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分必刷】决胜2023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卷(上海专用⑥)(含解析)

【夺分必刷】决胜2023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卷(上海专用⑥)(含解析)


【夺分必刷】决胜2023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卷(上海专用)
第六模拟
(本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F-19 N-14
第Ⅰ卷 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共20分。1-14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1分;15-17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
1.下列液体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柠檬水 B.食盐水 C.石灰水 D.蒸馏水
2. 净水过程中加入的吸附剂是
A. 氯气 B. 明矾 C. 生石灰 D. 活性炭
3. 不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的是
A. 金刚石 B. 石墨 C. 碳60 D. 一氧化碳
4.关于水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水变成冰后,水分子是静止的
C.水变成水蒸气后,水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5.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
A. B. C. D.
6.化学实验室的药品需分类存放,生石灰应存放的橱柜编号是
橱柜编号 A B C D
存放的药品 盐酸 硫酸 氢氧化钾 氢氧化钠 硝酸钾 氯化钠 氧化铜 氧化铁
A.A B.B C.C D.D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红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Na2CO3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D.硝酸铵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8.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成就美食,维护健康。下列食品添加剂与其作用不相符的是
A.食盐—调味剂 B.蔗糖—甜味剂
C.碳酸钙—预防骨质疏松 D.小苏打—预防甲状腺肿大
9. 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 B.
C. D.
10.现有X、Y两种金属,如果把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放入到硝酸铜溶液中,无任何现象,则X、Y、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是( )
A.Cu>X>Y B.X>Cu>Y C.X>Y>Cu D.Y>X>Cu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氧化氢中含有氧气,加热时就可以放出氧气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燃烧更旺,生成二氧化碳
C. 工业上制氧气的原理是利用了空气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
D. 氧气易溶于水,故鱼、虾能在水中生存
12.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倾斜Y形管,锌粒与硫酸铜溶液接触,表面有气泡产生并析出红色物质,溶液颜色变浅,经检测产生的气体为氢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锌粒参加的反应均为置换反应
B. 硫酸铜溶液所含阳离子只有Cu2+
C. 可推知金属活动性顺序:铜>锌
D. 若用银片代替锌粒,可观察到相似实验现象
13.如图为治理汽车尾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只有两种氧化物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NO D. 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7:22
14. 如图所示,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二氧化碳,加入稀盐酸的量,适宜的位置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5. 有关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B. 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不变
C.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改变,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6. 有关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B. 含有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物
C.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是碱性氧化物
D.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17.已知2gH2、20gHF中所含分子数均为a。一定条件下,某反应中所有物质的分子数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如图所示(H2和物质X的变化曲线重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X的分子式为F2
B.一个F原子的质量为
C.t时刻,H2和HF的质量相等
D.反应开始时,物质X的质量为19g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0分)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30分)
18.(7分)化学消毒剂主要用于杀灭病原微生物,在控制传染病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75%的酒精常用于医疗消毒。75%的酒精溶液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酒精挥发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84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适用于一般物体表面消毒。NaClO由 种不同元素组成,灼烧时火焰呈 色。
(3)二氧化氯(ClO)是一种高效消毒剂。ClO中Cl、O原子个数比为 ,Cl元素的化合价为 ;1 mol ClO中约含有 个Cl原子。
19.(10分)根据如下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________。收集气体时,导管口要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用装置C 制二氧化碳气体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后,反应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自发停止。
(3)潜水艇里常用过氧化钠(Na2O2)和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得到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该反应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化合反应。若产生 0.5mol 氧气,可消耗二氧化碳___________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4分)。实验室不用该反应制取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0.(6分)下表是NaCl、CaCl2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100gH2O) NaCl 36.0 36.6 37.0 38.4
CaCl2 27.6 39.8 41.4 43.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C时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_____。
(2)使接近饱和的CaCl2溶液变为饱和,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
(3)经测定,35克某NaC1样品中含CaCl2 4.3克。现设计如下实验提纯NaC1:
1.甲中清液是NaCl的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Ⅱ、乙中溶液的质量随蒸发水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a点时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列式即可);X较合理的取值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A.100 B.95 C.90 D.80
21.(7分)实验室某NaCl 样品,其中可能含有CaCl2、Na2SO4中的一种或两种,现欲提纯并分离NaCl样品混合物,实验过程如下:
①检验该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
(实验步骤)
I.取少量该样品,加水配成溶液;
II.向上述溶液中滴加适量Na2CO3 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III.向 II 中上层清液加入___________,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该NaCl样品中还含有CaCl2。
②提纯分离样品中的NaCl和CaCl2
I.步骤2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
II.步骤5加过量稀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
III.白色沉淀C表面残留少量溶液,需用蒸馏水多次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 证明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2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夺分必刷】决胜2023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卷(上海专用)
第六模拟
(本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F-19 N-14
第Ⅰ卷 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共20分。1-14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1分;15-17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
1.下列液体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柠檬水 B.食盐水 C.石灰水 D.蒸馏水
【答案】A
【解析】A、柠檬水呈酸性,能使石蕊变红,故正确;
B、食盐水是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石蕊不变色,故错误;
C、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变蓝,故错误;
B、蒸馏水呈中性,石蕊不变色,故错误;
故选:A。
2. 净水过程中加入的吸附剂是
A. 氯气 B. 明矾 C. 生石灰 D. 活性炭
【答案】D
【解析】
A、氯气在净水过程中起的作用是杀菌消毒,不符合题意;
B、明矾在净水过程中起的作用絮凝沉降,不符合题意;
C、净水过程中不会用到生石灰,不符合题意;
D、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吸附作用,可用作吸附剂,符合题意。
故选D。
3. 不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的是
A. 金刚石 B. 石墨 C. 碳60 D. 一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B、石墨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C、碳60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属于化合物,不是单质,不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关于水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水变成冰后,水分子是静止的
C.水变成水蒸气后,水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答案】A
【解析】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此选项表述正确;
B、水变成冰后,水分子也在不断运动,只是运动速度慢了,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C、水变成水蒸气后,水分子的体积没变,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D、水分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水的物理性质,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A。
5.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
A. B. C. D.
【答案】D
【解析】
A.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故A不正确;
B.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故B不正确;
C.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属于纯净物,故C不正确;
D.是由两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6.化学实验室的药品需分类存放,生石灰应存放的橱柜编号是
橱柜编号 A B C D
存放的药品 盐酸 硫酸 氢氧化钾 氢氧化钠 硝酸钾 氯化钠 氧化铜 氧化铁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A、盐酸硫酸属于算,生石灰是氧化钙属于金属氧化物,不属于同类别,A错误。
B、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属于碱,生石灰是氧化钙属于金属氧化物,不属于同类别,B错误。
C、硝酸钾和氯化钠属于盐,生石灰是氧化钙属于金属氧化物,不属于同类别,C错误。
D、生石灰是氧化钙属于金属氧化物,氧化铜和氧化铁也属于金属氧化物,属于同类别,D正确。
故选:D。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红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Na2CO3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D.硝酸铵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B
【解析】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为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小颗粒,故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选项说法正确;
C、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氢氧化钠,故Na2CO3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选项说法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8.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成就美食,维护健康。下列食品添加剂与其作用不相符的是
A.食盐—调味剂 B.蔗糖—甜味剂
C.碳酸钙—预防骨质疏松 D.小苏打—预防甲状腺肿大
【答案】D
【解析】
A、食盐是氯化钠,具有咸味,能作调味剂;正确;
B、蔗糖具有甜味,可以食用,则可以作甜味剂;正确;
C、钙主要存在于人体的骨骼和牙齿,碳酸钙能预防预防佝偻病、骨质疏松等;正确;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不含有碘元素;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加碘食盐能预防甲状腺肿大;错误。
故选D。
9. 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A.硫酸钠的化学式错误应该为,,故A不正确;
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B不正确;
C.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正确;
D.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新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C。
10.现有X、Y两种金属,如果把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放入到硝酸铜溶液中,无任何现象,则X、Y、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是( )
A.Cu>X>Y B.X>Cu>Y C.X>Y>Cu D.Y>X>Cu
【答案】B
【解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现有X、Y两种金属,如果把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说明X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Y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即X>H>Y;如果把Y放入到硝酸铜溶液中,无任何现象,说明Y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即铜>Y;X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则X、Y、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是X>Cu>Y。
故选:B。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氧化氢中含有氧气,加热时就可以放出氧气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燃烧更旺,生成二氧化碳
C. 工业上制氧气的原理是利用了空气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
D. 氧气易溶于水,故鱼、虾能在水中生存
【答案】C
【解析】
A.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元素,而不含有氧气,选项A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燃烧更旺,而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选项B错误。
C.液氮的沸点是-196℃,液氧的沸点是-183℃,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来制取的,选项C正确;
D.氧气是不易溶于水,但是水中能溶解少量氧气,因此鱼虾能在水中生存,选项D错误。
故选:C。
12.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倾斜Y形管,锌粒与硫酸铜溶液接触,表面有气泡产生并析出红色物质,溶液颜色变浅,经检测产生的气体为氢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锌粒参加的反应均为置换反应
B. 硫酸铜溶液所含阳离子只有Cu2+
C. 可推知金属活动性顺序:铜>锌
D. 若用银片代替锌粒,可观察到相似实验现象
【答案】A
【解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进行分分析判断。
A、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硫酸铜和水,所含有的阳离子有Cu2+、H+,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推知金属活动性顺序:锌>铜,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铜在银之前,所以银单质与硫酸铜溶液不能发生置换反应,不可观察到相似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3.如图为治理汽车尾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只有两种氧化物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NO D. 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7:22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该反应是NO与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NO、CO、CO2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图中有三种氧化物,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C、N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16=30,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8;N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28;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44,故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CO2,不符合题意;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4×2):(2×44)=7:22,符合题意。故选D。
14. 如图所示,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二氧化碳,加入稀盐酸的量,适宜的位置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C
【解析】
打开活塞后,加入的稀盐酸应该能浸没石灰石,但是不能超过排气口,否则无法排气,因此加入稀盐酸量适宜的位置是丙。
故选:C。
15. 有关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B. 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不变
C.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改变,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AC
【解析】
A、该反应可读作: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读法正确;
B、反应前氧气的化合价是0价,反应后二氧化碳内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故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多变一,是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16. 有关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B. 含有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物
C.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是碱性氧化物
D.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答案】AD
【解析】
【解析】A、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比如硝酸、硫酸等,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可以是碱性氧化物也可以是碱,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D。
17.已知2gH2、20gHF中所含分子数均为a。一定条件下,某反应中所有物质的分子数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如图所示(H2和物质X的变化曲线重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X的分子式为F2
B.一个F原子的质量为
C.t时刻,H2和HF的质量相等
D.反应开始时,物质X的质量为19g
【答案】AB
【解析】A、由图可知,a个氢气和a个X反应生成2a个HF,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2个H,生成物中含2个H,2个F,故反应物中还应含2个F,故X的化学式为F2,符合题意;
B、因为2g氢气所含的分子式为a,则所含的氢原子数为2a,故a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g,20gHF所含分子数为a,所含氢原子数为a,氟原子数为a,故a个氟原子的质量为:20g-1g=19g,故一个氟原子的质量为,符合题意;
C、t时刻,氢气和HF的分子数相同,则质量比为:2:20=1:10,质量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图可知,氢气的分子数为a,生成HF的分子数为2a,故氢气的质量为2g,生成HF的质量为2×20g=4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得,反应开始时,物质X的质量为40g-2g=38g,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0分)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30分)
18.(7分)化学消毒剂主要用于杀灭病原微生物,在控制传染病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75%的酒精常用于医疗消毒。75%的酒精溶液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酒精挥发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84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适用于一般物体表面消毒。NaClO由 种不同元素组成,灼烧时火焰呈 色。
(3)二氧化氯(ClO)是一种高效消毒剂。ClO中Cl、O原子个数比为 ,Cl元素的化合价为 ;1 mol ClO中约含有 个Cl原子。
【答案】(1)混合物 物理 (2)三 黄 (3)1︰2 +4 6.02×1023
【解析】(1)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酒精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2)NaClO由钠、氯、氧三种元素组成;因为含有钠离子,根据焰色反应现象可观察到火焰呈黄色;
(3)ClO中Cl、O原子个数比为1︰2;在化合物中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Cl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2)×2=0,解得x=+4;1 mol ClO中约含有1 mol氯原子,由阿佛加德罗常数可知,含有6.02×1023个Cl原子。
19.(10分)根据如下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________。收集气体时,导管口要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用装置C 制二氧化碳气体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后,反应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自发停止。
(3)潜水艇里常用过氧化钠(Na2O2)和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得到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该反应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化合反应。若产生 0.5mol 氧气,可消耗二氧化碳___________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4分)。实验室不用该反应制取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 BD或CD 尽可能排尽杂质气体,提高气体的纯度 (2)能 (3) 不是 44 产生的气体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碳导致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解析】(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使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固液不加热类型反应,所以发生装置选择B或者C;又因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可溶于水,故收集装置使用D,故填BD或者CD;
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尽可能伸入集气瓶底,是要尽可能排除空气,提高所收集气体的纯度,故填尽可能排尽空气,提高气体的纯度;
(2)使用C装置进行二氧化碳制取时,关闭弹簧夹,试管中气体增多,压强增大,会使得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试管中液面下降,和大理石脱离接触,反应自发停止。故填能;
(3)化合反应的特征时“多变一”,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不符合该特征,故不是化合反应;
根据化学方程式,设消耗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则有
解得 ,故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故填44;
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制取氧气时,二氧化碳反应不充分时会和氧气混在一起,导致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净,故填产生的气体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碳导致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20.(6分)下表是NaCl、CaCl2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100gH2O) NaCl 36.0 36.6 37.0 38.4
CaCl2 27.6 39.8 41.4 43.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C时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_____。
(2)使接近饱和的CaCl2溶液变为饱和,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
(3)经测定,35克某NaC1样品中含CaCl2 4.3克。现设计如下实验提纯NaC1:
1.甲中清液是NaCl的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Ⅱ、乙中溶液的质量随蒸发水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a点时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列式即可);X较合理的取值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A.100 B.95 C.90 D.80
【答案】(1)NaCl或氯化钠 (2)添加氯化钙 (3)不饱和 C
蒸发90g水氯化钙不结晶氯化钠结晶,且氯化钠结晶较多,继续蒸发氯化钙也结晶
【解析】(1)由表格可知,20°C时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氯化钠,故填:氯化钠。
(2)使接近饱和的CaCl2溶液变为饱和,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增加溶质,故填:添加氯化钙。
(3)1.35克某NaC1样品中含CaCl2 4.3克,氯化钠质量35g-4.3g=30.7g,80摄氏度氯化钠溶解度38.4g,故甲中清液是NaCl的不饱和溶液,故填:不饱和。
Ⅱ、乙中溶液的质量随蒸发水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a点时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X较合理的取值是90g,氯化钙溶解需要水的质量,100g×≈10g,故蒸发100g-10g=90g水氯化钙不结晶氯化钠结晶,且氯化钠结晶较多,继续蒸发氯化钙也结晶,故填:;C;蒸发90g水氯化钙不结晶氯化钠结晶,且氯化钠结晶较多,继续蒸发氯化钙也结晶。
21.(7分)实验室某NaCl 样品,其中可能含有CaCl2、Na2SO4中的一种或两种,现欲提纯并分离NaCl样品混合物,实验过程如下:
①检验该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
(实验步骤)
I.取少量该样品,加水配成溶液;
II.向上述溶液中滴加适量Na2CO3 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III.向 II 中上层清液加入___________,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该NaCl样品中还含有CaCl2。
②提纯分离样品中的NaCl和CaCl2
I.步骤2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
II.步骤5加过量稀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
III.白色沉淀C表面残留少量溶液,需用蒸馏水多次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 证明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2分)
【答案】CaCl2+Na2CO3=CaCO3↓+2NaCl BaCl2溶液 加入过量Na2CO3 溶液、过滤 使CaCO3完全反应 除去沉淀表面的残留液且不引入新的杂质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向其中滴加AgNO3 溶液,无沉淀产生则说明已洗涤干净
【解析】①检验该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
I.取少量该样品,加水配成溶液;
II.向上述溶液中滴加适量Na2CO3 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氯化钠、硫酸钠都不能与碳酸钠反应,只有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III.向 II 中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无硫酸钠。
[实验结论]该 NaCl 样品中还含有CaCl2。
②提纯分离样品中的NaCl和CaCl2
I.因为样品中的成分之间不能发生反应,所以白色沉淀C是加入试剂后发生反应生成的,步骤2的具体操作是加入过量Na2CO3 溶液、过滤;
II.步骤5加过量稀盐酸的作用是使CaCO3完全反应:
III.白色沉淀C表面残留少量溶液,需用蒸馏水多次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的目的是除去沉淀表面的残留液且不引入新的杂质; 证明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向其中滴加AgNO3 溶液,无沉淀产生则说明已洗涤干净。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