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等3地2022-2023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3月份月考
历 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至第三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上古史》中提到,人类历史上的一项巨大革命,这场革命改变了人
与自然的关系……从此,人类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这场革命指的是
A.早期国家的形成 B.建筑技术的进步
C.原始农业的产生 D.商业分工的出现
2.下表反映的是古代世界不同地区主要文明在政治方面的成就。据此可知,古代文明起源的特
点是
区域 代表文明 政治与社会制度
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文明 君主专制制度;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汉谟拉比法典》
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 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法老至上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种姓制度,婆罗门教是理论和宗教基础
爱琴海地区 古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奴隶制度
A.扩张性 B.多元性 C.同一性 D.封闭性
3.随着大城市的出现,各种姓之间的混血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古代印度法律又制定了“顺 婚”和“逆婚”原则。所谓“顺婚”,即高种姓之男娶低种姓之女;所谓“逆婚”,即低种姓之男娶
高种姓之女。“顺婚”是允许的,而“逆婚”则被法律绝对禁止。这表明古代印度
A.经济发展突破种姓制度 B.阶层流通完全固化
C.种姓制度得到法律保护 D.血缘关系决定等级
, 高 一 年 级 3 . 月 份 且 考 历 虫 , 、 第 1 . 而 ( 共 . 6 . 页 ) 】 , 2314707
4.在希腊城邦的海外殖民活动中,殖民城邦和被殖民城邦分别称为“母邦”和“子邦”。所有子邦 都是希腊世界的新成员,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与母邦类似,殖民城邦最集中的
海外地区——意大利南部且有“大希腊”之称。据此可知,古希腊的海外殖民活动
A. 采取强制性的文化统一政策 B.被近代资本主义殖民国家模仿
C.建立起空前强大的海洋帝国 D.有利于促进古希腊文明的传播
5.在罗马帝国统治下,公元368~369年不列颠发生了纳税人暴动;公元372年毛里塔尼亚爆发 费尔姆领导的奴隶、隶农大起义;公元4世纪末在西班牙发生农民起义。据此可知,加速罗马
帝国灭亡的原因之一是
A. 阶级矛盾激化 B.宗教斗争 C. 公民道德沦丧 D. 蛮族入侵
6.考古学家在耶路撒冷西北一个叫盖塞尔的古代城市的废墟中发现了属于埃及的雕像;著名的
《辛努海特的故事》讲述的是埃及同叙利亚之间活跃的商业联系;克里特岛上同样也发现了具
有埃及风格的石瓶制品。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埃及通过商业进行扩张 B.世界市场发展十分完善
C.埃及对外联系较为活跃 D.地理环境决定文明走向
7.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
律固定下来,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罗马法的编撰旨在
A.扩大帝国疆域范围 B.推动罗马法律发展
C.有效缓和社会矛盾 D.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8.由于伊斯兰教宣扬人人平等,规定主人必须善待奴隶,与奴隶同衣同食,所以在德里苏丹国时 期,苏丹和穆斯林贵族通常会赋予一部分表现出色的奴隶一定的权利和社会地位, 一部分奴 隶被主人解除奴隶身份,晋升为封建贵族、军事首领、宗教圣人、手工业者、工匠、宫廷艺人或
文人等。据此可知,这一做法
A.推动了南亚大陆的统一 B.对种姓制度产生了冲击
C.融合了东西方宗教文化 D.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繁荣
9.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采取开明的宗教政策,在中央政府一定程度的委任之下,帝国内少数群 体以民族、社会或宗教特征形成了独特的社群,获准在国家的框架之内管理自身事物,从而可
以保存他们各自的特征,和谐共存。据此可知,奥斯曼帝国
A.推动了东西方的贸易沟通 B.政治统治具有灵活性的特征
C.缓和了东西方的宗教矛盾 D.强大取决于独特的地理位置
10.镰仓幕府将军在地方行政机关内设“守护”,在各地庄园内设“地头”,均由幕府的武士“御家 人”担任,这些武士成为幕府在地方的代表,他们不仅为幕府征集“兵粮米”,而且承担着服兵
役的义务。这一措施
A. 为封建军事贵族专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B.体现了中央集权体制逐渐完善
C.表明“御家人”和将军之间注重契约关系 D.促进了封建小农经济迅速发展
, 高 一 年 级 3 月 份 且 考 历 虫 , 、 第 2 . 页 ( 共 . 6 . 页 入 】 , 231470Z
11.在大津巴布韦卫城的遗址中,人们发掘出了阿拉伯玻璃、近东陶瓷、印度珠串等,还有数百片
中国瓷器的残片。这反映了当时大津巴布韦
A.农业发展相对落后 B.手工业高度发达
C.对外贸易较为活跃 D.航海技术已成熟
12.印加人通过建造梯田(如下图)来弥补山区干旱少地的自然环境,结构坚固的梯田既可阻挡
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还可以防止山体滑坡等灾害。由此可知,印加人
A.科学技术十分发达 B.农业生产因地制宜
C.严重破坏自然环境 D.主要从事集体耕作
13.14至15世纪,随着欧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发展 起来,西欧国家相继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商业活动,要求进一步扩大市
场。这可用于说明
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大工业生产的内在动力 D.价格革命的影响
14.1519年,某位伟大的航海家率领五艘帆船出航。他们绕过南美洲,经过风浪险恶的海峡进 入太平洋。英国作家理查德 ·伊顿对该航海家的航行评论道:“毫无疑问,它是如此奇特和
令人惊叹,这样的壮举从未有过,未来似乎也不会再次发生。”据此可知,该航海家及其船队
A.最先开通到达美洲的新航线 B.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
C.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向东航行 D.开启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路
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描述某一历史事件时说:“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 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据此
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指的是
A. 三角贸易 B.美国独立 C.殖民争霸 D.工业革命
16.下表反映了17~18世纪中叶,英格兰农村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产生这一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年) 1600 1670 1700 1750
占比(%) 70 60.5 55 46
A. 殖民扩张的推动
C.商业革命的展开
B.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 、 高 一 年 级 3 月 份 且 考 历 中 , 、 第 3 页 ( 世 . 6 页 入 】 , 231470Z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
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公元前两千纪,欧亚大陆古老、成熟的农耕文明被游牧民族入侵,从而进入混乱时期。 由于铜和青铜昂贵而又稀少,因而不能广泛地用来制造武器和工具,这就使武器实际上为君 主及其政治、军事集团所垄断。总人口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可以武装起来,这样小范围的武装 在面对全体武装的游牧民时,力量显然过于微小。同时,昂贵的价格也使得铜和青铜器无法 投入农业生产,生产率受到严重地限制。马的驯养与铁质武器的发明,为游牧民族发起席卷 诸文明中心的大规模的入侵浪潮提供了绝佳的契机。与农耕社会传统的步兵作战相比,游 牧民族数量庞大的骑兵来去如风、机动性强,使得农耕民族常常陷于被动;此外,游牧民族兵 农合一的传统使得他们能够相对轻松的召集起一支不小的队伍,而农耕民族军队少了根本
打不过,军队多了又养不起,大多数时候都只能被动防御。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亚历山大通过东征打通了由印度至尼罗河的广大贸易区,在广袤的地域内,西亚、中亚、 小亚细亚、印度等各地区、各国的民族与希腊各城邦之间的经济贸易普遍加强,其统治区域 内出现了众多东西方经济与文化交流中心。亚历山大为加强其在东方的统治,还大力推行 融合政策,在亚历山大帝国中沿袭了东方专制帝国的旧规,建造了一个同时具有东西方特色 的大帝国。随亚历山大出征的不仅有士兵,还有希腊学者,他们搜集资料、采集标本,这种活 动扩大了希腊人对东方的了解,也扩大了人们的地理空间概念,开阔了古代科学知识范围。 但同时,亚历山大的东征还是一次希腊奴隶主阶级的侵略战争,战争给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带
来了沉重的灾难。
——摘编自傅利华《略评亚历山大东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游牧民族得以入侵古老农耕文明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影响。(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文明交流对当今中国发展的启示。(2分)
二 高一年级3月份且者 历虫,、第4.页(共.6页λ】, 机 231470Z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几乎所有的城市和城镇均被城墙所包围,而防卫城墙的存在,既意 味着城市与乡村(庄园)的区别,也为城市生活提供了物质上和心理上的安全保障。市场作 为商人的经营场所,也是城市最主要功能的表征,还是城市存在的前提和城市生活的重心所 在。市民作为城市的创建者,也是城市生活的主体,没有市民就没有城市,也就没有城市生 活本身。法庭是市民和城市生活的司法保障,市民通过创立自己的特别法庭,可以摆脱其所 属审判管辖区域的领主法庭的繁复和束缚。作为“市民阶级的合法身份”的标志,自由“不仅
是一种个人的特权,同时也是城市土地所具有的地区特权”。
——摘编自姜守明《浅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制的起源与发展》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大多由国王和大封建主颁发给城市,其内容主要是确认城市 的自治权和其他特权。为了吸引更多的移民进入城市,这些特许状在一定程度上对封建领 主权予以限制,因此,特许状在本质上是西欧封建制度下反对封建领主统治的一面进步的旗 帜,国王与城市通过一种软性的合作以达到互惠的目的。通过授予特殊的法律、特权和习 俗,中世纪的特许城市在法律上和制度上与周围农村地区的村庄和部落分离开来了。而且 特许状的颁发使城市率先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在城市法律制度的保障下进入顺利发展的轨 道,这就必然促进了中世纪西欧城市和整个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并为西欧封建社会过渡到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创造了物质前提和条件。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早期城市兴起与发展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特许状给西欧社会带来的影响。(8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平原和山区的玛雅人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包括在古典期),开始进行各种集约型农业 活动(灌溉、梯田等),农业无疑在古代玛雅人的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经济仍具有复杂 的综合性质。为适应各地自然条件的特点,玛雅的经济活动类型多种多样:尤卡坦海岸晒 盐、捕捞水产;佩腾的森林中则种植玉米和获取林产品——打猎、采集水果和植物、伐木等。
除此之外,养蜂和养殖火鸡在农业活动中居于重要地位。玛雅的手工业和贸易在公元一千
、 高 一 年 级 3 月 份 且 考 历虫,、第5.页(共.6页)】, 机 231470Z
年纪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但是,具有专业特点的仅是对外贸易和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手工业 部门(生产奢侈品、武器、宗教用品等),大量的农业公社在许多方面仍停留在闭关自守、自给
自足的阶段。
——摘编自B ·U · 古里雅耶夫《玛雅城市问题》
材料二
玛雅文化中有着十分优秀的天文知识,其历法十分精准,他们知道地球年是365.242129 天,与现代相比仅相差0.000069天,他们还准确的计算出金星年是584天。他们的数学成 就令人十分惊讶,至少在公元前4~3世纪,玛雅人已经运用了“0”这个数学概念,比阿拉伯 商队横越中东的沙漠把这个概念从印度带到欧洲的时间早一千年。医学上,玛雅人已有利 用打开的头盖骨,制作木乃伊的技术,并熟练使用药草和香来进行治疗,这种使用药草和香 的传统自然医学,至今墨西哥的人们还在使用。玛雅人还是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 早在公元前后,他们就创造了象形文字,如果说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是文明的真正标尺的话,
那么玛雅人就是新大陆上最为文明、最富智慧的民族了。
——摘编自林大雄《失落的文明——玛雅》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玛雅城市的经济发展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6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在15、16世纪以前,人类社会各民族、各国家几乎是在相互闭塞、相互孤立的各文明点 (如古代城市国家)、面(如封建社会各大文明区)中并列向前发展的。但从15、16世纪开始, 以新航路的开辟为契机,人类社会的历史出现了一个伟大的转折。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 进步,商品、货币、城市经济的兴盛,掀起了对外探索新航路的热潮。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特有的扩张性和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争夺霸权的斗争,开始把亚非拉广大民族、国家卷
入了世界经济市场。
——摘编自陈从阳《世界整体发展与重大历史事件的宏观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
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二 高 一 年 级 3 月 份 且 者 历 虫 , 、 第 6 页 ( 共 6 页 λ 】 , 机 231470 Z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3月份月考·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2.B3.C4.D5.A6.C7.D8.D9.B10.A11.C12.B13.A14.B15.A16.C
17.(1)原因:铜器和青铜器的昂贵限制了农耕文明生产力和战斗力;马的驯养和铁器的发明为游牧民族入侵提
供物质基础:游牧民族骑兵作战更加灵活;兵农合一的传统使得游牧民族军队的组织更加轻松。(4分,任
答两点即可)
(2)影响: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混合着希腊与东方因素的文明的诞生;扩大了各民族已知
世界的范围,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由分散走向整体;有利于推动科学知识体系的发展;(4分,任答两点即
可)给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2分)
(3)启示:要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加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要以和平的方式与世界交流。(2分,言之有理即
可)
18.(1)表现:城墙的出现;城市生活的前提与保障一市场的形成;城市市民阶级的兴起;城市法庭的建立;自
由思想的兴起与传播。(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影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封建领主权力:推动王权的强化;将城市和农村区隔开;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法律
保障;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8分,任答四点即可)
19.(1)特点:经济活动类型复杂多样,因地制宜;集约型农业较为发达;家庭养殖业居于重要地位;经济结构发
展不平衡。(8分)》
(2)成就:计算出了较为准确的地球年和金星年;提出了“0”的数学概念;熟练使用药草和香的传统自然医
学;创造了象形文字。(6分,任答三点即可)
20.示例一:
论题: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阐释: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贸易范围得以扩大,世界市场的
维形开始出现。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以及
欧洲的技术、工艺品等远销世界各地,赚取丰厚利润。源源不断的巨额财富流向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使
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暴利,加速了封建势力的衰落。殖民掠夺所得的巨额财富,也成为欧洲资本
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10分)
示例二:
论题: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具有双重影响。(2分)
阐释: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人口的迁移与物种的交换,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此后的世
界日益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地区性贸易也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促使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
变。欧洲先进的生产方式传入美洲等地,推动了落后地区的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4分)但与此同时,
新航路的开辟致使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性流动,并导致各种疾病的传播,也使西欧国家开始了全球的殖民扩护
张,这种殖民掠夺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严重地阻碍了这些地区和国家的正常发展。(4分)
综上所述,新航路的开辟在促进世界各地交流的同时,也为西欧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2分)
(“示例”仅作为参考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高一年级3且份且·历,中参老答案】
231470Z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