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教版小中考生物适应性练习2(答案)


2023年中考生物适应性试卷2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2020年至今,新冠肺炎在全球许多国家蔓延,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下列关于该致病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B.没有细胞结构
C.可以独立生活
D.在寄生的活细胞内繁殖自己的后代
2.下列选项中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一山不容二虎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为了创造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我国多地旅游部门采取了多种举措来防范水母等海洋生物蛰人事件的发生。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母的刺细胞可用于捕食及防御
B.刺细胞中有毒液,毒液具有麻醉作用
C.刺细胞不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利器
D.水母的触手处分布的刺细胞尤其多
4.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B.莲藕的茎和叶柄内有相通的气腔
C.蚯蚓可以疏松土壤
D.南极企鹅的羽毛密,皮下脂肪厚
5.鸟卵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  )
A.卵黄 B.卵白 C.卵壳 D.胚盘
6.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的动力来自于植物的(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表皮临时装片。下列四个图像中,取自下表皮,且气孔状态利于气体进出的是(  )
8.下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不属于昆虫的是(  )
A. B. C. D.
中华蛩[qióng]蠊[lián] 金斑喙凤蝶 阳彩臂金龟 海南塞勒蛛
9.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应用实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太空椒
B.利用真空包装保存火腿肠
C.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抗虫棉
D.利用酒精发酵生产啤酒
10.2022年3月24日是第27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肺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由结核杆菌导致,患者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该病,按医嘱规范用药,结核病人可以得到有效治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它没有细胞结构
B.从免疫的角度来说,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属于特异性免疫
C.将肺结核患者隔离治疗,从防治传染病的角度说,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为预防肺结核病,可以长期大量服用抗生素
11.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B.哺乳类是由古代爬行类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
C.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12.如图是花生的果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①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
B.图中②种子,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C.花生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胚芽
D.花生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子叶发育成植物体的叶
1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远大于直接使用价值
B.遗传的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类型的丰富多样有利于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有重要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14.如图为染色体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所有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全部为23对
B.DNA是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
C.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每个DNA分子包含许多基因
D.人的性别决定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与基因无关
15.豌豆豆荚的颜色有绿色和黄色两种,绿色(A)对黄色(a)为显性。现将绿色豌豆(Aa)的花粉授在黄色豌豆的柱头上,则黄色豌豆植株所结豌豆的豆荚颜色及胚的基因组成是(  )
A.绿色、Aa B.黄色、aa
C.黄色、Aa或aa D.绿色或黄色、Aa或aa
16.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原始海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C.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17.农民施用农药Ⅰ来防治害虫,害虫数量锐减,然后又逐渐增加。一段时间后,农民又施用农药Ⅱ,害虫数量发生了同样的变化(如图)。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进行分析,错误的是(  )
A.ab段下降的原因是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
B.b点不为零的原因是少数抗药性强的个体存活下来
C.bc段迅速上升体现了害虫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D.de段上升是因为农药Ⅱ使害虫产生了更强的抗药性变异
18.如图为某传染病流行期间的三类人群,甲、丙是健康人。与甲相比,丙体内含有该病相应抗体,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只有甲是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B.丙体内的抗体是淋巴细胞产生的
C.1过程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
乙、丙是该传染病的传染源
19.“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青蛙的皮肤密布毛细血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
B.蜥蜴的体表有角质鳞片,可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C.家兔有发达的门齿和臼齿,有助于摄食和消化
D.家鸽体内具有发达的气囊,适于进行气体交换
20.生命的延续依赖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一可表示裸子植物的一生,X代表的是植株生长
B.图二中a是接穗,保证其成活的关键是切口的形状
C.将鸟卵放到温水中有气泡冒出,说明图三的④上有气孔
D.图四为昆虫的发育过程,若乙为家蚕的幼虫,则丁为蛹
如图1表示蔬菜大棚中一天内二氧化碳(CO2)浓度的变化,图2是某时段叶肉细胞利用二氧化碳的示意图。图1中,与图2对应的时段是(  )
A.0时~6时 B.6时~18时 C.18时~24时 D.0时~24时
22.下列生产生活中的措施,能抑制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①水果、蔬菜在冰箱中低温贮藏
②在贮藏粮食的密封舱内充加二氧化碳
③农田及时松土
④小麦种子晒干入库
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3.鼹鼠是一种地下穴居动物,眼退化,嗅觉发达。根据达尔文的观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鼹鼠能够适应穴居生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鼹鼠因穴居视觉派不上用场而导致眼退化
C.嗅觉发达是鼹鼠适应穴居生活的有利变异
D.鼹鼠中也有嗅觉不发达个体,但易被淘汰
24.如图所示装置,阀门A和B可以打开和关闭,将装置置于温暖有阳光的条件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要制成酸奶,阀门A应关闭
B. 要产生酒精,阀门B应关闭
C. 若阀门A、B同时关闭,小球藻生长速度会减慢
D. 若关闭阀门A打开阀门B,酵母菌无法正常生长
25.东亚飞蝗,又称蚂蚱,为迁飞性、杂食性的农业害虫,喜在坚实的土地中产卵。为了给预防“蝗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者通过2年时间对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变化与东亚飞蝗数量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降水后的连续高温干旱环境更容易形成“蝗灾”
B.在东亚飞蝗繁殖期人为疏松土壤,可控制其数量增长
C.在东亚飞蝗的成虫期进行防治,其防治效果会更好
D.气温和降水量是影响东亚飞蝗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
二、解答题(共9小题,共50分)
26.阅读资料,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2019年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近20个省份,草地贪夜蛾幼虫啃噬植物叶片,并可在土壤或所危害的植物上化蛹,成虫可大量产卵并飞行传播。由于抗药性个体大量繁殖,化学防治对草地贪夜蛾已逐渐失去效果。白僵菌的孢子可萌发产生大量的菌丝及分泌物,使害虫致死,因此科学家利用白僵菌杀灭草地贪夜蛾的虫卵,对草地贪夜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1)草地贪夜蛾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
(2)化学防治使草地贪夜蛾产生抗药性变异。( )
(3)白僵菌属于细菌。( )
(4)利用白僵菌杀灭草地贪夜蛾的虫卵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分析农田生态系统部分物质循环模式图(甲、乙、丙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A、B、C是丙中三种生物,①、②、③、④)表示甲、乙、丙的某些生理过程。),回答问题:
(1)生物C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从扮演角色角度分析,乙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生物B与C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关系。
(2)甲通过[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又将产生的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地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___平衡。(注,[]中填图中序号或代码,其后填名称,以下同)。
(3)与农田生态系统比,海洋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较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中有许多叫鱼但不是鱼的生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填空:
上述四种动物中真正是鱼类的只有___________,因为其体表覆盖_________,靠________呼吸,运动器官是__________。
不属于脊椎动物的是___________,其体内没有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脊柱。
大鲵又名娃娃鱼,属于_________动物,小时候生活在_______中。
(4)图中所示的各种生物中,最高等的是________。
(5)图中的鳄鱼是扬子鳄,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的体表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_________________。
29.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北马兜铃是我国北方常见的一种多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它的果实(如图1)呈铃铛样,里面装满了排列整齐的片状种子。它的花(如图2)很特别,没有花瓣和萼片,仅有一个花被筒,看上去像是一个基部膨大成球状的斜喇叭。当雌蕊成熟后,北马兜铃会散发出臭味,吸引潜叶蝇、细腰小蜂、蓟马等“访客”的到来。此时,花被筒口的紫色斑点就像是寻蜜地图,指引着“访客”一路钻进花被筒。
寻味而来的“访客”本想吃上一顿就走,不想却被关了一夜禁闭。原来,北马兜铃花被筒的内壁上生有很多向深处倾斜生长的硬毛,“访客”们进来时顺着硬毛的方向畅通无阻,想出去时却会被前方丛生的硬毛挡住去路,于是只好调头回到花被筒深处。在那里,北马兜铃的花蕊正静静地等着“访客”的到来,蜜腺还会分泌一些营养物质来犒劳“访客”,保证它们有足够的体力到处乱爬。被困的“访客”来回爬行时会将身上带着的前一株北马兜铃的花粉涂抹到雌蕊的柱头上。接受花粉后,柱头逐渐萎缩,不再接受新的花粉,而雄蕊则逐渐成熟,释放花粉。此时,仍在到处乱爬的“访客”不知不觉地又蹭了一身花粉。翌日清晨,花被筒内壁的硬毛开始变软萎蔫,“访客”惊喜地发现可以出去了,便带着一身花粉“不长记性”地飞向下一朵北马兜铃……
(1)从传粉媒介来分,北马兜铃的花属于__________花,可通过______________吸引“访客”到来,再指引它们钻进花被筒,完成传粉过程。
(2)北马兜铃会关“访客”禁闭,并在此期间为“访客”提供营养,以便其通过__________作用释放能量,有足够的体力在“禁闭室”里乱爬,既能将其他花朵的花粉传给本朵花,又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了北马兜铃对传粉昆虫的利用效率。
(3)北马兜铃主要进行_________(选填“自花”或“异花”)传粉,主要原因是其雌蕊和雄蕊____________。经过传粉和_________过程后,图2中的[______]_________会发育形成北马兜铃的种子,种子属于结构层次中的__________。
30.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为了让人们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7个不同的等级,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_________。
(2)根据植物的___________对玉米、葫芦藓、海带进行分类(如甲图),请写出种植物依次对应的序号: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动物的生理功能对猫、虎、狮、狼及犬等动物进行分类,等级示意图如乙图,其中与虎相似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
(4)狼有伊比利亚狼、意大利狼、北极狼等11个亚种,体现了_________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多样性、______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_____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人体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图一表示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的过程;图二是心脏工作示意图,其中A~D表示心脏四腔;图三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图四是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b是指__________(气体),它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心脏,流经图二中心脏四腔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字母表示)。
(2)图三中,正常人血液流经肾单位时,葡萄糖从离开血液到重新回到血液的路径是:①→________________→毛细血管(用数字和箭头表示)。
(3)图四中,能初步分解蛋白质的部位是________(填数字),消化道内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图一至图四,举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列举1例)
32.我国织丝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家蚕发育成熟后才能结茧,雄蚕性染色体为ZZ,雌蚕性染色体ZW。已知绿色茧与白色茧是一对相对性状。
(1)蚕的“作茧自缚”从获得途径看,属于__________行为。
(2)蚕茧的体细胞内有28条染色体,雄蚕的精子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__________。
(3)我国的桑蚕养育专家利用生物技术,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桑蚕的体内,培育出能吐绿色荧光蚕丝的新品种,该技术叫______________。这个事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蚕茧的颜色由基因G、g控制,如下表是三组不同亲本的杂交结果,请分析回答:
第一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绿色茧个体与第三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绿色茧个体杂交,后代出现白色茧的概率是________。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第三组子代绿色茧的基因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医院接诊了一位全身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病人伤口感染了绿脓杆菌。医生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患者病情仍未好转,后改用噬菌体液清洗伤口,取得良好效果。
(1)噬菌体是一种能感染并破坏细菌的病毒,它与细菌的关系是_________。它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_组成。噬菌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细胞壁或荚膜上的特殊物质,而后感染细菌,利用_________(填“病毒”或“细菌”)的物质合成蛋白质外壳等结构,制造子代噬菌体。
(2)临床治疗的关键是筛选出能够感染绿脓杆菌并导致死亡的烈性噬菌体。研究人员首先在培养皿中倒入底层固体培养基,其中含有绿脓杆菌生长所必需的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凝固后再倒入含有绿脓杆菌和一定稀释度噬菌体的半固体培养基,置于适宜的_________等条件下,培养24~48小时。噬菌体感染细菌,最终使细菌裂解或死亡,在培养基上形成大小不一的噬菌斑(如图)。研究人员从中筛选出能形成直径大、轮廓清晰噬菌斑的烈性噬菌体,将其应用于治疗。
(3)从免疫角度考虑,绿脓杆菌属于____________。
(4)医生用噬菌体液清洗患者伤口,噬菌体不会破坏患者的细胞,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光照是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某科研团队在同一农场内,连续3年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某品种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分甲组(自然光照)、乙组(遮阴处理)和丙组(自然光照,如遇阴天开灯补光),每组均常规田间管理。各组产量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析并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不同光照强度对玉米产量是否有影响。
(1)【作出假设】光合作用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反应式可以看出,光照强度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可能影响玉米的产量,本实验的指标是_________。
(2)【制定并实施计划】本试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试验过程中,各组环境中气温、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应保持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组与乙组、丙组可形成____________实验;该试验连续重复做了3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根据3年的试验结果可知,玉米产量最高的都是______组,表明提高光照强度能增加玉米产量。由此可见,种植玉米遇阴天时可通过适当____________以保产增产。
(4)【进一步探究】在此研究基础上,还可以探究__________________等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参考答案:
1-25.CDCCA CCDAB CADCC BDDDC BABDC
26.√××√
27.(1)甲→A→C;分解者;物质循环;竞争和捕食;(2)②;光合;碳—氧;(3)海洋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多。
28.(1)鲨鱼;鳞片;鳃;鳍;(2)鱿鱼;脊椎骨;(3)两栖;水;(4)鲸鱼;(5)角质的鳞片。
29.(1)虫媒花;散发臭味;(2)呼吸;将本朵花的花粉传出(3)异花;不同时成熟;受精;②胚珠;器官。
30.(1)种;(2)形态结构;①;④;⑤;(3)狮;(4)基因;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
31.(1)二氧化碳;A→C→B→D;(2)②→⑤;(3)②;胃液、肠液、胰液;(4)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合理即可)。
32.(1)先天性;(2)13条+Z;(3)转基因技术;基因控制性状;(4)25%;(5)让绿色茧与白色茧测交,若后代只有绿色茧,则绿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若后代后绿色茧也有白色茧,则基因组成为Gg。
33.(1)寄生;遗传物质;细菌;(2)有机物;温度(3)抗原;(4)与细菌结构不同,人的细胞没有细胞壁(或荚膜),噬菌体不能识别并结合,因此不能感染患者的细胞
34.(1);玉米产量;
(2)光照强度;相同;控制单一变量,避免无关变量的影响;对照;避免偶然性,使结果更准确;(3)丙;增加光照强度;(4)光照时间、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大鲵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 (www.21cnjy.com)

2023人教版小中考生物适应性练习2(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