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2024-2025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武汉一初慧泉 2024-2025 学年下学期 3 月考
九年级化学试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 2025 年 1 月 28 日晚 11 时许,央视春晚武汉分会场压轴登场。下列活动中发生了化学 变化的是
A.长江两岸燃放烟花 B.敲击编钟奏响《楚乐》
C.古琴号上杂技演员从朱一龙手中接过“月光球”灯笼 D.灯光秀让黄鹤楼“炫”起来
2.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3.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防止水体污染 B.废旧电池深埋地下处理
C.治疗胃酸过多可服用含碳酸氢钠的药物 D.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4.火力发电厂为防止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污染环境,使用石灰石进行烟气脱硫,产生的
硫酸钙还可用于生产建筑材料。这个过程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CO3+2SO2+O2
=2CaSO4+2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aSO4 由四种元素组成 B. CO2 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 价
C.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D. CaCO3 中阴离子符号是 CO3-2
5.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其中二氧化碳制取甲醇 (CH3OH)环节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的微观粒子均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合理利用该反应可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在发生变化
C.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丁的质量比为 1:3 D.甲和乙化学性质不相似原因是原子种 类不同
6.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图 1 中气球变大,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热
B.图 2 实验验证锌、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C.图 3 实验证明铜生锈与 CO2、O2 和 H2O 有关
D.图 4 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7.如图所示物质及变化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及反应,其中甲、乙、丙分别属于不同类
别的物质,转化 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互反应,“→”表示一步转化,涉及的反
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①②③可以都是复分解反应
B.反应①②③可以都是置换反应
C.乙可以是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
D.甲乙丙可以都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
8. 某固体物质由 MgSO4 和 NaOH 组成,取 24.0g 该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后,
向所得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 10%硫酸溶液,加入的稀硫酸的质量与所得沉淀
质量有如图所示的关系(Na2SO4 溶液 呈中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将 A 点时所得混合物静置后所得的上层清液中所含的离子
是 Na+、Mg2+、SO42-
B. m=12
C. 将 A 点时所得混合物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1-2
滴酚酞溶液呈红色
D.B 点所得溶液中含硫酸钠的质量是 28.4 g
二、非选择部分
9. (4 分)老师在课上演示了两个趣味实验。
(1)“火焰分割”。先将加热至红热的铁丝网 a 平伸到火焰上部,如图甲所示;再将常 温的铁丝网 b 平伸到火焰下部,两张铁丝网中间的火焰熄灭,如图乙所示。
①铁块能拉成铁丝是利用了铁的 性。
②“两张铁丝网中间的火焰熄灭”的主要原因:铁丝网 b 吸收热量, 。
(2) “铁花飞溅”。将铁粉抖撒到酒精灯火焰上方,铁粉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 色固体,宛如美丽的“铁花”。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 (4 分)氯化钠(NaCl)和硝酸钾(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 下:
(1)由上述溶解度信息可知,KNO3 溶解度曲线为 (填“甲”或“乙”)。
(2) 60℃时,将 60g 硝酸钾加入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 g 溶液。
(3)在室温为 20℃时,为了测定某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明同学用烧杯取 80g 待测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出待测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B.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固体分别加水制成相应的饱和溶液,得到溶液质量 较大的是氯化钠
C.将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变小
D.配制 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50g,称量硝酸钾固体时砝码生锈,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 分数偏大
11.(6 分)碳酸亚铁常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预处理后的 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 Fe2O3,含少量不溶性杂质)制备碳酸亚铁的流程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①Na2CO3 溶液呈碱性;②Fe 能与 Fe2(SO4)3 溶液反应生成 FeSO4 (反应原 理:Fe+ Fe2(SO4)3 = 3FeSO4 );③FeSO4 在碱性条件下易生成 Fe(OH)2 沉淀。
(1)硫铁矿烧渣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酸浸”时,为提高铁元素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任写一条)。
(3)“还原”时,加入铁粉,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同时有无色气体生成。“酸浸” 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4)“沉铁”时,发生反应的类型为复分解反应,反应原理为 (写化学方程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操作 X 为“过滤”,所需玻璃仪器有酒精灯、烧杯、漏斗、玻璃棒
B.在“还原”时,若无气泡冒出,则证明铁粉已足量
C.在“沉铁”时,实验时需将 Na2CO3 溶液滴入 FeSO4 溶液中,而不能反向滴加
D.待 FeSO4 完全反应后,过滤,洗涤。洗涤前,FeCO3 沉淀表面吸附的杂质中一定有 Na2SO4
12.(6 分)《天工开物》记载古法造纸术的流程是原料浸泡、蒸煮、抄制、烘干。兴趣
小组根据记载,利用 回收的废纸进行“制造再生纸”跨学科实践活动,在蒸煮时加入了
氢氧化钠。造纸后,为处理剩余的废液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Na2CO3 溶液呈碱性;②BaCl2 溶液呈中性;③碱石灰是氢氧化钠与氧化钙 的固体混合物, 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任务一】废液成分分析
【提出猜想】推测废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设计与实施】
(1)步骤 1: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步骤 2:将步骤 1 反应结束后试管中的药品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补 全相应实验操作和现象)
【得出结论】通过步骤 1 和步骤 2 说明废液中有 Na2CO3 和 NaOH。
【任务二】废液中碳酸钠含量测定
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取 100g 废液样品放入装置 A 的锥形瓶中,测得装置 C、D 分别增 重 2.1 g 和 0.1 g。
(2)装置 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废液中碳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保留到 0.1%)。
(4)若测得的碳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可能原因是 (填序号)。
a.用浓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了实验 b.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c.没有连接装置 E d.将通“氮气”改为通“空气”
【任务三】废液的处理
(5)为使废液中的碳酸钠转化为氢氧化钠循环利用,需根据废液中碳酸钠的含量,加 入 。
13. (6 分)小明为了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如图甲所示,向 60g 稀盐酸中缓
缓注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12%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溶液的 pH 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对应
关系如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 a 点溶液呈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2)请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