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华大实验学校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广东省汕尾市华大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1.(2024九上·汕尾期中)斗转星移、日月变换,大自然美丽而神奇。下列自然现象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铜雕锈蚀 B.枯木腐朽 C.冰雪消融 D.火山烈燃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铜雕锈蚀、枯木腐朽、火山烈燃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冰雪消融只是物质形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因此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冰雪消融,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2024九上·汕尾期中)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加入大理石
C.倾倒液体 D.振荡试管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可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如果没有气泡冒出,要仔细寻找原因和解决办法,如是否应塞紧或更换橡胶塞,确认装置不漏气后才能进行实验。将导管末端浸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外壁,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符合题意;
B、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试剂大理石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块状试剂大理石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试剂大理石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故B不符合题意;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着试管口,而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朝向手心,故C不符合题意;
D、在振荡试管时,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检测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液体药品的倾倒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试管中液体的振荡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3.(2024九上·汕尾期中)经分析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是单质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 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 可能是纯净物中的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分析。
4.(2024九上·汕尾期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我国五大发展理念。以下发展模式没有体现“绿色”理念的是
A.当今许多国家都宣布将在未来某一时间停产“燃油车”
B.为了发展旅游业,在生态保护区内大兴宾馆酒楼
C.政府逐渐加快无纸化办公推进速度
D.国家加大对新能源车的研发力度
【答案】B
【知识点】绿色化学;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 “燃油车”的燃料燃烧时产生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等随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所以当今许多国家都宣布将在未来某一时间停产“燃油车”,体现了“绿色”理念。故不符合题意;
B. 为了发展旅游业,在生态保护区内大兴宾馆酒楼,必然砍伐树木,减弱光合作用,破坏生态平衡,使温室效应增强。该发展模式没有体现“绿色”理念。故符合题意;
C. 政府逐渐加快无纸化办公推进速度,必然减少砍伐树木,增强光合作用,保护生态平衡。该发展模式体现了“绿色”理念。故不符合题意;
D. 国家加大对新能源车的研发力度,必然减少“燃油车”的燃料燃烧,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该发展模式体现了“绿色”理念。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工业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可减少污染。
5.(2024九上·汕尾期中)下列化学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氧化汞汞+氧气 B.石蜡+氧气水十二氧化碳
C.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D.氢气+氧化铜铜+水
【答案】C
【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氧化汞汞+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 石蜡+氧气水十二氧化碳,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符合题意;
D. 氢气+氧化铜铜+水,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又不是氧化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是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特点“多变一”。
6.(2024九上·汕尾期中)水是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生命源泉。下列对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A.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水资源消耗
B.明矾可用于吸附水中悬浮杂质
C.废水、污水均须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D.活性炭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
【答案】D
【知识点】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A.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节水工作迫在眉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明矾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状物,该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悬浮杂质并沉淀于水底,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会污染水源,应处理达标后排放,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活性炭内部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不能杀菌消毒,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分析。
B、根据明矾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状物,该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分析。
C、根据废水、生活污水,应处理达标后排放分析。
D、根据活性炭内部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分析。
7.(2024九上·汕尾期中)为测定水的组成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拉瓦锡 B.门捷列夫 C.张青莲 D.屠呦呦
【答案】A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 拉瓦锡为测定水的组成作出重大贡献 ,符合题意;
B、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制定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C、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作出很大贡献,不符合题意;
D、屠呦呦提取青蒿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所给各科学家的贡献分析。
(2024九上·汕尾期中)我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发祥地、世界最大产茶国,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目前“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当代茶俗,以传统与时尚相融合的方式,不断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回答下列小题。
8.生活中常见到富硒茶、富硒矿泉水、富硒粮食、富硒水果、富硒鸡蛋、富硒蔬菜,其中“硒”指的是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单质
9.《清顶香茶》中记载:“日出卧龙日暮色,月生青顶月茶香”。从微观角度解释煮茶时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A.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 B.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C.分子获得能量后运动速率加快 D.分子的总数增大
10.市场上有很多“富硒产品"",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硒原子的质量约为78.97g B.硒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
C.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 D.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8.A
9.C
10.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物质的元素组成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来解答;
(2)根据分子的特性有分子在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分子有质量来解答;
(3)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中的信息可知,元素符号正下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原子的相对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来解答。
8.】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富硒产品”中“硒”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硒”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答案为:A.
9.煮茶时,闻到茶香,是因为茶水中含有的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茶水的清香。故ABD错误,不符合题意,C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由元素周期表一格中的信息可知,元素符号正下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
A、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7,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硒原子的中子数约为79-34=45,所以硒原子中质子数不等于中子数,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硒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4,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硒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2024九上·汕尾期中)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B.物质的分类
C.化学反应类型
D.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反应类型的判定;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氧、硅、铝、铁、钙等,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该分类错误,不符合题意;
C、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但是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原子均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构成分子,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氧、硅、铝、铁、钙来解答;
B、根据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来解答;
C、根据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来解答;
D、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原子均可直接构成物质来解答。
12.(2024九上·汕尾期中)为了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其中能够成功的是
A.分离天然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B.证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C.证明氧气已集满 D.排水法收集氧气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过滤只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不能分离天然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不符合题意;
B.蜡烛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只能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不能证明二氧化碳生成,不符合题意;
C.证明氧气已集满要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不符合题意;
D.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过滤原理分析;
B、根据干冷烧杯验证水蒸气,二氧化碳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分析;
C、根据验满要在瓶口处检验,不能伸入瓶中分析;
D、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分析。
13.(2024九上·汕尾期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原子总数都不改变
B.微粒观:NaCl是由与构成的化合物
C.转化观:红磷在空气中加热,可转化为
D.元素观:、是氧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的物质
【答案】A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分子的数目、种类可能改变,故错误,符合题意;
B. 氯化钠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Na+和Cl-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由化学式可知,氧气和臭氧均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物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分子的数目、种类可能改变分析。
B、氯化钠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D、根据氧气和臭氧均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物质分析。
14.(2024九上·汕尾期中)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则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质子数
C.原子和离子向可通过得失电子发生相互转化
D.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答案】C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元素的概念
【解析】【解答】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故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是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电子带负电,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故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核外电子数发生改变,质子数不变,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可通过失得电子形成原子,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但是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H2O和NH3的质子数相同,不属于同种元素,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质子数决定元素、原子的种类,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离子得失电子变成原子,带电的微粒有质子、电子、原子核、离子来解答。
15.(2024九上·汕尾期中)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硫燃烧”的实验:步骤Ⅰ。向弯形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同时用酒精灯给硫粉加热至燃烧;步骤Ⅱ。停止鼓入空气,再用酒精灯给高锰酸钾加热。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高锰酸钾的作用是提供氧气
C.气球的主要作用是收集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D.步骤Ⅰ和步骤Ⅱ中硫粉燃烧生成的产物不同
【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高锰酸钾的作用是提供氧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故气球的主要作用是收集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步骤Ⅰ中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步骤Ⅱ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产物相同,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分析。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C、根据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分析。
D、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16.(2024九上·汕尾期中)根据下列要求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钠原子 ;
(2)氦气 ;
(3)铵根离子 ;
(4)氮气 ;
(5)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
(6)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 ;
(7)硫酸铁 。
【答案】(1)2Na
(2)He
(3)NH4+
(4)N2
(5)O
(6)
(7)Fe2(SO4)3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 2个钠原子表示为 2Na 。
(2)氦气由原子构成,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为He。
(3)铵根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符号为 NH4+ 。
(4)氮气化学式为N2。
(5)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为氧元素,符号为O。
(6)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化合价为+5价,表示为 。
(7)硫酸铁中铁元素为+3价,硫酸根为-2价,硫酸铁的化学式为 Fe2(SO4)3 。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17.(2024九上·汕尾期中)【科普阅读】
阅读下面短文,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环保型杀菌消毒剂。在生活中主要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和食品保鲜。用二氧化氯消毒后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得到酸性溶液。该气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氯气体会引起咳嗽和呼吸道黏膜的损伤。
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易发生爆炸性分解,直接造成氯气泄漏而污染环境,同时产生氧气,所以只有依靠现场制备,工业上用潮湿的氯酸钾和草酸在60℃时反应制得。由于制取二氧化氯需要使用的氯酸钾是易爆危险品,制备和运输成本很高,因此我国目前还未广泛用其消毒自来水。
请依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氯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质有 (写一条即可)。
(3)二氧化氯在生活中的用途有 (写一条即可)。
(4)写出二氧化氯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
(5)工业上常用 和 制备二氧化氯,我国目前未广泛使用二氧化氯消毒自来水的原因: 。
【答案】(1)纯净物
(2)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任写一点即可)
(3)食品保鲜、饮用水的消毒等
(4)
(5)潮湿的氯酸钾;草酸;制备和运输成本高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二氧化氯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2)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故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质有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任写一点即可)。
(3)由资料信息可知,二氧化氯在生活中的用途有食品保鲜、饮用水的消毒等。
(4)二氧化氯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氯氯气+氧气。
(5)由资料信息可知,工业上常用潮湿的氯酸钾和草酸制备二氧化氯,我国目前未广泛使用二氧化氯消毒自来水的原因是制备和运输成本高。
【分析】(1)根据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分析;
(2)根据物理性质不需化学变化体现分析;
(3)根据资料所给信息分析;
(4)根据二氧化氯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和氧气分析;
(5)根据工业制备二氧化氯的方法分析。
(1)二氧化氯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2)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故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质有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任写一点即可)。
(3)由资料信息可知,二氧化氯在生活中的用途有食品保鲜、饮用水的消毒等。
(4)二氧化氯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氯氯气+氧气。
(5)由资料信息可知,工业上常用潮湿的氯酸钾和草酸制备二氧化氯,我国目前未广泛使用二氧化氯消毒自来水的原因是制备和运输成本高。
18.(2024九上·汕尾期中)【基础实验与学科实践】
为做好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活动及评价,某班级师生讨论并确定如下活动。
(1)【选择方案】实验室可选择二种制取氧气的方案。
A.加热高锰酸钾 B.催化分解过氧化氢
小组讨论决定选用A方案,对应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
(2)【协作完成】
①同学甲负责选择制取气体的装置、仪器a的名称是 选择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②同学乙负责取用药品,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用纸槽把高锰酸钾粉末送至试管 (填“中部”或“底部”)后直立试管,抽出纸槽。
③同学丙负责组装仪器。他组装制取装置,固定试管时注意试管口应 .
④你负责排水法收集气体。
⑤实验结束:待试管冷却,将残余物例入指定容器,用试管刷洗涤试管,洗净的标准是 ,整理实验台离开。
(3)下列图标与本实验无关的是 .(填序号)
(4)【拓展延伸】收集一塑料瓶氧气并借助氧气传感器进行相关探究,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步骤一:将塑料瓶敞口放置,此时曲线变化为MN段;
步骤二:双手捂热塑料瓶,此时曲线变化为NP段;
步骤三: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此时曲线变化为PQ段.
ⅰ.对比MN段与NP段,说明 (从分子角度解释);
ⅱ.对比 段和PQ段,说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答案】(1)
(2)锥形瓶;A;底部;略向下倾斜;聚不成滴,流不成股
(3)d
(4)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MN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1)A方案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表达式为。
(2)①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高锰酸钾制氧气需要加热,应选择固体加热型装置A。
②取用高锰酸钾时,需要使用纸槽,试管横放,纸槽伸入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
③加热固体药品时需要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
⑤洗涤试管需要用试管刷,当试管内壁的水珠既不聚成小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试管已洗净。
(3)a、做化学实验需要戴护目镜;
b、该实验需要加热,注意明火;
c、该实验需要加热,当心烫伤;
d、该实验没有刺激性气味或有毒气体产生,不需要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不需要排风;.
e、该实验用到了各种玻璃仪器,防止使用不断导致仪器破损划伤;
f、做完化学实验要洗手;故与实验无关的是d。
故答案为:d。
(4)MN段和NP段相比较,NP段双手捂热塑料瓶,瓶内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导致部分气体膨胀逸出,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对比MN段和PQ段,相同条件下PQ段氧气体积分数下降快,氧分子更快更多地从瓶口向下逸出,说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故答案为:MN。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实验操作步骤是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固定装置,加热,收集,把导管移除水面,熄灭酒精灯,清洗仪器整理桌面。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来解答。
(1)A方案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符号表达式为;
(2)①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②高锰酸钾制氧气需要加热,应选择固体加热型装置,故选A;
③取用高锰酸钾时,需要使用纸槽,试管横放,纸槽伸入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
④加热固体药品时需要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
⑤洗涤试管需要用试管刷,当试管内壁的水珠既不聚成小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试管已洗净;
(3)a、做化学实验需要戴护目镜;
b、该实验需要加热,注意明火;
c、该实验需要加热,当心烫伤;
d、该实验没有刺激性气味或有毒气体产生,不需要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不需要排风;.
e、该实验用到了各种玻璃仪器,防止使用不断导致仪器破损划伤;
f、做完化学实验要洗手;
故与实验无关的是d;
(4)MN段和NP段相比较,NP段双手捂热塑料瓶,瓶内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导致部分气体膨胀逸出,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对比MN段和PQ段,相同条件下PQ段氧气体积分数下降快,氧分子更快更多地从瓶口向下逸出,说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故填MN。
19.(2024九上·汕尾期中)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各地都有饮用水源保护区,并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相关情况等展开了项目化学习。
(1)任务一:调查水污染现状及处理方法
【参观学习】污水处理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污水通过“格栅”可去除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相当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 ,该实验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2)任务二:了解水质检测标准
【查阅资料】水的检测指标包括色度、浑浊度、气味、硬度、肉眼可见物等。检测方法包括看、闻、尝、品、查,更详细的指标需要通过精密的仪器测定。
同学们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国家有关水的硬度的标准为:
类别 极软水 软水 中硬水 硬水 高硬水
以CaCO3浓度计(mg/L) 0~75 75~150 150~300 300~450 450~700
【初步检测】同学们取少量河水,用便携式水硬度检测仪测得该自来水的硬度为311.2mg/L,说明该河水属于 。实验室可以通过 的方法降低该自来水的硬度,蒸馏所得到的水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任务三:参观自来水厂净水流程
【分析交流】①取水后加入混凝剂明矾的作用是 。
②活性炭(主要成分是C)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火,原因是 (用符号表达式表示)。
③投药消毒的过程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任务四:设计保护水源地的宣传活动
活动主题 保护水源刻不容缓 活动对象 学校教职工、学生
时间地点 3月22日上午、学校 活动形式 展览、演讲
活动流程 1、创作展览板(水源地现状);2、演讲
【成果分享】通过项目化学习,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保护水源地的重要性,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水源地现状,投入到保护水源地的行动中来,请提出一条有价值的建议: 。
【答案】(1)过滤;漏斗
(2)硬水;蒸馏;纯净物
(3)吸附杂质,加速沉降;C+O2CO2;化学变化
(4)制作宣传海报(合理即可)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1)污水处理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污水通过“格栅”可去除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相当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过滤,该实验操作用列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2)根据该自来水的硬度为311.2mg/L,处于300~450mg/L之间,故该河水属于硬水;实验室可以通过蒸馏的方法降低该自来水的硬度,蒸馏所得到的水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3)①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溶于水后生成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加速沉降;②在点燃的条件下,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符号表达式为:;③投药消毒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通过项目化学习,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保护水源地的重要性,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水源地现状,投入到保护水源地的行动中来,还能提出的一条有价值的建议是制作宣传海波、走进社区进行宣传等;故答案为:制作宣传海报(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过滤原理及所需仪器分析;
(2)根据表中所给数据及蒸馏可硬水软化,同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分析;
(3)根据明矾吸附沉降的作用,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分析;
(4)根据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分析。
(1)污水处理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污水通过“格栅”可去除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相当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过滤,该实验操作用列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2)根据该自来水的硬度为311.2mg/L,处于300~450mg/L之间,故该河水属于硬水;实验室可以通过蒸馏的方法降低该自来水的硬度,蒸馏所得到的水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3)①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溶于水后生成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加速沉降;
②在点燃的条件下,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符号表达式为:;
③投药消毒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通过项目化学习,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保护水源地的重要性,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水源地现状,投入到保护水源地的行动中来,还能提出的一条有价值的建议是制作宣传海波、走进社区进行宣传等;故答案为:制作宣传海报(合理即可)。
20.(2024九上·汕尾期中)已知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通常状况下,A、C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D、E为气体,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化学式: ,C的名称: 。
(2)物质B在反应①中的作用是 。
(3)写出反应②的符号表达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若物质F在D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写出反应③的符号表达式 。
(5)若反应③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写出反应③的符号表达式 。
【答案】(1)H2O2;水
(2)催化作用
(3)H2OH2+O2;分解反应
(4)Fe+O2Fe3O4
(5)S+O2SO2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电解水实验;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A、C组成元素相同无色液体,D、E为气体”,已知过氧化氢和水都是由氢、氧元素组成,且过氧化氢可在二氧化锰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可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可推A是过氧化氢,C是水,B是二氧化锰,D是氧气,E是氢气;
(1)A是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C是水,名称为:水;
(2)物质B为二氧化锰,在反应①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3)反应②是水可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反应物为1种,生成物有两种,符号“一变多”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4)物质D是氧气,若物质F在D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则F是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符号表达式为:;
(5)物质D是氧气,若反应③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则物质F是硫,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符号表达式为:。
【分析】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原理,框图中物质间转化关系先推导出各物质,再按化学式、表达式书写方法及催化剂的催化作用解答分析。
(1)A是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C是水,名称为:水;
(2)物质B为二氧化锰,在反应①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3)反应②是水可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反应物为1种,生成物有两种,符号“一变多”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4)物质D是氧气,若物质F在D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则F是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符号表达式为:;
(5)物质D是氧气,若反应③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则物质F是硫,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符号表达式为:。
21.(2024九上·汕尾期中)青少年儿童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计算:
药品名: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化学式: 规格:/支含葡萄糖酸锌35毫克 儿童用量: 每次,每日2次; 1疗程:5日 【贮藏】遮光,密封
(1)葡萄糖酸锌相对分子质量: ;其中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 。
(2)葡萄糖酸锌碳、氧、氢元素的质量比: 。
(3)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写出计算过程)
(4)葡萄糖酸锌中含锌元素的质量是 g。
(5)从保存方法看,可能具有 的化学性质。
【答案】(1)455;6:7
(2)72:112:11
(3)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65
(5)见光易分解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
【解析】【解答】(1)葡萄糖酸锌相对分子质量= 12 ×12+1×22+16 ×14+65 = 455;根据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可知,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2:14=6:7;
(2)葡萄糖酸锌中碳、氧、氢元素的质量比=(12 ×12):(16 ×14):(1 ×22) =72:112:11;
(3)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 =;
(4)4.55g葡萄糖酸锌中含锌元素的质量=4.55g × 14.3% = 0.65g;
(5)遮光保存,说明这类物质可能在光照条件下,分子结构容易发生变化,导致物质见光易分解;密封保存,以隔绝空气,说明这类物质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质。
【分析】(1)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分子中原子个数比,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1)葡萄糖酸锌相对分子质量= 12 ×12+1×22+16 ×14+65 = 455;根据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可知,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2:14=6:7;
(2)葡萄糖酸锌中碳、氧、氢元素的质量比=(12 ×12):(16 ×14):(1 ×22) =72:112:11;
(3)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 =;
(4)4.55g葡萄糖酸锌中含锌元素的质量=4.55g × 14.3% = 0.65g;
(5)遮光保存,说明这类物质可能在光照条件下,分子结构容易发生变化,导致物质见光易分解;密封保存,以隔绝空气,说明这类物质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质。
广东省汕尾市华大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1.(2024九上·汕尾期中)斗转星移、日月变换,大自然美丽而神奇。下列自然现象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铜雕锈蚀 B.枯木腐朽 C.冰雪消融 D.火山烈燃
2.(2024九上·汕尾期中)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加入大理石
C.倾倒液体 D.振荡试管
3.(2024九上·汕尾期中)经分析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是单质
4.(2024九上·汕尾期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我国五大发展理念。以下发展模式没有体现“绿色”理念的是
A.当今许多国家都宣布将在未来某一时间停产“燃油车”
B.为了发展旅游业,在生态保护区内大兴宾馆酒楼
C.政府逐渐加快无纸化办公推进速度
D.国家加大对新能源车的研发力度
5.(2024九上·汕尾期中)下列化学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氧化汞汞+氧气 B.石蜡+氧气水十二氧化碳
C.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D.氢气+氧化铜铜+水
6.(2024九上·汕尾期中)水是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生命源泉。下列对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A.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水资源消耗
B.明矾可用于吸附水中悬浮杂质
C.废水、污水均须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D.活性炭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
7.(2024九上·汕尾期中)为测定水的组成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拉瓦锡 B.门捷列夫 C.张青莲 D.屠呦呦
(2024九上·汕尾期中)我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发祥地、世界最大产茶国,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目前“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当代茶俗,以传统与时尚相融合的方式,不断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回答下列小题。
8.生活中常见到富硒茶、富硒矿泉水、富硒粮食、富硒水果、富硒鸡蛋、富硒蔬菜,其中“硒”指的是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单质
9.《清顶香茶》中记载:“日出卧龙日暮色,月生青顶月茶香”。从微观角度解释煮茶时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A.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 B.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C.分子获得能量后运动速率加快 D.分子的总数增大
10.市场上有很多“富硒产品"",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硒原子的质量约为78.97g B.硒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
C.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 D.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11.(2024九上·汕尾期中)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B.物质的分类
C.化学反应类型
D.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12.(2024九上·汕尾期中)为了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其中能够成功的是
A.分离天然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B.证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C.证明氧气已集满 D.排水法收集氧气
A.A B.B C.C D.D
13.(2024九上·汕尾期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原子总数都不改变
B.微粒观:NaCl是由与构成的化合物
C.转化观:红磷在空气中加热,可转化为
D.元素观:、是氧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的物质
14.(2024九上·汕尾期中)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则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质子数
C.原子和离子向可通过得失电子发生相互转化
D.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15.(2024九上·汕尾期中)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硫燃烧”的实验:步骤Ⅰ。向弯形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同时用酒精灯给硫粉加热至燃烧;步骤Ⅱ。停止鼓入空气,再用酒精灯给高锰酸钾加热。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高锰酸钾的作用是提供氧气
C.气球的主要作用是收集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D.步骤Ⅰ和步骤Ⅱ中硫粉燃烧生成的产物不同
16.(2024九上·汕尾期中)根据下列要求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钠原子 ;
(2)氦气 ;
(3)铵根离子 ;
(4)氮气 ;
(5)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
(6)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 ;
(7)硫酸铁 。
17.(2024九上·汕尾期中)【科普阅读】
阅读下面短文,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环保型杀菌消毒剂。在生活中主要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和食品保鲜。用二氧化氯消毒后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得到酸性溶液。该气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氯气体会引起咳嗽和呼吸道黏膜的损伤。
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易发生爆炸性分解,直接造成氯气泄漏而污染环境,同时产生氧气,所以只有依靠现场制备,工业上用潮湿的氯酸钾和草酸在60℃时反应制得。由于制取二氧化氯需要使用的氯酸钾是易爆危险品,制备和运输成本很高,因此我国目前还未广泛用其消毒自来水。
请依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氯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质有 (写一条即可)。
(3)二氧化氯在生活中的用途有 (写一条即可)。
(4)写出二氧化氯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
(5)工业上常用 和 制备二氧化氯,我国目前未广泛使用二氧化氯消毒自来水的原因: 。
18.(2024九上·汕尾期中)【基础实验与学科实践】
为做好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活动及评价,某班级师生讨论并确定如下活动。
(1)【选择方案】实验室可选择二种制取氧气的方案。
A.加热高锰酸钾 B.催化分解过氧化氢
小组讨论决定选用A方案,对应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
(2)【协作完成】
①同学甲负责选择制取气体的装置、仪器a的名称是 选择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②同学乙负责取用药品,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用纸槽把高锰酸钾粉末送至试管 (填“中部”或“底部”)后直立试管,抽出纸槽。
③同学丙负责组装仪器。他组装制取装置,固定试管时注意试管口应 .
④你负责排水法收集气体。
⑤实验结束:待试管冷却,将残余物例入指定容器,用试管刷洗涤试管,洗净的标准是 ,整理实验台离开。
(3)下列图标与本实验无关的是 .(填序号)
(4)【拓展延伸】收集一塑料瓶氧气并借助氧气传感器进行相关探究,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步骤一:将塑料瓶敞口放置,此时曲线变化为MN段;
步骤二:双手捂热塑料瓶,此时曲线变化为NP段;
步骤三: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此时曲线变化为PQ段.
ⅰ.对比MN段与NP段,说明 (从分子角度解释);
ⅱ.对比 段和PQ段,说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19.(2024九上·汕尾期中)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各地都有饮用水源保护区,并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相关情况等展开了项目化学习。
(1)任务一:调查水污染现状及处理方法
【参观学习】污水处理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污水通过“格栅”可去除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相当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 ,该实验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2)任务二:了解水质检测标准
【查阅资料】水的检测指标包括色度、浑浊度、气味、硬度、肉眼可见物等。检测方法包括看、闻、尝、品、查,更详细的指标需要通过精密的仪器测定。
同学们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国家有关水的硬度的标准为:
类别 极软水 软水 中硬水 硬水 高硬水
以CaCO3浓度计(mg/L) 0~75 75~150 150~300 300~450 450~700
【初步检测】同学们取少量河水,用便携式水硬度检测仪测得该自来水的硬度为311.2mg/L,说明该河水属于 。实验室可以通过 的方法降低该自来水的硬度,蒸馏所得到的水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任务三:参观自来水厂净水流程
【分析交流】①取水后加入混凝剂明矾的作用是 。
②活性炭(主要成分是C)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火,原因是 (用符号表达式表示)。
③投药消毒的过程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任务四:设计保护水源地的宣传活动
活动主题 保护水源刻不容缓 活动对象 学校教职工、学生
时间地点 3月22日上午、学校 活动形式 展览、演讲
活动流程 1、创作展览板(水源地现状);2、演讲
【成果分享】通过项目化学习,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保护水源地的重要性,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水源地现状,投入到保护水源地的行动中来,请提出一条有价值的建议: 。
20.(2024九上·汕尾期中)已知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通常状况下,A、C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D、E为气体,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化学式: ,C的名称: 。
(2)物质B在反应①中的作用是 。
(3)写出反应②的符号表达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若物质F在D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写出反应③的符号表达式 。
(5)若反应③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写出反应③的符号表达式 。
21.(2024九上·汕尾期中)青少年儿童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计算:
药品名: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化学式: 规格:/支含葡萄糖酸锌35毫克 儿童用量: 每次,每日2次; 1疗程:5日 【贮藏】遮光,密封
(1)葡萄糖酸锌相对分子质量: ;其中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 。
(2)葡萄糖酸锌碳、氧、氢元素的质量比: 。
(3)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写出计算过程)
(4)葡萄糖酸锌中含锌元素的质量是 g。
(5)从保存方法看,可能具有 的化学性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铜雕锈蚀、枯木腐朽、火山烈燃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冰雪消融只是物质形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因此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冰雪消融,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可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如果没有气泡冒出,要仔细寻找原因和解决办法,如是否应塞紧或更换橡胶塞,确认装置不漏气后才能进行实验。将导管末端浸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外壁,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符合题意;
B、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试剂大理石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块状试剂大理石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试剂大理石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故B不符合题意;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着试管口,而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朝向手心,故C不符合题意;
D、在振荡试管时,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检测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液体药品的倾倒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试管中液体的振荡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3.【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 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 可能是纯净物中的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绿色化学;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 “燃油车”的燃料燃烧时产生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等随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所以当今许多国家都宣布将在未来某一时间停产“燃油车”,体现了“绿色”理念。故不符合题意;
B. 为了发展旅游业,在生态保护区内大兴宾馆酒楼,必然砍伐树木,减弱光合作用,破坏生态平衡,使温室效应增强。该发展模式没有体现“绿色”理念。故符合题意;
C. 政府逐渐加快无纸化办公推进速度,必然减少砍伐树木,增强光合作用,保护生态平衡。该发展模式体现了“绿色”理念。故不符合题意;
D. 国家加大对新能源车的研发力度,必然减少“燃油车”的燃料燃烧,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该发展模式体现了“绿色”理念。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工业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可减少污染。
5.【答案】C
【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氧化汞汞+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 石蜡+氧气水十二氧化碳,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符合题意;
D. 氢气+氧化铜铜+水,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又不是氧化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是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特点“多变一”。
6.【答案】D
【知识点】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A.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节水工作迫在眉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明矾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状物,该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悬浮杂质并沉淀于水底,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会污染水源,应处理达标后排放,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活性炭内部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不能杀菌消毒,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分析。
B、根据明矾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状物,该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分析。
C、根据废水、生活污水,应处理达标后排放分析。
D、根据活性炭内部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分析。
7.【答案】A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 拉瓦锡为测定水的组成作出重大贡献 ,符合题意;
B、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制定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C、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作出很大贡献,不符合题意;
D、屠呦呦提取青蒿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所给各科学家的贡献分析。
【答案】8.A
9.C
10.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物质的元素组成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来解答;
(2)根据分子的特性有分子在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分子有质量来解答;
(3)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中的信息可知,元素符号正下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原子的相对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来解答。
8.】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富硒产品”中“硒”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硒”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答案为:A.
9.煮茶时,闻到茶香,是因为茶水中含有的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茶水的清香。故ABD错误,不符合题意,C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由元素周期表一格中的信息可知,元素符号正下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
A、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7,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硒原子的中子数约为79-34=45,所以硒原子中质子数不等于中子数,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硒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4,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硒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答案】D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反应类型的判定;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氧、硅、铝、铁、钙等,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该分类错误,不符合题意;
C、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但是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原子均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构成分子,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氧、硅、铝、铁、钙来解答;
B、根据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来解答;
C、根据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来解答;
D、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原子均可直接构成物质来解答。
12.【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过滤只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不能分离天然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不符合题意;
B.蜡烛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只能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不能证明二氧化碳生成,不符合题意;
C.证明氧气已集满要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不符合题意;
D.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过滤原理分析;
B、根据干冷烧杯验证水蒸气,二氧化碳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分析;
C、根据验满要在瓶口处检验,不能伸入瓶中分析;
D、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分析。
13.【答案】A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分子的数目、种类可能改变,故错误,符合题意;
B. 氯化钠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Na+和Cl-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由化学式可知,氧气和臭氧均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物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分子的数目、种类可能改变分析。
B、氯化钠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D、根据氧气和臭氧均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物质分析。
14.【答案】C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元素的概念
【解析】【解答】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故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是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电子带负电,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故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核外电子数发生改变,质子数不变,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可通过失得电子形成原子,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但是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H2O和NH3的质子数相同,不属于同种元素,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质子数决定元素、原子的种类,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离子得失电子变成原子,带电的微粒有质子、电子、原子核、离子来解答。
15.【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高锰酸钾的作用是提供氧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故气球的主要作用是收集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步骤Ⅰ中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步骤Ⅱ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产物相同,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分析。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C、根据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分析。
D、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16.【答案】(1)2Na
(2)He
(3)NH4+
(4)N2
(5)O
(6)
(7)Fe2(SO4)3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 2个钠原子表示为 2Na 。
(2)氦气由原子构成,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为He。
(3)铵根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符号为 NH4+ 。
(4)氮气化学式为N2。
(5)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为氧元素,符号为O。
(6)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化合价为+5价,表示为 。
(7)硫酸铁中铁元素为+3价,硫酸根为-2价,硫酸铁的化学式为 Fe2(SO4)3 。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17.【答案】(1)纯净物
(2)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任写一点即可)
(3)食品保鲜、饮用水的消毒等
(4)
(5)潮湿的氯酸钾;草酸;制备和运输成本高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二氧化氯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2)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故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质有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任写一点即可)。
(3)由资料信息可知,二氧化氯在生活中的用途有食品保鲜、饮用水的消毒等。
(4)二氧化氯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氯氯气+氧气。
(5)由资料信息可知,工业上常用潮湿的氯酸钾和草酸制备二氧化氯,我国目前未广泛使用二氧化氯消毒自来水的原因是制备和运输成本高。
【分析】(1)根据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分析;
(2)根据物理性质不需化学变化体现分析;
(3)根据资料所给信息分析;
(4)根据二氧化氯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和氧气分析;
(5)根据工业制备二氧化氯的方法分析。
(1)二氧化氯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2)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故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质有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任写一点即可)。
(3)由资料信息可知,二氧化氯在生活中的用途有食品保鲜、饮用水的消毒等。
(4)二氧化氯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氯氯气+氧气。
(5)由资料信息可知,工业上常用潮湿的氯酸钾和草酸制备二氧化氯,我国目前未广泛使用二氧化氯消毒自来水的原因是制备和运输成本高。
18.【答案】(1)
(2)锥形瓶;A;底部;略向下倾斜;聚不成滴,流不成股
(3)d
(4)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MN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1)A方案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表达式为。
(2)①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高锰酸钾制氧气需要加热,应选择固体加热型装置A。
②取用高锰酸钾时,需要使用纸槽,试管横放,纸槽伸入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
③加热固体药品时需要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
⑤洗涤试管需要用试管刷,当试管内壁的水珠既不聚成小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试管已洗净。
(3)a、做化学实验需要戴护目镜;
b、该实验需要加热,注意明火;
c、该实验需要加热,当心烫伤;
d、该实验没有刺激性气味或有毒气体产生,不需要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不需要排风;.
e、该实验用到了各种玻璃仪器,防止使用不断导致仪器破损划伤;
f、做完化学实验要洗手;故与实验无关的是d。
故答案为:d。
(4)MN段和NP段相比较,NP段双手捂热塑料瓶,瓶内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导致部分气体膨胀逸出,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对比MN段和PQ段,相同条件下PQ段氧气体积分数下降快,氧分子更快更多地从瓶口向下逸出,说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故答案为:MN。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实验操作步骤是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固定装置,加热,收集,把导管移除水面,熄灭酒精灯,清洗仪器整理桌面。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来解答。
(1)A方案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符号表达式为;
(2)①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②高锰酸钾制氧气需要加热,应选择固体加热型装置,故选A;
③取用高锰酸钾时,需要使用纸槽,试管横放,纸槽伸入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
④加热固体药品时需要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
⑤洗涤试管需要用试管刷,当试管内壁的水珠既不聚成小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试管已洗净;
(3)a、做化学实验需要戴护目镜;
b、该实验需要加热,注意明火;
c、该实验需要加热,当心烫伤;
d、该实验没有刺激性气味或有毒气体产生,不需要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不需要排风;.
e、该实验用到了各种玻璃仪器,防止使用不断导致仪器破损划伤;
f、做完化学实验要洗手;
故与实验无关的是d;
(4)MN段和NP段相比较,NP段双手捂热塑料瓶,瓶内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导致部分气体膨胀逸出,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对比MN段和PQ段,相同条件下PQ段氧气体积分数下降快,氧分子更快更多地从瓶口向下逸出,说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故填MN。
19.【答案】(1)过滤;漏斗
(2)硬水;蒸馏;纯净物
(3)吸附杂质,加速沉降;C+O2CO2;化学变化
(4)制作宣传海报(合理即可)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1)污水处理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污水通过“格栅”可去除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相当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过滤,该实验操作用列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2)根据该自来水的硬度为311.2mg/L,处于300~450mg/L之间,故该河水属于硬水;实验室可以通过蒸馏的方法降低该自来水的硬度,蒸馏所得到的水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3)①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溶于水后生成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加速沉降;②在点燃的条件下,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符号表达式为:;③投药消毒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通过项目化学习,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保护水源地的重要性,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水源地现状,投入到保护水源地的行动中来,还能提出的一条有价值的建议是制作宣传海波、走进社区进行宣传等;故答案为:制作宣传海报(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过滤原理及所需仪器分析;
(2)根据表中所给数据及蒸馏可硬水软化,同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分析;
(3)根据明矾吸附沉降的作用,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分析;
(4)根据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分析。
(1)污水处理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污水通过“格栅”可去除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相当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过滤,该实验操作用列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2)根据该自来水的硬度为311.2mg/L,处于300~450mg/L之间,故该河水属于硬水;实验室可以通过蒸馏的方法降低该自来水的硬度,蒸馏所得到的水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3)①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溶于水后生成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加速沉降;
②在点燃的条件下,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符号表达式为:;
③投药消毒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通过项目化学习,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保护水源地的重要性,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水源地现状,投入到保护水源地的行动中来,还能提出的一条有价值的建议是制作宣传海波、走进社区进行宣传等;故答案为:制作宣传海报(合理即可)。
20.【答案】(1)H2O2;水
(2)催化作用
(3)H2OH2+O2;分解反应
(4)Fe+O2Fe3O4
(5)S+O2SO2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电解水实验;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A、C组成元素相同无色液体,D、E为气体”,已知过氧化氢和水都是由氢、氧元素组成,且过氧化氢可在二氧化锰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可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可推A是过氧化氢,C是水,B是二氧化锰,D是氧气,E是氢气;
(1)A是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C是水,名称为:水;
(2)物质B为二氧化锰,在反应①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3)反应②是水可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反应物为1种,生成物有两种,符号“一变多”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4)物质D是氧气,若物质F在D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则F是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符号表达式为:;
(5)物质D是氧气,若反应③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则物质F是硫,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符号表达式为:。
【分析】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原理,框图中物质间转化关系先推导出各物质,再按化学式、表达式书写方法及催化剂的催化作用解答分析。
(1)A是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C是水,名称为:水;
(2)物质B为二氧化锰,在反应①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3)反应②是水可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反应物为1种,生成物有两种,符号“一变多”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4)物质D是氧气,若物质F在D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则F是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符号表达式为:;
(5)物质D是氧气,若反应③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则物质F是硫,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符号表达式为:。
21.【答案】(1)455;6:7
(2)72:112:11
(3)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65
(5)见光易分解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
【解析】【解答】(1)葡萄糖酸锌相对分子质量= 12 ×12+1×22+16 ×14+65 = 455;根据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可知,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2:14=6:7;
(2)葡萄糖酸锌中碳、氧、氢元素的质量比=(12 ×12):(16 ×14):(1 ×22) =72:112:11;
(3)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 =;
(4)4.55g葡萄糖酸锌中含锌元素的质量=4.55g × 14.3% = 0.65g;
(5)遮光保存,说明这类物质可能在光照条件下,分子结构容易发生变化,导致物质见光易分解;密封保存,以隔绝空气,说明这类物质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质。
【分析】(1)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分子中原子个数比,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1)葡萄糖酸锌相对分子质量= 12 ×12+1×22+16 ×14+65 = 455;根据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可知,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2:14=6:7;
(2)葡萄糖酸锌中碳、氧、氢元素的质量比=(12 ×12):(16 ×14):(1 ×22) =72:112:11;
(3)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 =;
(4)4.55g葡萄糖酸锌中含锌元素的质量=4.55g × 14.3% = 0.65g;
(5)遮光保存,说明这类物质可能在光照条件下,分子结构容易发生变化,导致物质见光易分解;密封保存,以隔绝空气,说明这类物质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质。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