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节 体液调节(课件 学案 练习共6份)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第二节 体液调节
第1课时 激素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发现及内分泌系统分泌多种类型的激素
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激素的发现过程,强化发现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等科学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意识。(2)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的功能。(3)举例说明激素通过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等机制维持机体的稳态。
一、激素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发现
1.沃泰默观点
胰腺分泌胰液只受________调节。
2.斯他林和贝利斯
3.促胰液素
小肠黏膜产生,而非胰腺产生。
4.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1)激素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泌,而内分泌腺以及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共同构成________________。
(2)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关系
内分泌系统也是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____________的稳定,并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理过程。
5.内分泌系统在动物体内作用
调节机体内各项生命活动
[辨正误]
(1)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作用于胰腺,促进胰液分泌。( )
(2)内分泌系统是由各种内分泌腺组成的。( )
(3)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都起促进作用。( )
(4)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经导管运输到相应部位。( )
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消化酶)经导管流向十二指肠,促进食物的消化。已知内脏器官大多同时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且刺激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能引起胰腺的分泌。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呢?请分析以下科学家的实验,并得出结论。
1.沃泰默的实验
①盐酸→狗的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盐酸→狗的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盐酸→狗的小肠肠腔(切除神经只留血管)→胰腺分泌胰液
(1)①②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对照组分别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2)请构建①组实验现象中的神经调节途径模型。
(3)①③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对照组分别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细砂+稀盐酸+小肠黏膜提取液狗的静脉→胰腺分泌胰液
(1)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中,是如何彻底排除神经的影响的?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中,若排除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本身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可增设两组对照组,请写出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3)基于上面的实验分析,请构建概念图完善促胰液素分泌的调节机制。
胰液分泌的多种调节途径
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既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激素的调节。食物进入胃会刺激胃壁上的感受器,最终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酶);由胃进入小肠的食物和盐酸会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达胰腺,进而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学以致用】
1.对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部是黏膜)进行某种处理后,不会引起胰液分泌的是( )
A.切除小肠的神经,向小肠肠腔内注入稀盐酸
B.不切除小肠的神经,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
C.将黏膜、稀盐酸混合后制取的提取液注入狗的血液
D.将从胃腔得到的食糜注入已切除神经的小肠肠腔内
2.胰腺是人体内重要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等消化酶,胰液通过十二指肠进入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如图是胰液分泌的部分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迷走神经属于躯体运动神经,可控制胰腺的分泌活动
B.胰腺细胞合成和分泌各种消化酶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
C.图中促胰液素的作用体现了细胞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流
D.由图可以看出胰腺分泌胰液受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双重作用
二、内分泌系统分泌多种类型的激素
1.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2.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关系
(1)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它不仅分泌生长激素,而且分泌多种促激素分别支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活动。
(2)垂体的活动受到________的调节,下丘脑通过对垂体活动的调节来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3)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联系的重要环节。
3.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1)反馈调节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偏低时,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增多,刺激垂体分泌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甲状腺,促进________________的分泌;反之,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多时,通过________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则会受到抑制。
②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注:(+)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
③意义:既能够保证机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又能防止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过多对机体带来________影响。
[微思考]
你知道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1型糖尿病、呆小症、甲亢这些疾病的病因吗?
[辨正误]
(1)雄性激素在维持雄性第二性征方面起重要作用。( )
(2)垂体的活动受到下丘脑的调节。( )
(3)下丘脑中的某些神经细胞兼有内分泌功能。( )
(4)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
(5)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减少。( )
(6)所有激素的分泌都是通过下丘脑到垂体再到相应腺体来分级调节的( )
1.根据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和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在侏儒症患者幼年时给他们注射生长激素,他们的症状能缓解吗?
(2)生长激素能否通过口服的方式给药?为什么?哪些激素可以口服?
(3)为什么说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环节?
2.根据问题情境分析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机制。
(1)摘除大鼠的垂体,甲状腺将萎缩,甲状腺激素显著减少;如果给该大鼠注射垂体的提取物,可以部分恢复甲状腺的大小,这说明了什么?
(2)向动物静脉中注射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可增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量,这说明了什么?
(3)向动物的静脉中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后,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会明显降低,这又说明了什么?
(4)由以上几个问题分析,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中,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有何关系?
(5)饮食长期缺碘,会造成甲状腺代偿性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请简要叙述大脖子病的发病机理。
1.下丘脑、垂体和相关腺体的关系
(1)在“下丘脑→垂体→相应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中,若顺序靠前的腺体被切除,则其后的腺体分泌的激素含量降低,其前的腺体所分泌的激素含量升高。
(2)在“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激素”中,若顺序靠前的激素分泌量增加(减少),则其后的激素分泌量增加(减少),其前的激素分泌量减少(增加)。
2.反馈调节的两种类型
(1)正反馈:加强并偏离静息水平,如血液凝固、排尿排便、分娩等。
(2)负反馈:偏离后纠正回归到静息水平,在生物体中更常见,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
【学以致用】
3.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小鼠注射了甲、乙、丙三种激素,下表表示的是注射相应激素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生理反应。据此判断,甲、乙、丙三种激素的名称分别是( )
注射的激素 生理反应
甲 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
乙 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
丙 呼吸、心率加快,体内产热量增加
A.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D.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4.食物中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过度增生,形成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有一部分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由于短期内碘摄入过量会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即碘甲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缺碘引起的正反馈调节机制导致甲状腺过度增生
B.碘甲亢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正常水平
C.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甲状腺
D.下丘脑、垂体的某些细胞也具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5.(多选)右图表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相应器官,箭头表示分泌的激素所作用的对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丙代表垂体,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能分泌抗利尿激素的器官是丙
C.甲能分泌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乙和丙
D.若给人注射乙分泌的激素,则人的耗氧量将减少
根据箭头特点突破激素分级调节示意图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中,如果把腺体及激素等文字去除并做一些变形,识图的关键是先找出垂体的位置,即根据箭头的特点“两进一出”判断出垂体,然后根据垂体与下丘脑和甲状腺的关系等判断相关结构。
1.为研究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机制,研究人员对动物做了下列实验,①用适宜的电流刺激通向胰腺的神经,胰液分泌量增加;②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从另一些动物的胃中取出少量部分被消化了的食物,导入十二指肠中,胰液分泌量大量增加;③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把一些相同成分的食物不经过胃而直接引入十二指肠中,胰液分泌量不增加;④将稀盐酸注入血浆中,胰液分泌量不增加。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调节,也受体液调节
B.直接引起胰液分泌量增加的物质不是盐酸,而是食物
C.十二指肠处存在控制胰液分泌的神经中枢
D.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胰腺
2.如图是促胰液素产生和发挥作用过程的图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胃酸→→促胰液素→→胰液
A.器官X为小肠,器官Y为胰腺
B.促胰液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器官Y
C.促胰液素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的蛋白质
D.胃酸直接刺激器官Y也可促进胰液分泌
3.下列动物激素与其产生部位、靶器官(或靶细胞)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垂体)→甲状腺
B.生长激素(下丘脑)→几乎全身细胞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垂体
D.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几乎全身细胞
4.切除甲状腺是治疗甲状腺癌的常用措施,但患者体内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残留的甲状腺癌细胞生长、发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切除甲状腺后,患者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切除甲状腺后,患者下丘脑分泌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能发挥作用
C.服用甲状腺激素类药物能抑制甲状腺癌复发
D.甲状腺激素类药物发挥作用后在患者体内失活
5.(多选)动物在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如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定向运输至垂体,促使垂体分泌M
C.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激素的调节效应被减小
D.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也有类似上图的分级调节
第1课时 激素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发现及内分泌系统分泌多种类型的激素
一、
自主梳理
1.神经
2.化学 小肠黏膜
4.(1)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 内分泌系统 (2)相辅相成 共同调节 体内环境 人的行为、控制生殖
辨正误
(1)√
(2)× 提示:内分泌腺以及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共同构成内分泌系统。
(3)× 提示:不少激素有抑制作用。
(4)× 提示: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合作探究
1.(1)提示:自变量:稀盐酸的作用部位;因变量: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对照组:①。结论:盐酸不通过血液直接作用于胰腺,直接接受盐酸刺激的部位是小肠。
(2)提示:盐酸→感受器(小肠神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胰腺)→分泌胰液
(3)提示:自变量:是否切除神经;因变量: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对照组:①。结论:胰腺分泌胰液是可以不受神经调节的。
2.(1)提示:通过细砂、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混合研碎,过滤,彻底破坏神经细胞。
(2)提示:稀盐酸同一条狗的静脉―→胰腺不分泌胰液;
小肠黏膜提取液同一条狗的静脉―→胰腺不分泌胰液。
(3)提示:
INCLUDEPICTURE"T46.TIF" INCLUDEPICTURE "E:\\2024\\5.11\\学生word\\T46.TIF" \* MERGEFORMATINET
学以致用
1.B [切除小肠的神经,向小肠肠腔内注入稀盐酸,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细胞分泌促胰液素,从而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不符合题意;将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血液中,不会使狗分泌促胰液素,所以不会分泌胰液,B符合题意;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细胞分泌促胰液素,所以将黏膜、稀盐酸混合后制取的提取液注入狗的血液,促胰液素将刺激胰腺分泌胰液,C不符合题意;胃腔得到的食糜中含有胃酸,可以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从而促进胰腺分泌胰液,D不符合题意。]
2.A [迷走神经属于内脏运动神经,可控制胰腺的分泌活动,A错误。]
二、
自主梳理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 胸腺激素 肾上腺素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雌性激素 雄性激素 垂体 神经系统 T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应激 血糖
2.(1)性腺、肾上腺皮质和甲状腺 (2)下丘脑
3.(2)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负反馈 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③不利
微思考
提示:侏儒症—幼年缺乏生长激素、巨人症—幼年生长激素偏多、肢端肥大症—成年生长激素偏多、1型糖尿病—缺乏胰岛素、呆小症—幼年缺乏甲状腺激素、甲亢—甲状腺激素偏多。
辨正误
(1)√ (2)√ (3)√
(4)× 提示:垂体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
(5)× 提示: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使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增多。
(6)× 提示:胰岛分泌激素不受分级调节控制。
合作探究
1.(1)提示:能,生长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
(2)提示:不能。因为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口服会被蛋白酶水解而失效。氨基酸衍生物类的甲状腺激素、类固醇的性激素等可以口服。
(3)提示:垂体不仅分泌生长激素,而且分泌多种促激素分别支配性腺、肾上腺皮质和甲状腺的活动。垂体的活动受下丘脑的调节,下丘脑通过对垂体活动的调节来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2.(1)提示:垂体能分泌某种化学物质,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和分泌甲状腺激素。
(2)提示:下丘脑分泌的TRH能促进垂体分泌TSH。
(3)提示:甲状腺激素浓度增大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
(4)提示:下丘脑分泌的TRH可以促进垂体分泌TSH。垂体分泌的TSH可影响甲状腺的正常生长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
(5)提示:饮食长期缺碘,造成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偏低,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造成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促进了甲状腺的生长和发育,引起了甲状腺代偿性增生。
学以致用
3.D [分析表格可知,注射激素甲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则注射的是具有降低血糖作用的胰岛素;注射激素乙出现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则注射的是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软骨生长的生长激素;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是肾上腺素或甲状腺激素的作用,D正确,A、B、C错误。]
4.D [碘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导致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甲状腺的过度增生,A错误;碘甲亢患者与缺碘患者调节情况相反,由于短期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会负反馈抑制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导致其低于正常水平,B错误;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下丘脑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错误;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的某些细胞,使二者分泌的相关激素减少,因此下丘脑、垂体的某些细胞具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D正确。]
5.BCD [图中甲表示甲状腺,乙表示下丘脑,丙表示垂体,丙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A正确;乙表示下丘脑,下丘脑的神经细胞能分泌抗利尿激素,B错误;甲表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C错误;乙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调控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行调控,从而促进细胞代谢,因此若给人注射乙分泌的激素,则人的耗氧量将增加,D错误。]
随堂检测
1.A [据实验结果可知,实验①说明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节,实验②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受体液调节,故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调节,也受体液调节,A正确;由实验③④可知,胃酸和食物均不可直接引起胰液分泌量增加,而是在胃酸的作用下十二指肠产生的物质会促进胰液的分泌,B错误;神经中枢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包括脑和脊髓,十二指肠处不存在控制胰液分泌的神经中枢,C错误;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胰腺,D错误。]
2.D [分析题图可知,器官X为小肠,器官Y为胰腺,A正确;促胰液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器官Y(胰腺),B正确;胃酸直接刺激器官Y(胰腺)不能促进胰液分泌,D错误。]
3.B [垂体能够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作用于甲状腺,A正确;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B错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并且作用于垂体,C正确;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该激素几乎能够作用于全身细胞,D正确。]
4.B [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切除甲状腺后,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A正确;切除甲状腺后,下丘脑分泌的TRH增多,而下丘脑分泌的TRH会继续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服用甲状腺激素类药物,能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从而抑制甲状腺癌复发,C正确;激素和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就会被灭活,D正确。]
5.BCD [动物被运输过程中,先通过下丘脑和垂体促进皮质醇的分泌,皮质醇分泌过多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因此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A正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通过体液运输至全身各处,并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M(促肾上腺皮质激素),B错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激素的调节效应被放大,C错误;甲状腺激素分泌也有类似题图的分级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没有分级调节,D错误。]第2课时 激素的作用特点、体液调节及关注过量使用激素和滥用兴奋剂的问题 答案P182
课时学习目标 (1)概括激素的作用特点。(2)举例说明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稳态的调节。(3)概括比较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特点。(4)结合日常生活,讨论生活用品或食品中含有过量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5)讨论滥用兴奋剂的危害。
一、激素的作用特点
[微思考]
为什么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
[辨正误]
(1)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
(2)激素可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同时还具有催化作用。( )
(3)激素具有高效性,可以为细胞提供充足的能量供应。( )
(4)激素作用具有专一性,每种激素只能作用于一种细胞。( )
1.下面图1和图2分别表示肾上腺素和性激素的作用机制,据图分析以下问题。
图1
图2
(1)图1和图2中相应激素的受体位于哪里?
(2)需细胞质膜上受体参与的激素是哪类激素?并举例。
(3)需细胞内受体参与的激素是哪类激素?并举例。
(4)激素运输到全身各处,是不是对所有细胞都能起作用?其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2.正常人每100毫升血液中生长激素的含量还不到1微克。该激素分泌稍微多一点点,可使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得巨人症。此实例体现了激素作用的什么特点?
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促进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那么,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在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方面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呢?
1.激素作用的三个注意点
2.不同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及相应受体位置
(1)类固醇类: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孕激素等。
(2)氨基酸衍生物类: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
(3)蛋白质和多肽类:如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抗利尿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
【学以致用】
1.注射“长高针”是近些年悄然兴起的一种针对矮小症的治疗方式,但部分家长不经检查盲目给身高矮小的孩子使用“长高针”。“长高针”的有效成分是注射生长激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含量极其微少
B.生长激素通过血液定向运输到靶细胞、靶器官
C.生长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
D.滥用长高针可能会导致使用者出现内分泌紊乱
2.下列关于激素、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酶和神经递质都是有机物
B.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激素和酶发挥作用后就会失去活性
C.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信息分子,都可以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D.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也一定能产生酶
动物激素、酶与神经递质的比较
项目 动物激素 酶 神经递质
化学本质 蛋白质和多肽类、氨基酸衍生物类、类固醇类 蛋白质或RNA 主要是小分子化合物
产生部位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 活细胞(不考虑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 神经细胞
作用 调节 催化 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作用部位 靶细胞、靶器官 细胞内外 突触后膜
作用后去向 失活 数量和性质不变 被降解或回收
共同点 与相应的分子结合后发挥作用
二、体液调节、关注过量使用激素和滥用兴奋剂的问题
1.体液调节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1)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________ ________
反应速度 ________ 比较缓慢
作用范围 比较精准 比较广泛
作用时间 比较短 ________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①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能____________神经系统的______________。
②不少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成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3.关注过量使用激素和滥用兴奋剂的问题
(1)激素的种类
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激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激素。
(2)激素的使用
正常情况下,患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服用何种激素类药物及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兴奋剂
[微思考]
临床上给患者输入O2时,往往采用含有5%左右的CO2的混合气体,为什么?
[辨正误]
(1)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
(2)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较短。( )
(3)肾上腺素能随体液运输作用于人体,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速等,这一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
(4)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都是类固醇类激素。( )
(5)男性运动员滥用合成类固醇会导致睾丸萎缩,精子产生减少等不良后果。( )
1.请据资料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资料1: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母亲缺碘,供给胎儿的碘不足,势必使胎儿期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严重影响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发育。若不及时补充碘,将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婴幼儿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也会患呆小症,如果及时补充甲状腺激素可以使其发育恢复正常。
资料2:中枢神经系统可直接通过交感神经支配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当交感神经兴奋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髓质细胞上的N型受体,引起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资料1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2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紧张恐惧时,人体肾上腺素会在短时间内分泌增加,引起血压上升、心跳加快、代谢速率提高,这说明神经调节有什么特点?当恐惧因素消除后,心率一般不会马上恢复至安静水平,这说明体液调节有什么特点?
3.运动员服用睾酮衍生物后,会出现睾丸体积减小、精子生成量减少的现象。请你分析原因。
【学以致用】
3.人和高等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内分泌腺都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B.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长
C.垂体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D.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4.下列关于使用激素和滥用兴奋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都可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
B.在炎症肿胀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不会复发
C.滥用合成类固醇会导致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不良后果
D.兴奋剂的使用会导致原有的身体稳态遭到破坏
随堂检测
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
B.神经调节反应速度迅速
C.体液调节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
D.体液调节作用时间比较长
2.下列人体内激素间表现为拮抗作用的是( )
A.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3.高等动物体内同时含有神经系统和多种内分泌腺,由于外界环境和自身代谢的变化,动物体的很多生命活动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
C.在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D.因为激素发挥作用后即失活,所以体液调节持续时间一般比神经调节短
4.肾上腺糖皮质激素(GC)具有抗炎、抗毒素以及抗过敏等生理作用,其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CR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GC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经反馈调节下丘脑和垂体停止分泌CRH和ACTH
C.该调节机制可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D.使用GC类药物进行抗炎症治疗时应谨遵医嘱,以防肾上腺等器官功能减退
5.(多选)兴奋剂的使用会对运动员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作为一种蛋白质类兴奋剂,能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从平原进入高海拔地区,EPO分泌增加
B.对EPO的检测既可用血液检查,也可用尿样检查
C.由于存在负反馈调节,使用超剂量EPO短期内不会使红细胞数目偏高
D.长期使用超剂量EPO的运动员,在停用后容易出现贫血症状
第2课时 激素的作用特点、体液调节及关注过量使用激素和滥用兴奋剂的问题
一、
自主梳理
导管 信使 某些器官(靶器官)和细胞(靶细胞) 甚微 非常显著 相同 生长激素 相反 胰高血糖素
微思考
提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辨正误
(1)× 提示:激素不能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靶器官或靶细胞。
(2)× 提示:激素无催化作用。
(3)× 提示:激素不能提供能量。
(4)× 提示:甲状腺激素几乎可以作用于全身细胞。
合作探究
1.(1)提示:图1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质膜上,图2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内。
(2)提示:含氮类激素(除甲状腺激素),如多肽和蛋白质类(生长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除甲状腺激素外的氨基酸衍生物(如肾上腺素)。
(3)提示:类固醇类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孕激素等)、甲状腺激素等。
(4)提示:每种激素只能作用于各自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直接原因是靶细胞质膜上或膜内有与相应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根本原因是控制受体合成的基因只在靶细胞中表达。
2.提示:激素的高效作用。
3.提示:不具有协同作用。协同作用强调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同作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是两个不同的生理过程。
学以致用
1.B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各处,传递着各种信息,据此可知,生长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只对特定的靶细胞、靶器官起作用,B错误。]
2.C [神经递质大多是有机物,也有无机物,如一氧化氮,A错误;酶发挥作用后不失活,B错误;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D错误。]
二、
自主梳理
1.内环境稳态 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
2.(1)反射弧 体液运输 迅速 比较长 (2)①直接影响 发育和功能 ②中枢神经系统
3.(1)类固醇类 含氮类 (2)服用剂量和服用方式 (3)合成类固醇 雄性激素 内分泌 抑郁 精子
微思考
提示:CO2作为体液因子,可刺激呼吸中枢,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
辨正误
(1)× 提示: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是激素调节。
(2)× 提示:体液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作用时间较长。
(3)√ (4)√ (5)√
合作探究
1.提示:甲状腺激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提示:神经调节反应迅速。体液调节作用时间较长。
3.提示:运动员服用睾酮衍生物后,睾酮含量升高。其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导致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减少,不能继续维持睾丸的形态结构,睾丸萎缩,精子生成量减少。
学以致用
3.D [不少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本身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A错误;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比较精准,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B错误;下丘脑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C错误;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通过体液运输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从而及时排出多余的CO2,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D正确。]
4.B [在炎症肿胀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虽然确实能产生消炎止痛的效果,但一段时间后仍会旧病复发。]
随堂检测
1.C [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C错误。]
2.D [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生长发育,二者属于协同作用,A错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不同,既不是协同作用,也不是拮抗作用,B错误;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能促进血糖升高,二者属于协同作用,C错误;胰岛素的作用是使血糖降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使血糖升高,二者属于拮抗作用,D正确。]
3.D [人和动物体内的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失活,从而保证了机体激素调节的灵敏性,因此体内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但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其作用范围比较广泛,持续时间比较长,D错误。]
4.B [图中GC分泌的过程存在分级调节,CRH为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作用于垂体促进ACTH的分泌,ACTH为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进其分泌GC,A正确;GC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经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CRH和ACTH,使CRH和ACTH的分泌量减少,而不是停止分泌,B错误;图中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分级调节系统,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C正确;由于存在负反馈调节,临床用于抗炎症治疗的GC类药物,若大量且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下丘脑和垂体功能减退,由于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促进肾上腺皮质发育和产生GC,因此垂体功能减退会导致肾上腺的功能减退,D正确。]
5.BC [EPO是一种蛋白质类兴奋剂,正常情况下不会进入尿液中,B错误;EPO作为一种蛋白质类兴奋剂,能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虽然存在负反馈调节,但负反馈调节需要时间反应,因此使用超剂量EPO短期内会使红细胞数目偏高,C错误。](共44张PPT)
第二节 体液调节
第1课时 激素和激素调节作用
的发现及内分泌系统
分泌多种类型的激素
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激素的发现过程,强化发现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等科学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意识。
(2)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的功能。
(3)举例说明激素通过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等机制维持机体的稳态。
目录 CONTENTS
1.激素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发现
2.内分泌系统分泌多种
类型的激素
3.随堂检测
自主梳理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自主梳理
化学
1.沃泰默观点
胰腺分泌胰液只受______调节。
2.斯他林和贝利斯
神经
小肠黏膜
3.促胰液素
小肠黏膜产生,而非胰腺产生。
4.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1)激素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泌,而内分泌腺以及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共同构成____________。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
内分泌系统
(2)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关系
内分泌系统也是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__________的稳定,并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理过程。
相辅相成
共同调节
体内环境
人的行为、控制生殖
5.内分泌系统在动物体内作用
调节机体内各项生命活动
√
[辨正误]
(1)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作用于胰腺,促进胰液分泌。( )
(2)内分泌系统是由各种内分泌腺组成的。( )
提示:内分泌腺以及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共同构成内分泌系统。
(3)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都起促进作用。( )
提示:不少激素有抑制作用。
(4)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经导管运输到相应部位。( )
提示: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
×
×
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消化酶)经导管流向十二指肠,促进食物的消化。已知内脏器官大多同时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且刺激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能引起胰腺的分泌。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呢?请分析以下科学家的实验,并得出结论。
1.沃泰默的实验
①盐酸→狗的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盐酸→狗的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盐酸→狗的小肠肠腔(切除神经只留血管)→
胰腺分泌胰液
(1)①②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对照组分别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提示:自变量:稀盐酸的作用部位;因变量: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对照组:①。结论:盐酸不通过血液直接作用于胰腺,直接接受盐酸刺激的部位是小肠。
(2)请构建①组实验现象中的神经调节途径模型。
提示:盐酸→感受器(小肠神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胰腺)→分泌胰液
(3)①③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对照组分别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提示:自变量:是否切除神经;因变量: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对照组:①。结论:胰腺分泌胰液是可以不受神经调节的。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1)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中,是如何彻底排除神经的影响的?
提示:通过细砂、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混合研碎,过滤,彻底破坏神经细胞。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中,若排除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本身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可增设两组对照组,请写出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3)基于上面的实验分析,请构建概念图完善促胰液素分泌的调节机制。
提示:
胰液分泌的多种调节途径
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既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激素的调节。食物进入胃会刺激胃壁上的感受器,最终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酶);由胃进入小肠的食物和盐酸会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达胰腺,进而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 学以致用 】
B
1.对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部是黏膜)进行某种处理后,不会引起胰液分泌的是
( )
A.切除小肠的神经,向小肠肠腔内注入稀盐酸
B.不切除小肠的神经,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
C.将黏膜、稀盐酸混合后制取的提取液注入狗的血液
D.将从胃腔得到的食糜注入已切除神经的小肠肠腔内
解析:切除小肠的神经,向小肠肠腔内注入稀盐酸,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细胞分泌促胰液素,从而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不符合题意;
将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血液中,不会使狗分泌促胰液素,所以不会分泌胰液,B符合题意;
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细胞分泌促胰液素,所以将黏膜、稀盐酸混合后制取的提取液注入狗的血液,促胰液素将刺激胰腺分泌胰液,C不符合题意;
胃腔得到的食糜中含有胃酸,可以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从而促进胰腺分泌胰液,D不符合题意。
A
2.胰腺是人体内重要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等消化酶,胰液通过十二指肠进入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如图是胰液分泌的部分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迷走神经属于躯体运动神经,可控制胰腺的分泌活动
B.胰腺细胞合成和分泌各种消化酶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
C.图中促胰液素的作用体现了细胞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流
D.由图可以看出胰腺分泌胰液受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双重作用
解析:迷走神经属于内脏运动神经,可控制胰腺的分泌活动,A错误。
促甲
1.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
胸腺激素
肾上腺素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雌性激素
雄性激素
垂体
神经系统
T淋巴细胞
T淋
巴细胞
应激
血糖
2.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关系
(1)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它不仅分泌生长激素,而且分泌多种促激素分别支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活动。
(2)垂体的活动受到________的调节,下丘脑通过对垂体活动的调节来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3)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联系的重要环节。
性腺、肾上腺皮质和甲状腺
下丘脑
3.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1)反馈调节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偏低时,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增多,刺激垂体分泌______________,作用于甲状腺,促进____________的分泌;反之,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多时,通过________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则会受到抑制。
②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负反馈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注:(+)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
③意义:既能够保证机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又能防止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过多对机体带来______影响。
不利
[微思考]
你知道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1型糖尿病、呆小症、甲亢这些疾病的病因吗?
提示:侏儒症—幼年缺乏生长激素、巨人症—幼年生长激素偏多、肢端肥大症—成年生长激素偏多、1型糖尿病—缺乏胰岛素、呆小症—幼年缺乏甲状腺激素、甲亢—甲状腺激素偏多。
√
[辨正误]
(1)雄性激素在维持雄性第二性征方面起重要作用。( )
(2)垂体的活动受到下丘脑的调节。( )
(3)下丘脑中的某些神经细胞兼有内分泌功能。( )
(4)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
提示:垂体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
(5)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减少。( )
提示: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使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增多。
(6)所有激素的分泌都是通过下丘脑到垂体再到相应腺体来分级调节的( )
提示:胰岛分泌激素不受分级调节控制。
√
√
×
×
×
1.根据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和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在侏儒症患者幼年时给他们注射生长激素,
他们的症状能缓解吗?
提示:能,生长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
(2)生长激素能否通过口服的方式给药?为什么?哪些
激素可以口服?
提示:不能。因为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口服会被蛋白酶水解而失效。氨基酸衍生物类的甲状腺激素、类固醇的性激素等可以口服。
(3)为什么说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环节?
提示:垂体不仅分泌生长激素,而且分泌多种促激素分别支配性腺、肾上腺皮质和甲状腺的活动。垂体的活动受下丘脑的调节,下丘脑通过对垂体活动的调节来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2.根据问题情境分析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机制。
(1)摘除大鼠的垂体,甲状腺将萎缩,甲状腺激素显著减少;如果给该大鼠注射垂体的提取物,可以部分恢复甲状腺的大小,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垂体能分泌某种化学物质,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和分泌甲状腺激素。
(2)向动物静脉中注射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可增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量,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下丘脑分泌的TRH能促进垂体分泌TSH。
(3)向动物的静脉中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后,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会明显降低,这又说明了什么?
提示:甲状腺激素浓度增大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
(4)由以上几个问题分析,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中,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有何关系?
提示:下丘脑分泌的TRH可以促进垂体分泌TSH。垂体分泌的TSH可影响甲状腺的正常生长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
(5)饮食长期缺碘,会造成甲状腺代偿性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请简要叙述大脖子病的发病机理。
提示:饮食长期缺碘,造成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偏低,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造成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促进了甲状腺的生长和发育,引起了甲状腺代偿性增生。
1.下丘脑、垂体和相关腺体的关系
(1)在“下丘脑→垂体→相应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中,若顺序靠前的腺体被切除,则其后的腺体分泌的激素含量降低,其前的腺体所分泌的激素含量升高。
(2)在“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激素”中,若顺序靠前的激素分泌量增加(减少),则其后的激素分泌量增加(减少),其前的激素分泌量减少(增加)。
2.反馈调节的两种类型
(1)正反馈:加强并偏离静息水平,如血液凝固、排尿排便、分娩等。
(2)负反馈:偏离后纠正回归到静息水平,在生物体中更常见,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
【 学以致用 】
D
3.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小鼠注射了甲、乙、丙三种激素,下表表示的是注射相应激素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生理反应。据此判断,甲、乙、丙三种激素的名称分别是( )
注射的 激素 生理反应
甲 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
乙 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
丙 呼吸、心率加快,体内产热量增加
A.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D.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解析:分析表格可知,注射激素甲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则注射的是具有降低血糖作用的胰岛素;注射激素乙出现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则注射的是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软骨生长的生长激素;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是肾上腺素或甲状腺激素的作用,D正确,A、B、C错误。
注射的 激素 生理反应
甲 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
乙 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
丙 呼吸、心率加快,体内产热量增加
A.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D.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4.食物中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过度增生,形成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有一部分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由于短期内碘摄入过量会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即碘甲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缺碘引起的正反馈调节机制导致甲状腺过度增生
B.碘甲亢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正常水平
C.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甲状腺
D.下丘脑、垂体的某些细胞也具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D
解析:碘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导致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甲状腺的过度增生,A错误;
碘甲亢患者与缺碘患者调节情况相反,由于短期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会负反馈抑制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导致其低于正常水平,B错误;
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下丘脑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错误;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的某些细胞,使二者分泌的相关激素减少,因此下丘脑、垂体的某些细胞具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D正确。
5.(多选)下图表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相应器官,箭头表示分泌的激素所作用的对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丙代表垂体,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能分泌抗利尿激素的器官是丙
C.甲能分泌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乙和丙
D.若给人注射乙分泌的激素,则人的耗氧量将减少
解析:图中甲表示甲状腺,乙表示下丘脑,丙表示垂体,丙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A正确;乙表示下丘脑,下丘脑的神经细胞能分泌抗利尿激素,B错误;甲表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C错误;乙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调控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行调控,从而促进细胞代谢,因此若给人注射乙分泌的激素,则人的耗氧量将增加,D错误。
BCD
根据箭头特点突破激素分级调节示意图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中,如果把腺体及激素等文字去除并做一些变形,识图的关键是先找出垂体的位置,即根据箭头的特点“两进一出”判断出垂体,然后根据垂体与下丘脑和甲状腺的关系等判断相关结构。
A
1.为研究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机制,研究人员对动物做了下列实验,①用适宜的电流刺激通向胰腺的神经,胰液分泌量增加;②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从另一些动物的胃中取出少量部分被消化了的食物,导入十二指肠中,胰液分泌量大量增加;③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把一些相同成分的食物不经过胃而直接引入十二指肠中,胰液分泌量不增加;④将稀盐酸注入血浆中,胰液分泌量不增加。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调节,也受体液调节
B.直接引起胰液分泌量增加的物质不是盐酸,而是食物
C.十二指肠处存在控制胰液分泌的神经中枢
D.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胰腺
解析:据实验结果可知,实验①说明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节,实验②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受体液调节,故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调节,也受体液调节,A正确;
由实验③④可知,胃酸和食物均不可直接引起胰液分泌量增加,而是在胃酸的作用下十二指肠产生的物质会促进胰液的分泌,B错误;
神经中枢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包括脑和脊髓,十二指肠处不存在控制胰液分泌的神经中枢,C错误;
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胰腺,D错误。
D
2.如图是促胰液素产生和发挥作用过程的图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器官X为小肠,器官Y为胰腺
B.促胰液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器官Y
C.促胰液素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的蛋白质
D.胃酸直接刺激器官Y也可促进胰液分泌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器官X为小肠,器官Y为胰腺,A正确;
促胰液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器官Y(胰腺),B正确;
胃酸直接刺激器官Y(胰腺)不能促进胰液分泌,D错误。
B
3.下列动物激素与其产生部位、靶器官(或靶细胞)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垂体)→甲状腺
B.生长激素(下丘脑)→几乎全身细胞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垂体
D.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几乎全身细胞
解析:垂体能够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作用于甲状腺,A正确;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B错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并且作用于垂体,C正确;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该激素几乎能够作用于全身细胞,D正确。
B
4.切除甲状腺是治疗甲状腺癌的常用措施,但患者体内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残留的甲状腺癌细胞生长、发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切除甲状腺后,患者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切除甲状腺后,患者下丘脑分泌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能发挥作用
C.服用甲状腺激素类药物能抑制甲状腺癌复发
D.甲状腺激素类药物发挥作用后在患者体内失活
解析: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切除甲状腺后,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A正确;
切除甲状腺后,下丘脑分泌的TRH增多,而下丘脑分泌的TRH会继续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
服用甲状腺激素类药物,能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从而抑制甲状腺癌复发,C正确;
激素和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就会被灭活,D正确。
BCD
5.(多选)动物在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如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定向运输至垂体,促使垂体分泌M
C.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激素的调节效应被减小
D.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也有类似上图的分级调节
解析:动物被运输过程中,先通过下丘脑和垂体促进皮质醇的分泌,皮质醇分泌过多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因此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A正确;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通过体液运输至全身各处,并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M(促肾上腺皮质激素),B错误;
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激素的调节效应被放大,C错误;
甲状腺激素分泌也有类似题图的分级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没有分级调节,D错误。
A.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定向运输至垂体,促使垂体分泌M
C.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激素的调节效应被减小
D.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也有类似上图的分级调节(共34张PPT)
第2课时 激素的作用特点、体液调节及关注过量使用激素和滥用兴奋剂的问题
课时学习目标
(1)概括激素的作用特点。
(2)举例说明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稳态的调节。
(3)概括比较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特点。
(4)结合日常生活,讨论生活用品或食品中含有过量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讨论滥用兴奋剂的危害。
目录 CONTENTS
1.激素的作用特点
2.体液调节、关注过量使用激素和滥用兴奋剂的问题
3.随堂检测
自主梳理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自主梳理
导管
信使
某些器官(靶器官)和细胞(靶细胞)
甚微
非常显著
相同
生长激素
相反
胰高血糖素
[微思考]
为什么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
提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
[辨正误]
(1)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
提示:激素不能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靶器官或靶细胞。
(2)激素可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同时还具有催化作用。( )
提示:激素无催化作用。
(3)激素具有高效性,可以为细胞提供充足的能量供应。( )
提示:激素不能提供能量。
(4)激素作用具有专一性,每种激素只能作用于一种细胞。( )
提示:甲状腺激素几乎可以作用于全身细胞。
×
×
×
1.下面图1和图2分别表示肾上腺素和性激素的作用机制,据图分析以下问题。
图1 图2
(1)图1和图2中相应激素的受体位于哪里?
提示:图1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质膜上,图2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内。
(2)需细胞质膜上受体参与的激素是哪类激素?并举例。
提示:含氮类激素(除甲状腺激素),如多肽和蛋白质类(生长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除甲状腺激素外的氨基酸衍生物(如肾上腺素)。
(3)需细胞内受体参与的激素是哪类激素?并举例。
提示:类固醇类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孕激素等)、甲状腺激素等。
(4)激素运输到全身各处,是不是对所有细胞都能起作用?其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提示:每种激素只能作用于各自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直接原因是靶细胞质膜上或膜内有与相应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根本原因是控制受体合成的基因只在靶细胞中表达。
2.正常人每100毫升血液中生长激素的含量还不到1微克。该激素分泌稍微多一点点,可使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得巨人症。此实例体现了激素作用的什么特点?
提示:激素的高效作用。
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促进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那么,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在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方面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呢?
提示:不具有协同作用。协同作用强调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同作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是两个不同的生理过程。
1.激素作用的三个注意点
2.不同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及相应受体位置
(1)类固醇类: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孕激素等。
(2)氨基酸衍生物类: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
(3)蛋白质和多肽类:如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抗利尿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
【 学以致用 】
B
1.注射“长高针”是近些年悄然兴起的一种针对矮小症的治疗方式,但部分家长不经检查盲目给身高矮小的孩子使用“长高针”。“长高针”的有效成分是注射生长激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含量极其微少
B.生长激素通过血液定向运输到靶细胞、靶器官
C.生长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
D.滥用长高针可能会导致使用者出现内分泌紊乱
解析: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各处,传递着各种信息,据此可知,生长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只对特定的靶细胞、靶器官起作用,B错误。
C
2.下列关于激素、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酶和神经递质都是有机物
B.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激素和酶发挥作用后就会失去活性
C.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信息分子,都可以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D.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也一定能产生酶
解析:神经递质大多是有机物,也有无机物,如一氧化氮,A错误;酶发挥作用后不失活,B错误;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D错误。
动物激素、酶与神经递质的比较
项目 动物激素 酶 神经递质
化学本质 蛋白质和多肽类、氨基酸衍生物类、类固醇类 蛋白质或RNA 主要是小分子化合物
产生部位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 活细胞(不考虑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 神经细胞
作用 调节 催化 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作用部位 靶细胞、靶器官 细胞内外 突触后膜
作用后去向 失活 数量和性质不变 被降解或回收
共同点 与相应的分子结合后发挥作用
内环境稳态
1.体液调节
细胞外液(血浆、
组织液、淋巴)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1)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________ __________
反应速度 ______ 比较缓慢
作用范围 比较精准 比较广泛
作用时间 比较短 ________
反射弧
体液运输
迅速
比较长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①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能__________神经系统的____________。
②不少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______________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成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直接影响
发育和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3.关注过量使用激素和滥用兴奋剂的问题
(1)激素的种类
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激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激素。
(2)激素的使用
正常情况下,患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服用何种激素类药物及其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固醇类
含氮类
服用剂量和服用方式
(3)兴奋剂
合成类固醇
雄性激素
内分泌
抑郁
精子
[微思考]
临床上给患者输入O2时,往往采用含有5%左右的CO2的混合气体,为什么?
提示:CO2作为体液因子,可刺激呼吸中枢,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
×
[辨正误]
(1)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
提示: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是激素调节。
(2)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较短。( )
提示:体液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作用时间较长。
(3)肾上腺素能随体液运输作用于人体,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速等,这一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
(4)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都是类固醇类激素。( )
(5)男性运动员滥用合成类固醇会导致睾丸萎缩,精子产生减少等不良后果。( )
×
√
√
√
1.请据资料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资料1: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母亲缺碘,供给胎儿的碘不足,势必使胎儿期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严重影响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发育。若不及时补充碘,将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婴幼儿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也会患呆小症,如果及时补充甲状腺激素可以使其发育恢复正常。
资料2:中枢神经系统可直接通过交感神经支配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当交感神经兴奋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髓质细胞上的N型受体,引起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资料1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2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甲状腺激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在紧张恐惧时,人体肾上腺素会在短时间内分泌增加,引起血压上升、心跳加快、代谢速率提高,这说明神经调节有什么特点?当恐惧因素消除后,心率一般不会马上恢复至安静水平,这说明体液调节有什么特点?
提示:神经调节反应迅速。体液调节作用时间较长。
3.运动员服用睾酮衍生物后,会出现睾丸体积减小、精子生成量减少的现象。请你分析原因。
提示:运动员服用睾酮衍生物后,睾酮含量升高。其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导致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减少,不能继续维持睾丸的形态结构,睾丸萎缩,精子生成量减少。
【 学以致用 】
D
3.人和高等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内分泌腺都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B.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长
C.垂体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D.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解析:不少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本身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A错误;
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比较精准,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B错误;
下丘脑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C错误;
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通过体液运输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从而及时排出多余的CO2,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D正确。
4.下列关于使用激素和滥用兴奋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都可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
B.在炎症肿胀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不会复发
C.滥用合成类固醇会导致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不良后果
D.兴奋剂的使用会导致原有的身体稳态遭到破坏
解析:在炎症肿胀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虽然确实能产生消炎止痛的效果,但一段时间后仍会旧病复发。
B
C
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
B.神经调节反应速度迅速
C.体液调节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
D.体液调节作用时间比较长
解析: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C错误。
D
2.下列人体内激素间表现为拮抗作用的是( )
A.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解析: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生长发育,二者属于协同作用,A错误;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不同,既不是协同作用,也不是拮抗作用,B错误;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能促进血糖升高,二者属于协同作用,C错误;
胰岛素的作用是使血糖降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使血糖升高,二者属于拮抗作用,D正确。
D
3.高等动物体内同时含有神经系统和多种内分泌腺,由于外界环境和自身代谢的变化,动物体的很多生命活动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
C.在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D.因为激素发挥作用后即失活,所以体液调节持续时间一般比神经调节短
解析:人和动物体内的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失活,从而保证了机体激素调节的灵敏性,因此体内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但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其作用范围比较广泛,持续时间比较长,D错误。
B
4.肾上腺糖皮质激素(GC)具有抗炎、抗毒素以及抗过敏等生理作用,其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CR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为促肾上
腺皮质激素
B.GC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经反馈调节下丘脑和垂体停止
分泌CRH和ACTH
C.该调节机制可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D.使用GC类药物进行抗炎症治疗时应谨遵医嘱,以防肾上腺等器官功能减退
解析:图中GC分泌的过程存在分级调节,CRH为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作用于垂体促进ACTH的分泌,ACTH为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进其分泌GC,A正确;GC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经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CRH和ACTH,使CRH和ACTH的分泌量减少,而不是停止分泌,B错误;
图中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分级调节系统,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C正确;
由于存在负反馈调节,临床用于抗炎症治疗的GC类药物,若大量且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下丘脑和垂体功能减退,由于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促进肾上腺皮质发育和产生GC,因此垂体功能减退会导致肾上腺的功能减退,D正确。
A.图中CR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为促肾上
腺皮质激素
B.GC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经反馈调节下丘脑和垂体停止
分泌CRH和ACTH
C.该调节机制可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D.使用GC类药物进行抗炎症治疗时应谨遵医嘱,以防肾上腺等器官功能减退
BC
5.(多选)兴奋剂的使用会对运动员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作为一种蛋白质类兴奋剂,能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从平原进入高海拔地区,EPO分泌增加
B.对EPO的检测既可用血液检查,也可用尿样检查
C.由于存在负反馈调节,使用超剂量EPO短期内不会使红细胞数目偏高
D.长期使用超剂量EPO的运动员,在停用后容易出现贫血症状
解析:EPO是一种蛋白质类兴奋剂,正常情况下不会进入尿液中,B错误;
EPO作为一种蛋白质类兴奋剂,能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虽然存在负反馈调节,但负反馈调节需要时间反应,因此使用超剂量EPO短期内会使红细胞数目偏高,C错误。限时练5 激素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发现及内分泌系统分泌多 种类型的激素
(分值:50分)
选择题:第1~9题,每小题3分,共27分。答案P197
【基础对点】
知识点1 激素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发现
1.1902年,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大胆地作出假设,最终发现了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后,可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胃酸小肠→促胰液素胰腺→胰液
①过程肯定为神经调节
②过程肯定为激素调节
小肠是控制胰液分泌的神经中枢
①②过程都属于激素调节
2.斯他林和贝利斯在研究胰液分泌过程中发现了动物激素——促胰液素,他们的实验设计中最关键的是( )
将盐酸注射到狗的小肠腔中
将盐酸注射到狗的血液中
将狗的小肠的神经剔除,然后将盐酸注射到狗的小肠中
将狗的小肠黏膜和稀盐酸在体外研磨,制成提取液,然后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
3.(2023·河南商丘高二阶段练习)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小肠,其中的酶用来消化食物,如图是胰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促胰液素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证明了机制2,同时否定了机制1
若切断迷走神经后胰液分泌量显著减少,则可证明机制1的存在
若切断通往小肠的神经后,肠道内的盐酸仍能引起胰液分泌,则可证明机制2的存在
知识点2 内分泌系统分泌多种类型的激素
4.下列各组高等动物产生的激素中,由同一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是( )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雄性激素
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
5.家鸡受激素等影响偶尔会发生雌鸡雄性化的性反转现象。雌鸡发生性反转会表现出鸡冠增大、羽毛鲜艳、好斗打鸣、追逐母鸡等雄性特征。与此有关的激素及其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雌鸡雄性化转化
雄性激素,促进雄性生殖器官发育,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
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羽毛生长变鲜艳
肾上腺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促进鸡冠等雄性特征形成
6.右图为动物的某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该生理过程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可与激素Y表现为拮抗作用
长期注射激素Y可导致性腺衰退
激素Y到达靶细胞后,通过主动运输进入靶细胞内发挥作用
该生理过程体现了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
【综合提升】
7.下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流动情况,①②表示物质,并且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若该器官为甲状腺,②可表示甲状腺激素,幼年缺乏可患侏儒症
若该器官为胰腺,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可表示胰液
若该器官为肝脏,①可能是胰岛素,②可表示释放的葡萄糖
若该器官为性腺,②可表示性激素,化学本质为类固醇类
8.(多选)2 000多年以前,中医文献中已有关于瘿的记载,瘿就是现在所说的地方性甲状腺肿。中医文献中说“山居多瘿”,又说“海藻治瘿”,这是对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正确描述和有效防治方法的记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促甲状腺激素过量
山区土壤和水中缺碘导致“山居多瘿”,海藻含碘因而“海藻治瘿”
患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孕妇,所生孩子容易患侏儒症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患者可以适当补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9.(多选)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于甲状腺激素,右图显示的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图中表示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受神经和激素调节
甲的名称是下丘脑,分泌的a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内分泌腺的活动可以受到不止一种激素的调节
c→甲、c→乙是机体的一种负反馈调节,利于维持内环境中激素c浓度的相对稳定
10.(12分)如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4分)盐酸刺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其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血液传送至胰腺,促使其分泌胰液。表明机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2)(3分)图示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机体还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3)(3分)研究者又进一步研究刺激迷走神经、注射不同剂量促胰液素对胰液分泌量的效应,结果如表。
处理方式 刺激迷走神经 注射促胰液素 刺激迷走神经同时注射促胰液素
时间/剂量 3 min 1 mg 3 min和1 mg
分泌量(滴/15 min) 8 11 43
时间/剂量 3 min 2 mg 3 min和2 mg
分泌量(滴/15 min) 8 37 88
时间/剂量 3 min 3 mg 3 min和3 mg
分泌量(滴/15 min) 8 62 120
由表中数据可知,单独刺激迷走神经或注射促胰液素与二者同时作用相比,________________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4)(2分)分泌胰液的胰腺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外分泌腺”或“内分泌腺”)。
11.(11分)某学校的科研小组发现,给雄性小白鼠注射促性腺激素,会使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基于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认识,同学们对此现象提出了假说并设计了相关的实验。请帮他们完善相关的实验。
(1)(3分)设计实验前,同学们就此现象提出了两个假说:
假说一:促性腺激素直接________下丘脑的分泌活动。
假说二:促性腺激素通过________性腺分泌睾酮,再由睾酮________下丘脑的分泌活动。
(2)(4分)实验步骤:
①选取________________的雄性小白鼠若干,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
②用手术器械将甲组小白鼠的垂体切除,适量注射________,测定血液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将乙组小白鼠摘除睾丸,适量注射______________,测定血液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
(3)(4分)预测结果:
①若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假说一成立;
②若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假说二成立;
③若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假说一和假说二均成立。
限时练5 激素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发现及内分泌系统分泌多种类型的激素
1.B [①过程是化学物质(胃酸)对小肠的直接刺激,不属于神经调节,也不属于激素调节,A、D错误;②过程是促胰液素调节胰液的分泌,该过程属于激素调节,B正确;小肠不属于神经系统,不是控制胰液分泌的神经中枢,C错误。]
2.D [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细胞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促胰液素),其随血液流到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为证明此推测,斯他林和贝利斯取狗的小肠黏膜加细砂和稀盐酸研碎,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结果胰腺分泌胰液,支持上述推测,D正确;A、B、C是沃泰默的实验设计。]
3.B [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证明了机制2的存在,但并没有否定机制1的存在,B错误;若切断迷走神经后胰液分泌量显著减少,证明机制1在促进胰液分泌中起作用,可证明机制1的存在,C正确;若切断通往小肠的神经后,肠道内的盐酸仍能引起胰液分泌,则可证明存在化学物质的调节,即机制2的存在,D正确。]
4.B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由垂体分泌,雄性激素由睾丸分泌,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B正确。]
5.B [雌鸡出现的羽毛鲜艳、好斗打鸣、追逐母鸡等雄性特征是其体内的雄性激素分泌增多导致的。雄性激素具有促进雄性生殖器官发育,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的作用。]
6.C [该生理过程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Y是卵巢分泌的促进卵子发育和排卵的雌性激素,两者对于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表现为拮抗作用,A正确;Y是雌性激素,长期注射雌性激素,体内雌性激素含量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激素的分泌,进而导致性腺衰退,B正确;雌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简单扩散,C错误;性激素的调节过程中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D正确。]
7.D [若该器官为甲状腺,②可表示甲状腺激素,幼年缺乏可导致呆小症,A错误;若该器官为胰腺,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不可能是胰液,胰液是通过导管释放到十二指肠,不释放到血液中,B错误;若该器官为肝脏,①可能是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水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②可表示释放到血液中的葡萄糖,补充血糖,C错误。]
8.AB [地方性甲状腺肿出现的原因是: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缺碘时,甲状腺会出现代偿性增生,导致甲状腺肿大,此种病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人,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高于正常人,A正确;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缺碘时,甲状腺会出现代偿性增生,导致甲状腺肿大,故山区土壤和水中缺碘时导致“山居多瘿”;海藻含碘丰富,可以为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提供碘,因而“海藻治瘿”,B正确;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作用,患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孕妇,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所生孩子容易患呆小症,C错误;地方性甲状腺肿出现的原因是缺少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碘,所以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可以适当补充碘,D错误。]
9.AB [图中表示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受激素调节,A错误;图中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丙为肾上腺,a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B错误;据图分析,乙(垂体)等内分泌腺的活动可以受到不止一种激素的调节,C正确;c为肾上腺皮质激素,c→甲、c→乙表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时对垂体和下丘脑的抑制作用,是机体的一种负反馈调节,意义在于维持内环境中激素c浓度的相对稳定,D正确。]
10.(1)小肠(或小肠黏膜) 促胰液素 激素调节 (2)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 神经调节 (3)二者同时作用 (4)外分泌腺
解析 (1)据图可知,图中的盐酸可刺激小肠(小肠黏膜),从而使其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经血液传送至胰腺,促使胰腺分泌胰液。这表明机体通过激素调节的方式实现了对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2)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肌肉、腺体或其他结构,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该过程说明机体还可通过神经调节的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3)表中数据显示,单独刺激迷走神经或单独注射促胰液素与二者同时作用相比,二者同时作用的胰液分泌量明显更多,故二者同时作用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更显著。(4)胰腺有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两部分,胰液是由胰腺的外分泌腺分泌的,分泌之后通过导管运送到消化道内起消化作用。
11.(1)抑制 促进 抑制
(2)①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正常 ②睾酮(或雄性激素) 促性腺激素
(3)①只有乙组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明显减少(甲组变化不明显) ②只有甲组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明显减少(乙组变化不明显) ③若甲组和乙组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均明显减少
解析 (1)根据题干中“科研小组发现,给雄性小白鼠注射促性腺激素,会使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就此现象提出了两个假说:假说一:促性腺激素直接抑制下丘脑的分泌活动。假说二:促性腺激素通过促进性腺分泌睾酮,再由睾酮抑制下丘脑的分泌活动。
(2)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和等量原则,因此实验步骤①中要选取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正常的雄性小白鼠若干,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实验步骤②用手术器械将甲组小白鼠的垂体切除,适量注射睾酮(或雄性激素),这样可以排除促性腺激素的作用,单独观察睾酮对下丘脑的作用;将乙组小白鼠摘除睾丸,适量注射促性腺激素,这样可以排除睾酮的作用,单独观察促性腺激素对下丘脑的作用。
(3)预测结果:
①若假说一成立(即促性腺激素直接抑制下丘脑的分泌活动,导致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甲组切除了垂体,不能产生促性腺激素,而乙组摘除了睾丸,适量注射促性腺激素,能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可预测只有乙组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明显减少;
②若假说二成立(即促性腺激素通过促进性腺分泌睾酮,再由睾酮抑制下丘脑的分泌活动,导致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甲组只切除了垂体,保留了睾丸,注射了睾酮,能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而乙组摘除了睾丸,不能产生睾酮,可预测只有甲组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明显减少;
③若假说一和假说二均成立,可预测甲组和乙组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均明显减少。限时练6 激素的作用特点、体液调节及关注过量使用激素和滥用兴奋剂的问题
(分值:50分)
选择题:第1~11题,每小题3分,共33分。答案P197
【基础对点】
知识点1 激素的作用特点
1.双酚A是一种干扰内分泌的环境激素,进入机体后能通过与雌性激素相同的方式影响机体功能。下列关于双酚A的叙述,正确的是( )
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
进入机体后会引起雌性激素的分泌增加
不能与雌性激素受体结合
在体内大量积累后才会改变生理活动
2.如图是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以通过体液的运输到达靶细胞
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
若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靶细胞可以是垂体细胞
若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则垂体细胞不可能成为靶细胞
3.洗冷水澡或冬泳(水温低于15 ℃)可使人体血管收缩,应激性增强,心情愉快且免疫力提高。研究表明有许多化学物质(调节因子)参与了该过程的调节,下列关于调节因子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一定会通过体液进行运输
均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微量但作用效果显著
均是单体构成的多聚体
知识点2 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的体液调节
4.在结束比赛初期,运动员的呼吸、心跳等并没有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是( )
体液调节作用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作用时间比较长
体液调节反应迅速
神经调节反应较缓慢
5.信息分子是指生物体内、外具有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下列有关信息分子发挥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二氧化碳作为体液中的化学信号分子刺激呼吸中枢调节呼吸运动
信息分子都要通过体液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而发挥作用
神经递质均需囊泡运输,释放后需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信息分子通过直接参与靶细胞的代谢过程发挥调节作用
6.食物进入胃后,可通过以下途径调节胃液分泌:途径1是食物刺激胃中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引起胃液分泌;途径2是食物中某些化学成分直接刺激胃部G细胞使其释放胃泌素,进而使胃液分泌增多;途径3是随着胃液分泌的进行,胃内pH逐渐下降,胃泌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途径1中胃液分泌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
途径2中胃液分泌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途径3说明胃液分泌的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方式
胃液的分泌受多种通信分子共同调控
知识点3 关注过量使用激素和滥用兴奋剂的问题
7.根据世界反兴奋剂规定,对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做出禁赛处理。睾酮是一种激素,可促进肌肉生长、增强肌肉力量。人工合成的睾酮衍生物是一种兴奋剂,口服后可提高比赛成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睾酮衍生物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睾酮衍生物经血液定向运输到相应肌肉细胞
睾酮衍生物为肌肉细胞提供能量,以增强肌肉力量
睾酮衍生物可使肌肉细胞原有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8.下列关于使用兴奋剂对运动员的危害、对体育的危害、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叙述错误的是( )
对运动员是身体和精神的伤害,以及不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合成类固醇为人体的成分,使用后不会引起内分泌系统紊乱,也不会出现抑郁情绪
对国家和社会是影响国家声誉和集体形象、影响社会风气、浪费社会资源
对体育是破坏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影响科学训练、影响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合提升】
9.血液中的CO2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与水结合生成碳酸后解离出H+,H+刺激位于延髓的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O2作为调节因子通过体液运输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H+刺激延髓的化学感受器引起膜外K+内流产生动作电位
CO2刺激呼吸运动加深加快的过程需依赖完整的反射弧
给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输氧时气体中需含一定浓度的CO2
10.(多选)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示了人体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存在生物钟,其调控机理为:视网膜在受到光周期信号的刺激后,将信号传递至SCN,进而调控松果体细胞分泌褪黑素(一种胺类激素),其分泌是由神经反射活动导致的,白天褪黑素分泌少,晚上分泌多,能使人在夜间迅速入睡并延续睡眠时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褪黑素的分泌过程可以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
熬夜玩手机会促进机体褪黑素分泌,干扰睡眠
研究表明褪黑素能抑制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活动,属于反馈调节
褪黑素浓度低,效果显著,体现了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11.(多选)科学家通过对“氧气感应机制”的研究发现,当人体细胞处于氧气不足状态时,会合成蛋白质HIF-1,能诱导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PO促进人体产生更多新生血管和红细胞,以携带更多的氧气供应组织细胞;当氧气充足时,部分HIF-1被降解,EPO数量降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高原地区居民机体内可产生大量的红细胞,这与EPO的作用有关
若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贫血症状,可通过注射EPO进行缓解治疗
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线粒体内膜上与NADPH结合生成水
当氧气充足时,HIF-1大量合成,EPO数量增多
12.(17分)《黄帝内经》中“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阐述了生物体的生物节律现象,生物体内调节生物节律的机制称为生物钟。褪黑素是松果体分泌的具有昼夜节律的胺类激素,在调节睡眠质量、生殖系统发育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图1为褪黑素的分泌规律,图2为褪黑素调节生殖系统发育的作用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6分)由图1可知,褪黑素的分泌可能与________刺激有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分)若摘除小鼠体内的性腺,则GnRH的分泌会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性激素需要进入靶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外,性激素的分泌需要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该调节方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分)结合图1和图2分析,儿童夜间开灯睡觉可能导致性早熟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时练6 激素的作用特点、体液调节及关注过量使用激素和滥用兴奋剂的问题
1.A [双酚A是一种环境激素,进入机体后能通过与雌性激素相同的方式影响机体功能,说明双酚A也是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A正确;由题意“双酚A进入机体后能通过与雌性激素相同的方式影响机体功能”可知,双酚A进入机体能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进而导致雌性激素的分泌减少,B错误;双酚A能与雌性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C错误;激素的含量甚微,但其作用显著,双酚A通过与雌性激素相同的方式影响机体功能,说明双酚A的含量也甚微,但作用显著,D错误。]
2.D [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至靶细胞,可与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糖蛋白)结合,使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A、B正确;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C正确;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反馈调节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因此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也可以是垂体细胞,D错误。]
3.D [洗冷水澡或冬泳可使人体血管收缩,应激性增强,并提高免疫力,参与这些反应的化学物质(调节因子)分别是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等,这三种物质起作用的共同点是: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微量但作用效果显著。多糖、蛋白质、核酸的基本单位分别是单糖、氨基酸、核苷酸,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而多糖、蛋白质、核酸均是单体构成的多聚体,参与上述调节过程的物质有神经递质、激素等,神经递质主要是胆碱类、氨基酸类(如谷氨酸)、单胺类等,激素主要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这些物质有的是蛋白质或多肽,有的是氨基酸,有的是其他成分,不一定是单体构成的多聚体。综上所述,A、B、C正确,D错误。]
4.B [体液调节的作用特点是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在比赛结束后,仍有激素在发挥作用,故运动员的呼吸、心跳等并没有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
5.A [二氧化碳作为体液中的化学信号分子可通过体液传送,刺激脑干中的呼吸中枢,进而调节呼吸运动,A正确;神经递质、激素等信息分子需要经过体液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发挥作用,但是有的信息分子可以通过相邻细胞直接接触发挥作用,有的信息分子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B错误;神经递质绝大多数需要囊泡运输,但一氧化氮(一种神经递质)是气体,它能够经简单扩散通过细胞质膜,不需要通过囊泡运输,C错误;信息分子的作用是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并不能直接参与靶细胞的代谢,D错误。]
6.B [途径1是食物刺激胃中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引起胃液分泌,说明胃液分泌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A正确;途径2是食物中某些化学成分直接刺激胃部G细胞使其释放胃泌素,进而使胃液分泌增多,说明途径2中胃液分泌的调节方式是体液调节,B错误;途径3是随着胃液分泌的进行,胃内pH逐渐下降,胃泌素的分泌受到抑制,说明胃液分泌的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方式,C正确;胃液的分泌涉及神经递质、胃泌素等多种通信分子参与,D正确。]
7.D [由题干睾酮衍生物可被口服推知,其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A错误;睾酮衍生物经血液运输到全身,并非定向运输到相应肌肉细胞,B错误;睾酮衍生物作为睾酮激素类似物,起调节作用,并不能为肌肉细胞提供能量,C错误;睾酮衍生物通过调节作用,使肌肉细胞原有生理活动发生变化,进而可促进肌肉生长、增强肌肉力量,D正确。]
8.B [兴奋剂是违禁物品,对运动员是身体和精神的伤害,以及不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A正确;滥用合成类固醇会导致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不良后果。生理方面,会引起内分泌系统紊乱、肝功能损伤、心血管系统患病,甚至引起恶性肿瘤和免疫功能障碍等;心理方面,会引起抑郁情绪或产生攻击性行为等,B错误;使用违禁物品违反比赛规则被通报处理等,对国家和社会是影响国家声誉和集体形象、影响社会风气、浪费社会资源,C正确;使用违禁物品违反比赛规则而被禁赛,对体育是破坏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影响科学训练、影响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D正确。]
9.B [由题干“血液中的CO2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与水结合生成碳酸后解离出H+,H+刺激位于延髓的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可知,CO2作为调节因子通过体液运输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A正确;H+刺激延髓的化学感受器引起膜外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B错误;CO2浓度变化可以使一些特定的感受器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动作电位)的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导至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该过程依赖完整的反射弧,C正确;给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输氧时气体中需含一定浓度的CO2,因为CO2可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快速将一氧化碳排出体外,D正确。]
10.CD [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常见的调控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而褪黑素的分泌是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控制松果体细胞分泌,并不是分级调节,A错误;“白天褪黑素分泌少,晚上分泌多,能使人在夜间迅速入睡并延续睡眠时长”,可知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熬夜玩手机,手机屏幕的光线会抑制机体褪黑素分泌,干扰睡眠,B错误;褪黑素的分泌是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控制松果体细胞分泌,研究表明褪黑素能抑制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活动,该过程属于反馈调节(或负反馈调节),C正确;褪黑素是一种胺类激素,褪黑素浓度低,效果显著,体现了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D正确。]
11.AB [高原地区,氧气含量低,氧气感应机制的适应性过程可产生EPO,EPO促进人体产生大量新生血管和红细胞,以携带更多的氧气供应组织细胞,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HIF-1能诱导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PO促进人体产生更多新生血管和红细胞”可知,肾功能衰竭患者通常会因EPO减少而出现贫血症状,可通过注射EPO进行缓解治疗,B正确;氧气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NADH(还原型辅酶Ⅰ)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C错误;当氧气充足时,HIF-1合成较少,EPO数量降低,D错误。]
12.(1)光/暗 白天褪黑素水平低,夜晚褪黑素的水平高
(2)增加 性激素的受体在靶细胞内 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3)儿童夜间开灯睡觉,褪黑素分泌减少,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促进垂体分泌LH、FSH增多,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
解析 (1)分析图1可知,褪黑素在白天水平相对较低,在晚上水平较高,由此可知,褪黑素的分泌可能与光暗信息刺激有关。
(2)分析图2可知,性腺分泌的性激素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GnRH神经元分泌GnRH,若摘除性腺,性激素的含量会减少,对下丘脑GnRH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减弱,GnRH的分泌会增加;激素需要与相应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性激素需要进入到靶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说明其受体在靶细胞内;性激素的分泌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进行调节的方式为分级调节,分级调节意义在于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3)分析图1和图2可知,光照刺激会使褪黑素分泌减少,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性激素分泌增加,促进性腺和第二性征的发育,则儿童夜间开灯睡觉或夜间长时间受到过强光照刺激可能会导致出现性早熟的现象。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