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七年级上2.1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答案)
北京版七年级上2.1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共16题)
一、选择题(共13题)
科学家为了了解喜鹊的育雏行为,在喜鹊育雏期间,在其窝旁安放了一台录像机,记录喜鹊每天的活动,然后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这种研究活动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资料分析法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中可用于探究“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条件”一组对照实验装置是
A.甲与乙 B.甲与丁 C.乙与丙 D.丙与丁
某课外小组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方案如下表,需要修改的是
A.鼠妇数量 B.光照条件 C.温度条件 D.湿度条件
生物学研究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方法是
A.实验法和观察法 B.实验法和调查法
C.观察法和文献法 D.观察法和调查法
某研究小组进行“中学生生活方式的调查”,调查过程中采取的方法不当的是
A.调查前拟好调查提纲 B.只调查与自己熟悉的同学
C.利用问卷的形式获取数据 D.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
下列对动物行为研究的案例中,主要应用观察法的是
A.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
B.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
C.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
D.劳伦兹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是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模拟法
我们与自然界中的多种多样的生命体共同生活在地球上。若想获得关于一只野兔生活习性的数据,最好的方法是
A.通过网络多方面查阅研究资料 B.把野兔关进笼子里进行实验
C.到自然博物馆等场馆观察标本 D.架设一台摄像机做野外调查
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四个大棚内,按下表中的条件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A.选择甲和乙作为对照实验,自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B.选择丙和丁作为对照实验,自变量是温度
C.选择乙和丁作为对照实验,自变量是作物类型
D.选择甲和丁作为对照实验,自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如图是某小组的探究实验装置,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一段时间后 号袋内的水分较多, 号袋内的水分较少
B. 与 号作对照,实验变量是叶
C. 和 号锥形瓶内的水都没有变化
D.如果在 号锥形瓶中加入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叶脉呈现红色
年夏季,山西省遭遇多次恶劣天气(如干旱、雷电、暴雨),如果我们想了解恶劣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需采用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探究法 D.比较法
一只雌蛾当着我的面,从蚕茧中脱颖而岀,浑身还是湿漉漉的,接着它慢慢舒展双翅,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只有着栗色的天鹅绒外衣、白色的皮毛套、灰白相间的翅膀 这是法布尔对大孔雀蛾的一段记录。法布尔运用了哪种研究方法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
下面是进行探究活动要遵循的一般步骤,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实施计划 ②作出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得出结论 ⑤提出问题
A.⑤②③①④ B.①③④⑤② C.⑤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⑤
二、综合题(共3题)
幽门螺杆菌(图 )是生存于人体胃部及十二指肠各区域内的螺旋形细菌。人体的胃液中含有大量盐酸,呈强酸性,具有强腐蚀性。这样的强酸对胃内表面的细胞也有很大的伤害,然而,胃内表面黏膜层中的黏液细胞可以分泌岀一种黏液,使其表面始终保持弱酸性,从而保证胃不会被腐蚀。幽门螺杆菌可以钻透黏液,附着生活在靠近胃黏膜层相对中性的环境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幽门螺杆菌的外部形态,它属于 菌。
(2) 幽门螺杆菌进入胃以后,借助自身的 (结构)运动到胃壁的 表面。
(3) 为了寻找患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有人对慢性胃炎发病率和幽门螺杄菌感染率进行抽样调查,得到的结果如表所示。
i 记录表中“慢性胃炎发病率”数据已通过折线图的形式呈现如图 ,请将“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相应数据,也用折线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在图中画)。
ii 比较两条数据线,你认为感染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发病的关系是怎样的? 。
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①选取若干只同品种、同性别和同日龄的健康未成年小鼠实施垂体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对甲组小鼠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对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 。
③实验开始时和实验过程中毎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毎只小鼠的体重,并记录。
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请回答:
(1) 对垂体进行切除手术是为了 。
(2) 在“实验思路”②中,对乙组小鼠注射的 是 。
(3) 预测实验结果(在如图坐标中用示意曲线表示注射后的体重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在曲线旁注明所注射物质的名称)。
请根据以下材料,完成有关的探究实验:
资料一: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腹部会变成红色,相互间经常发生猛烈的攻击。
资料二:身穿红色衣服的人经过鱼缸时,鱼缸中腹部变红的三刺鱼会出现攻击行为,穿非红色衣服的人无反应。
引发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呢?请你利用如图模型设计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如图是形态像三刺鱼的模型, 、 、 、 是形态不像三刺鱼,但腹部涂成红色的模型。
提出问题:引起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攻击行为的原因是形状还是其腹部的红色?
(1) 作出假设: 。
(2) 设计方案:①取一只大鱼缸,加入适量的河水,放入一条 处于繁殖期的雄性三刺鱼。②依次把模型 放入鱼缸中,观察并记录 的反应状况。
(3) 结果预测:若雄性三刺鱼只对 发起攻击,则证明引起雄性三刺鱼攻击行为的因素 ;若对 发起攻击,则证明引起雄性三刺鱼攻击行为的因素是 。
答案
一、选择题(共13题)
1. 【答案】A
【解析】科学家为了了解喜鹊的育雏行为,在喜鹊育雏期间,在其窝旁安放了一台录像机,记录喜鹊每天的活动。这种研究方法没有改变喜鹊的生活条件,喜鹊完全处于自然状态下,故属于观察法。
2. 【答案】A
【解析】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得出的结论是光照是绿色植物产生氧的条件。
3. 【答案】C
4. 【答案】A
【解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充分地控制实验的环境,创设一定的实验条件,科学地选择研究对象,以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种研究方法。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A正确。
故选择A选项。
5. 【答案】B
6. 【答案】A
【解析】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主要应用的是观察法;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劳伦兹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等,主要应用的是实验法。
7. 【答案】B
【解析】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生物不施加任何影响,在自然状态下真实观察并记录,A错误;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生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生物的行为反应,B正确;
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C错误;
模拟法是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采取模拟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D错误。
故选择B选项。
8. 【答案】D
【解析】调查是科学探究的方法之一。想直观形象地了解并掌握田野中野兔的生活习性,最好就是亲自进行调查,查阅资料、听别人介绍和观察标本都只是间接了解。故选D。
9. 【答案】D
【解析】对照实验要保持唯一变量原则进行,其他条件相同。
故选择D选项。
10. 【答案】C
【解析】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装置 的塑料袋内有大量的水珠,且锥形瓶内的水位下降明显;而装置 的塑料袋内几乎没有变化,且锥形瓶内的水位下降不明显。实验结论是植物的叶是蒸腾作用的器官。如果在 号锥形瓶中加入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叶脉呈现红色。
故选择C选项。
11. 【答案】B
【解析】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为了解恶劣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应采用的方法是调查法。
12. 【答案】B
【解析】观察是科学探究的—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査法和资料分析法等法布尔研究昆虫,主要采用了科学探究的观察法。
故选择B选项。
13. 【答案】A
【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所以,“进行探究活动要遵循的一般步骤”,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⑤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①实施计划、④得出结论”。
故选A。
二、综合题(共3题)
14. 【答案】
(1) 杆状细
(2) 鞭毛;黏膜层
(3) i 见下图:
ii 慢性胃炎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趋势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相近
【解析】
(1) 根据图 可以看出幽门螺杆菌外部形态为杆状,故行为杆状细菌。
(2) 幽门螺杆菌通过鞭毛运动;根据题目中“幽门螺杆菌可以钻透黏液,附着生活在靠近胃黏膜层相对中性的环境中”可知,幽门螺杆菌运动到胃部的黏膜层表面。
(3) ii 依据图二的两条数据线,可知看出慢性胃炎发病率的变化趋势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15. 【答案】
(1) 避免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干扰实验
(2) 含生长激素的生理盐水
(3)
【解析】
(1) 为了避免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干扰实验,实验前要对垂体进行切除手术。
(2) 本实验是研究生长激素的功能,实验的唯一变量是有无生长素,“实验思路”②中,对乙组小鼠注射的 是含生长激素的生理盐水。
(3) 预测实验结果:注射生长激素会促进生物体生长,注射后平均体重上升;注射生理盐水的一组小鼠缺乏生长激素,难以长大,体重基本不变;坐标图见答案。
16. 【答案】
(1) 引起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原因是其腹部的红色(或其形状)
(2) 健壮的; 、 、 、 、 ;雄性三刺鱼
(3) 模型;雄性三刺鱼的形状; 、 、 、 模型;雄性三刺鱼腹部的红色
【解析】
(1) 根据提出的问题:引起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攻击行为的原因是形状还是其腹部的红色?作出假设:引起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原因是其腹部的红色(或其形状)。
(2) 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①取一只大鱼缸,加入适量的河水,放入一条健壮的处于繁殖期的雄性三刺鱼。②依次把图中 、 、 、 、 模型放入鱼缸中,观察并记录雄性三刺鱼的反应状况。
(3) 结果预测:若雄性三刺鱼只对 模型发起攻击,则证明引起雄性三刺鱼攻击行为的因素是雄性三刺鱼的形状;
若对 、 、 、 模型发起攻击,则证明引起雄性三刺鱼攻击行为的因素是雄性三刺鱼腹部的红色。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