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答案)

2023年初中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考试时间60分钟。共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答第Ⅰ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2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20分)
1.打开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次被下令焚毁。”这里的“联军”是
A.英法美俄联军 B.英法美联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3.下面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轴上★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金田起义 B.浦口大捷
C.颁布纲领 D.西征北伐
4.“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棹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平壤战役 B.丰岛海战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八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 (共8页)
5.19世纪末,中国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此事件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黄花岗起义
6.他曾在《警世钟》开篇喊道:“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 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他是
A.邹容 B.孙中山
C.陈天华 D.黄兴
7.学历史我们必须要分清史实和史论。史实是对历史的客观陈述,不带有个人的感彩;史论则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描述属于“史论”的是
A.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B.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
C.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D.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8.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到如下一组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
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9.“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巨大的成就”是指
A.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D.领导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
八年级历史试题第2页 (共8页)
10.“黑暗神州尽雪霜,工农出路在何方 八一首义新军诞,打响光明第一枪。”该诗是为了纪念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古田会议 D.西安事变
11.在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时,王教师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下图中的“重大转折”指的是
C.遵义会议
D.陕北会师
1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淞沪会战 D.西安事变
13.下列历史事件中,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是
A.卢沟桥事变 B.“华北自治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
14.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
A.瑞金 B.太原 C.延安 D.西柏坡
15.下列对右图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D.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打游击战
16.1939年,美国记者斯诺称赞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窑洞中的预言”。“预言”指的是
A.国共合作打倒军阀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抗战胜利属于中国 D.解放战争终将胜利
八年级历史试题第3页 (共8页)
17.“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是毛泽东经典的战略思想之一,以下军事行动能够充分体现该战略思想精髓的是
A.转战陕北 B.解放南京
C.孟良战役 D.三大战役
18.“四十昼夜风云,三千里路程;雄师南下,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材料描写的事件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9.下图所示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B.放弃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
C.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
D.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20.“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阳阴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这幅对联所反映的社会风貌是
A.新旧并呈 B.男尊女卑
C.封闭保守 D.自由博爱
八年级历史试题第4页 (共8页)
第Ⅱ卷 (非选择题 30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3个题,每题10分,共30分)
材料二 壮士弯弓射大雕,挥戈跃马灭前朝。武昌城头旌旗展,烽火神州遍地烧。
——摘自柳库《七绝·壮举》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材料三 当这些和平的缔造者同意日本继续干涉中国的时候,这些希望破灭了。这一决定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充当先锋的是中国城市的学生和知识分子。这一运动唤醒了这个国家,唤起这个国家的各个阶层反抗外国尤其是日本人的干涉。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3)材料三认为学生起到了什么作用 (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五四运动的主力军是什么人 (1分)并指出这场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1分)
八年级历史试题第5页 (共8页)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摘编自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相反的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 (2分)据材料二分析当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这样一条道路的社会背景。(1分)
材料三 长征路上,红军所到之处,不仅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而且开仓济贫,帮助群众废除苛捐杂税,使群众深切感受到共产党好、红军好。在党和红军的感召下,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和协助红军作战,不少民众还参加了红军队伍,在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下,党和红军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御敌长城,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
——摘编自赵周贤、刘光明《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八年级历史试题第6页 (共8页)
(3)根据材料三,概括红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的原因。(1分)并指出三大红军主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1分)红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对中国革命有怎样的重大历史意义 (1分)
23.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历史解释】
材料一 到了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极少数的属性的地步。
——马士·霍齐亚·巴卢《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你同意材料一的观点吗 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3分)
【唯物史观】
材料二 如果用短近的眼光来看,甲午战争对中国似乎只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甲午战后清政府签订的屈辱条约名称。(1分)并列举“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的相关史实。(2分)
八年级历史试题第7页 (共8页)
【家国情怀】
材料四 他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应该奉行“商办官助”的方针以发展民族近代工业。……他与陆润庠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与苏纶纱厂,这就是清末流传一时的“状元办厂”的故事。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4)材料四中的“他”是谁 (1分)他走了一条怎样的救国之路 (1分)
八年级历史试题第8页 (共8页)
2023年初中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I卷 (选择题 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A C C C D B B A C A C C B C A B A A
第Ⅱ卷 (非选择题 30分)
21.(10分)
(1)洋务运动(1分)目的: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1分)表现: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一条即可,2分。答出具体的企业也可,如安庆内军械所、轮船招商局等)
(2)1911年(1分);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建立了中华民国(答出其中两点,2分)
(3)先锋模范作用,唤醒中国民族意识(答出一点即可,1分)主力是工人阶级(1分)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或: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分)
22.(10分)
(1)上海(1 分)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1 分)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分);中国当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言之有理即可1分)
(3)原因:红军纪律严明,帮助群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红军(一点即可,1分)标志:会宁会师(1分) 意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一层意思即可,1分)
(4)心愿:渴望和平民主(1分)努力: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毛泽东等)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重庆谈判,1分)
23.(10分)
(1)同意(1分)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使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2分)
(2)《马关条约》(1分);史实: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运动)或掀起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言之有理,一点即可,2分)
淮海战役(1分);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任意一个,1分)
(4)张謇(1分);实业救国(1分)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