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一轮练习题-常见的酸和碱(含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一轮练习题-常见的酸和碱
一、单选题
1.以下实验操作中,不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是
A.称取食盐 B.稀释浓硫酸
C.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 D.在导管口点燃可燃性气体
2.侯氏制碱法的原理为NaCl+H2O+NH3+CO2=NaHCO3↓+NH4C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种产物均属于盐 B.反应后溶液中不含碳酸氢钠
C.常温下NaCl溶液pH=7 D.该反应消耗CO2体现“碳中和”
3.有关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稀有气体制成多用途的电光源 B.活性炭作吸附剂
C.无水硫酸铜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 D.熟石灰可治疗胃酸过多
4.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点时的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B.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D.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5.“84消毒液”是宾馆、医院、学校等一些公共场所常备的消毒剂,适用于环境和物体表面消毒,其有效成分主要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次氯酸钠属于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6.下列叙述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用氢氧化钠溶液干燥氧气
B.向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镁,溶液呈蓝色
C.向硫酸溶液中加入固体粉末,有气体产生,则这种固体一定为活泼金属
D.久置于空气中的烧碱,加入足量稀盐酸会有气泡产生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某化肥与熟石灰研磨,无刺激性气味,该化肥一定不是氮肥
C.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低
D.CO2能灭火,将燃着的镁条伸入充满CO2的瓶中,镁条立即熄灭
8.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取用块状固体
C. 蒸发食盐水 D.稀释浓硫酸
9.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只有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才能灭火
D.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和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都作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可作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10.苯甲酸(C6H5COOH)可用作食品防腐剂,其酸性比醋酸强。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不合理是
A.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B.苯甲酸溶液的pH大于7
C.苯甲酸溶液能与镁反应 D.苯甲酸溶液能用于除铁锈
11.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是四位同学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在测试反应快慢的实验中,被测者接到尺的部位越靠近上端,说明反应越快
B.将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并向中间移动,看到书本向上隆起,证明地球板块在不断运动
C.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用力压弹簧,弹簧缩短,证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
D.将稀盐酸加入到某固体中,发现有气泡产生,证明该固体是碳酸盐
12.下列物质中前一种物质是氧化物,后一种物质是混合物的是
A.生石灰、熟石灰 B.碳酸、二氧化硫 C.水、澄清石灰水 D.胆矾、空气
二、填空题
13.(1)买验室在稀释浓硫酸时,应将 ________ 倒入 ________ 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
(2)在4Fe(OH)2+O2+2X=4Fe(OH)3↓化学反应中,反应物X的化学式是 ________ .
(3)如图所示,这是一瓶用排水法收集好的气体,据此,请你判断与这种气体相关的物理性质是: ________ .
14.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现有①稀硫酸②小苏打③氯化钠④甲烷⑤氮气⑥活性炭,从中选择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
(1)可用于冰箱除味剂的是__。
(2)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
(3)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
(4)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___。
(5)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的是____。
(6)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
15.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传感器连续监测,得到pH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如果在原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则AB段溶液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
(2)请分析图示,写出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图中CD段pH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
16.如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分别由H、C、O、S、Ca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A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A是______(写名称)。
(2)B有毒,原因是B与______结合,使人缺氧中毒。
(3)若C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其化学式为______,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三、推断题
17.A~H分别是由氢、氧、碳、氮、钠、钙六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如“题图”所示,箭头表示物质间能转化,实线表示物质间能反应)。请回答:
(1)氧化物C可以是_____或_____。
(2)若B常温下为固态,则B是_____,H的化学式为_____。
(3)若F是硝酸,则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G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本题中的A选择不同的金属会对F是哪一种酸造成影响,原因是_____。
18.现欲探究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的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按下图的步骤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及分析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填化学式: 白色沉淀C是__________;无色气体E是 ___________。
(2)写出无色滤液B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的符号 ____________。
(3)写出滤液B与CuSO4溶液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固体混合物A中的盐不含氢元素,则这种固体混合物可能是(填化学式):
①_________和________;②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9.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b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若实验室利用B、F装置组合制取二氧化碳,则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产生的气体应从F装置的___ 选填“c”或“d” )端通入。实验室还可利用B和_____(选填“C”、“D”或“E”)装置组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室准备用高锰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采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4)潮湿的氯气具有漂白性,能使大多数有色物质褪色,某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验证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次氯酸(HClO),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已知: )
①实验过程中,我们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②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为了吸收多余的氯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③反思:某同学认为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才能真正确定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次氯酸,你认为应该增加的实验是_____。
20.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氨水和氨气(NH3)的某些性质进行了探究。
(1)如图甲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 B 中溶液变红,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帽,使少量水进入烧瓶,打开止水夹。
①烧杯中的水被吸入烧瓶中,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后,向烧瓶内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可得到硫酸铵,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1.完全中和25克氢氧化钠溶液,用去质量分数为的稀硫酸克,求氢氧化钠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
22.现有一包氯化镁与氯化钡的混合固体20g,为测定其组成,小明先将该混合固体全部溶于水中,形成混合溶液;再将60gNaOH溶液平均分4次加入到该混合溶液中,每次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下表。请回答∶
实验次数 一 二 三 四
NaOH溶液质量/g 15 15 15 15
沉淀质量/g 2.0 2.0 1.8 0
(1)沉淀的总质量是___________。
(2)计算混合固体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称取食盐不易发生安全事故。故对。
B、浓硫酸的稀释放出大量的热,可能会引起液体飞溅。故错。
C、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玻璃管可能会割伤手。故错。
D、在导管口点燃可燃性气体,如果气体不纯,有可能发生爆炸。故错。
故选A。
2.B
【详解】A、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组成的一类化合物,所以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均属于盐,故选项正确;
B、碳酸氢钠易溶于水,但反应后溶液中有水,则一定有少量碳酸氢钠溶于水中,故选项错误;
C、NaCl呈中性,所以常温下其溶液pH=7,故选项正确;
D、该反应消耗CO2,可减少二氧化碳,能够体现“碳中和”,故选项正确。
故选B
3.D
【详解】A、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制成多用途的电光源,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用作吸附剂,不符合题意;
C、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故无水硫酸铜可以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不符合题意;
D、熟石灰具有腐蚀性,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详解】A、从图象可以看出,A点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可以使酚酞变红,故错误;
B、C点的pH小于7,说明酸还没有完全反应,故溶液中含有氯化氢溶质,故错误;
C、根据图象可以看出,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故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故错误;
D、B点对应的pH等于7,表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正确;
故选D。
5.C
【分析】盐的化学式里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ClO- 是一种弱酸根离子,所以说它是盐。
【详解】盐是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次氯酸钠能电离出Na+和酸根离子ClO- ,因此次氯酸钠,属于盐。故选C。
6.D
【详解】A、用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吸水性,不能干燥氧气,不符合实验事实;
B、氢氧化镁不溶与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不符合实验事实;
C、向硫酸溶液中加入固体粉末,有气体产生,这种固体不一定为活泼金属,例如碳酸盐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符合实验事实;
D、久置于空气中的烧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符合实验事实;
故选:D。
7.C
【详解】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故错误;
B、某化肥与熟石灰研磨,无刺激性气味,该化肥一定不是铵态氮肥,故错误;
C、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低,故正确;
D、将燃着的镁条伸入充满CO2的瓶中,镁条会继续燃烧,故错误。
故选C。
8.C
【详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为了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操作错误;B、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操作错误;C、蒸发液体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液体飞溅,操作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应沿烧杯内壁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否则会溅出伤人,操作错误。故本题选C。
9.B
【分析】本题考查中和反应的定义,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催化剂的性质。
【详解】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与水,产物也为盐和水,反应不为中和发应,故错误;
B、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H2O和CO2,根据元素守恒可以得出反应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则另一反应物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燃烧三要素: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点必须同时满足物质才能燃烧,所以破坏其中任意一要素即可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和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都作催化剂,但是二氧化锰不可作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0.B
【详解】苯甲酸(C6H5COOH)可用作食品防腐剂,其酸性比醋酸强。A. 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A正确。 B. 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故B错误。C. 苯甲酸溶液能与镁反应 ,可发生置换反应。故C正确。D苯甲酸溶液能用于除铁锈。故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苯甲酸(C6H5COOH)的化学性质。
11.C
【详解】A、在测试反应快慢的实验中,尺子下落的高度不确定,仅根据被测者接到尺的部位就判断测试者反应的速度,存在偶然性,故A错误;
B、将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并向中间移动,看到书本向上隆起,可以模拟地球板块的运动,但不能证明地球板块就在运动,故B错误;
C、力的方向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所以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用力压弹簧,弹簧缩短,故C正确;
D、将稀盐酸加入到某固体中,发现有气泡产生,固体也可能是金属,不能证明该固体是碳酸盐,故D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是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是由钙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碳酸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二氧化硫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B不符合题意;
C、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故C符合题意;
D、胆矾即五水硫酸铜,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属于氧化物;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浓硫酸 水 H2O 密度比空气大,不溶于水
【详解】(1)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失;
(2)在4Fe(OH)2+O2+2X=4Fe(OH)3↓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中有4个铁原子、12个氢原子和12个氧原子,反应物中除了2X外有4个铁原子、10个氧原子和8个氢原子,即2X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一个X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反应物X的化学式是 H2O;
(3)通过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集气瓶放置的方法可知,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溶于水,另外还可知该气体为无色。
14. ⑥ ① ⑤ ③ ② ④
【详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冰箱除味剂的是活性炭,故填:⑥。
(2)稀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稀硫酸,故填:①。
(3)氮气化学性质很稳定,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故填:⑤。
(4)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氯化钠溶液,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故填:③。
(5)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的是小苏打,故填:②。
(6)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填:④。
15. 由红色变为紫色 碳酸钠溶液过量且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合理即可)
【详解】(1)由图可知,ABpH由小于7逐渐变为7,段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如果在原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则AB段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由红色变为紫色,故填:由红色变为紫色。
(2)BC段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反应,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CD段pH上升的原因是碳酸钠溶液过量且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填:Na2CO3+CaCl2=CaCO3↓+2NaCl;碳酸钠溶液过量且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16. 金刚石 血红蛋白 SO2 SO2+Ca(OH)2=CaSO3+H2O
【详解】(1)A物质是一种单质,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则A是金刚石;故填:金刚石;
(2)B是一种氧化物,且其中除氧以外的元素显+2价,且B有毒,则B是CO,C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中毒;故填:血红蛋白;
(3)C是一种氧化物,且其中除氧以外的元素显+4价,若C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则C可能是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若E是一种碱,则E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故填:SO2;SO2+Ca(OH)2=CaSO3+H2O。
17. 氧化钠(Na2O) 氧化钙(CaO) 碳(或C) Na2CO3 因为盐G与盐H反应必须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G与H均可溶且生成的新盐中要有沉淀;而G是由金属A决定其组成的,若A是钠则G是钠盐,则H必须是Ca(NO3)2,即F是HNO3;同理,若A是钙则G是钙盐,则H必须是Na2CO3,即F是H2CO3
【详解】解:A~H分别是氢、氧、碳、氮、钠、钙六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若B常温下为固态,又是非金属单质,所以B是碳,碳转化成的氧化物又会生成酸,所以D是二氧化碳,F是碳酸,H是碳酸钠;若F是硝酸,还有后面B可以转化成氧化物,再转化为酸可以推出B是N2,D为NO2,得到的酸F是硝酸,盐H是硝酸盐,这里的硝酸盐只能是硝酸钙,另一种盐G为碳酸钠,A、C、E分别为钠或钙、氧化钠或氧化钙、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
(1)氧化物C可以是氧化钠或氧化钙;
(2)若B常温下为固态,则B是碳,H的化学式为Na2CO3;
(3)若F是硝酸,E与F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NO3=NaNO3+H2O;
(4)G与H的反应是硝酸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NO3)2+Na2CO3=CaCO3↓+2NaNO3;
(5)本题中的A选择不同的金属会对F是哪一种酸造成影响,原因是:因为盐G与盐H反应必须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G与H均可溶且生成的新盐中要有沉淀;而G是由金属A决定其组成的,若A是钠,则G是钠盐,则H必须是Ca(NO3)2,即F是HNO3;同理,若A是钙则G是钙盐,则H必须是Na2CO3,即F是H2CO3。
故答案为:(1)氧化钠(Na2O) 氧化钙(CaO);
(2)碳(或C);Na2CO3;
(3)NaOH+HNO3=NaNO3+H2O;
(4)Ca(NO3)2+Na2CO3=CaCO3↓+2NaNO3;
(5)因为盐G与盐H反应必须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G与H均可溶且生成的新盐中要有沉淀;而G是由金属A决定其组成的,若A是钠,则G是钠盐,则H必须是Ca(NO3)2,即F是HNO3;同理,若A是钙,则G是钙盐,则H必须是Na2CO3,即F是H2CO3。
18.(1)
(2)
(3)
(4) NaOH Na2CO3 Ca(OH)2
【分析】根据框图信息进行分析,无色滤液B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蓝色沉淀D,则D为氢氧化铜, 无色滤液B是氢氧化钠溶液;白色沉淀C加入盐酸能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E,则E为二氧化碳,则白色沉淀C是碳酸钙;固体混合物加水后能得到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则A中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或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上述结论代入框图验证无误。
综上所述:
(1)
白色沉淀C是碳酸钙;化学式CaCO3,E为二氧化碳,化学式CO2;
(2)
无色滤液B是氢氧化钠溶液;无色滤液B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钠离子,符号为;
(3)
滤液B是氢氧化钠溶液;滤液B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
(4)
固体混合物A中的盐不含氢元素,则这种固体混合物可能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或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对应的化学式为CaCO3,NaOH;Na2CO3,Ca(OH)2。
19. 集气瓶 d C或E AE A中布条不褪色,B中布条褪色 取红色布条,向布条上滴加稀盐酸,布条不褪色,则说明盐酸没有漂白性
【详解】(1)图中标有b的仪器名称是:集气瓶;
(2)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产生的气体应从F装置的d端通入;
B装置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制取氧气,即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可选C或E;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应选E,故采用的装置组合是AE;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①由题干信息可知,潮湿的氯气具有漂白性,能使大多数有色物质褪色,故干燥的氯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能使湿润的红色木条褪色,故实验现象为:A中布条不褪色,B中布条褪色;
②已知,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氢氧化钠能与次氯酸反应:,将三个方程式结合起来,故;
③已知:,故要想确定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次氯酸,还需设计实验证明盐酸没有漂白性,故取红色布条,向布条上滴加稀盐酸,布条不褪色,则说明盐酸没有漂白性。
20. 氨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溶于水形成的氨水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使烧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 2NH3·H2O+H2SO4=(NH4)2SO4+2H2O
【详解】(1)一段时间后,B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氨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溶于水形成的氨水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2)①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帽,使少量水进入烧瓶,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使烧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被吸入烧瓶中。
②实验后,向烧瓶内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可得到硫酸铵,氨水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 H2O+H2SO4=(NH4)2SO4+2H2O。
故答案为:
(1)氨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溶于水形成的氨水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2)①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使烧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
②2NH3 H2O+H2SO4=(NH4)2SO4+2H2O。
21.16%
【分析】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详解】参加反应的稀硫酸中硫酸溶质的质量为
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氢氧化钠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氢氧化钠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
【点睛】
22.(1)5.8g
(2)解: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四次实验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的总质量为5.8g。
设固体中氯化镁的质量为x。
x=9.5g
固体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
答:混合固体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为52.5%。
【详解】(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四次实验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的总质量为2g+2g+1.8g=5.8g。
(2)解:
设固体中氯化镁的质量为x。
x=9.5g
固体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