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分必刷】决胜2023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卷(福建专用②) (含解析)


【夺分必刷】决胜2023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卷(福建专用)
第二模拟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河南庄稼熟,国家粮食足。小麦、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属于下列营养素中的
A.油脂 B.糖类 C.蛋白质 D.维生素
2.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稀释浓硫酸 D.检查气密性
3.安全问题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为保持海产品鲜美,可用甲醛溶液浸泡
B.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处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D.高层建筑物起火,不可乘电梯,应从安全通道撤离
4.光气(CO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与水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光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C、O、Cl原子
B.反应前后氯元素的质量变小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5.“美林”是常用的退烧药,其有效成分是布洛芬(化学式为 C13H18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布洛芬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布洛芬由 13 个碳原子、18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
C.布洛芬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布洛芬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06
6.t2℃时,向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加入13g固体甲,搅拌后固体完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固体析出;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P点表示甲的溶解度为98
B.搅拌的目的是增大甲的溶解度
C.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甲溶于水的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
7.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或操作
A 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灼烧,闻气味
B 粗略测定雨水的酸碱度 用玻璃棒蘸取雨水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数
C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点燃
D 比较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 相互刻画
A.A B.B C.C D.D
8.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酸和盐的类别为化合物。如图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与含硫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已知A点表示SO3,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点表示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100gC点表示的物质中含硫元素质量为50g
C.D点表示的物质可能是H2SO4
D.E点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可能为Na2SO3
9.已知甲、乙、丙、丁四个容器分别装有紫色石蕊溶液、稀硫酸、热氢氧化钠溶液、滴有红墨水的水,固体混合物X通过皮带传输机将不同物质筛选到四个容器中,一个容器有且只进入一种物质。甲容器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乙容器中进入的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逐渐变蓝色,丙容器溶液中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溶液温度逐渐降低,物质进入丁容器后振荡,静置片刻,颜色逐渐变浅褪去,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容器中进入的固体可能是苏打 B.乙容器中进入的固体可能是铁粉
C.丙容器中进入的固体可能是生石灰 D.丁容器中进入的固体可能是活性炭
10.化工生产中常利用碳酸钙、碱石灰等作为吸收剂对燃煤烟气进行脱硫处理。实验测得燃煤烟气中SO2的含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下图(ppm是一种浓度的表示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酸钙的脱硫效果比碱石灰好
B.三次实验中固体总质量相同
C.延长时间至500s可使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效果更好
D.碳酸钙脱硫原理为:
第II卷(非选择题)
第II卷共8小题,共70分。
11.(5分)
小宇和同学们在学习化学之后再次走进科技馆,下面的连环画记录了他们的参观过程。
请据图和叙述回答以下各题。
(1)来到“与门捷列夫对话”展台,看到熟悉的元素周期表,依据图②中显示的信息回答。
①硫原子和硫离子统称为硫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镁原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
(2)“身边的元素”展台摆放了一些家居用品,告诉我们身边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小宇依据化学式Na2SiO3判断该物质属于氧化物,你认为小宇同学的判断是___________(填“正确”或者“错误”)的。请你写出Na2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3)“太空探索”展台周围吸引了很多观众。
航天员出舱所穿的宇航服能为其提供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的物质是氢氧化锂,已知其中锂(Li)的化合价为+1,则氢氧化锂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10分)
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通过学习我们认识水、使用水、爱护水资源。
(1)饮水台可取水直接饮用。其中的饮用水处理步骤如下图所示:
其中活性炭起___________作用:紫外线起杀毒灭菌作用:超滤膜可以让水分子通过,其他大分子污染物则被截留,这个分离过程属于_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_____(填编号)。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③大量使用化肥农药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2)水有广泛的用途。
①农业上常用16%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选种,实验室用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填序号)。若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②水还可以用于鉴别物质。水鉴别氯化钠和硝酸铵依据的是___________。
③水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可以以水为原料,制取最清洁的能源:氢气,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13.(8分)
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着丰富的化学史料。回答下列问题:
Ⅰ《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采矿和冶炼金属锡的场景。
(1)采矿(图1)“水锡…其质黑色…愈经淘取”,水中淘取锡砂(指锡矿石)时,所用容器的孔径需小于锡砂颗粒大小。锡砂主要成分为SnO2,______(选填“易”或“难”)溶于水;
(2)冶炼(图2)“凡煎炼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指鼓入空气)熔化。”其原理是高温下,木炭会把锡从锡砂(SnO2)中置换出来,木炭在该反应中体现了______性质。
(3)使用:①锡往往与其它金属制成合金使用,目的是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硬度;
②古代锡器常用来饮喝茶,很少装酸性物质,原因是______。
Ⅱ详细记载了明代造竹纸的过程: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透火焙干等为其中的主要步骤。“煮楻足火”是造纸术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先用石灰浆涂在竹纤维上,放入桶中蒸煮并用草木灰水(含K2CO3)淋洗。其科学原理是利用石灰浆和草木灰水的_____(选填“酸”或“碱”)性,除去竹纤维中的有害物质。如果将石灰浆与草木灰混合使用则效果更佳,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
14.(10分)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CO2排放,实现CO2“零排放"。
(1)“碳”排放。
①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是 能源(“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②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 ___(填序号)。
A.天然气 B.氢气 C.肼(N2H4)
(2)“碳”吸收。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CO2。
①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吸收CO2。
②矿物质碳化封存的反应之一是氧化镁与C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碳酸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3)“碳”利用。最近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空气吹入饱和K2CO3溶液,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经化学反应后使之变为可再生燃料甲醇(CH3OH)。其技术流程如下:
①在吸收池中,空气中的CO2与K2CO3、H2O发生化合反应生成KHCO3,在分解池中,KHCO3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K2CO3、CO2和H2O,经过这两个反应,可达到的目的是______。
②在合成塔中,CO2与单质气体X在所给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甲醇(CH3OH),X化学式为_______。
(4)下图是自然界中二氧化碳、氧气循环简图。
上述反应中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15.(11分)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可以从海水中制得粗盐,以粗盐水为原料综合利用的部分途径如下图所示:
(1)为除去粗盐水中的CaCl2、MgCl2和Na2SO4杂质,加入下列3种过量试剂的顺序依次可以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Na2CO3、NaOH、BaCl2 B.BaCl2、Na2CO3、NaOH C.NaOH、BaCl2、Na2CO3
(2)按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过滤后的滤液A中溶质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写出生成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在该流程中,是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的氨气,然后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先通入过量氨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若向分离出NaHCO3晶体后的母液B(含有NH4C1)中加入过量Ca(OH)2,则可获得一种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其化学式是___________。工业上氨碱法制纯碱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
16.(11分)
请根据下列各图中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请写出仪器b的名称: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填序号),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若用图二装置来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端通入,检验氧气已收满的方法是_________。
(4)图三发生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在图三中下列反应能够正常进行,并且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是_________。
a.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石灰石颗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c.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d.用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过氧化氢制氧气。
17.(10分)
钢铁的腐蚀是重要研究课题。
【知识回顾】用如图1所示实验进行铁钉腐蚀的研究。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铁钉几乎没有生锈,而试管C中铁钉明显锈蚀,试管D、E中铁钉严重锈蚀。
(1)试管B中使用“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向试管D中(含生锈铁钉)加入过量10%稀盐酸,浸泡。可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呈黄色,一段时间后黄色变为浅绿色。
(2)写出铁锈溶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推测试管D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可能是因为氯化铁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所致。现进行如下3个实验(持续10小时,已知氢气不影响该反应)。
序号 实验I 实验Ⅱ 实验Ⅲ
实验内容
现象 溶液颜色始终呈黄色 产生红褐色沉淀 溶液逐渐由黄色变浅绿色
①设计实验I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综合分析上述3个实验,试管D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
【拓展延仲】研究水样的pH、水中溶解氧浓度与钢铁腐蚀速率的关系。
(4)如图3表示水样温度22℃、氧含量6mL·L-1时,钢铁腐蚀速率与水样pH的关系。当pH<4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3表示温度22℃、pH=7时,钢铁腐蚀速率与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关系。当溶解氧超过20mL·L-1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18.(5分)
处理火力发电厂烟气中二氧化氮的反应为。若吸收46kgNO2,计算生成N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夺分必刷】决胜2023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卷(福建专用)
第二模拟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河南庄稼熟,国家粮食足。小麦、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属于下列营养素中的
A.油脂 B.糖类 C.蛋白质 D.维生素
【答案】B
【详解】A、油脂主要存在于动物脂肪和植物油,故A不正确;
B、小麦、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属于糖类,故B正确;
C、蛋白质主要存在于鸡鸭鱼肉蛋奶等,故C不正确;
D、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等,故D不正确;
故选B。
2.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稀释浓硫酸 D.检查气密性
【答案】B
【详解】A、倾倒液体的方法: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A操作错误;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不能用手持试管,应用试管夹夹持,B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C图中用量筒作为容器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D图中用长颈漏斗跟容器相连,内外压强一样,无法检查装置气密性,错误;
故选B。
3.安全问题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为保持海产品鲜美,可用甲醛溶液浸泡
B.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处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D.高层建筑物起火,不可乘电梯,应从安全通道撤离
【答案】A
【详解】A、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以防危害人体健康,故A不符合安全要求;
B、一氧化碳中毒是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能力,导致人缺氧窒息,所以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处,故B符合安全要求;
C、可燃气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故C符合安全要求;
D、.高层建筑物起火,不可乘电梯,应从安全通道撤离,因为失火时一般会停电,且电梯内易形成烟囱效应造成人的窒息,故D符合安全要求;
故选A。
4.光气(CO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与水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光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C、O、Cl原子
B.反应前后氯元素的质量变小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答案】D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Cl2(甲)+H2O(乙)2HCl(丙)+CO2(丁),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D正确。光气是由COCl2分子构成的,保持光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COCl2分子,A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氯元素的质量不变,B错误。该反应由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C错误。
5.“美林”是常用的退烧药,其有效成分是布洛芬(化学式为 C13H18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布洛芬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布洛芬由 13 个碳原子、18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
C.布洛芬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布洛芬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06
【答案】B
【详解】A、由布洛芬化学式为 C13H18O2可知:布洛芬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正确;
B、由布洛芬化学式可知:一个布洛芬分子由 13 个碳原子、18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错误;
C、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氢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乘积最小,因此布洛芬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正确;
D、布洛芬的相对分子质量=,正确。
故选B。
6.t2℃时,向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加入13g固体甲,搅拌后固体完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固体析出;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P点表示甲的溶解度为98
B.搅拌的目的是增大甲的溶解度
C.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甲溶于水的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
【答案】D
【详解】A、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表述溶解度时要指明温度,图中P点表示在t1℃时,甲的溶解度为98g,故A错误;
B、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并不能改变物质的溶解度,故B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因此升温时甲的溶液能够溶解更多的甲物质,不能变成饱和溶液,故C错误;
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根据题意,t2℃时,甲的溶解度是110 g,向10g水中加入13g甲物质完全溶解,当一段时间后,有固体析出,因此甲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7.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或操作
A 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灼烧,闻气味
B 粗略测定雨水的酸碱度 用玻璃棒蘸取雨水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数
C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点燃
D 比较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 相互刻画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羊毛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有特殊气味,可以区别;
B、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是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取数值,D可以达到目的。
C、一氧化碳不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相互刻划时,黄铜片痕迹不明显,说明黄铜硬度比铜大;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8.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酸和盐的类别为化合物。如图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与含硫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已知A点表示SO3,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点表示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100gC点表示的物质中含硫元素质量为50g
C.D点表示的物质可能是H2SO4
D.E点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可能为Na2SO3
【答案】D
【详解】 A、B 点表示的物质属于单质,故 B 点表示硫,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 A 说法正确;
B、C 点表示的物质属于氧化物,且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 C 点表示二氧化硫,100g二氧化硫中含硫元素的质量为,故 B 说法正确;
C、D 点表示的物质属于酸,且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故 D 点表示硫酸,故C 说法正确;
D、E 点表示的物质属于盐,且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而Na2SO3中硫为+4价, 故D 说法错误。故选D。
9.已知甲、乙、丙、丁四个容器分别装有紫色石蕊溶液、稀硫酸、热氢氧化钠溶液、滴有红墨水的水,固体混合物X通过皮带传输机将不同物质筛选到四个容器中,一个容器有且只进入一种物质。甲容器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乙容器中进入的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逐渐变蓝色,丙容器溶液中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溶液温度逐渐降低,物质进入丁容器后振荡,静置片刻,颜色逐渐变浅褪去,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容器中进入的固体可能是苏打 B.乙容器中进入的固体可能是铁粉
C.丙容器中进入的固体可能是生石灰 D.丁容器中进入的固体可能是活性炭
【答案】D
【详解】A.甲容器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固体中含有酸性物质,苏打溶液呈碱性,故A不正确;
B.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的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故B不正确;
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故C不正确;
D.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强的吸附性,可除去色素,故D正确。
故选:D。
10.化工生产中常利用碳酸钙、碱石灰等作为吸收剂对燃煤烟气进行脱硫处理。实验测得燃煤烟气中SO2的含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下图(ppm是一种浓度的表示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酸钙的脱硫效果比碱石灰好
B.三次实验中固体总质量相同
C.延长时间至500s可使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效果更好
D.碳酸钙脱硫原理为:
【答案】D
【详解】A、由图可知,燃煤烟气中SO2的含量碱石灰比碳酸钙低,故碱石灰的脱硫效果比碳酸钙好,故A错误;
B、该实验为验证碳酸钙、碱石灰作为吸收剂对燃煤烟气进行脱硫处理的效果,故应该控制变量,实验时要称取3份质量相等的原煤,故B错误;
C、由图可知,碱石灰在300s时,燃煤烟气中SO2的含量最低,脱硫效果已经达到最好,延长时间至500s,并不能提高二氧化硫的吸收效率,不可使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效果更好,故C错误;
D、碳酸钙脱硫原理为碳酸钙与二氧化硫和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第II卷共8小题,共70分。
11.(5分)
小宇和同学们在学习化学之后再次走进科技馆,下面的连环画记录了他们的参观过程。
请据图和叙述回答以下各题。
(1)来到“与门捷列夫对话”展台,看到熟悉的元素周期表,依据图②中显示的信息回答。
①硫原子和硫离子统称为硫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镁原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
(2)“身边的元素”展台摆放了一些家居用品,告诉我们身边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小宇依据化学式Na2SiO3判断该物质属于氧化物,你认为小宇同学的判断是___________(填“正确”或者“错误”)的。请你写出Na2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3)“太空探索”展台周围吸引了很多观众。
航天员出舱所穿的宇航服能为其提供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的物质是氢氧化锂,已知其中锂(Li)的化合价为+1,则氢氧化锂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 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失
(2) 错误 +4价
(3)LiOH
【详解】(1)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硫原子和硫离子统称为硫元素的原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②由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2)根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Na2SiO3是由钠元素、硅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判断该物质属于氧化物是错误的;
Na2SiO3中钠元素显示+1价,氧元素显示-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则有(+1)×2+x+(-2)×3=0,解得x=+4;
(3)氢氧根显-1价,已知其中锂(Li)的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所以氢氧化锂的化学式为LiOH。
(10分)
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通过学习我们认识水、使用水、爱护水资源。
(1)饮水台可取水直接饮用。其中的饮用水处理步骤如下图所示:
其中活性炭起___________作用:紫外线起杀毒灭菌作用:超滤膜可以让水分子通过,其他大分子污染物则被截留,这个分离过程属于_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_____(填编号)。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③大量使用化肥农药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2)水有广泛的用途。
①农业上常用16%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选种,实验室用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填序号)。若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②水还可以用于鉴别物质。水鉴别氯化钠和硝酸铵依据的是___________。
③水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可以以水为原料,制取最清洁的能源:氢气,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答案】(1) 吸附 物理 ②④##④②
(2) ④⑤①②③ 4:21 偏小 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
氢元素和氧元素
【详解】(1)活性炭疏松多孔有吸附性,在净水过程中起到吸附作用。超滤膜可以让水分子通过,其他大分子污染物则被截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破坏生态平衡,错误;
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可防止水污染,正确;
③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污染水资源,错误;
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正确。
故选②④。
(2)①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过程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⑤①②③。所配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6:(100-16)=4:21。若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量取的水偏多,溶剂质量偏大,则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所以可用水鉴别氯化钠和硝酸铵。
③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13.(8分)
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着丰富的化学史料。回答下列问题:
Ⅰ《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采矿和冶炼金属锡的场景。
(1)采矿(图1)“水锡…其质黑色…愈经淘取”,水中淘取锡砂(指锡矿石)时,所用容器的孔径需小于锡砂颗粒大小。锡砂主要成分为SnO2,______(选填“易”或“难”)溶于水;
(2)冶炼(图2)“凡煎炼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指鼓入空气)熔化。”其原理是高温下,木炭会把锡从锡砂(SnO2)中置换出来,木炭在该反应中体现了______性质。
(3)使用:①锡往往与其它金属制成合金使用,目的是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硬度;
②古代锡器常用来饮喝茶,很少装酸性物质,原因是______。
Ⅱ详细记载了明代造竹纸的过程: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透火焙干等为其中的主要步骤。“煮楻足火”是造纸术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先用石灰浆涂在竹纤维上,放入桶中蒸煮并用草木灰水(含K2CO3)淋洗。其科学原理是利用石灰浆和草木灰水的_____(选填“酸”或“碱”)性,除去竹纤维中的有害物质。如果将石灰浆与草木灰混合使用则效果更佳,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
【答案】(1)难
(2)还原
(3) 增大 锡器会与酸性物质反应
Ⅱ 碱
【解析】(1)锡砂主要成分为SnO2,难溶于水;
(2)碳和锡砂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锡,体现还原性质;
(3)①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锡往往与其它金属制成合金使用,目的是增大硬度;
②锡是一种活泼的金属,能与酸性物质反应,所以古代锡器常用来饮酒喝茶,很少装酸性物质。
Ⅱ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K2CO3,石灰浆的主要成分为Ca(OH)2,其水溶液均为碱性,应填碱性,将石灰浆和草木灰混合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14.(10分)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CO2排放,实现CO2“零排放"。
(1)“碳”排放。
①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是 能源(“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②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 ___(填序号)。
A.天然气 B.氢气 C.肼(N2H4)
(2)“碳”吸收。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CO2。
①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吸收CO2。
②矿物质碳化封存的反应之一是氧化镁与C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碳酸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3)“碳”利用。最近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空气吹入饱和K2CO3溶液,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经化学反应后使之变为可再生燃料甲醇(CH3OH)。其技术流程如下:
①在吸收池中,空气中的CO2与K2CO3、H2O发生化合反应生成KHCO3,在分解池中,KHCO3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K2CO3、CO2和H2O,经过这两个反应,可达到的目的是______。
②在合成塔中,CO2与单质气体X在所给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甲醇(CH3OH),X化学式为_______。
(4)下图是自然界中二氧化碳、氧气循环简图。
上述反应中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石油 不可再生 BC
(2) 光合作用 MgO+CO2====MgCO3
(3) 碳酸钾循环使用,节约原料 H2
(4) 反应条件不同
【详解】(1)①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要求反应物中有碳元素,BC中不含有碳元素,不能产生二氧化碳,故选BC;
(2)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②氧化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镁:MgO+CO2====MgCO3;
(3)①由流程图可知,经过这两个反应,可达到的目的是:碳酸钾循环使用,节约原料。
②在合成塔中CO2与单质气体X在所给条件下发生应生成甲醇(CH3OH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单质气体X由氢元素组成,故单质气体X 的化学式为:H2;
(4)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产物不同,原因是反应条件不同。
15.(11分)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可以从海水中制得粗盐,以粗盐水为原料综合利用的部分途径如下图所示:
(1)为除去粗盐水中的CaCl2、MgCl2和Na2SO4杂质,加入下列3种过量试剂的顺序依次可以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Na2CO3、NaOH、BaCl2 B.BaCl2、Na2CO3、NaOH C.NaOH、BaCl2、Na2CO3
(2)按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过滤后的滤液A中溶质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写出生成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在该流程中,是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的氨气,然后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先通入过量氨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若向分离出NaHCO3晶体后的母液B(含有NH4C1)中加入过量Ca(OH)2,则可获得一种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其化学式是___________。工业上氨碱法制纯碱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
【答案】(1)BC
(2)NaOH、Na2CO3、NaCl
(3) 使溶液显碱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4) NH3 原料经济易得 二氧化碳和氨气可回收利用,能连续生产 回收氨时产生的大量氯化钙用处不大,污染环境
【详解】(1)氯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镁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钠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而过量的氯化钡剩余后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因此氯化钡需要在碳酸钠之前加,故选:BC;
(2)根据反应可知最终A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剩余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填:
(3)根据题意,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加入氨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化学方程式为:;在该流程中,是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的氨气,然后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先通入过量氨气的目的是使溶液显碱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4)铵盐和碱反应能生成氨气,故填:;
工业上氨碱法制纯碱的优点是原料经济易得;二氧化碳和氨气可回收利用,能连续生产;
缺点是回收氨时产生的大量氯化钙用处不大,污染环境。
16.(11分)
请根据下列各图中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请写出仪器b的名称: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填序号),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若用图二装置来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端通入,检验氧气已收满的方法是_________。
(4)图三发生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在图三中下列反应能够正常进行,并且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是_________。
a.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石灰石颗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c.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d.用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过氧化氢制氧气。
【答案】(1)长颈漏斗
(2) A C
(3) c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d口,若木条复燃,则已收集满
(4)a
【解析】(1)由实验装置图可知,仪器b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故发生装置为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A;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较纯净,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比较干燥,故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排水法C;用过氧化氢制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3)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采用多功能瓶来收集氧气,应长管进短管出,故应从c端通入;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采用多功能瓶检验氧气已收满,需要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d出口,若木条复燃,则已收集满;
(4)图三发生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是因为该装置中反应物为难溶性块状固体和液体,通过活塞可以使反应物在多孔隔板上接触与分离。
a、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物为固体颗粒和液体,可以通过活塞使反应物在多孔隔板上接触与分离,符合题意;
b、石灰石颗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附着在石灰石表面,反应会很快地停止,不能用于制取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钠粉末易溶于水,无法通过活塞使反应物在多孔隔板上接触与分离,不符合题意;
d、用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制氧气,二氧化锰粉末会从多孔隔板的孔隙中掉入过氧化氢溶液中,无法通过活塞使反应物在多孔隔板上接触与分离,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10分)
钢铁的腐蚀是重要研究课题。
【知识回顾】用如图1所示实验进行铁钉腐蚀的研究。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铁钉几乎没有生锈,而试管C中铁钉明显锈蚀,试管D、E中铁钉严重锈蚀。
(1)试管B中使用“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向试管D中(含生锈铁钉)加入过量10%稀盐酸,浸泡。可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呈黄色,一段时间后黄色变为浅绿色。
(2)写出铁锈溶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推测试管D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可能是因为氯化铁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所致。现进行如下3个实验(持续10小时,已知氢气不影响该反应)。
序号 实验I 实验Ⅱ 实验Ⅲ
实验内容
现象 溶液颜色始终呈黄色 产生红褐色沉淀 溶液逐渐由黄色变浅绿色
①设计实验I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综合分析上述3个实验,试管D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
【拓展延仲】研究水样的pH、水中溶解氧浓度与钢铁腐蚀速率的关系。
(4)如图3表示水样温度22℃、氧含量6mL·L-1时,钢铁腐蚀速率与水样pH的关系。当pH<4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3表示温度22℃、pH=7时,钢铁腐蚀速率与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关系。当溶解氧超过20mL·L-1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答案】(1)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氧气且防止氧气再溶于水
(2)
(3) 探究FeCl3能否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 酸性条件下,FeCl3与铁钉发生反应生成FeCl2
(4)钢铁与水样中的H+发生反应
(5)钢铁表面生成较致密的氧化膜,阻碍O2、H2O与钢铁的接触
【解析】(1)氧气可以部分溶于水,通过加热煮沸的方式使氧气从水中逸出,快速冷却可减少氧气的再次溶解。故填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氧气且防止氧气再溶于水;
(2)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方程式为 ;
(3)①根据控制变量原则和对比试验的原则,并对比实验Ⅱ和实验Ⅲ,实验Ⅰ在探究FeCl3能否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故填探究FeCl3能否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
②对比实验Ⅰ、实验Ⅱ和实验Ⅲ可知,氯化铁和铁钉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故填酸性条件下,FeCl3与铁钉发生反应生成FeCl2;
(4)pH<4时溶液呈酸性,钢铁中的Fe能和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加快钢铁的腐蚀速率。故填钢铁与水样中的H+发生反应;
(5)钢铁生锈后会会形成氧化膜覆盖在金属表面,可以减缓金属腐蚀速率。故填钢铁表面生成较致密的氧化膜,阻碍O2、H2O与钢铁的接触。
18.(5分)
处理火力发电厂烟气中二氧化氮的反应为。若吸收46kgNO2,计算生成N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答案】解:设生成N2的质量为x。
x=14kg
答:生成N2的质量为14kg。
【详解】见答案。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夺分必刷】决胜2023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卷(福建专用②)  (含解析)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