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山东济南专用)-12溶液(含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山东济南专用)-12溶液
一、单选题
1.(2023·山东济南·模拟预测)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A.取药品 B.量取液体
C.溶解 D.装瓶
2.(2023·山东济南·统考二模)电解水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现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0.1%)通电一段时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
B.b中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氢氧化钠溶液中主要含有Na+和OH-两种离子
D.电解过程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没有改变
3.(2023·山东济南·统考三模)以下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C.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D.“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是指每100g水中含有20gNaCl
4.(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则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为溶液中各种粒子都静止不动
D.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5.(2023·山东济南·模拟预测)关于如图所示实验的相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固体X可能是氢氧化钠
B.固体X可能是硝酸铵
C.硝酸钾溶解度:①>②
D.③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6.(2023·山东济南·模拟预测)20℃时,将等质量不含结晶水的甲、乙固体分别加入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 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 1 中,甲一定是饱和溶液
B.图 2 中,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图 3 中,M 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
D.图 2 中,两溶液降温至30℃,甲一定会析出晶体,乙不会析出晶体
7.(2023·山东济南·模拟预测)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蔗糖的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②与③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②与③中蔗糖溶解度相同
C.②与③溶液的溶质质量不同 D.②与③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8.(2023·山东济南·模拟预测)将白色硫酸铜粉末状晶体(CuSO4)加入到盛有100mL60℃热水的烧杯中,直至不能继续溶解为止,得到一定温度下的蓝色溶液M,即刻将一小块蓝色硫酸铜晶体(CuSO4﹒5H2O)N悬垂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中(如图所示),自然冷却至室温,观察现象(已知: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下列有关该实验的描述中,不合理的是
A.一定温度下,蓝色溶液M是硫酸铜的饱和溶液
B.随着温度的降低,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
C.随着温度的降低,溶液中的溶质硫酸铜逐渐减少
D.在降温过程中,小块硫酸铜晶体N逐渐变大
9.(2023·山东济南·模拟预测)根据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对比两个试管中的实验,可探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B.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C.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乙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
D.向盛有NaOH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H2SO4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二、多选题
10.(2023·山东济南·统考二模)BaCO3和Mg(OH)2的固体混合物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0,现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于烧杯中,然后加入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不饱和溶液甲和气体乙,将气体乙通入到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了4.4g。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体乙是CO2,质量为4.4g
B.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100g
C.该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25.5g
D.所得不饱和溶液甲中含有两种溶质
11.(2023·山东济南·统考二模)向盛有200g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向滤液中滴加含钠元素质量为4.6g的氢氧化钠溶液80g,恰好完全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中的阳离子有H+和Ba2+
B.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碳酸钠溶液,一定有沉淀生成
C.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D.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混合后,溶液中H+数量不变
12.(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某同学在常温下进行了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向100g氯元素含量为7.1%的HCl和NaCl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借助计算机绘制出溶液pH随所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混合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5.85g
B.当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
C.b点前,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溶液里H+逐渐减少
D.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
13.(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常温下,烧杯中盛有氧化铜和氧化镁的固体混合物10.8g,向其中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再向烧杯中逐滴加入4%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沉淀质量不再增加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00g。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程中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B.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C.最终所得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14.2g
D.原固体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为10g
14.(2023·山东济南·模拟预测)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 CaCO3 和 K2CO3 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加入 150g 质量分数为 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 160.3g 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为 6.6g
B.参与反应的 HCl 质量为 150g
C.原混合固体中金属元素质量为 7.9g
D.发生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15.(2023·山东济南·模拟预测)现有碳酸钙和单质铁的混合物,为测定其组成,取一定质量该混合物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2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210.9g,则下列说法中符合事实的是
A.所取混合物中单质铁的质量8.4g B.所取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5g
C.所得的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D.得到的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溶液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B、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量取9.5mL液体,应选择10mL的量筒,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C、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溶解,故图示操作正确;
D、装瓶时,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故选C。
2.C
【详解】A、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a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较少,是氧气,与电源正极相连,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b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较多,是氢气,氢气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氢氧化钠溶液中主要含有Na+和OH-两种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电解水的过程中,氢氧化钠的加入增强了溶液的导电性,因此电解过程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不变,但是水不断被消耗,溶液的质量在减少,所以在电解过程中,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3.C
【详解】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纯净物,如水不属于溶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温度升高时,多数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但对于熟石灰而言,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不能变成其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碳酸钠属于盐,故选项说法正确;
D、“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是指每100g溶液中含有20gNaCl,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4.D
【详解】A、饱和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但还能溶解其余物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恒温蒸发饱和溶液时,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小,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溶液中的各种粒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A
【详解】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由实验可知,加入固体X后饱和和硝酸钾溶液变浑浊,说明温度降低了,而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会使温度升高,错误;
B、由实验可知,加入固体X后饱和和硝酸钾溶液变浑浊,说明温度降低了,而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会使温度降低,正确;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由由实验可知,加入固体X后饱和和硝酸钾溶液变浑浊,说明温度降低了,所以此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小了,正确;
D、③装置恢复到原温度,是硝酸钾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正确。
故选A。
6.D
【详解】A、图1中甲溶液中有固体剩余,所以甲是饱和溶液,故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2中均无固体剩余,说明全部溶解,相同质量的溶剂溶解了相同质量的溶质,依据溶质质量分数=×100%,所以图2中,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1中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甲有固体剩余,说明在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从图3中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M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故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依据图3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30℃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比20℃时大,且3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依据图1中信息可以知道20℃时乙中没有晶体,在30℃时,乙中也不会有晶体析出溶解度相同,则甲也不会有晶体析出,故D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变方法,以及物质的溶解和结晶的方法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7.C
【详解】A、②中溶液中含有未溶解的固体,则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③中溶液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则③中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选项错误;
B、②与③中温度不同,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则②与③中蔗糖溶解度不相同,选项错误;
C、②与③中溶剂质量相同,③中溶质质量更大,则②与③中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选项正确;
D、②与③中溶剂质量相同,③中溶质质量更大,则③中溶质质量分数更大,选项错误。
故选C。
8.B
【详解】A、将白色硫酸铜粉末状晶体(CuSO4)加入到盛有100mL60℃热水的烧杯中,直至不能继续溶解为止,得到一定温度下的蓝色溶液M,该温度下,该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硫酸铜,故一定温度下,蓝色溶液M是硫酸铜的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液的质量减小,符合题意;
C、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液中的溶质硫酸铜逐渐减少,不符合题意;
D、在降温过程中,溶解度减小,溶液中的溶质硫酸铜结晶析出,小块硫酸铜晶体N逐渐变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详解】A、图中溶质的质量以及溶剂的体积不同,没有控制唯一变量,故无法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故A错误;
B、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B正确;
C、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乙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说明与水接触是铁钉生锈的条件之一,故C错误;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H2SO4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因为氢氧化钠溶于水也会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10.ACD
【详解】A、BaCO3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则气体乙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入到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了4.4g,说明二氧化碳质量为4.4g,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4.4g××100%=1.2g,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为1.2g×=8g,碳酸钡的质量为1.2g÷(×100%)=19.7g,碳酸钡中氧元素质量为19.7g××100%=4.8g,氢氧化镁的质量为(8g-4.8g) ÷(×100%)=5.8g;
设与碳酸钡反应的盐酸质量为x,
设与氢氧化镁反应的盐酸质量为y,
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100g+100g=200g,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B的分析可知,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19.7g+5.8g=25.5g,故选项说法正确;
D、BaCO3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因此所得不饱和溶液甲中的溶质为氯化钡和氯化镁,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CD。
11.AD
【详解】A、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加入的氯化钡溶液过量,此时溶液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钡,阳离子为:H+和Ba2+,故A正确;
B、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等盐酸完全反应后,再与氯化钡反应,若盐酸足量,能把碳酸钠反应完全,所以不一定有沉淀生成,故B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得:;
设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x=4.9%
故C错误;
D、,本质上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混合后,溶液中H+数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AD。
12.AC
【详解】A、根据图像可知,20g氢氧化钠溶液和混合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设混合溶液中HCl的质量为x
x=3.65g
HCl中Cl的质量为:=3.55g
则NaCl中Cl的质量为:100g×7.1%-3.55g=3.55g,NaCl的质量为:=5.85g,故A正确;
B、当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c点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Cl,故B错误;
C、b点前,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里H+逐渐减少,故C正确;
D、恰好完全反应时,设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x
x=5.85g
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75%,故D错误。
故选AC。
13.AD
【详解】A、在溶液中,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硫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四个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故选项A说法正确;
B、根据反应可知硫酸分别和氧化铜、氧化镁生成硫酸铜、硫酸镁,硫酸铜、硫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都生成硫酸钠,故硫酸中硫酸根全部转移到硫酸钠中,反应所用氢氧化钠质量为:100g×4%=4g,氢氧化钠中钠元素质量为: ,则硫酸钠质量为: ,则硫酸钠中硫酸根质量为:,则硫酸质量为: ,则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选项B说法错误;
C、最终所得溶液溶质为硫酸钠,质量为7.1g,故选项C说法错误;
D、氧化铜、氧化镁和硫酸反应都生成水,则两种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质量等于生成水中氧元素质量,水中氢元素质量等于硫酸中氢元素质量为:,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8,故氧元素质量为:0.1g×8=0.8g,故原固体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为:10.8g-0.8g=10g,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AD。
14.AC
【详解】A、由题意可知,向混合固体中加入150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60.3g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说明氯化氢恰好完全反应,且固体全部溶解,100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150g×7.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和,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有则有解得x=6.6g,故A说法正确;
B、由题意可知,向混合固体中加入150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60.3g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说明氯化氢恰好完全反应,且固体全部溶解,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150g×7.3%=10.95g,故B说法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相等,反应后,剩余160.3g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和6.6g二氧化碳,故原混合物的质量为160.3g+6.6g-150g=16.9g,分析题意可知,该过程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根据元素守恒,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与氧元素都来自固体混合物,固体混合物中碳元素全部变成了二氧化碳,氧元素有一部分生成水,有一部分生成了二氧化碳,设盐酸中氢离子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为y,则有
则有解得y=2.4g;则金属元素的质量为16.9g-6.6g-2.4g=7.9g,故C说法正确;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说法错误;
故选AC。
15.ABC
【分析】现有碳酸钙和单质铁的混合物,取一定质量该混合物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稀盐酸,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即,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即,故溶液增加量=固体混合物的质量-生成气体的质量=210.9g-200g=10.9g。
解:设铁的质量为m,则与铁反应的HCl的质量及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n,则与碳酸钙反应的HCl的质量及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则m+n-0.44n-=10.9g,,可得m=8.4g,n=5g。
【详解】A、由分析可知,所取混合物中单质铁的质量为8.4g,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所取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5g,符合题意;
C、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所得溶液中含有氯化钙和氯化亚铁两种溶质,符合题意;
D、所得溶液中含有氯化钙和氯化亚铁两种溶质,故溶液为浅绿色,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山东济南专用)-12溶液(含解析)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