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免疫调节 单元练习 (有答案)2022—2023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4章 免疫调节 单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正确的是 ( )
A.骨髓、胸腺、肾、淋巴结等构成免疫器官
B.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C.抗原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2.若Ⅰ中包括Ⅱ、Ⅲ和Ⅳ,则下列各项符合这一关系的是 ( )
选项 Ⅰ Ⅱ Ⅲ Ⅳ
A 非特异性免疫 吞噬细胞 皮肤、黏膜 记忆细胞
B 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 细胞因子 溶酶体
C 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御 自稳 监视
D 具有抗原识别功能的免疫细胞 B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浆细胞
3.单核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如图为血液中单核细胞迁移到血管外组织后的3种去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单核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后形成的
B.单核细胞只为特异性免疫提供免疫细胞
C.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内的RNA相同
D.单核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4.如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⑩代表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③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①
B.人体内的细胞④能合成、分泌细胞因子
C.⑩是细胞毒性T细胞
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分泌②
5.T细胞主要包括抑制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能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活性,从而间接抑制B细胞的分化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功能,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起负向调节作用。下列有关T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三种T细胞均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
B.增强抑制性T细胞的功能有利于移植器官的成活
C.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能发挥作用
D.抑制性T细胞功能异常可能会造成自身免疫病
6.如图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通过①~④等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图中的信息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B.①包括甲状腺激素,其作用方式是直接与受体接触
C.②和③不一定都是神经递质
D.④是细胞因子,均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7.如图为人体过敏反应原理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会产生抗体但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B.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会与致敏靶细胞上的抗体结合
C.体液免疫与过敏反应中抗体发挥作用的场所相同
D.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8.生物学家巴尔的摩认为,艾滋病病毒找到了“愚弄”人类免疫系统的方法,目前科学家所提出的试图以抗体或加强人类免疫系统来防御艾滋病病毒的方法都以失败告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HIV在T细胞内通过分裂迅速增殖,使T细胞大量死亡
B.艾滋病患者体内产生的抗体可以与宿主细胞内的HIV特异性结合
C.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多种病原体的侵袭
D.HIV“愚弄”人类免疫系统的原因是易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等
9.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一种叫作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分子标志,MHC具有个体特异性。正常情况下,免疫细胞通过特异性识别MHC避免攻击自身细胞。病毒、细菌和其他的致病因子在它们的表面也带有表明它们“非己”身份的分子标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MHC是一种蛋白质
B.不同的人拥有相同的MHC
C.“非己”标志能刺激B细胞和T细胞增殖分化
D.“非己”标志经过处理之后可以作为疫苗使用
10.改造后的腺病毒是一种对人体基本无害的病毒,研究人员将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基因重组导入改造后的腺病毒中,成功研发出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并已被批准上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属于灭活疫苗
B.接种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的免疫方式是特异性人工免疫
C.给患者注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D.可以通过检测接种者血清腺病毒含量来判断该疫苗的有效性
11.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其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标本,再让其在特殊膜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机体不会对用自身细胞培养的“生物活性绷带”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患者本人的干细胞
C.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
D.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是因为抗体对移植的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
12.科研团队以小鼠为实验对象,成功将体内脾细胞转变为“肝功能”细胞。其技术路径为:利用SiO2刺激脾成纤维细胞增殖,向胞内转入3个关键转录因子,将扩增的成纤维细胞转变为“肝功能”细胞,代替肝执行糖原存储、脂质积累等基本功能。下列与此相关的推测错误的是 ( )
A.该技术可能会使实验小鼠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
B.脾细胞转变为“肝功能”细胞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SiO2可能影响了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从而引起脾成纤维细胞增殖
D.为缓解肝移植供体紧张现状,该技术可直接用于人类严重肝损伤患者的救治
13.癌症的发生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活化的T淋巴细胞表面有一种免疫抑制性跨膜蛋白分子PD-1,该蛋白分子可阻止T细胞全力攻击“入侵者”,起到免疫“刹车”作用,机理如图所示。科学家研制的PD-1抗体、PD-L1抗体可以解除免疫“刹车”作用。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图1 PD-1/PD-L1信号通路激活
图2 PD-1/PD-L1信号通路被阻断
A.若T细胞的PD-1信号通路持续激活,则将会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
B.PD-1抗体、PD-L1抗体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肿瘤
C.若正常细胞与T细胞间的PD-1/PD-L1信号通路受阻,则会引发免疫缺陷病
D.施用PD-1抗体或PD-L1抗体的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往往比不施用的患者略低
14.禽流感可以采用血清疗法,该法是用康复病人的血液制备成血清进行治疗的方法。科研人员用患禽流感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清,检测抗原—抗体反应强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血清疗法在免疫学上属于主动免疫
B.对照实验的目的是控制实验的自变量
C.抗原—抗体反应强度属于本实验的因变量
D.甲的血清用于治疗禽流感患者的效果优于乙
15.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调节特异性免疫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图1
图2
A.图2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光刺激光敏蛋白导致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外流产生兴奋
B.图1中的T细胞最可能是细胞毒性T细胞
C.图1中的去甲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调节T细胞的生命活动
D.去甲肾上腺素最可能作用于T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来调节T细胞的生命活动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抗原决定簇是位于抗原表面或其他部位的大分子的特殊化学基团,能与相应抗体或免疫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下图是两种类型的抗原决定簇示意图,T细胞识别的抗原决定簇均为线性抗原决定簇;B细胞既能识别线性抗原决定簇,也能识别空间抗原决定簇。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线性抗原决定簇常位于抗原分子内部,其必须经过吞噬细胞等处理后才能被T细胞识别
B.空间抗原决定簇常位于抗原分子表面,B细胞可以直接识别空间抗原决定簇
C.线性抗原决定簇和空间抗原决定簇被彻底水解后会生成小分子的氨基酸
D.B细胞和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决定簇后细胞周期变长
17.T细胞易被HIV侵染,与其表面的CCR蛋白有关,该蛋白由CCR5基因编码。某骨髓捐献者先天性CCR5基因突变,将其骨髓移植给一名患白血病并感染HIV的患者后,不仅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体内的HIV。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可以通过增殖与分化过程产生T细胞
B.HIV可能通过与CCR蛋白结合,进而特异性侵染T细胞
C.HIV不侵染B细胞的原因是B细胞缺乏编码CCR蛋白的基因
D.受捐的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的异常CCR5基因能遗传给下一代
18.免疫调节剂包括免疫增强剂、免疫抑制剂和双向免疫调节剂。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免疫调节剂及其作用机理,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
名称 作用机理
泼尼松 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组胺的形成与释放
胸腺素 促进T细胞分化、成熟,增强T细胞免疫功能
环孢素 阻断T细胞进入S期,减少细胞因子的产生
胸腺五肽 促进低下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的同时又使异常过高的免疫状态得到抑制
A.泼尼松为免疫增强剂,可以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B.胸腺素为免疫增强剂,可以用于治疗艾滋病
C.环孢素为免疫抑制剂,T细胞在增殖阶段对环孢素较敏感
D.胸腺五肽可能作用于不同的免疫细胞,发挥双向调节作用
19.中国科学家从康复期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者血浆中分离出的CB6(抗体)具有较强的SARS-CoV-2特异性中和活性,如图表示以恒河猴为对象的治疗和预防实验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注:咽拭子为从恒河猴的咽部采集的分泌物;病毒滴度是指每毫升咽拭子中含有的具有活性的病毒颗粒数。
A.恒河猴的免疫系统是由抗体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共同组成的
B.对照组曲线表明恒河猴的免疫系统对SARS-CoV-2有较好的防御功能
C.预防组感染病毒后分泌CB6的浆细胞都来自B细胞的增殖、分化
D.治疗组恒河猴体内CB6中和SARS-CoV-2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20.新冠核酸疫苗包括mRNA疫苗和DNA疫苗,是将编码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基因的mRNA或DNA直接导入人体,利用人体细胞在人体内合成抗原蛋白,进而刺激人体产生抗体。mRNA不会进入细胞核,没有与宿主整合的风险。研究发现,纳米脂质颗粒(LNP)能使mRNA疫苗在体内以非侵入性的方式进行靶向递送。mRNA疫苗通过胞外递送到胞内后可能面临着内体逃逸和胞内免疫两个难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以寄生方式在活细胞中增殖
B.mRNA疫苗以胞吞的方式进入靶细胞,形成内体小泡,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C.内体小泡逃逸才可能翻译出抗原蛋白,抗原蛋白分泌到细胞外,激活宿主的免疫应答,获得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免疫力
D.若内体小泡内的mRNA未实现逃逸,则会被TLR3和TLR7/8识别,使该mRNA降解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1分)如图是人体免疫过程示意图,a~ h表示相关细胞,①~11表示相关反应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 。
(2)a~h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填字母),a细胞的主要功能有 ,包括树突状细胞、 。
(3)⑩11过程分别表示 。
(4)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体内立即活跃的过程是 (填数字),进而产生更多的 (填细胞名称),发挥更强的免疫功能。
(5)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功能,其中, 功能异常,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22.(12分)研究人员研制出某种疫苗,初步实验得知该疫苗总剂量8 μg为最佳剂量,为了确定最佳接种方案,进一步进行了临床试验研究,如表所示,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组别 A1 A2 B1 B2 C1 C2 D1 D2
接种试剂剂量 (μg/针) 疫苗 a / 4 / 4 / 4 /
X / a / 4 / 4 / 4
第一针接种时间 第0天
第二针接种时间 不接种 第14天 第21天 第28天
相应抗体 相对含量 14.7 0 169.5 0 282.7 0 218.0 0
注:A1、B1、C1、D1组分别接种该疫苗,A2、B2、C2、D2组分别接种X试剂。
(1)从表中可看出,该实验的自变量有 。
(2)表中试剂X是 ,a的剂量应该为 。
(3)A1组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自 的增殖分化。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
①疫苗接种两次组的抗体含量均明显高于接种一次组,原因是 。
②疫苗两次接种时间间隔 的效果最好,间隔时间过短影响效果的原因可能是 。
23.(11分)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因为第一个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诊断出来的。如图1是HIV侵入人体后病毒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数量变化曲线,图2是HIV结构模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图1
图2
(1)据图1可知,HIV侵入人体后主要的宿主细胞是 。
(2)图1中A阶段,HIV侵入人体内环境后一些可以与B细胞接触,另一些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后,传递给 细胞,后者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B细胞受到刺激后分裂分化为 细胞。
(3)HIV侵入宿主细胞后,主要依靠 细胞识别并接触、裂解靶细胞。有些艾滋病患者容易患肿瘤,这是因为机体的 功能低下导致不能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
(4)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用于治疗冰毒成瘾的药物A。为研究药物A对HIV的增殖是否具有抑制作用,科研人员将不同试剂加入被HIV感染的细胞培养液中,定期检测 ,结果如图3所示。结果表明,药物A (填“促进”“抑制”或“不影响”)HIV的增殖,药物A能 (填“促进”或“抑制”)冰毒对HIV增殖的影响。
图3
(5)根据图2及所学知识,提出治疗艾滋病的思路: 。(答出1点即可)
24.(10分)甲型流感病毒(IAV)是一种会感染人和动物并引发严重呼吸道疾病的病毒。为寻找防控IAV的新思路,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了高脂肪低糖类(KD)的饮食对抵御IAV感染的效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除防御功能外,还具有 功能。
(2)研究人员用不同的饲料喂养小鼠,7天后再用一定浓度的IAV感染小鼠。统计小鼠的生存率,以及细胞毒性T细胞和γT细胞(一种新型T细胞)的相对数量,结果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图2
①实验组小鼠应用 饲料饲喂。
②分析图1结果显示,IAV感染3天后, ,说明实验组饮食方案可以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
③由图2结果,研究人员推测,γT细胞在KD饮食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能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依据是 。
(3)研究发现,A基因是决定γT细胞分化成功的关键基因,为了验证上述推测,科研人员构建了A基因敲除小鼠,请写出简要的实验设计思路及预期结果: 。
(4)小鼠肺部黏液能捕获病毒,抵御感染。科研人员发现,(2)中实验组小鼠肺部黏液生成细胞数目高于对照组,而KD饮食的A基因敲除小鼠的检测结果与(2)中的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综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KD饮食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机理是 。
25.(11分)科研人员利用B、L两个品系的大鼠进行肝移植实验,统计手术后的大鼠生存率,得到图1所示实验结果(移植关系用“供体→受体”表示)。
图1
图2
(1)在不同品系的大鼠间移植肝时,供体肝作为 会诱导受体大鼠产生 细胞,大量裂解供体肝细胞,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导致受体大鼠死亡,而有些大鼠上述反应不明显,出现“免疫耐受”。
(2)移植后,三天内死亡的大鼠不计入生存率统计范围,以排除
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丙组结果说明 ,由实验结果分析, 组大鼠肝移植后出现了“免疫耐受”。
(4)为进一步研究“免疫耐受”机理,科研人员测定了上述三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
①据图分析,甲组大鼠在第3~7天IL-2的含量显著增高,与该组大鼠出现 反应相一致,推测IL-2能够 甲组大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②乙组大鼠在第3~5天体内的IL-2含量很高,并且发现大量T淋巴细胞凋亡,由此推测,乙组大鼠手术后3~5天高含量的IL-2的作用是 ,从而建立“免疫耐受”。
③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用 的L品系大鼠重复乙组实验,并与甲、乙两组大鼠的生存率进行比较。
(5)免疫抑制剂常作为器官移植的手术后用药,但这些药物会使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易导致感染性疾病发生。依据“免疫耐受”的研究,你认为既能克服免疫排斥反应,又能避免免疫抑制剂副作用的新的医学途径(或设想)可以是 。
参考答案
1.B 2.C 3.A 4.D 5.C 6.D 7.C 8.C 9.B 10.B
11.D 12.D 13.B 14.C 15.D
16.AB 17.AB 18.A 19.BCD 20.ACD
21. (除标注外,每空1分)
(1)皮肤、黏膜
(2)f 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传递给其他免疫细胞(2分) B细胞和巨噬细胞
(3)细胞免疫、体液免疫(2分)
(4)⑦⑨(2分) 细胞毒性T细胞、浆细胞
(5)免疫自稳
22. (除标注外,每空1分)
(1)是否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次数、两次接种间隔时间(3分)
(2)生理盐水(或不含疫苗成分的试剂) 8(2分)
(3)B细胞
(4)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2分) 21天 疫苗中的抗原与初次免疫后存留的抗体结合后被迅速清除(2分)
23. (除标注外,每空1分)
(1)辅助性T细胞
(2)辅助性T 浆细胞和记忆B(2分)
(3)(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 免疫监视
(4)HIV数量 不影响 抑制
(5)阻断病毒在细胞中的逆转录过程;阻断HIV的增殖;阻断HIV糖蛋白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相互识别而侵染细胞;抑制蛋白酶对病毒前体蛋白的加工,阻碍新病毒的组装等(2分)
24. (除标注外,每空1分)
(1)自稳、监视
(2)①高脂肪低糖类(KD) ②实验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③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而γT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2分)
(3)实验设计思路:取若干A基因敲除小鼠(甲组)和若干普通小鼠(乙组),都用(等量)高脂肪低糖类(KD)饲料饲喂,饲喂7天后再用一定浓度的IAV感染两组小鼠,定期统计两组小鼠的生存率。实验预期结果:甲组小鼠的生存率显著低于乙组(3分)
(4)KD通过诱导γT细胞数量增多,从而诱导肺部黏液生成细胞的增殖,产生更多的肺部黏液捕获病毒,以此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2分)
25. (除标注外,每空1分)
(1)抗原 细胞毒性T
(2)移植手术(手术)
(3)同品系大鼠间肝移植可能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或免疫排斥反应弱)(2分) 乙
(4)免疫排斥 促进 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 IL-2合成缺陷
(5)建立针对移植器官的“免疫耐受”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