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生物考向核心卷 河南专版(有解析)
2025届高考考向核心卷
生物学(河南专版)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钙、镁和磷在细胞内含量较多,属于大量元素,而铁属于微量元素,A错误;加热破坏的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肽键不断裂,B错误;胆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海参是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适量食用会使血脂水平降低,C错误;维生素D在钙和磷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能促进肠道对这些矿物质的吸收,D正确。
2.答案:B
解析: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实验材料为成熟的活的植物细胞,其细胞壁起支持、保护作用,制作临时装片时将撕下的表皮放在清水滴中展平,可以使细胞保持正常形态,A正确;动物细胞的传代培养一般使用动物细胞培养液进行稀释制成细胞悬液,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应含有细胞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通常还需要加入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B错误;探究胰岛素降血糖的效果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为是否注射胰岛素,则实验组应注射适量胰岛素,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C正确;常规的PCR反应体系的配方中,50μL的液体中含有28~33uL的无菌水,即常规的PCR反应体系的配方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无菌水,D正确。
3.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知,Na+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需要载体蛋白,因此是协助扩散,Na+运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消耗能量),A错误;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消耗的是由Na+在细胞内外浓度差而形成的势能(关键点),不直接消耗ATP,B正确;钠钾泵运输Na+和K+为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需要的能量来自ATP的水解,而细胞呼吸强度影响ATP的产生,从而影响钠钾泵运输Na+和K+的速率,C错误;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重吸收的因素有SGLT的数量、细胞呼吸强度和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等,D错误。
4.答案:C
解析: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时,会使心跳减慢,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加强,因此会使心跳减慢的自主神经是副交感神经,A正确;由题图可知,ACh可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ACh受体结合,使细胞膜上的Ca2+通道开放,Ca2+内流,从而使细胞质基质中的Ca2+含量升高;ACh还可通过与受体结合,通过一系列反应生成IP3, IP3可以使内质网中的Ca2+进入细胞质基质,从而使细胞质基质中的Ca2+含量升高。故ACh能够通过两个路径促进细胞质基质中Ca2+含量升高,B正确;NO属于小分子脂溶性物质,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释放出细胞外,C错误;分析题图可知,EC可通过释放NO使血管平滑肌细胞松弛,血管扩张,血压降低,故若某药物能刺激EC释放NO,则该药物能降低血压,D正确。
5.答案:D
解析:BET蛋白和EP300是两种表观遗传调节因子,其发挥作用不会导致相关基因序列发生改变,A错误;一般来说,癌细胞增殖速度快,其细胞周期比正常细胞短,B错误;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会改变染色质的凝集状态,从而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而不是翻译过程,C错误;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这类基因一旦突变或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而XP-524能保持染色质的凝聚,抑制相关基因的转录,故可推测XP-524可能通过抑制原癌基因的表达来治疗胰腺导管腺癌,D正确。
6.答案:A
解析:结合图示可以看出,敲除四个基因之后,水稻的减数分裂变成有丝分裂;受精后,雄配子的染色体消失,减数分裂变成有丝分裂后,细胞中能够进行的是着丝粒分裂、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复制,细胞中不能进行的是同源染色体分离,据此可推测,敲除的4个基因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作用可能是使同源染色体分离,BCD不符合题意,A正确。
7.答案:B
解析:线粒体内的基因一般不发生基因重组,腐食酪螨的遗传多样性可能来源于突变,A正确、 B错误;自然条件下,4个不同区域的腐食酪螨种群发生基因交流的机会较小,C正确;根据测序结果,4个不同区域腐食酪螨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均较高,对环境的适应性可能也较高,D正确。
8.答案:C
解析:激素需要与靶器官(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细胞分泌,可通过体液运输至全身,但主要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A正确;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而兴奋的产生与Na+内流有关,故醛固酮分泌减少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PHA患者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正常,但表现出与醛固酮缺乏症患者同样的症状,推测可能是该患者体内的醛固酮受体异常,导致醛固酮无法起作用,从而使患者体内的血钠浓度低于正常值,C错误、D正确。
9.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糖酵解是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的过程,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故催化糖酵解系列反应的酶存在于酵母细胞的细胞质基质,A正确;供氧充足的条件下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产生CO2的同时可产生大量的NADH,即[H],B正确;供氧充足的条件下,细胞中ATP含量升高,而ATP对糖酵解相关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即细胞质基质中ATP/ADP增高对糖酵解速率有抑制作用,C正确;供氧不足的条件下细胞进行无氧呼吸,NAD+和NADH的转化速度减慢且糖的消耗会增加,D错误。
10.答案:C
解析: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用于去除植物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但不能在低渗溶液中进行,否则原生质体可能会吸水涨破,A错误;使培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自交可以筛选到抗性基因稳定遗传的子代,但并不能保证抗性基因稳定遗传的子代是纯合子,B错误;过程②是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过程,其培养基中需添加生长素类和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启动细胞分裂和脱分化,C正确;③为再分化过程,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故应采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检测抗性基因是否表达,D错误。
11.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与低温相比,在温暖条件下,游离的FRI蛋白能结合到FLC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使FLC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组蛋白乙酰化和甲基化程度较高,进而促进FLC基因表达,抑制开花,A正确;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在受到光照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经信息传递影响植物的开花,B错误;黄瓜茎端的赤霉素与脱落酸的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比值较低则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C错误;年轮形成的原因是春夏季细胞分裂快、细胞体积大,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浅的带;在秋冬季细胞分裂慢、细胞体积小,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深的带,D错误。
12.答案:D
解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应用了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其原理分别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增殖,A正确;由题干知多肽模拟LPS抗原特征的相似程度越高,其与LPS竞争抗体结合位点的能力越强,与多肽结合的抗体会被洗脱掉,而未被洗脱的抗体因与LPS结合而残留在检测板上,未被洗脱的抗体越少的多肽效果越好。图2显示加入多肽A的清洗后检测板上检出的抗体数量比加入多肽B的少,因此模拟LPS效果更好的多肽是多肽A,B正确,D错误;b模拟LPS抗原特征的相似程度,加入多肽和抗体混合液后,LPS与多肽竞争抗体结合位点,该过程利用了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的原理,C正确。
13.答案:B
解析:条带图中1号个体只含有A基因,2号个体只含有a基因,4号个体只含有A基因,同时已知晓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2号个体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A正确;5号个体基因型为Aa,6号个体基因型为AA,则7、8个体基因型均为AA的可能性为1/2×1/2=1/4,均为Aa的可能性也为1/2×1/2=1/4,则它们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1/4=1/2,B错误;3号个体基因型为Aa,人群中正常个体的基因型有可能是AA或Aa,其中Aa的概率为2×0.01×0.99/(1-0.0001),3号个体与表现正常的人婚配后,子女患病的概率,1×2×0.01×0.99/(1-0.0001)×1/4=1/202,C正确;基因检测主要利用酶,因此应用酶的专一性,此外,根据碱基的互补配对进行检测,因此也应用了碱基互补配对等生物学基本原理,D正确。
14.答案:B
解析:种植沙棘来改善盐碱地依赖于沙棘能适应该环境,遵循协调原理,A正确;沙棘的药用价值属于直接价值,抗风沙价值属于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B错误;土壤中施加弗兰克氏菌能促进沙棘根的生长,提高沙棘的抗旱能力,C正确;存在互利共生关系的生物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倘若彼此分开,则双方或其中一方便无法生存,D正确。
15.答案:D
解析:第一步:理解并掌握教材中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第二步:根据题干信息对选项进行具体分析。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分子中放射性同位素聚集在DNA分子的外侧,A错误;用32P标记噬菌体时,放射性主要出现在底层大肠杆菌中,若搅拌不充分,不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偏高,B错误;被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中,少量的DNA分子中会出现32P,RNA分子中不会出现32P,C错误;仅据题干实验不能得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D正确。
16.答案:C
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A正确;由题意可知,设桩可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由题图可知,与曲线Ⅱ相比,曲线I所示环境中设桩距离更小,因此猛禽的栖息场所更多,密度可能更大,B正确;本题只设置了三组实验,其中一组是不设桩的对照组,仅依据两组设置模拟树桩的密度数据无法判断题述说法正确,且田鼠的种群密度大小不止与天敌有关,C错误;b以后株冠形成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导致一定时间内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7.(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1)季节性 群落的物种组成 天敌及与其它物种间的关系
(2)物理 保证生物种群的正常繁衍;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2分)
(3)2.7
(4)直接 不捕猎丹顶鹤;不随意投喂;不去打扰丹顶鹤的栖息地;观鸟拍照时不打扰丹顶鹤的捕食和休息(2分)
解析:(1)丹顶鹤的迁徙行为发生在特定季节,会使迁入地生物群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决定生物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是物种组成。若要调查丹顶鹤的生态位,除需调查其栖息地、食物外,还需调查群落的天敌及与其它物种间的关系。(2)鸣声对丹顶鹤来说属于物理信息,丹顶鹤的鸣声如果是用于配偶间传情,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是保证生物种群的正常繁衍;鸣声如果是用于对危险的警戒,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3)丹顶鹤同化的能量=摄入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62.3-34.5=27.8kJ/(cm-2·a);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27.8-25.1=2.7kJ/(cm-2·a)。(4)丹顶鹤具有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观赏丹顶鹤应注意不捕猎丹顶鹤;不随意投喂;不去打扰丹顶鹤的栖息地;观鸟拍照时不打扰丹顶鹤的捕食和休息。
18.(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1)敏感性 减弱、增强 轴突 兴奋
(2)IL-1β 负相关、负相关
(3)甲钴胺 常规降糖药+甲钴胺+丹参注射液 扩大样本的数量,制定用药疗程,研究用药剂量
(4)减少高糖高脂饮食,坚持一定强度的运动,保持精神愉悦,保证合理作息、充足睡眠
解析:(1)Ⅱ型糖尿病患者有正常的甚至高于正常水平的胰岛素,但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第一步:提炼题图和题干关键信息 第二步:回答问题
题图中显示,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通过信号传导,促进Akt对GSK3β的磷酸化,从而抑制GSK3β的活性 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GSK3β的磷酸化减弱,进而促进Tau蛋白的磷酸化,引起髓鞘和神经元轴突受损,从而造成神经元纤维上兴奋传导速度减慢
题干中指出,“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是参与肝糖原代谢的关键酶,可磷酸化Tau蛋白”“当GSK3β被磷酸化后,不再有磷酸化Tau蛋白的功能”
(2)第一步:分析表格数据
第二步:得出结果,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呈正相关的血清炎症因子为IL-1β;TNF-α和MIP-1分别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呈负相关、负相关。(3)第一步:分析实验目的,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题述临床发现。第二步:设置对照实验,题干信息指出,甲钴胺是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对照组除用常规降糖药外,还要添加甲钴胺,实验组为常规降糖药+甲钴胺+丹参注射液。实验时扩大样本的数量,制定用药疗程,研究用药剂量等方法都可以减小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4)减少高糖高脂饮食,坚持一定强度的运动,保持精神愉悦,保证合理作息、充足睡眠等,合理即可。
19.(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1)脱落酸
(2)从外界吸收 基质 C5 C3
(3)非气孔
(4)磷可以降低Cd对植物的损伤,提高净光合作用速率,且P3浓度的磷肥效果更为显著(2分)
(5)不合理的 用镉超标的农产品饲养家畜,会有大量的镉富集在家畜体内,随着人对家畜的食用,再次富集到人体中,对人类的危害会更大(2分)
解析:(1)脱落酸可以促进植物气孔关闭,所以植物体因适应缺水环境而发生的气孔响应调节机制与某种激素有关,则该激素为脱落酸。(2)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线粒体产生的CO2被叶绿体吸收,所以胞间CO2的来源是从外界吸收;CO2扩散至叶绿体基质中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首先在CO2固定酶的作用下,CO2与C5反应生成C3,进而C3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生成(CH2O)。(3)从图1、3看出,随着Cd浓度的增大,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都降低,但胞间CO2浓度(Ci)增加,可以说明高Cd浓度组净光合作用降低不是由于缺乏CO2,所以与气孔因素无关,最可能与非气孔因素有关。(4)从图4可以看出,在有Cd处理的条件下,加入磷肥可以提高净光合作用速率,说明了磷可以降低Cd对植物的损伤,提高净光合作用速率,且在浓度为P3条件下效果更为显著。(5)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如果用镉超标的农产品饲养家畜,会有大量的镉富集在家畜体内,随着人对家畜的食用,再次富集到人体中,对人类的危害会更大,因此这种建议是不合理的。
20.(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1)2 存在 如果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不存在连锁情况,F2的表型及比例应为圆形紫色叶∶圆形绿色叶∶披针形紫色叶∶披针形绿色叶=45∶3∶15∶1,与题干数据不符(3分)
(2)2/5(2分)
(3)6 其他种类的单体不能存活 当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其他染色体上且该单体植株为杂合子时,其与正常的披针形叶植株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也为圆形叶∶披针形叶=1∶1(2分)
解析:(1)第一步:确定性状显隐性,已知两种纯合的亲本杂交,所得F1均为圆形紫色叶。F1自交得F2,先考虑叶形这对相对性状,F1中圆形叶∶披针形叶=3∶1,说明圆形叶对披针形叶为显性,且叶片形态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再考虑叶色这对相对性状,F2中紫色叶∶绿色叶=15∶1,15∶1是9∶3∶3∶1的变式,说明叶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综上,叶形和叶色总共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第二步:分析性状遗传比例,判断叶形及叶色的相关基因之间是否存在连锁情况,假设控制叶形的基因为A/a,控制叶色的基因为B/b、C/c,根据F2中圆形叶∶披针形叶=3∶1,紫色叶∶绿色叶=15∶1,可推出F1的基因型为AaBbCc。若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即不存在连锁情况时,F2中会出现圆形紫色叶∶圆形绿色叶∶披针形紫色叶∶披针形绿色叶=45∶3∶15∶1的性状表现,与实际情况不符,故控制叶形及叶色基因的遗传存在连锁情况。(2)由F2中几种类型的紫色叶植株的比例大致为1∶4∶6∶4可推出,紫色叶的类型与显性基因的数目有关。F1关于叶色的基因型为BbCc,有两个显性基因,则F2紫色叶植株中表型与F1植株一致的基因型为BBcc、bbCC和BbCc,所占的比例为6/15=2/5。(3)已知该植物共有12条染色体,即6对同源染色体,故理论上单体品系应该有6种。没有发现其他种类单体的原因很可能是该种植株缺少1~5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时会致死。若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则该单体的基因型为AO(O表示没有等位基因),其与正常的披针形叶植株(aa)杂交,即AO×aa,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圆形叶(Aa)∶披针形叶(aO)=1∶1。若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其他染色体上且该单体植株为杂合子(Aa),其与正常的披针形叶植株(aa)杂交,即Aa×aa,后代表型及比例也为圆形叶(Aa)∶披针形叶(aa)=1∶1,故不能确定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
21.(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1)-CTCGAG-
(2)右侧(1分) XbaI和NotI(1分) DNA连接(1分)
(3)3305、963、1240
(4)嘌呤霉素 未转化(1分)
解析:(1)已知限制酶X识别的序列有回文对称的特点,即一条链从左往右读和其互补链从右往左读的序列是相同的。SLA-2基因上的一段核苷酸序列为“-ATCTCGAGCGGG-”,根据该特征可确定,对该序列进行剪切的限制酶X识别的核苷酸序列最可能为-CTCGAG-。(2)图中SLA-2基因以a链为转录模板链,由于子链的延伸方向是5'→3',由此可以推测SLA-2基因的转录是从其右侧开始的:过程④需将SLA-2基因准确插入质粒2中,为保证图中SLA-2基因按照正确的方向与质粒2连接,由于Bcl I中包含Sau3A I的识别序列,且用Bcl I切割会破坏质粒的结构,因此不能选择Sau3A I和Bal I对质粒进行切割,又知目的基因的位点2是转录的起始点,因此应该在位点2端添加Not I酶的识别序列,在位点1端添加Xba I酶的识别序列,即SLA-2基因位点1和2的识别序列所对应的酶分别是Xba I和Not I,酶切后加入DNA连接酶使它们形成重组质粒。(3)研究人员将过程④提取的重组质粒3用Not I和Sau3A I完全酶切,由于Bcl I中包含Sau3A I的识别序列,则重组质粒3中的Bcl I、Not I、Sau3A I处可被切割开,而Not I和Xba I间的长度由2310-2273=37bp替换为目的基因1100bp,故用Not I、Sau3A I完全酶切后,可得到长度为1310+(4445-2450)=3305bp,2273-1310=963bp,1100+(2450-2310)=1240bp的三种条带。(4)科研人员为了筛选出抗嘌呤霉素的猪肾上皮细胞,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嘌呤霉素。为确定最小致死浓度(使某种细胞全部死亡的最小浓度),所培养的猪肾上皮细胞应为未转化的猪肾上皮细胞,以此作为对照来检测转化的猪肾上皮细胞的抗性。2025届高考考向核心卷
生物学(河南专版) 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海参是一种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富含多种矿物质,如钙、磷、铁、镁、碘、硒等,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具有促进睡眠、美容养颜等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钙、磷、铁、镁都属于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
B.海参中的蛋白加热变性后,肽键断裂,易于消化
C.适量食用海参会使血液中的脂质水平升高
D.维生素D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2.不同实验会用到不同的“水”,这与不同实验的原理相关。下列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时将撕下的表皮放在清水滴中展平
B.动物细胞的传代培养过程中,常用生理盐水稀释细胞悬液
C.探究胰岛素降血糖的效果实验中,对照组小鼠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D.常规的PCR反应体系的配方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无菌水
3.健康人原尿中葡萄糖的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同,而终尿中几乎不含葡萄糖。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主要依靠上皮细胞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SGLT);原尿中的葡萄糖借助于Na+的转运被肾小管主动重吸收。下图表示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等物质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a+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不直接消耗ATP
C.细胞呼吸强度不会影响钠钾泵运输Na+和K+的速率
D.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重吸收的因素只有SGLT的数量
4.正常人的血压升高时,会刺激压力感受器,使自主神经活动加强,进而使心跳减慢、血管舒张,从而降低血压。血管内皮细胞(EC)位于血浆与血管组织之间,具有维持血管张力、调节血压等作用,其机制如图所示,ACh为乙酰胆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使心跳减慢的自主神经为副交感神经
B.ACh能够通过两个路径促进细胞质基质中Ca2+含量升高
C.NO可以作为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被释放
D.若某药物能刺激EC释放NO,则该药物能降低血压
5.新型化合物XP-524能阻断两种表观遗传调节因子—BET蛋白和组蛋白乙酰转移酶(EP300)的功能,从而保持染色质的凝聚,抑制相关基因的转录,该机制应用到临床上可以帮助治疗胰腺导管腺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ET蛋白和EP300发挥作用,会导致相关基因序列发生改变
B.与正常细胞相比,胰腺导管腺癌细胞拥有更长的细胞周期
C.组蛋白乙酰化修饰通过改变染色质的凝集状态影响翻译过程
D.XP-524可能通过抑制原癌基因的表达来治疗胰腺导管腺癌
6.我国科研人员尝试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杂交水稻的4个相关基因,实现杂种的“无融合生殖”,如图所示。试推测图中敲除的4个基因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作用可能为( )
A.使同源染色体分离 B.促进着丝粒分裂
C.抑制纺锤体形成 D.抑制染色体复制
7.腐食酪螨是一种常见的粮食、饲料等仓库中的有害生物,其个体微小、无飞行能力,迁移能力有限。科研工作者通过对腐食酪螨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b基因(Cytb基因)进行测序并分析,发现4个不同区域腐食酪螨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均较高,为防治腐食酪螨提供参考依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ytb基因序列可作为研究生物进化的分子水平证据
B.腐食酪螨的遗传多样性可能来源于突变和基因重组
C.自然条件下,4个不同区域的腐食酪螨种群发生基因交流的机会较小
D.根据测序结果分析,4个不同区域的腐食酪螨可能都具有较高的环境适应性
8.假性醛固酮减少症(PHA)患者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正常,但表现出与醛固酮缺乏症患者同样的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醛固酮可运输至全身,但主要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B.醛固酮分泌减少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PHA患者体内的血钠浓度高于正常值
D.推测患PHA的原因可能是醛固酮受体异常
9.糖酵解是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的过程,氧气可以降低糖类的分解和减少糖酵解产物的积累,这种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研究发现,ATP对糖酵解相关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而ADP对其有激活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催化糖酵解系列反应的酶存在于酵母细胞的细胞质基质
B.供氧充足的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产生CO2的同时可产生大量的[H]
C.供氧充足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ATP/ADP增高对糖酵解速度有抑制作用
D.供氧不足的条件下,NAD+和NADH的转化速度减慢且糖的消耗减少
10.马铃薯四倍体栽培种没有青枯病的抗性基因,少数马铃薯野生种(二倍体)存在青枯病的抗性基因。由于核型等差异,野生种难以与四倍体马铃薯栽培种直接进行杂交繁育,为获得具有抗青枯病的马铃薯栽培种,研究人员进行了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实验研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低渗溶液中,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A和B以获得两种原生质体
B.使培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自交可筛选出抗性基因稳定遗传的纯合子
C.过程②的培养基中需添加生长素类和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D.③为再分化过程,可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抗性基因是否表达
11.有些植物需经历一段时期低温之后才能开花,这种低温诱导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拟南芥的春化作用与FRI基因和FLC基因有关,该过程的分子机制如图所示,其中FRI基因编码的FRI蛋白在低温下易形成凝聚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低温时相比,温暖时FLC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组蛋白乙酰化和甲基化程度较高,促进FLC基因表达
B.受到光照时,光敏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使其结构发生变化经信息传递影响植物的开花
C.在黄瓜开花过程中茎端的赤霉素与脱落酸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
D.温带地区树木年轮的形成与温度有关,春夏季细胞分裂快,细胞体积小,树干形成颜色较浅的带
12.伤寒沙门氏菌的致病毒素是其细胞壁外的脂多糖(LPS)。在研发伤寒沙门氏菌LPS疫苗的过程中常利用多肽模拟LPS,相似程度越高,其与LPS竞争抗体的结合位点能力越强。研究人员利用抗LPS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鉴定多肽A、B模拟LPS抗原特征的相似程度,部分实验步骤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步骤c中与LPS结合的抗体会被保留,与多肽结合的抗体会被洗脱
C.b过程利用的原理是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D.由图2可知,多肽B模拟LPS的效果较好
13.人类有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a是由基因A编码序列部分缺失产生的。从人组织中提取DNA,经酶切、电泳和DNA探针来进行基因检测,并获得条带图,再根据条带判断个体的基因型。对图甲所示某家族的成员1~6号分别进行基因检测,得到的条带图如图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2号个体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B.7号个体和8号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
C.若自然人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0.01,则3号个体与表现正常的人婚配后,子女患病的概率为1/202
D.基因检测时会应用酶的专一性、碱基互补配对等生物学基本原理
14.沙棘(非豆科植物)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其根、茎、叶、花、果、籽均可入药,具有解除疲劳、增强记忆力、抗衰老、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软化心脑血管等功效。固氮菌弗兰克氏菌能与非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促进非豆科植物根系的生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植沙棘来改善盐碱地遵循了协调原理
B.沙棘的药用价值明显大于抗风沙的价值
C.土壤中施加弗兰克氏菌能提高沙棘的抗旱能力
D.弗兰克氏菌离开与其共生的植物后可能无法生存
15.研究人员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同位素的分布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分子中放射性同位素聚集在DNA分子的内侧
B.实验过程中搅拌一定要充分,否则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偏高
C.被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中,少量的DNA、RNA分子中会出现32P
D.仅据题干实验不能得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16.田鼠是导致庄稼减产的主要动物,为防治农田鼠害,科研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种植大豆的土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种植大豆的土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田鼠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
B.与曲线II相比,曲线I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可能更大
C.设置模拟树桩的密度越大,田鼠的种群密度越小
D.b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与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有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
17.(10分)丹顶鹤是一种候鸟,主要生活在多芦苇的湖泊、水库和池塘中。在中国入秋后,丹顶鹤从东北繁殖地迁飞南方越冬。每年的2月末和3月初,丹顶鹤陆续从越冬地迁出,飞到繁殖地。回答下列问题:
(1)丹顶鹤的迁徙行为会使迁入地生物群落表现出明显的______变化,决定生物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是__________。若要调查丹顶鹤的生态位,除需调查其栖息地、食物外,还需调查______。
(2)丹顶鹤的鸣声音调和频率多变,有的是配偶间的传情或群体成员之间的联络,有的是表示对危险的警戒。鸣声对丹顶鹤来说属于______信息,这些实例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写出2点)。
(3)研究小组对某湿地生态系统中丹顶鹤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研究,据表分析,丹顶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kJ/(cm-2·a)。
摄入的能量[kJ/(cm-2·a)]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kJ/(cm-2·a)] 粪便中的能量[kJ/(cm-2·a)]
62.3 25.1 34.5
(4)丹顶鹤迁入某湿地后,当地通过提供观赏鸟类的旅游服务,为居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如果你是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人员,对前来观赏丹顶鹤的游客提出的合理倡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点)。
18.(10分)糖尿病会引起人的认知障碍及大脑神经生理和结构的改变,引发糖尿病脑病。Akt为蛋白激酶B,通过对下游靶蛋白的磷酸化调节代谢过程。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是参与肝糖原代谢的关键酶,可磷酸化Tau蛋白,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会引起轴突病变,从而造成神经元损伤。当GSK3β被磷酸化后,不再有磷酸化Tau蛋白的功能。如图表示胰岛素介导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部分机制。
(1)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靶器官或组织对胰岛素的_______及利用率下降,使GSK3β的磷酸化和Tau蛋白的磷酸化分别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引起髓鞘和神经元________受损,从而造成神经元纤维上_______传导速度减慢。
(2)NF-kB信号通路被过度激活,也会影响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对此,研究人员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炎症因子与神经传导速度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所示。
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1β(1L-lβ) 白细胞介素10(1L-10)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IP-1)
r p r p r p r p
上肢运动神经 -0.671 0.042 0.544 0.024 0.012 0.951 -0.558 <0.001
上肢感觉神经 -0.425 0.001 0.455 <0.001 0.095 0.124 -0.624 0.011
下肢运动神经 -0.557 0.030 0.684 0.035 0.121 0.541 -0.457 <0.001
下肢感觉神经 -0.475 0.010 0.574 0.026 0.214 0.150 -0.664 0.003
注:r代表相关系数,取值范围为[-1,1]时,r=0表示两个变量之间无线性关系;r的绝对值越接近1,表明相关程度越高。P代表显著性,p≥0.05,该相关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显著相关;p<0.01,为非常显著相关。
据表分析,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呈正相关的血清炎症因子为____________;TNF-α和MIP-1分别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呈____________。
(3)甲钴胺是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经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经常规降糖药及丹参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治疗,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为验证该临床发现,相关人员进行了如下分组并定期检测。请补充对照组和实验组所用药物。
对照组:常规降糖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治疗实验需经患者同意并享有知情权。为减小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还需_________(提出两点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4)健康的生活方式能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请提出你的健康生活理念: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19.(11分)科学家测定了不同浓度镉(Cd)胁迫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结果如图1所示,黄瓜幼苗叶片的部分结构及代谢活动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植物体因适应缺水环境而发生的气孔响应调节机制与某种激素有关,为研究镉胁迫下黄瓜幼苗气孔导度降低是否具有同样的激素调节机制,可测定叶片中该激素的含量。该激素应为_______。
(2)如图2,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胞间CO2的来源为_______;去路是扩散至叶绿体____________在CO2固定酶的作用下与_______反应生成_______进而生成(CH2O)。
(3)净光合速率降低可能是由气孔因素引起,但也可能是由非气孔因素引起。研究者可通过测定胞间CO2浓度(Ci)的数据(图3),与Pn、Gs的数据比对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图1、3中的数据推测,镉胁迫下的黄瓜幼苗净光合速率较低最可能与_________(填“气孔”或“非气孔”)因素有关。
(4)研究者还展开了关于施不同浓度磷肥(P1~P4)对镉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的实验,实验的部分数据如图4。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建议用镉超标的农产品饲养家畜,再以家畜作为人类食品以降低镉对人体的危害,该建议是________(填“合理的”或“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分)某植物(2n=12)的叶形有圆形和披针形两种类型,叶片颜色有绿色和紫色两种类型。两种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均为圆形紫色叶,F1自交得到F2,F2的表型及比例为圆形紫色叶∶披针形紫色叶∶披针形绿色叶=12∶3∶1。
(1)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叶色由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分析可知,控制叶形及叶色的相关基因之间__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连锁情况,理由是_______。
(2)经过细致观察发现,在F2的紫色叶个体中,紫色的深浅不一,大致可以分为4种类型,比例大约为1∶4∶6∶4。F2中紫色深浅程度与F1相同的植株占________。
(3)该植物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缺少一条(即染色体数为2n-1)称为单体。科研人员发现如图所示单体植株,该植株可以正常生长且能正常进行减数分裂,可用于遗传学研究。理论上该植物的单体应该有_______种,但除了图示以外其他种类的单体从来没有发现过,推测其原因很可能是_______。若图示单体植株为圆形叶,其与正常的披针形叶植株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圆形叶∶披针形叶=1∶1,根据该结果不能确定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请说明原因:_______。
21.(10分)白细胞表面抗原2(SLA-2)在抗原呈递、器官移植以及免疫应答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SLA-2的结构与功能,科研人员以能稳定传代的猪肾上皮细胞为材料,构建了稳定高表达SL4-2基因的细胞株,过程如图。其中AmpR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Puror为嘌呤霉素抗性基因,嘌呤霉素是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蛋白质合成的有效抑制剂。Bcl I、Not I、Xba I、Sau3A I为限制酶,括号内数值表示距复制原点的长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酶 Bcl I Not I Xba I Sau3A I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 ?
(1)已知X识别的序列有回文对称的特点,即一条链从左往右读和其互补链从右往左读的序列是相同的。SLA-2基因上的一段核苷酸序列为“-ATCTCGAGCGGG-”,则对该序列进行剪切的限制酶X识别的核苷酸序列最可能为_________(写出6个核苷酸)。
(2)图中SLA-2基因以a链为转录模板链,由此可以推测SLA-2基因的转录是从其________填(“左侧”或“右侧”)开始的;过程④需将SLA-2基因准确插入质粒2中,为保证图中SLA-2基因按照正确的方向与质粒2连接,SLA-2基因位点1和2的识别序列所对应的酶分别是____,酶切后加入_________酶使它们形成重组质粒。
(3)研究人员将过程④提取的重组质粒3用Not I和Sau3A I完全酶切,可能得到的条带大小为______bp。
(4)科研人员为了筛选出抗嘌呤霉素的猪肾上皮细胞,应选择添加_______的培养基。为确定最小致死浓度(使某种细胞全部死亡的最小浓度),所培养的猪肾上皮细胞应为_________(填“转化”或“未转化”)的猪肾上皮细胞。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