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化学与资源、能源(含答案)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广东)
11 化学与资源、能源
题号 一 二 总分 累分人
得分
说明:1.共2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试卷好题分析 科技发展T1、T4、T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T3
中考押题点分析 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T16、T1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社会发展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措施不利于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是 ( )
A.将废弃塑料回收利用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大量植树造林 D.将空气成分资源化利用
2.截至2024年11月14日,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了1 000万辆。下列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是 ( )
A.地热能发电 B.风力发电 C.太阳能路灯 D.火力发电
3.矿石为人间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中所用的蓝色和绿色颜料,就取自石青和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2CO3]。从物质分类角度分析,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属于 (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4.“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太阳能电池板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硅。工业上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为SiO2)制取粗硅的反应原理是SiO2+2CSi+2CO↑。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选择燃料需考虑产物对环境的影响。下列燃料的利用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
A.氢气 B.酒精 C.煤油 D.焦炭
6.我国科学家利用太阳光在某种新型催化剂表面高效分解水后,再利用某种高效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X。反应过程如题6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题6图
A.反应①、②使用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B.反应②生成的水可循环利用
C.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D.反应①产生的H2、O2的体积比约为2∶1
7.嫦娥石是从月壤样品的14万多个颗粒中,利用针尖和颗粒之间静电吸附作用,分离出的一个粒径约1.0×10-5 m的单晶颗粒,其化学式为Ca9NaMg(PO4)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嫦娥石的吸附分离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嫦娥石由五种元素组成
C.嫦娥石可用于生产磷肥
D.嫦娥石可用于提炼金属铜
海洋是一个极其丰富的资源宝库,中国在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将推动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回答第8~9题。
8.可燃冰是在高压、低温环境条件下,由水分子和甲烷分子形成的“冰块”。已知某种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8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易汽化
B.可燃冰是不可再生资源
C.该可燃冰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D.该可燃冰中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0∶8
9.下列关于海水“晒盐”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蒸发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海水中氯化钠质量分数
B.母液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也是所含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的饱和溶液
C.结晶池内母液蒸发得到的盐卤(亦称苦卤)属于混合物
D.气温高、湿度低、风力大、雨量少、阳光充足有利于海水晒盐
10.我国已有多款家用型“氢能自行车”投放市场,“氢能进万家”战略进一步落实。氢能自行车配套有“微型太阳能制充氢一体机”、氢燃料电池、储氢燃料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车架采用的镁铝合金不易生锈
B.轴承、挡泥板使用的钢材属于合成材料
C.氢能来源广泛、燃烧热值低
D.氢燃料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11.化学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设计了题11图所示装置(杠杆已调至平衡),接着向集气瓶内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稍后再倒入浓NaOH溶液(液面不接触乒乓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通入CO2气体后,左端乒乓球下降
B.倒入浓NaOH溶液后,杠杆逐渐恢复原状
C.整个过程中乒乓球位置始终没有变化
D.其他条件不变,将CO2换成O2会产生同样的现象
12.为了缓解温室效应,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题12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题12图
A.丙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
B.甲、丙、丁均为氧化物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的个数比为1∶1
D.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6∶9
13.学好化学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下列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 )
选项 项目 化学知识
A “德”:废旧电池分类投放 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环境
B “体”:剧烈运动前喝含葡萄糖的饮料 补充人体所需能量
C “美”: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为红色 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 “劳”:用洗涤剂洗涤餐具上的油脂 使油和水混合,发生乳化现象
14.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一些化学实验也离不开水。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a图中的水可防止熔融物炸裂瓶底
B.b图中的水只提供热量
C.c图借助烧杯中的水观察消耗的氧气
D.d图可探究得出铁生锈需要氧气
15.固体酒精的制备过程如题15-1图。固体酒精燃烧残渣量与硬脂酸和氢氧化钠的质量配比关系如题15-2图(已知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硬脂酸钠和水)。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题15-1图
题15-2图
A.题15-1图中60 ℃的酒精可加快硬脂酸的溶解
B.通过上述方法制成的固体酒精属于混合物
C.根据题15-2图可知氢氧化钠添加量越多,燃烧残渣量越少
D.固体酒精是一种使用安全、方便的燃料,被广泛应用于餐饮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题16图为野外求生工具——镁块打火石,使用时,先用金属刮片从镁块上刮下一些镁屑到引燃物处,再用金属刮片摩擦打火石产生火星引燃镁屑,从而达到引火的目的。
(1)用镁块打火石引火的过程中,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打火石选择镁而不选择锌的原因是 。
(2)野外生火时,我们选择的引火材料有枯枝、干草、纸张等,它们具备的相同特征是 。
(3)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可达到引火的目的,该反应为 2Na2O2+2H2O4NaOH+X↑,X 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属于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户外露营搭建篝火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得更旺,从燃料充分燃烧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
17.【科普阅读】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的一项战略性工程,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通过引水、调水、储水等方式将长江等水源送往北方。南水北调工程对水源地水质要求较高,其中一种做法是在水源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以配置优良水质,改善水的硬度。输水工程沿线有严格的要求,不可随意取水用水,为安全起见,沿途设置了三道防线,禁止各种非法行为的发生。
南水北调进入穿黄段(如图)时,对工程质量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此该段的隧洞使用了钢板、混凝土和高强度钢丝加固而成。
千里迢迢风雨路,万丝甘甜济北方。在以露天水渠输水时,受气候、环境的影响,水渠常采用减宽度、加深度的方式将长江水保质保量运达北方,实现长江水源合理调配。
阅读分析,解决问题:
(1)南水北调工程必须遵循三大原则:其一,先节水,后调水。下列标志中,属于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填字母)。
(2)长江水源中含有的一种金属阳离子是 (写符号)。
(3)穿黄工程隧洞的坚固结构可防止 。
(4)工程沿线设置三道防线,禁止各种非法行为的发生,如 。
(5)以水渠方式输水时,采用减宽度、加深度的方式,其目的是减少污染和 。
(6)为输送优良水质,向水源地加入适量生石灰,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基础实验和跨学科实践】
题18图是常见的气体制取及探究气体性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题18图
【查阅资料】实验室通过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应选 (填字母);若用装置C收集甲烷,气体应从 (选填“b”或“c”)端通入;若用装满水的装置D收集,则气体应从 (选填“d”或“e”)端通入。
(3)点燃甲烷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接着 (写出操作步骤及现象)。由此推断,甲烷中一定含C、H两种元素。
(4)点燃甲烷前,应先验纯,并且将甲烷气体通过盛有 (填名称)的干燥装置D,目的是 。
(5)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科学探究】
彬彬同学发现老家山上的岩石是红色的,他根据所学知识猜测岩石中可能含有赤铁矿。为了验证猜想,彬彬和化学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题19图
【查阅资料】在反应所需的条件下,CO只能与岩石中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发生反应。
【实验分析】
(1)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2)装置A中点燃酒精喷灯之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目的是 。
(3)将装置A中得到的固体经过水洗、过滤、干燥处理后,再通过装置B进行实验,点燃a端气体,观察到的现象为 ,从而得出了岩石中含有赤铁矿的结论。
(4)若岩石中含有赤铁矿,装置A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多功能瓶内的氢氧化钠溶液 (选填“能”或“不能”)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评价反思】
(5)装置A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请你写出一种改进措施: 。
【拓展延伸】
(6)金属资源储量有限且不能再生,请你给出一条保护金属资源的合理建议: 。
20.某同学以金泥(含有Au、CuS、ZnS等)为原料制备Au和Cu的流程如题20图所示:
题20图
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
①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将含硫化合物转化为氧化物。
②将热空气流充分加热的目的是将Cu、Zn转化为氧化物,并完全分离出ZnO烟尘。
(1)“预处理”中会产生SO2,若直接排放会导致 。
(2)“过程Ⅰ”中利用了碳的 性。
(3)“过程Ⅱ”产生的固体a中,除CuO外一定还有的物质是 。
(4)“过程Ⅲ”分离Au的操作是 ,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
(5)“系列进程”中有一步是向滤液中加入过量铁粉,这一步生成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ZnO烟尘可用NaOH溶液吸收,该反应生成偏锌酸钠(Na2ZnO2)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
21.液化石油气是常用的燃料,其主要成分之一丙烷(C3H8)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计算132 g丙烷完全燃烧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已知丙烷不完全燃烧会生成CO,在点燃条件下,4.4 g C3H8与12.8 g 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 g CO2、7.2 g H2O和x g CO。则x=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结合下表数据分析,选择 (选填“甲烷”或“丙烷”)作燃料更好,原因是 。
燃料 燃料质量/g 完全燃烧放出热量/kJ 生成CO2质量/g
丙烷 44 2219.9 132
甲烷 16 890.31 44
参考答案
1.B 2.D 3.D 4.C 5.A 6.A 7.D 8.C 9.B 10.A
11.B 【解析】A.通入CO2气体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左端乒乓球上升,故选项说法错误;B.倒入浓NaOH溶液后,二氧化碳被吸收,杠杆逐渐恢复原状,故选项说法正确;C.整个过程中乒乓球位置会发生变化,通入CO2气体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左端乒乓球上升,稍后再倒入浓NaOH溶液,二氧化碳被吸收,杠杆逐渐恢复平衡,故选项说法错误;D.其他条件不变,O2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将CO2换成O2不会产生同样的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12.D
13.C 【解析】A.废旧电池分类投放进行回收,是因为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环境,正确;B.剧烈运动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剧烈运动前喝含葡萄糖的饮料,能补充人体所需能量,正确;C.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为红色,不是二氧化碳具有酸性,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具有酸性,错误;D.洗涤剂能使油脂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用洗涤剂洗涤餐具油脂,使油和水混合,发生乳化现象,正确。
14.B
15.C 【解析】A.题15-1图中温度高,溶解速率快,60 ℃的酒精可加快硬脂酸的溶解;B.通过上述方法制成的固体酒精中含有酒精、硬脂酸钠和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C.题15-2图中氢氧化钠添加量越多,硬脂酸和氢氧化钠的质量比越小,根据图像可知,氢氧化钠添加量越多,燃烧残渣量越多,错误;D.固体酒精是一种使用安全、方便的燃料,被广泛应用于餐饮业。
16.(7分)(1)2Mg+O22MgO(2分) 镁比锌活泼
(2)都是可燃物且着火点低
(3)O2 放热
(4)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7.(8分)(1)D
(2)Ca2+(或Mg2+)
(3)坍塌(或漏水,合理即可)
(4)私自取水用水(或攀爬,合理即可)
(5)减少水分蒸发(合理即可)
(6)降低水的硬度 CaO+H2OCa(OH)2(2分)
18.(10分)(1)长颈漏斗
(2)A b e
(3)将烧杯迅速倒转,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2分)
(4)浓硫酸 除去甲烷中的水蒸气,防止对甲烷燃烧产物的验证产生干扰
(5)CH4+2O2CO2+2H2O(2分)
19.(10分)(1)Fe2O3
(2)排尽玻璃管内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3)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2分)
(4)Fe2O3+3CO2Fe+3CO2 (2分) 不能
(5)没有处理尾气 在右边出口处绑一个气球(合理即可)
(6)寻找金属的代用品(合理即可)
20.(10分)(1)空气污染(合理即可)
(2)还原
(3)Au(或金)
(4)过滤 将氧化铜完全转化为硫酸铜(2分)
(5)Fe+H2SO4FeSO4+H2↑(2分) 置换反应
(6)ZnO+2NaOHNa2ZnO2+H2O(2分)
【解析】(1)由于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所以SO2直接排放会导致空气污染。
(2)“过程Ⅰ”中碳将金属氧化物氧化锌和氧化铜变成锌和铜,因此利用了碳的还原性。
(3)“过程Ⅱ”在空气中加热将部分金属转化为氧化物,由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会与氧气反应,所以产生的固体a中,除CuO外一定还有的物质是Au。
(4)“过程Ⅲ”分离Au的操作实现了固液分离,所以为过滤,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将氧化铜完全转化为硫酸铜。
(5)“过程Ⅲ”加入过量稀硫酸后,所得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系列进程”中有一步是向滤液中加入过量铁粉,这一步生成气体的反应为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6)ZnO烟尘可用NaOH溶液吸收,该反应生成偏锌酸钠(Na2ZnO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O+2NaOHNa2ZnO2+H2O。
21.(10分)(1)解:设132 g丙烷完全燃烧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3H8+5O23CO2+4H2O(1分)
44 132
132 g x(1分)
=(1分)
x=396 g(1分)
答:132 g丙烷完全燃烧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96 g。(1分)
(2)5.6(1分) C3H8+4O2CO2+2CO+4H2O(2分)
(3)甲烷(1分) 生成等质量的CO2,甲烷放出的热量更多(合理即可)(1分)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