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中考生物基础复习攻略 第二十八期 (含解析)

2025届中考生物基础复习攻略 第二十八期 (含解析)

2025届中考生物基础复习攻略·第十四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二节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
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
知识内容 要求
A B C
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
2.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
3.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
昆虫的生殖发育
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家蚕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家蚕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蚕是家蚕的幼虫,身体柔软,具有环节,主要以桑叶为食,在生长过程中,每经过五六天就蜕皮一次。蜕皮期间,不食不动,叫做眠。蚕一般要经过四眠,四眠的后期,蚕停止取食,开始吐丝。蚕用蚕丝围绕着身体结成茧,然后在茧里化成蛹,蛹体表面光滑,不食不动。经过十多天,羽化成蚕蛾,破茧而出,蚕蛾不取食,几乎不能飞行,雌雄交尾后,雄蛾死亡,雌蛾产卵后也死亡。
在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和成虫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理往,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 不完全变态发育
不同点 概念 昆虫是通过有性生殖方式来产生后代,它们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昆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若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像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图示
特点 有蛹期,幼虫和成虫有明显差异 无蛹期,若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相似
举例 家蚕、蜜蜂、菜粉蝶、蚊、蝇等 蟋蟀、蝼蛄、螳螂、蝗虫等
相同点 都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卯,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
【链接中考】
1.[2024年广东中考真题]为获得更多蚕丝,应给家蚕增加营养的发育阶段是( )
A.受精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答案:B
解析: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家蚕幼虫能取食桑叶,经过4次蜕皮,停止取食桑叶,吐丝结茧,因此家蚕是在幼虫期吐丝,春蚕到了蛹期,蛹皮就硬起来了,无法吐丝了。可见,为获得更多蚕丝,应给家蚕增加营养的发育阶段是幼虫期。
2.[2024年甘肃兰州中考真题]如图是蝴蝶的生殖与发育过程示意图,其发育类型与发育过程分别为( )
A.完全变态发育、③→④→①→②
B.完全变态发育、②→③→④→①
C.不完全变态发育、③→④→①→②
D.不完全变态发育、②→③→④→①
答案:A
解析:结合题图可知,蝴蝶的发育要经过③受精卵、④幼虫、①蛹、②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2024年山东日照中考真题]某种动物具有刺吸式口器,能够在鼠和人之间传播鼠疫杆菌,引起鼠疫传染病,其发育过程如图。下列关于该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身体分节,属于昆虫 B.以动物表皮碎屑为食
C.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D.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答案:B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
青蛙的生殖发育
(1)生殖过程(有性生殖):求偶(鸣叫)→抱对→受精(体外受精)
(2)发育过程(变态发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条件
(1)生殖和发育受水的限制,对水的依赖性强,受环境的影响大。
(2)环境变迁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水域环境的减少和污染危及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链接中考】
1.[2024年新疆中考真题]如图是对3种动物相同点的归纳。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变态发育 B.②是体内受精 C.③是能飞行 D.④是有性生殖
答案:B
解析:青蛙是体外受精、鸟类是体内受精,故②不能表示体内受精,B错误。
鸟的生殖和发育
观察鸡卵的结构
(1)将鸡卵的钝端轻轻敲出裂纹,用镊子将破裂的卵壳连同外壳膜除去,看卵壳下面是否有一个小空腔。
(2)用剪刀将小空腔下面的内壳膜剪破,使壳膜内的卵白和卵黄流到一个烧杯或培养皿内,注意观察卵黄上有没有一个乳白色小圆点。
鸡卵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结构 功能
卵壳 有保护作用,上面有许多气孔,确保卵能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卵壳膜 保护作用,有两层,外层紧贴卵壳,内层包裹卵白。
气室 内外壳膜之间的空腔为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卵白 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水分。
系带 固定卵黄。
卵细胞 卵黄膜 相当于细胞膜,起保护作用。
卵黄 含有胚胎发育所需的主要营养成分、相当千细胞质。
胚盘 卵黄表面中央的盘状小白点,是卵细的主要部分,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2)过程: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复杂的繁殖行为。
※列表法区分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动物种类 受精方式 发育时期 发育过程 卵
昆虫 家蚕 体内受精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完全变态 卵粒多,成活率低
蝗虫 受精卵→若虫→成虫 不完全变态
两栖动物 青蛙 体外受精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变态发育 有卵块,卵块外有胶质膜
鸟类 家鸽 体内受精 受精卵→胚胎→雏鸟→成鸟 无变态发育,有筑巢、孵卵、育雏行为,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有卵壳卵壳膜保护
【链接中考】
1.[2024年云南中考真题]受精的鸡卵中能发育成雏鸡的结构是( )
A.系带(卵带) B.卵白 C.胚盘 D.卵黄膜
答案:C
解析:胚盘是卵黄上的小白点,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因此受精的鸡卵中,将来能发育成雏鸡的结构是胚盘。故选:C。
2.[2024年江西中考真题]“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儿歌中的小燕子每年飞回繁殖地产卵,产出的受精鸟卵(下图)能孵化成雏燕的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选项中,①系带的作用是固定卵黄:②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③气室内有空气,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④卵黄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物质。因此,能孵化成雏燕的部位是②胚盘。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2024年湖南中考真题]民谚曰:“不打春日三月鸟。”下列有关鸟类生殖和发育的正确叙述是( )
A.生殖方式为胎生 B.体外受精
C.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D.变态发育
答案:C
解析:鸟类的生殖特点为体内受精、卵生,AB错误。鸟类是陆生脊椎动物,生殖和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C正确。变态发育是指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的发育过程,故鸟类的发育不属于变态发育,D错误。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蚕丝做织物的国家,蚕吐丝时所处的发育阶段是( )
A. 受精卵 B. 幼虫 C. 蛹 D. 成虫
2.如图,下列家蚕的发育顺序表示正确的是( )
A.2、1、3、4 B.2、1、4、3
C.2、3、4、1 D.2、4、3、1
3.近期,苏丹国家西部正在遭受严重的蝗灾。大批蝗虫沿路啃食沙棘、柑橘等树木以及农作物,给很多果园和农作物造成重大损失,进一步加剧了当地的粮食安全问题。蝗虫的发育需经过的时期是( )
A.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
B.受精卵、蛹、成虫三个时期
C.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D.受精卵、蛹、幼虫、成虫四个时期
4.三种生物的发育过程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蛹,②是若虫
B.蝗虫的发育需要经过①时期
C.③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D.三种生物的发育过程都属于变态发育
5.自2020年年初,蝗虫侵袭全球多地,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下列有关蝗虫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一生经过受精卵、若虫期和成虫期三个阶段
B.在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蜕皮是为了蜕去外骨骼
C.和菜粉蝶的生殖方式相同,都是有性生殖
D.若虫和成虫比较相似,都能跳跃和飞行
6.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的国画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画中只有几只活泼的蝌蚪,却不见青蛙,“蛙声”巧妙地展示了二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蛙鸣叫是一种防御行为
B.青蛙可以在陆地完成受精
C.蝌蚪是青蛙的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
D.青蛙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7.立春角蟾是福建省发现的两栖动物新物种。关于立春角蟾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雄蟾通过鸣叫吸引雌蟾前来抱对
B.受精过程不受水的限制
C.呼吸器官由鳃变肺才能登陆生活
D.发育方式属于变态发育
8.下列有关动物生殖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一中,①可表示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B.图一中,②可表示卵生,完全变态发育
C.图二如果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C是蛹
D.图二如果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A是幼虫
9.关于鸟卵结构与功能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
A.卵壳起保护作用 B.卵黄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
C.所有胚盘都能发育成胚胎 D.气室为胚胎的发育提供氧气
10.近年来,市场上的双黄鸡蛋越来越常见(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双黄鸡蛋一定能孵化出两只雏鸡
B.卵细胞由卵白、卵黄、胚盘组成
C.鸡蛋液中的白色絮状物是系带,起固定卵黄的作用
D.卵黄上的小白点是胎盘,内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
11.下列关于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求偶、交配、产卵是鸟类繁殖的必备环节
B.③是气室,保证胚胎发育时所需要的氧气
C.⑤为胚盘,所有胚盘都能发育成胚胎
D.④和⑥为胚胎的发育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12.“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该诗句中描述的鸟妈妈正处于( )
A.交配期 B.产卵期 C.孵卵期 D.育雏期
1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诗经》中对繁殖季节雎鸠鸣叫场景的描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繁殖季节,雎鸠的鸣叫属于求偶行为
B.从获得的途径判断,雎鸠的鸣叫是学习行为
C.求偶、交配和产卵是雎鸠必不可少的繁殖行为
D.雎鸠的鸣叫行为根本上受遗传因素决定
14.下列四种动物的生长发育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
A.人:受精卵→胎盘→脐带→婴儿
B.蝗虫: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C.青蛙: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D.鸡:受精卵→卵黄→系带→雏鸡
15.下图是几种动物生殖发育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丁四种动物发育过程属变态发育的有__________。
(2)乙与甲相比,发育过程多了个[⑥]__________期,乙的发育过程称为__________。
(3)丙的幼体②叫__________,用__________呼吸,因此两栖类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陆生动物。
(4)丁为受精的鸟卵,其中[8]__________使卵黄稳固地悬浮在卵白中央,不会因卵的移动而受到剧烈的振荡,能为丁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结构是[ ]。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蚕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过程,春蚕是在幼虫期吐丝,春蚕到了蛹期,蛹皮就硬起来了,无法吐丝了,所以一般养蚕的人,要想让蚕多吐丝,可适当的延长它的幼虫期。
故选:B。
2.答案:D
解析: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经过2卵、4幼虫、3蛹和1成虫4个时期,因此,正确的发育的顺序是2→4→3→1,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3.答案:A
解析:蝗虫的发育是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没有蛹这一时期,BCD错误,A正确。故选A。
4.答案:B
解析:A.昆虫的发育过程分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两种,其中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②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①蛹→成虫四个时期,A正确。
B.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历了受精卵→②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比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少了蛹期,B错误。
C.③是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变态发育成青蛙后,青蛙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C正确。
D.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昆虫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栖动物属于变态发育,D正确。
故选B。
5.答案:D
解析:A.蝗虫的一生经过受精卵、若虫期和成虫期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A正确。
B.蝗虫的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长大,在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蜕皮是为了蜕去外骨骼,B正确。
C.蝗虫和菜粉蝶的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都属于有性生殖,C正确。
D.若虫的翅不发达,只能跳跃,不能飞行,D错误。
故选D。
6.答案:C
解析:A.繁殖行为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繁殖行为包括识别、占有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对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的复杂行为,青蛙鸣叫是一种求偶行为,属于繁殖行为,A错误。
B.在繁殖季节,雄蛙的鸣叫是一种求偶行为,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B错误。
C.两栖动物的幼体是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C正确。
D.青蛙的发育过程:受精卵→有外鳃的蝌蚪→外鳃消失(长出内鳃)的蝌蚪→长出后肢的蝌蚪→长出前肢的蝌蚪→尾没有全部消失的幼蛙→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外形上和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属于变态发育,D错误。
故选C。
7.答案:B
解析:A.在两栖动物的繁殖季节,雄蟾会通过鸣叫吸引雌蟾前来抱对,抱对行为能促使雌蟾和雄蟾分别将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有利于提高受精率,A正确。
B.立春角蟾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受精过程离不开水,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而不是不受水的限制,B错误。
C.立春角蟾的幼体用鳃呼吸,生活在水中,随着发育,呼吸器官逐渐由鳃变为肺,具备了在陆地上进行气体交换的能力后才能登陆生活,C正确。
D.立春角蟾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其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蟾)→成蛙(蟾),这种发育方式属于变态发育,D正确。
故选B。
8.答案:D
解析:A(×)青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
B(×)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C(×)图二如果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若D表示受精卵,则C表示成虫。
9.答案:C
解析:ABD.卵壳坚硬,具有保护作用;卵黄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主要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气室中含有空气,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ACD正确。
C.受精的鸟卵的胚盘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发育成胚胎,C错误。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A.只有受精的鸡蛋才能发育为雏鸡,未受精的鸡蛋不能发育为雏鸡,所以不管是单黄或是双黄蛋都只有经过受精才能可能孵化出雏鸡,所以受精的双黄蛋可能孵化出雏鸡,故A错误。B.鸟卵结构中的卵黄膜(相当于细胞膜)、卵黄(相当于细胞质)和胚盘(内有细胞核)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卵细胞,故B错误。C.鸡蛋液中的白色絮状物是系带,起固定卵黄的作用,故C正确。D.卵黄上的小白点是胚盘,内有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胚盘是胚胎发育的部位,故D错误。故选C。
11.答案:C
解析:A.鸟类的生殖一般要经历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其中求偶、交配、产卵是所有鸟类都必须经历的生殖过程。求偶是为了吸引异性,完成交配;交配使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产卵则是将受精卵或未受精卵排出体外,为胚胎发育提供场所和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
B.气室位于鸡蛋的钝端,是由卵壳膜和卵壳之间形成的一个空间。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气室可以为胚胎提供氧气,供胚胎进行呼吸作用,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故B不符合题意。
C.胚盘是鸟卵中真正有生命的结构,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但并不是所有的胚盘都能发育成胚胎,只有经过受精的卵,其胚盘才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胚胎,未受精的卵,胚盘不能发育成胚胎,故C符合题意。
D.卵白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具有保护作用;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成分,为胚胎发育提供丰富的营养。它们共同为胚胎的发育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 在春季大多数鸟类进入了繁殖期,在繁殖季节,雌雄鸟完成交配、产卵、孵卵,晚成雏的鸟进入育雏期;雏鸟的食量需求很大,一天中往往需要亲鸟饲喂几十次,甚至数百次,才能保证它们的生长发育,为保证鸟类的正常繁殖,春天最好不能捕鸟。因此,诗句“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主要描写了鸟妈妈正处于育雏期,由此可见,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答案:B
解析:A.繁殖季节,雎鸠的鸣叫是为了吸引异性,属于求偶行为,正确。
BD.雎鸠的鸣叫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属于先天性行为,B错误,D正确。
C.鸟类的繁殖行为的几个过程的顺序为: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并不是所有的鸟类都有这些繁殖行为,例如,杜鹃就不筑巢、不育雏、不孵化。但鸟类必须具备的繁殖过程有求偶、交配、产卵,正确。
故选B。
14.答案:C
解析:A.人的生殖发育顺序是: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就是婴儿,所以正确的顺序是: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A错误。
B.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若虫→成虫,而不是受精卵→幼虫→蛹→成虫,B错误。
C.青蛙的发育从受精卵开始,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C正确。
D.鸡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过孵化,雏鸡破壳而出,经过育雏发育成成体。即:受精卵→雏鸡→成体鸡,D错误。
故选C。
15.答案:(1)甲乙丙
(2)蛹;完全变态发育
(3)蝌蚪;鳃
(4)系带;3、4
解析:(1)图乙、丙的发育过程要依次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而且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2)图乙蝴蝶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叫完全变态发育,图甲蝗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的是不完全变态发育。
(3)青蛙的一生经过①受精卵,②蝌蚪、③幼蛙和④成蛙四个阶段。青蛙在发育过程中,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
(4)图丁②是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③是卵白,保护和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④是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⑤是胚盘,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⑥卵壳膜⑦卵黄膜⑧是系带,悬挂和固定卵黄。鸟卵的卵细胞包括卵黄、卵黄膜、胚盘三部分。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