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版 复习题-初识酸、碱和盐 (含解析)
仁爱版 复习题-初识酸、碱和盐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在天平左盘的滤纸上称量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
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2.可用金属活动性解释下列现象和事实的是( )
①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②不能用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③用硫酸铜、石灰乳配置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
④不能用锌和浓硫酸反应制氢气.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知识归纳正确的是
A.碱一定含有氢元素
B.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酸
4.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氧化物、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A.冰水、干冰、氮气 B.石油、铁锈、水银
C.洁净的空气、生石灰、液态氧 D.稀有气体、酒精、天然气
5.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滤渣a的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B.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还有氢氧化钠、硫酸钠
C.白色沉淀b的成份是碳酸钡
D.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不能确定原样品中一定存在氯化镁
6.向某混合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Ba(OH)2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混合溶液可能是( )
A.、
B.、
C.HCl、
D.NaCl、
7.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将玻璃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玻璃片被熏黑了
B.湿润的有酚酞的滤纸靠近浓氨水,滤纸变红了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了无色无味的气体
D.干冰升华,周围产生大量白雾
8.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都会减少的是( )
A.氯化钠溶液 B.浓盐酸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溶液
9.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学习化学的基本素养。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pH试纸测定液体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润湿,然后再测定
B.粗盐的提纯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里
C.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仰视或俯视读数
D.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杯壁慢慢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并搅拌
10.实验室用浓度较大的盐酸与石灰石制取 CO2,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除杂装置(如图)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 )
A.1→2→4→3 B.2→1→3→4
C.4→3→1→2 D.3→4→2→1
11.下列物质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且有其他物质生成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固体 D.碳酸钙
12.化肥和农药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化肥越多,农作物产量越高
B.适当增大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
C.大量使用农药会导致土壤和食品污染,因此要杜绝使用农药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以提高肥效
二、填空题
13.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反应;
(2)碳酸氢铵受热分解_______,_______,反应。
14.碳酸氢钠可用作抗酸药,中和胃里过多的盐酸,其原理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5.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图中所示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 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16.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1)海苔包装袋中用作干燥剂的是生石灰,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
(2)如图为“某矿泉水”标签,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矿泉水中硫酸镁的化学式______;
②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氧气,请表示出n个氧分子______;
③矿泉水主要含有______种阳离子;
(3)洗涤剂能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有______作用;
(4)喝了碳酸饮料常常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有关;
(5)CO2的大量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为了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以利用甲醇“捕捉”二氧化碳形成CO2的甲醇溶液。其中甲醇是______(“溶质”或“溶剂”);
(6)自然界的水都为混合物,用______区别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可通过______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7)碳元素可形成不同的单质,最常见的有金刚石、C60、石墨,其结构分别如图:
其中,硬度最大的是______,能做润滑剂的是______,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填写对应序号)。
三、推断题
17.有A、B、C、D、E五种物质,它们由氢、碳、氧、钠、氯、钙中部分元素组成。其中,C、E由两种元素组成,A、B、D由三种元素组成。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中的每一步均有明显现象。其中,紫色石蕊溶液遇C溶液变红,C溶液与A、B反应时均产生无色气体,A溶液与D溶液、E溶液反应时均产生同一种白色沉淀。
(1)A溶液遇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A溶液一定呈_____性;(填“酸”或“中”或“碱”)
(2)A溶液与D溶液反应时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D的常见用途有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C溶液与B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在A溶液与D溶液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C溶液,测得反应后的溶液,则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除外,还有_____
18.已知A B C D E分别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B是一种固体干燥剂。F是常见的一种红棕色物质,E含有两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1)写出F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四、实验题
19.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请写出标号 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可以利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实验室制取一瓶干燥的氢气的装置组合顺序为:B→___________→E(填接口a、b顺序)。
(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下图装置及实验步骤探究氢氧化钠与CO2的反应及其产物。
【实验步骤】
Ⅰ.将注射器内的________色液体注入锥形瓶A中,振荡后溶液不变色。关闭K1,打开K2,观察到__,由此现象得出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写出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Ⅱ.静置后锥形瓶A中的上层清液M仍没有变色,证明上层清液M中有CaCl2剩余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得出结论:上层清液M中溶质的成分有酚酞、CaCl2、________________。
20.用如图所示操作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回答问题。
(1)A是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物质甲应为_____。
(2)向E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若上述现象不能说明恰好完全反应,理由是______。
五、计算题
21.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过程②中产生气体的原因是______。
(2)计算溶液A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_____。
22.如图是某浓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
(1)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其质量分数会变小,这是由于浓盐酸具有较强的 ,所以,浓盐酸必须密封保存。
(2)将该瓶浓盐酸全部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1.8%(密度约为1.06g/mL)的盐酸,需加入水 mL。(需写出步骤)
(3)含杂质40%的石灰石100g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理论上可得到CO2多少克;(假设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第三问写步骤)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不能放在纸上称量,故A错误;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铁丝燃烧的生成物溅落到集气瓶底部,使集气瓶炸裂,故B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故C错误;
D、氧气的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复燃,说明已经满了,故D错误。
故选B。
2.B
【详解】在金属活动性顺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可用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解释①;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用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可用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解释②;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硫酸铜溶液,可用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解释③;浓硫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不能用锌和浓硫酸反应制氢气,不能用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解释④;由以上分析故选B。
3.A
【详解】A、碱是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完全是氢氧根离子的物质,故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此选项正确;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例如蒸馏水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但不是溶液,此选项错误;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此选项错误;
D、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酸,例如硫酸铵是盐,酸溶液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C
【详解】A、冰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错误;
B、石油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还含有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水银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错误;
C、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液态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正确;
D、稀有气体含有氦气、氖气等,属于混合物,酒精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混合物,错误;
故选C。
5.B
【详解】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生成硫酸钡的沉淀,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的沉淀,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结合化学方程式进行解答。
解:样品溶于水得到滤渣1.5g,能够全部溶于稀盐酸,且产生0.44g二氧化碳,说明沉淀中一定有碳酸钙,一定没有硫酸钡。
设产生0.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100 44
x 0.44g
x=1g<1.5g。因此沉淀中还有氢氧化镁。则滤渣a的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故A正确;滤液通入CO2产生沉淀,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因此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还有氢氧化钠、氯化钡,故B错误,C正确;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可知沉淀a一定含有碳酸钙和硫酸钡,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镁,因此无法确定氯化镁的存在,故D正确。
点睛:首先分析所给物质的性质,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确定各种物质的存在性,最后确定混合物的成分。
6.C
【详解】A、硝酸、硝酸钾不能和氢氧化钡反应,不能生成沉淀,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硫酸、氯化镁和氢氧化钡混合立即生成沉淀硫酸钡和氢氧化镁,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氯化铜和氢氧化钡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能够被盐酸溶解,开始时没有沉淀出现,当盐酸消耗完后才开始出现沉淀,此选项符合题意;
D、氯化铜和氢氧化钡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一开始就产生沉淀,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图像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转折点、终点位置是否正确。
7.C
【详解】A、蜡烛不充分燃烧时生成-氧化碳和黑色的炭黑,将玻璃片放在蜡烛火焰稍上方,玻璃片被熏黑了,说法正确;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从微观上挥发出来的氨气中含有的氨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接触到湿润的有酚酞的滤纸,滤纸变红了,说法正确;
C、木炭在空气中仅发生红热现象,说法错误;
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极易升华,成为二氧化碳气体;干冰升华吸收了空气中的大量热量,使周围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分子受冷凝结成小水珠,因此会产生白雾,说法正确
故选:C。
8.B
【详解】A. 氯化钠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的组成不变,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都不变,选项错误;
B.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使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随之减少,选项正确;
C.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剂的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增加,选项错误;
D. 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的质量也增加,选项错误,故选B。
9.D
【详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错误;
B、过滤液体时,防止液体溅出,要用玻璃棒引流,错误;
C、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可俯视或仰视,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溶液能吸收氯化氢气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干燥二氧化碳气体。要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应该先除杂再干燥,即先通过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吸收氯化氢杂质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为了除杂彻底,导气管的连接顺序是“长进短出”,故连接顺序是:4→3→1→2,故选C。
11.C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但不会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固体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水同时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质量会增加且有其他物质生成,符合题意;
D、碳酸钙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
12.B
【详解】A、使用化肥越多,残留的化肥越多,残留的化肥会污染水体,选项错误;
B、适当增大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选项正确;
C、现阶段还不能禁止使用农药,可以合理使用农药,选项错误;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后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挥发会降低肥效,选项错误,故选B。
13. 化合 分解
【详解】(1)磷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物为磷和氧气、生成物为五氧化二磷、反应条件为点燃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2)在加热的条件下,碳酸氢铵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14.NaHCO3+HCl=NaCl+H2O+CO2↑
【详解】碳酸氢钠与胃里过多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故答案为NaHCO3+HCl=NaCl+H2O+CO2↑.
15. CH4+2O2CO2+2H2O 不属于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化合物和单质,不都是化合物
【详解】(1)根据分子的构成,该反应涉及的四种物质化学式分别为CH4、O2、CO2、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化合物和单质,生成物是化合物,故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点睛】判断复分解反应时,不仅要反应物和生成的种类都是化合物,还要生成物是通过反应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16. CaO+H2O=Ca(OH)2 MgSO4 nO2 2 乳化 温度 溶剂 肥皂水 煮沸 A C B
【详解】(1)生石灰能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所以可作干燥剂,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2)①硫酸根显-2价,镁的化合价为+2价,则硫酸镁的化学式为:MgSO4;
②n个氧分子符号为:nO2;
③由矿泉水成分可知,主要含有钾离子和镁离子2种阳离子;
(3)洗涤剂能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作用;
(4)喝了碳酸饮料常常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5)CO2的大量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为了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以利用甲醇“捕捉”二氧化碳形成CO2的甲醇溶液。其中甲醇是液体,是该溶液中的溶剂;
(6)自然界的水都为混合物,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是软水,生活中可通过煮沸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7)碳元素可形成不同的单质,最常见的有金刚石、C60、石墨,其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石墨具有滑腻性,能做润滑剂,C60是由分子构成的。
17. 碱 改良酸性土壤
【分析】紫色石蕊溶液遇C溶液变红,说明C溶液呈酸性,C由两种元素组成,则C是盐酸;C溶液与A、B反应时均产生无色气体,且A溶液遇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A溶液呈碱性,可能是碳酸钠,B可能是碳酸钙;A能与D和E反应生成同一种白色沉淀,D含有三种元素,则D可能是氢氧化钙,E含有两种元素,E可能是氯化钙。
【详解】(1)A溶液遇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A溶液一定呈碱性,故填:碱
(2)A是碳酸钠,D是氢氧化钙,二者能反应生成碳酸钙,氢氧化钙呈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CaCO3;改良酸性土壤
(3)C是盐酸,B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4)A是碳酸钠,D是氢氧化钙,二者能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在A溶液与D溶液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C溶液,测得反应后的溶液pH<7,则有盐酸剩余,说明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与盐酸充分反应,故含有的溶质还有氯化钙和氯化钠,故填:
【点睛】根据有关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紫色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为红色,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为红色,碳酸盐遇酸化气,碳酸钙为白色沉淀,据此解答即可。
18. Fe2O3 Na2CO3+2HCl=2NaCl+CO2↑+H2O
【分析】根据“B的固体干燥剂”,所以B可能是氢氧化钠,A和氢氧化钠可以相互转化,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A是碳酸钠,E能与A(碳酸钠)、B(氢氧化钠)反应,E可能是酸,E含有两种元素,盐酸能与碳酸钠、氢氧化钠反应,E可能是盐酸, 盐酸、氢氧化钠都会转化成C,所以C是水,根据“F是常见的一种棕色物质”,会转化成水,所以F是氧化铁,D会与氧化铁反应,会与水相互转化,A、B、C、D、E分别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是单质,其中所以D是氢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F是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
(2)A与E反应是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9. 试管 B或C 2KMnO4K2MnO4+MnO2+O2↑ BD或 CD CaCO +2HCl==CaCl +H O+CO ↑ a→b 红 CaCl2溶液进入装置A中,出现白色沉淀 (两现象都写给分) 2NaOH +CO2=Na2CO3+H2O 关闭K2,打开K1 NaCl 和NaOH
【详解】(1)①的仪器名称试管。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为固液不加热型,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或C,可以利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大理石和稀盐酸,属于固液不加热型,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选择的装置组合是B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2HCl==CaCl +H O+CO ↑。
(4)用多功能瓶干燥气体,应该长进短出,干燥的氢气的装置组合顺序为:B→a→b→E。
(5) [实验步骤]
Ⅰ.酚酞与碱变红,故将注射器内的红色液体注入锥形瓶A中,振荡后溶液不变色。关闭K1,打开K2,观察到:CaCl2溶液进入装置A中,出现白色沉淀; 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 +CO2=Na2CO3+H2O。
Ⅱ.静置后锥形瓶A中的上层清液M仍没有变色,证明上层清液M中有CaCl2剩余的实验操作是关闭K2,打开K1。
Ⅲ.得出结论:上层清液M中溶质的成分有酚酞、CaCl2、NaCl 和NaOH。
20. 浓硫酸 复分解反应 无色酚酞溶液遇到酸或中性液体均为无色
【详解】(1)A是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故物质甲应为浓硫酸。
(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若上述现象不能说明恰好完全反应,理由是无色酚酞溶液遇到酸性或中性液体均为无色。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1)①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CO2;(2)103.1 g
【详解】(1)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与碳酸钠反应①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CO2
(2)设:②中加入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x = 5.3 g
m(溶液A) =100 g + 5.3 g – 2.2 g = 103.1 g
答:溶液A的质量为103.1 g。
22.(1)挥发性;
(2)解: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500mL×1.18g/mL×36%=(500mL×1.18g/mL+x)×11.8%,x=1210g,即1210mL;
(3)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00g×(1-40%)=60g。
解:设理论上可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是y
y=26.4g
答:理论上可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是26.4g。
【详解】(1)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其质量分数会变小,这是由于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所以,浓盐酸必须密封保存;
(2)见答案;
(3)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