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选必三 第二单元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 基础训练(答案)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基础训练
1.基督教文化对西欧的文学艺术有重要影响,中古西欧还产生了一些著名的神学家。《神学大全》的作者是
A.马丁·路德 B.西塞罗 C.托马斯·阿奎那 D.李维
2.伏尔泰曾说:“在我们多灾多难的世界上,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不可能不划分为两个阶级,一个是富人阶级,一个是贫困阶级。除非有无限数量的人一无所有,人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据此可知,伏尔泰认为
A.人们在财产方面可以存在不平等 B.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具有必然性
C.森严等级是人类能够生存的前提 D.社会政治中的森严等级具有合理性
3.大学的校训不仅代表着一个大学的风格,也呈现出它的办学理念。哈弗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关于它的认识正确的是
A.重视古希腊哲学家人文理性的传统 B.强调追求真理是普世最高原则
C.哈佛大学继承了古希腊的教育理念 D.二者是哈佛大学的杰出代表人物
4.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句最为契合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C.美德即知识 D.因信称义
5.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A.神 B.自然 C.人 D.政治
6.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在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的基础上创立了斯拉夫字母,宗教则是拜占庭的东正教。这说明基辅罗斯( )
A.深受罗马帝国影响 B.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
C.不是一个独立国家 D.基辅罗斯未实现统一
7.中世纪到16世纪末,欧洲的自然哲学家若非神职人员,就是在教会主导的大学工作。至17世纪,科学研究的主力转移到新成立的各种研究院和学会。英国哲学家培根曾批评说:大学是知识疾病的孕育场所。16到18世纪,欧洲大学没有成为科学知识发展的园地,应归咎于( )
A.固守神学论辩和经院哲学的研究传统 B.缺乏科学实验所需的研究经费和人力
C.受宗教改革影响陷入新旧教派冲突中 D.与新兴专制政府连手打压新科学研究
8.《查士丁尼法典》是把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汇编而成;《法学汇纂》是对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的汇编。这说明拜占庭文化具有(  )
A.创新进取的精神 B.开放包容的态度 C.传承保存的特点 D.桥梁纽带的作用
9.中世纪的欧洲地图将地球绘成光盘状,中心为耶路撒冷,一些奇形怪状的图形向四周辐射开来,代表三座已知的大陆,标注着伊甸园和《圣经》记载的其他地方。这说明
A.欧洲缺乏对世界其它地区的了解
B.中西方当时从未有过任何的联系
C.宗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据支配地位
D.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异常缓慢
10.如图《掷铁饼者》是古希腊著名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也被誉为“体育运动之神”。整尊雕像充满了连贯的运动感和节奏感,突破了艺术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传递了运动的意念,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运动员所呈现的形态
A.由古希腊人的社会风俗所决定 B.显示出希腊雕刻艺术已经完全成熟
C.是研究古希腊雕刻的重要资料 D.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11.他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他对帝国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把2世纪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了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权利法案》
12.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听到铁匠打铁的声音规律又动听后便用数学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这就是黄金分割。这一比例被广泛应用于当时的建筑、雕塑、绘画、设计等艺术领域如帕特农神庙的宽高比(如图)女神维纳斯雕像的身材比例(如图)等据此可知,在古希腊
A.数学理论根植于实践
B.重视艺术创设的美感
C.民主政治的影响深远
D.科学成就领先于世界
13.西方学者将“苏格拉底之死”与“耶稣之死”相提并论:上帝为实现人类的救赎,将耶稣派到人间,耶稣为拯救人类而牺牲于十字架上;苏格拉底本着正义,为了整个城邦的利益,不违抗雅典城法律,从容赴死。此举的用意是
A.削弱基督教会的世俗影响 B.塑造苏格拉底的神化形象
C.彰显雅典城邦的法治精神 D.赞扬苏格拉底的人文情怀
14.“斯克罗维尼礼拜堂的壁画被认为是14世纪最辉煌的成就。壁画主要描绘了圣母和基督的生平,画面中的天使和人物的表情或悲伤、或痛苦、或崇高、或喜悦,都充满了人世间的真情实感。”这一壁画
A.树立了人的权威 B.强调了理性主义
C.展现了人文精神 D.宣扬了英国国教
15.嫁资是女子出嫁时带到夫家的笔财产。古罗马在法律上确立了嫁资返还制,规定夫妻离婚时,不管有无婚前协议,男方都必须将嫁资返还给女方,且返还的财产须与嫁资等值。嫁资返还利的施行
A.维系了婚姻与家庭的稳定 B.保证了妇女对婚姻的主导权
C.促成古罗马私法体系形成 D.体现了公平公正的法治理念
16.“事实上,不但近现代西方社会的学说、制度和科学受到过(古)罗马私法的洗礼,而且在近现代西方人们的信念和生活方式里面,也渗透着罗马私法的精神…在这个意义上说:西方文化就是法律文化,而且首先是私法文化。”据此可知罗马私法
A.奠定了西方近现代社会文化的基础 B.决定了西方社会生活的方式
C.阻碍了西方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D.构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
17.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经历重大转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4世纪中期的意大利,薄伽丘小说的“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是对古典拉丁文化的直接挑战,也是对市民社会风俗的积极倡……在对教会和君主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嘲弄过程中,薄伽丘实现了为市民阶级价值观念张目的人文关怀主题。
——张攒、江宁康《文艺复兴与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嬗变》
材料二 路德认为,只有信仰基督,才可得到上帝的恩典;只要心存信仰,人的获救就无需教士的中介作用,不必求助教皇和教会…路德新教所推的权威《圣经》,也不是如天主教解释的那样,是一本只有教皇可以解释的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教条主义的经典,而是一本人人可以阅读和解释的,并在其中得到人与上帝交流的福音书。
——李平晔《人的发现——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材料三 孟德斯鸠不但抨击暴君政体,而且他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政的出现。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薄伽丘小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薄伽丘小说产生的经济根源。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具体办法”。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重大变化的主要内容。
18.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同思想的相互碰撞、交融,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轴心时代的东方,有一所群贤聚集,思想之火无比璀璨的学术中心,它既是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也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和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汇聚在稷下学宫的学者被后世统称为稷下学派。事实上,下学宮并不存在一个单一的学派,而是包含了儒、道法、名、兵、农、阴阳等诸家学派。稷下学士们在稷下学宫收徒讲学,著述立说,他们相互辩论,又相互汲取,成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标志。
——摘编自央视大型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第十六集:诸子百家》
材料二 一些西方学者,非常强调西方文化的“冲击”作用,他们认为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才被迫做出反应,被迫向近代转变,诚然,当西方文化涌来时,中国传统文化常表现出相当顽固的拒斥态度。但是它并不是只有拒斥的一面,在它的内部也存在某些与西方近代文化相沟通、相衔接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富有活力的,它们在中国文化近代化的过程中也起了积极作用,并且经过转型而成为中国近代新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欧洲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共同吹响了法国大革命的号角,但是在自由、平等及其政治保障的问题上,明显区分为对立的两派:伏尔泰、孟德斯鸠主张私有制的永恒性,而卢梭主张其历史性;伏尔泰与孟德斯鸠重视人的自由权利,而卢梭更重视人的平等权利;伏尔泰、孟德斯鸠主张君主立宪制,而卢梭主张人民民主制;伏尔泰和孟德斯鸠主张代议制度,而卢梭主张直接的、极端的人民民主制度。
——摘编自宋全成《欧洲启蒙思潮中的两大派别之比较——以自由平等观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稷下学宫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变的重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启蒙思潮中两大派别主张对社会的影响。
参考答案:
1.C2.A3.A4.C5.C6.B7.A8.C9.C10.A11.C12.B13.D14.C15.D16.A
17.(1)特点:以人文关怀为主题。
根源: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2)主张:信仰得救;人人可以阅读《圣经》;人人可以与上帝对话。
办法:三权分立。
(3)表现:从人性(人文主义)到理性(主义);从反宗教束缚到反君主专制。
18.(1)关注社会现实;推崇思想自由,学派众多;政治咨询和学术文化交流中心。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有识之士的努力;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
(3)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丰富和成熟;为法国大革命准备理论武器:推动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

统编版(2019)选必三    第二单元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   基础训练(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