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木斋中学2024-2025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生物试题(有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生物学试题
考试时间:4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48分)
1. 《释名·释饮食》记载:“豉,嗜也。五味调和,需之而成,乃可甘嗜也。”豆豉主要用黄豆通过霉菌发酵制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传统方法制作豆豉是以混合菌种的液体或半固体发酵为主
B. 发酵时使用煮熟的黄豆,使蛋白质变性,易于被微生物利用
C. 黄豆中的蛋白质会在霉菌作用下分解成多肽及氨基酸
D. 发酵时加入盐和酒可以激发出豆豉的风味,同时抑制杂菌活力
2. 发酵工程的正确操作过程是( )
①发酵 ②培养基的配制 ③灭菌 ④产品的分离与提纯 ⑤菌种的选育和扩大培养 ⑥接种
A. ①③④⑤②⑥ B. ⑥⑤②④③①
C. ②⑤③①⑥④ D. ⑤②③⑥①④
3. 植物甲抗旱、抗病性强,植物乙分蘖能力强、结实性好。科研人员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出兼有甲、乙优良性状的植物丙,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时间的差异,可能与两亲本细胞壁结构差异有关
B. 过程②用PEG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和细胞壁再生,杂种细胞含有亲本的2个细胞核
C. 过程④一般不需要光照,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是不定形的薄壁组织团块
D. 过程④和⑤的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用量比例有差异
4. 有科学家培养鼠胚胎干细胞分化出了心肌细胞,一段时间后发育成了直径约1mm的心脏类器官。这一研究成果说明胚胎干细胞( )
A 分化程度高于心肌细胞
B. 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C. 经诱导可发生定向分化
D. 能形成有功能的器官
5. 微载体培养动物细胞技术是目前公认的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其兼具悬浮培养和贴壁培养的优点。培养的细胞贴附在微载体表面,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细胞,细胞传代只需要添加新的微载体,基本上可避免细胞在胰蛋白酶消化过程中受到的损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培养的细胞一般是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
B. 培养液中添加微载体可以使细胞悬浮在培养液中生长增殖
C. 培养动物细胞时应保证无菌、无毒的环境及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
D. 在培养动物细胞时提供的气体环境应为95%的空气和5%的CO2
6. 药物敏感试验旨在了解某病原微生物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纸片扩散法是试验的常用方法,在纸片周围会形成透明的抑菌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抑菌圈越大,说明该病原微生物对该种抗生素敏感性越差
B. 图1中Ⅳ的抑菌圈中出现了部分菌落可能是该病原微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
C. 进行药敏试验,需使用接种环将平板上布满测试菌
D. 接种后的平板在培养时的放置应如图2中②所示,可以防止污染
7. 培育甘蔗脱毒苗有两条途径,经②过程获得的脱毒苗效果更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②过程能使组织中的病毒减少或减弱其侵染增殖能力
B. 不经过流程②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获得的脱毒苗都是纯合子
C. 图中脱毒苗的培育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 从过程③到④需要调整所用培养基中某些成分的含量和比例
8. 金菊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出的名贵观赏花卉。如图表示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金菊花未开花的幼嫩枝条进行组织培养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是获取离体的未开花的幼嫩枝条,用适宜浓度的酒精和次氯酸钠的混合液消毒
B. 过程②是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期间一般不需要光照
C. 过程③表示再分化,需要先诱导生根,再诱导生芽
D. 过程④是培育形成的试管苗直接移栽入土进一步培养成金菊花植物体
9. 下图是科研人员培育矮秆抗病新品种小麦的两种育种方法。其中①②③过程应用的育种方法是( )
A. 杂交育种 B. 诱变育种 C. 单倍体育种 D. 多倍体育种
10. 下列实验操作程序不正确的是( )
A. 蔬菜加工+泡菜盐水→加调料、装坛无氧发酵→泡菜
B. 动物组织+纤维素酶→制备细胞悬液→原代培养→传代培养
C.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无氧发酵→果酒→有氧发酵→果醋
D 离体组织消毒、接种→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试管苗
11.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技术,该项技术的基本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传代培养时需要收集细胞,都可以直接利用离心法收集
B. 过程①③可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处理
C. 细胞培养时,大多数种类的动物细胞可悬浮在培养液中生长增殖
D. ②④过程所用的培养液中都须加有一定量的血清和动物激素
12. 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需要各种各样的微生物,且需严格控制发酵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制作果醋需要醋酸菌,当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能将糖分解为醋酸
B. 制作泡菜时,用清水和食盐配置质量分数为0.4%-0.8%的盐水
C. 传统发酵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及半固体发酵为主,通常是家庭式或作坊式的
D. 制作泡菜时,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增加乳酸菌含量,从而提高发酵速度
第Ⅱ卷(非选择题)
13. 下图为果酒与果醋发酵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对上述装置进行_____________后,再装入葡萄汁,将发酵装置放在18~30 ℃的环境中,每天拧开气阀b多次,排出发酵过程产生的大量_______。装置中d处设计成弯曲形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10 d之后,利用酸性条件下的_________对出料口c取样的物质进行检验。若呈________色,则说明产生了酒精。
(3)产生酒精后,在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然后将装置放在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适时打开气阀_____________向发酵液中充气。充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4. 为了调查赣江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实验所需的培养基时,在各成分都溶化后和分装前,要进行的是________和灭菌,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倒平板时要待平板冷凝后,将平板倒置,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可采用上图B所示的_____________(方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纯化过程中,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过程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
A.每次划线时,接种环都需要蘸菌液一次
B.划线分离时,需要把接种环深入到培养基中进行接种
C.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D.在超净平台中进行接种时,不能关闭过滤风
15. 尿素是一种常见的农业用肥,若要充分被植物利用,需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同学们为了分离土壤中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设计了如下实验。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实验步骤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X
含量 1.4g 2.1g 0.2g 10g 1g 15g
备注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调pH为7.2
(1)尿素分解菌能分泌_______将尿素分解成氨气。培养基中物质X是____。
(2)将细菌转到固体培养基上时,应采用_______法接种以获得单菌落。
(3)若分离的菌种为乳酸菌,则不能用(2)中的方法接种分离,应选用平板浇注分离法,原因是___。注:平板浇注法是常用的菌种分离纯化方法,是将待分离的样品用无菌水作梯度系列稀释后,取合适稀释度的少量菌悬液加至无菌培养皿中,立即倒入融化的固体培养基,经充分混匀后,置室温下培养。
(4)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___处理后,才能倒掉。在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填序号)。
①选取的土样不同②无菌操作不规范③未设置对照组④培养基被污染
16. 科学家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培育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⑤表示过程,a~f表示细胞、组织或植株。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过程①常用___________酶处理植物细胞以除去细胞壁。
(2)过程②表示___________,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
(3)与过程③密切相关的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
(4)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杂种植株的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其中过程④表示___________过程。
(5)若番茄细胞内含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内含n条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的体细胞内含___________条染色体;若由杂种细胞培育成的“番茄—马铃薯”植株为四倍体,则此杂种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为几倍体?___________。
17. “人造肉”即“细胞培养肉”,如图是“细胞培养肉”生物制造流程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制造“细胞培养肉”的第一步,就是要获取肌肉干细胞,所谓的“干细胞”,是指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________能力的细胞。
(2)“细胞培养肉”生物制造的关键技术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①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用________酶将从动物体内取出的组织块分散成单个细胞。在适宜环境中培养,细胞悬液中的细胞很快贴附在瓶壁上,称为________。
②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瓶中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数量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________。
(3)一般的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向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血清,以保证________;还需要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止________。但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在生物制造“细胞培养肉”时,这两种成分均不能添加。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生物学试题
考试时间:4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48分)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B
第Ⅱ卷(非选择题)
【13题答案】
【答案】(1) ①. 70%的酒精 ②. 消毒 ③. CO2 ④. 防止排气时空气中的杂菌污染
(2) ①. 重铬酸钾 ②. 灰绿
(3) ①. 30-35 ②. a ③. 醋酸菌是好氧菌,酒精转变为乙酸需要O2
【14题答案】
【答案】(1)调整pH 高压蒸汽灭菌 防止培养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2)稀释涂布平板法 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8×107
(3)将聚集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不连续单个菌落
(4)D
【15题答案】
【答案】(1) ①. 脲酶 ②. 琼脂
(2)稀释涂布平板法 (3)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不能在培养基表面生长繁殖
(4) ① 灭菌 ②. ①②④
【16题答案】
【答案】(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 ①. 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②.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高尔基体 (4) ①.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②. 脱分化
(5) ①. m+n ②. 单倍体
【17题答案】
【答案】(1)分裂和分化
(2) ①. 胰蛋白##胶原蛋白 ②. 细胞贴壁 ③. 接触抑制
(3) ①. 细胞顺利地生长增殖 ②. 培养过程中的污染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