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自然界的水(答案)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河北)
4 自然界的水
题号 一 二 总分 累分人
得分
注意事项:1.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试卷好题分析 化学标志T1,化学与资源T2、T4,综合实践T7
中考押题点分析 新题型、新考法T12、T13、T14、T1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其宗旨是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图1中为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 )
图1
2.2024年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实验室可采用蒸馏操作降低水的硬度
C.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 D.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可随意排入河流
3.图2是一款简易海水淡化器,对于该装置淡化海水的过程认识正确的是 ( )
图2
A.海水中含有的盐分被蒸发
B.水杯收集到的水是混合物
C.该过程中水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D.变化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4.2024年5月1日,我国节约用水行政法规《节约用水条例》正式实施。下列行为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 )
A.工业用水重复使用 B.洗手后不随手关水龙头
C.生活中用淘米水浇花 D.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滴灌
5.图3是电解水的装置,图4是甲、乙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3 图4
A.a端应接电源正极
B.气体M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8 min时产生的H2和O2的质量比是2∶1
6.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的沸腾属于物理变化 B.海水经滤纸过滤后可得到淡水
C.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包括蒸馏 D.明矾可用于吸附水中所有杂质
7.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图5中有关水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图5
8.图6是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图6
A.甲中微观粒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B.乙中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
C.甲中的物质属于氧化物
D.反应前后分子总数没有改变
9.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则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化合物一定由多种元素组成,但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
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10.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实验方案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稀释浓硫酸 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滤液蒸发结晶
C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D 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熟石灰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酚酞溶液,若变红,说明含有熟石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
11.(4分)为了饮水便利,许多公共场所安装了直饮水机,处理步骤如图7所示:
图7
(1)步骤①中利用炭罐中活性炭颗粒的 性除去自来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等;直饮水机使用方便,只要将其与自来水管对接,截留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病毒等)便能得到直饮水,直饮水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下列有关水资源保护的做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河流源头建化工厂 B.用无磷洗衣粉洗衣服
C.废旧电池深埋地下 D.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
(3)自然界天然水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水蒸发为水蒸气,其体积变大。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
12.(3分)做电解水实验时,加入少量硫酸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氧原子: 。
(2)钠离子: 。
(3)标出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
13.(6分)《本草纲目》记载:蜂蜜具有清热、补中、润燥、止痛、解毒、减肥、美白、使皮肤光洁细嫩的功效。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葡萄糖(两种物质化学式均为C6H12O6),还含有少量蔗糖(化学式为C12H22O11)。请回答下列问题(假设蜂蜜不含其他成分):
(1)蜂蜜中含有的元素是 (写元素名称)。
(2)葡萄糖由 (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3)蔗糖中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最简比为 ,36 g葡萄糖与 g蔗糖中所含碳元素质量相等。
14.(5分)氢气的发现、生产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1)18世纪,科学家利用铁和稀盐酸反应得到“易燃空气”,之后命名为氢气。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发现氢气后,人们一直追求将氢气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其理由是 。
(2)2023年,我国建成首座氨制氢加氢站。氨制氢的一种生产流程图如图8所示。
图8
①步骤Ⅱ的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利用氨生产氢气的优点有 (写一个)。
15.(5分)城市污水处理不仅可以保护水资源和人居环境,而且有助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某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9所示,请结合图文信息,分析有关问题。
图9
(1)格栅的作用是 。
(2)旋流沉砂池采用旋转流体的方式实现水、砂分离,其原理是利用了水与砂的 不同。
(3)活性污泥池利用好氧微生物将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为使反应充分进行,可进行的操作是 。
(4)磁混凝沉淀池所用磁粉为四氧化三铁,其化学式为 。
(5)经处理后得到的水被称为“中水”,中水可用于 (写一种)。
16.(5分)甲、乙同学分别按照图10、图11所示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图10实验:烧杯中冰水的作用是 。
②蒸馏结束时应 (填字母)。
A.先移出导气管 B.先熄灭酒精灯
(2)图11是氢气的验纯实验,若氢气不纯,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点燃气体时,会发出 声;氢气验纯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可推出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 。
17.(7分)实验课上,某兴趣小组同学做了电解水的实验。在水中加入了氯化钠,发现与正极相连的石墨电极上出现黄绿色气体。兴趣小组同学对此异常现象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加入氯化钠的水通电时,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氯气(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Cl2。
图12
【作出猜想】
猜想1: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氧气和氯气;
猜想2: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猜想3:电极上分别生成了 。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同学按图12装置电解加了氯化钠的水,并收集两个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通电一段时间后,用a、b两支试管分别收集两根石墨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观察气体颜色 a试管收集到黄绿色气体,b试管收集到无色气体 通过对气体颜色的分析,说明猜想 肯定是错误的
②用拇指堵住b试管口,移近点燃的酒精灯,松开拇指 听到 声 证明b试管中收集的气体为氢气
③实验后向剩余溶液中滴入 ,观察现象 溶液变红 生成了碳酸钠
【实验结论】猜想3正确。
【实验反思】(1)小明认为步骤③实验结论不科学,违背了 。
(2)联系电解水的实验,你认为在电解水时不能加入少量的氯化钠,原因是 。
【实验拓展】该实验电解氯化钠溶液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5分)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乡镇企业盐酸厂排放废水中氯化氢的含量进行检测,并提出废水处理方案。测量过程如图13所示(注:废水中的其他成分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图13
(1)实验中消耗废水样品质量为 g。
(2)计算废水样品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C 2.B 3.D 4.B 5.A 6.A 7.B
8.D 【解析】甲为水,甲中的微观粒子为水分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A说法正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变,乙中微观粒子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B说法正确;甲中物质为水,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C说法正确;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改变,D说法错误。
9.C 【解析】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原子、分子、离子,推理错误;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推理错误;C.化合物一定由多种元素组成,但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空气中含有多种元素,属于混合物,推理正确;D.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氖原子和水分子,它们的质子数都为10,推理错误。
10.C
11.(4分)(1)吸附 混合物
(2)B
(3)水分子的间隔变大
12.(3分)(1)2O
(2)Na+
(3)Na2O4
13.(6分)(1)碳、氢、氧
(2)分子 40%
(3)1∶8 34.2(2分)
14.(5分)(1)①Fe+2HClFeCl2+H2↑ ②氢气的燃烧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合理即可)
(2)①分解反应 2NH3N2↑+3H2↑
②氨储运相对容易(合理即可)
15.(5分)(1)过滤,除去水中较大悬浮物
(2)密度(合理即可)
(3)搅拌(合理即可)
(4)Fe3O4
(5)灌溉(合理即可)
16.(5分)(1)①冷却,使水蒸气液化 ②A
(2)尖锐的爆鸣 2H2+O22H2O 验纯
17.(7分)【作出猜想】氢气和氯气
【实验探究】2 “噗”(或轻微爆鸣) 无色酚酞溶液
【实验反思】(1)质量守恒定律
(2)氯化钠会参与反应,影响实验
【实验拓展】2H2O+2NaCl2NaOH+H2↑+Cl2↑
【解析】【作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猜想3为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氯气。
【实验探究】①观察到a试管收集到黄绿色气体,b试管收集到无色气体,而氢气和氧气均为无色气体,由此可知,猜想2肯定是错误的;②b试管中收集的气体为氢气,则会听到“噗”声或轻微爆鸣声;③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实验后向剩余溶液中滴入的是无色酚酞溶液。
【实验反思】(1)由于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生成物不可能是碳酸钠,步骤③实验结论不科学的依据是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2)由实验现象可知,电解水的实验中,若水中加入氯化钠,其中的氯化钠也参加反应生成氯气而影响实验,所以电解水时不可以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拓展】由实验现象可知,氯化钠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NaCl2NaOH+H2↑+Cl2↑。
18.(5分)(1)50(1分)
(2)解:设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分数为x。
HCl + NaOHNaCl + H2O(1分)
36.5 40
50 g×x 40 g×1%(1分)
=(1分)
x=0.73%(1分)
答:废水样品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为0.73%。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