【详解】阿拉伯世界翻译古希腊、古罗马典籍,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对欧洲文明的存续产生了深远影响,C项正确;阿拉伯文化和西方文化不是同根同源,排除A项;材料没有将阿拉伯地区和其它地区的文明进行对比,无法得出中古时期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材料说明阿拉伯帝国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与世界各地联系密切,在沟通世界贸易中有重要作用,A项正确;B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与世界各地联系密切,无法体现中国的瓷器、丝绸在世界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沟通了欧洲、非洲、亚洲贸易,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波斯、罗马帝国等国均出现了君主集权统治和地方分区管理,说明不同地域的文明在统治方式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同一性,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波斯、罗马帝国等国国家管理方面的相似特点,没有提到几大文明的渊源,排除B项;材料中内容体现出几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有较多的相似点和共通性,未强调人类文明的多元一体性,排除C项;集权政治在古代世界政治发展中并不具备普遍性,有些国家和地区并未建立集权政治,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从材料中的“印度的阿拉伯数字通过阿拉伯国家传播到欧洲”“把中国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掌握并且传到欧洲”“妥善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书籍”“把许多天文书籍、天文仪器带到中国”等信息可以看出,阿拉伯人不仅沟通东西方文化联系,而且传承古希腊文化,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经济”,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领先地位”,排除C项;“阿拉伯人传播了灿烂的西方文化”说法片面,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依据材料“埃及、波斯、印度、欧洲等地的民间故事被阿拉伯人接受和融汇为《一千零一夜》”可知,阿拉伯文明具有融合其他文明的特点,具有包容性,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文明影响广泛深远,排除AB项;“缺少创新”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日本氏族贵族和大官僚贵族长期掌控政权,而且统治者不希望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纳贤,这意味着社会阶层流动交较弱,政治文化的封闭性较强,D项正确;日本的政治文化具有封闭性,这体现了其文化特征,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统治基础、文化传播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国力强盛,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交融,B项正确;AC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C项;材料未与世界其他地区做比较,无法得知其文化是否领先于世界,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奥斯曼土耳其人擅长做官和当兵,轻视与经济有关的行业,这最终使得帝国后期陷入国库空虚局面,D项正确;材料内容与苏丹统治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土耳其人不擅长经商,而非缺乏人才,排除B项;土耳其人喜欢当兵并不意味着大部分人有军事才能,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波斯帝国疆域西抵北非,北达巴尔干半岛,东部疆域覆盖了伊朗高原,①正确,阿拉伯帝国西抵伊比利亚半岛,南到北非,东部疆域覆盖了西亚地区,③正确,奥斯曼帝国疆域西抵埃及北非地区,北到黑海沿岸的欧洲部分,东部地区覆盖了小亚细亚、西亚地区,④正确,C项正确;俄罗斯帝国疆域主要集中在亚洲北部和欧洲东部地区,地跨欧亚两洲,②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根据材料“西欧的封建制度明显不同于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的中央集权,阿拉伯帝国明显有别于印度的笈多帝国以及德里苏丹国,朝鲜和日本都建立了中国式的中央集权制度”可知,各地区的国家建立了不同的政治体制,保持着鲜明区域特色,C项正确;中古时期各地区并不都存在国家分裂的隐患,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各地区文明交流频繁,排除B项;D项说法绝对,西欧的封建制度不属于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日本的大化改新在仿照唐朝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具有效仿中国兼具自身特点,A项正确;材料是中央官制,不是中央集权国家,排除B项;典章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行为规范的基本准则,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D项的彻底消除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根据哈里发“是真主安拉在人世间的代表”“巴格达城的中心为皇宫所在地,改变了以往伊斯兰城市以清真寺为中心的格局”可知,阿拉伯帝国削弱了伊斯兰教的地位,加强了君主的权威,B项正确;通过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实现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废除政教合一,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统治中心变迁,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①符合题意;由材料“将军与大名(一方武士的领主)是主从关系,但各大名只要尽到一定的封建义务,在他自己的领地内是完全不受干涉的统治者”可知,大名直接隶属于幕府将军,大名在自己的领地内是不受干涉的统治者,说明地方具有一定的割据条件,②③符合题意;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在政治上实行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④与题意不符。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因为④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C项、D项。故选A项。
16.(1)该金币属于出土文物,是研究历史的一手史料,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可用以研究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商业贸易往来研究阿拉伯帝国文字、货币、商业宗教等历史。
(2)特点:包容性、开放性融汇东西方文化。(写出一点即可)原因: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地处东西方传统商路的中心活跃的商业自身的文化积淀善于学习与吸收外来文化阿拉伯帝国的军事扩张。
【详解】(1)根据材料“2013年河北涿州的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一枚金币。据考证,其为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第五任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在位时所造,”可分析出该枚金币可用以研究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商业贸易往来研究阿拉伯帝国文字、货币、商业宗教等历史。结合所学知识该金币属于出土文物,是研究历史的一手史料,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2)特点:根据材料“ 阿拉伯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可分析出阿拉伯帝国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融汇东西方文化。原因:根据材料“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可分析出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结合所学知识阿拉伯帝国地处东西方传统商路的中心;活跃的商业;自身的文化积淀善于学习与吸收外来文化;阿拉伯帝国的军事扩张。
17.(1)观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影响:①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②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2)特点:包容性、开放性;与宗教密切联系;融汇东西方文化。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
(3)①阿拉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②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发明创造传入西方,对西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③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对西方影响尤为突出,促进了欧洲自然科学的建立。
【解析】(1)
第一小问的观点,依据材料一"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可以得出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第二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一“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可以得出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2)
特点:根据“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得出包容性、开放性;与宗教密切联系;根据“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得出融汇东西方文化。原因:根据“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得出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根据“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得出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
(3)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从阿拉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发明创造传入西方,对西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对西方影响尤为突出,促进了欧洲自然科学的建立分析说明。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