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试题(三) 含答案
2023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试题(三)
温馨提示:
1.本专题考查内容为中国近代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
2.满分70分,建议用时60分钟。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资产阶级兴奋得“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璞鼎查(注:英方全权代表)回国后,告诉英国资本家说他已为他们的生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材料中的西方资产阶级兴奋得“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的原因是( )
A.打开了中国市场 B.中国封建制度的崩溃
C.清政府的唯命是从 D.获得了最惠国待遇
2.1843年3月,英国人把第一批从中国勒索到的赔款运到了伦敦。有学者指出:“惯于吹嘘自己道德高尚的约翰牛,却宁愿用海盗式的借口经常向中国勒索军事赔款,来弥补自己的贸易逆差。”该论断( )
A.分析了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B.揭示了鸦片战争的非正义性
C.认识到战争本质是贸易纠纷 D.反映了中英社会性质的差异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民间地理学者,涌现出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延杰的《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东三省舆地图说》,姚文栋的《云南勘界筹边记》,薛福成的《滇缅划界图说》等。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官方关注边疆危机 B.地理学研究兴起
C.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D.学习西方成为潮流
4.《资政新篇》中,洪仁开提出多条建议,如“兴车马之利”“兴舟楫之利”“准高者请人雇工”,在外交、法制、社会习俗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这些建议( )
A.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体现了落后性和空想件
C.体现向西方学习的时代需求 D.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
5.中国近代教育随时代发展不断进步。下表中三类学校兴办的目的是( )
类别 时间 数量 地点
外语学校 1862-1864 3 北京、上海、广州
军事学校 1874-1894 9 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旅顺、威海、刘公岛
技术学校 1867-1896 16 福州、上海、天津、广州、武昌、南京、台湾
A.培养洋务运动所需要的人才 B.传播维新变法的思想
C.推动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 D.宣传三民主义的主张
6.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材料说明 ( )
A.洋务派重视创办民用工业 B.清政府积极组建新式陆军
C.中国近代海防意识的觉醒 D.中国轮船制造比西方先进
7.右图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中、日、朝、俄四国关系的漫画。该漫画表明( )
A.沙俄改变对华政策
B.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C.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D.清政府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
8.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全国人民群情激愤。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变法运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运动……如果没有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奔跑的动力。这段材料旨在说明甲午中日战争( )
A.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推动了中国开始走向近代化 D.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9.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论科举一节强调:“欲兴学校、养人才,以强中国,惟变科举为第一要义,大变则大效,小变则小效。”据此维新派主张( )
A.裁撤冗官冗员 B.废除八股兴办新式学堂
C.设京师同文馆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10.日记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作者本人对历史的记忆。下面是民国元老朱峙三先生的一则日记,据此可知此日( )
十三日 礼拜一 今日称元旦 晴风 今日为西历一千九百十二年一月一号。饭后出城,见寒溪学堂贴有新联,彩旗飘飘是为新历元旦。路人观者叹息,谓随洋人过年,行洋礼矣。
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B.北洋军阀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D.清朝皇帝宣布退位
11.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
A.“西学东渐”的深入 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思想解放的推动
12.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参加讨袁的各派政治势力,无论其抱有怎样的动机,都不能不打着恢复民国、拥护民主共和制度的旗号。这表明( )
A.封建制度土崩瓦解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D.中华民国已经名存实亡
13.1890年,马建忠提出“富民说”,强调“精求中国固有之货,令其畅销”“仿造外洋之货,敌其销路”,开采矿山,以保证财富常聚而不散。作者意在( )
A.唤醒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B.呼吁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支持民众反帝爱国运动 D.兴办实业挽救民族危亡
14.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依亲手挽郎行。”这反映出( )
A.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 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
C.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 D.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15.近代《青浦县乡土志》载:“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矣。”这表明( )
A.封建礼教束缚妇女解放 B.坚船利炮加剧民族危机
C.工业文明冲击传统思想 D.千古变局催生救亡图存
二、辨析改错(8分)
16.危机与教亡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线索。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洪秀全领导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最高峰。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率领清军打败阿古柏侵略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从此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为了实现实业救国,侯德榜创办了大生纱厂,被誉为“状元实业家”。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本题共两大题,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以曾国薄、李鸿章等为主要代表的洋务派,提倡学习“西学”,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并为此兴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广州陆辨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南京)、福州船政学堂、台湾西学堂等,都是这一时期在“掌握西语,了解西技”的新人才标准下创办的。
——摘编自胡婵《洋务运动时期的人才观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创办新式学堂的影响。(4分)
材料二 中华民国成立后,学校教育有了较大变化。1919年2月,李大钊在《劳动教育问题》一文中指出:“因为民主的精神,不但在政治上要求普通选举,在经济上要求分配平均,在教育上、文学上也要求一个人人均等机会,去应一般人知识的要求。”随着一战的爆发,中国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有能力的实干型人才,生产劳动教育、职业教育开始受到重视。
——摘编自刘京京《理想与未来:民国时期中学生生活研究》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教育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开始,……戊戊政变后,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警醒于民族危机,使中国人看到了群体的形式和力量,为广开民智而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转化为政治力量。新式知识分子是“中等社会”最进步的部分,但他们的思想、观念并不是直接从中国社会里孕育处理的,而是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这与他们所代表的社会之间有着某种程度的脱节。
——摘编自陈旭能《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4分)
材料二 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难之时,变法维新思潮的灵魂是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与以前相比,变法维新思潮的爱国主义思想要更加广泛和更为深刻。维新思想家以抵御外国侵略为基点、着重于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改革和经济贸易的发展,从根本上实现祖国的富强,才能彻底摆脱民族危机。维新派所从事的变法宣传和历次上书言事的内容中,无不把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作为当务之急。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中国清代思想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民族主义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影响。(4分)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识。(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西方列强通过发动鸦片战争和签订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套上沉重的殖民枷锁;同时,欧风美雨东渐,为时人提供了开眼看世界的机会,经世派中一部分人开始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4分)
材料二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绘制
(2)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1.A 2.B 3.C 4.C 5.A 6.C 7.D 8.A 9.B 10.C 11.B 12.B 13.D 14.D 15.C
16.(1)【×】(1分)将“义和团运动”改为“太平天国运动”。(1分)
(2)【×】(1分)将“李鸿章”改为“左宗棠”。(1分)
(3)【√】(2分)
(4)【×】(1分)“侯德榜”改为“张謇”。(1分)
17.(1)特征:主要培养近代科技、翻译和军事人才;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任意一点,2分)影响: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2分)
(2)变化:追求教育机会均等;生产劳动教育、职业教育受到重视。(2分)原因:新文化运动影响下民主思想的传播;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2分)
(3)社会发展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内容;教育改革的内容影响社会发展。(任意一点,2分)
18.(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知识分子主动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两方近代资产阶级民族国家观念的传播等。(任意二点,4分)
(2)特点: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政治经济措施具有务实性;以富强救国为主要内容等。(任意二点,2分)历史影响: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推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以挽救民族危机相号召,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等。(任意二点,2分)
(3)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领导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局面等。(2分,言之成理即可)
19.(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中国人提供了解世界的机会;刺激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等。(任意二点,4分)
(2)示例:观点:列强侵略给近代中国带来沉重灾难,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中国的发展。(2分)论述: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2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开明的官员掀起了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分)总之,列强的侵略使近代中国主权遭到严重损害,也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但它刺激了先进的中国人走上探寻国家富强的道路,推动了中国的发展。(2分)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