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溶液 评估测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溶液 评估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2024湖北中考)把少量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泥土 B.蜡烛 C.蔗糖 D.汽油
2.溶液用途广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纯净物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3.(2024安徽中考)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活动中,溶解、过滤和蒸发三个步骤都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
A.酒精灯 B.漏斗 C.蒸发皿 D.玻璃棒
4.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表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实验 ① ② ③
现象 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固体几乎不溶解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A.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B.对比实验②③的现象,说明不同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实验③说明碘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
D.实验①②③的现象,说明水和汽油可以溶解所有物质
5.大量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式除杂,氯化钠不析出的原因是 ( )
A.氯化钠在降温时其溶解能力反而增大 B.氯化钠量少,在降温时形成的仍是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变化较大 D.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
6.40 ℃时,恒温蒸发一杯不饱和食盐水至有晶体析出,此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 )
A.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食盐的溶解度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通过升温或者增加溶剂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B.喝了碳酸饮料后会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海水晒盐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长期放置也不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8.在初中学业水平实验操作考试中,小明同学抽到的化学考题是“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他的以下实验操作步骤中不正确的是 ( )
A.计算出配制该溶液需要3 g氯化钠固体和47 mL水
B.称量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左边,于是向右移动游码
C.量取水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将称得的氯化钠和量取的水倒入同一烧杯中,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9.t ℃时,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进行恒温蒸发,蒸发溶剂的质量与析出晶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蒸发溶剂前乙是饱和溶液
B.b点对应的乙溶液是乙的饱和溶液
C.t ℃时,乙的溶解度比甲大
D.t ℃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
10.下列关于如图所示实验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固体X可能是NaOH B.固体X可能是NH4NO3
C.Ca(OH)2溶解度:①>② D.Ca(OH)2质量分数:①=③
11.(2024河北中考)如表是KNO3和Na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小明用其中一种物质(X)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水蒸发忽略不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温度/℃ 20 40 60
溶解度/g KNO3 31.6 63.9 110
NaNO3 88.0 103 125
A.X为NaNO3 B.③中溶液为X的不饱和溶液
C.④中溶液的质量为100 g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②=③>④
1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P点表示10 ℃时丙的饱和溶液
B.10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甲的溶解度最大
C.20 ℃时,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10 ℃,甲溶液中析出固体最多
D.20 ℃时,向130 g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0 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
13.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变化关系的是 ( )
① ② ③ ④
A.①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B.②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
C.③t ℃溶质质量分数为W的NaCl饱和溶液20 g,升温至90 ℃,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
D.④向KNO3不饱和溶液中加KNO3固体
二、填空题(共32分)
14.(10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75%的酒精溶液中属于溶质的是 。
(2)为了确定锅中熬制的汤的咸淡情况,只需取锅中少量汤品尝,体现了溶液具有 的特点。
(3)植物油在水中不溶,在汽油中可溶,该现象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 有关。
(4)将一定量的锌放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15.(10分)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面对敌人对食盐的疯狂封锁,机智勇敢,不畏艰险,用河水将竹筒里的食盐全部溶成盐水,再用棉袄吸收,最终将食盐送给了红军。结合下表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回答有关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1)氯化钠属于 (填“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物质。
(2)从表中数据发现氯化钠溶解度的主要特点是 。
(3)从食盐水中得到食盐固体,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4)假设潘冬子的竹筒中有358 g氯化钠,10 ℃时最少需用 g水才能完全溶解。
(5)20 ℃时,将20 g食盐放入50 g水中,搅拌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至0.1%)。
16.(12分)(2024黑龙江龙东中考)如图,依据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2 ℃时,将30 g丙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2)通过改变温度,将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填“升温”或“降温”)。
(3)乙中含有少量甲时,最好采用的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方法提纯乙。
(4)t3 ℃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时,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t2 ℃时,将甲、丙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质量一样多
b.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 ℃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c.在t1~t3 ℃,可配制出甲、丙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饱和溶液
三、实验题(共20分)
17.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杂质只含有泥沙)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请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一:如图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进行操作③时,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
(2)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操作⑤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帮他们指出来: 。图中错误改正后,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操作示意图的序号)。
实验二:乙同学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假设称量氯化钠时1 g以下用游码)。
(4)配制时,除图中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试剂瓶、镊子和 (填一种仪器名称)。
(5)称量氯化钠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侧,正确的操作是 ,如果称量时氯化钠和砝码位置颠倒了,其他操作步骤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
(6)量水时应选择量筒的规格是 (填“10”“50”或“100”)mL。
【反思拓展】
(7)经检测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原因可能是 (列举一条即可)。
(8)海水晒盐采用操作③的原理而不用冷却氯化钠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原因是 。
四、计算题(共9分)
18.取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25 g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0 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称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216.2 g。请计算:
(1)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分数。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详解答案】
1.C
2.A 解析: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溶液的浓稀是指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含量多少,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是否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所以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3.D 解析:酒精灯用于加热,在蒸发操作中用来加热溶液,在溶解、过滤中不会用到,A不符合题意。漏斗在过滤时使用,在溶解和蒸发中不会用到,B不符合题意。蒸发皿用于溶液的蒸发,在溶解、过滤中不会用到,C不符合题意。溶解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即溶解、过滤和蒸发三个步骤都需要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D符合题意。
4.D 解析: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高锰酸钾可溶于水形成紫色溶液,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对比实验②③的现象,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碘易溶于汽油,说明不同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实验③碘放入汽油中,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说明碘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实验①②③的现象,不能说明水和汽油能溶解所有物质。
5.B 解析: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大量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采取加热水将其溶解制成热饱和溶液,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除杂。氯化钠不析出的原因是氯化钠量少,在降温时形成的仍是不饱和溶液,B正确。
6.D 解析:A.蒸发的过程中溶剂会不断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B.有晶体析出,所以溶质的质量会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C.40 ℃时,恒温蒸发一杯不饱和食盐水至有晶体析出,此时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同一温度同一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D.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食盐的溶解度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7.D 解析: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饱和溶液升温有晶体析出,溶液还是饱和溶液;喝了碳酸饮料后会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海水晒盐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长期放置也不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纯净物,如水、酒精等。
8.B 解析:称量固体时,是先调节好砝码的质量,再加试剂,发现指针向左偏,说明试剂的质量大于砝码的质量,应减少试剂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
9.A 解析:由题中图像可知,乙溶液需要蒸发一定量的溶剂后才析出晶体,说明蒸发溶剂前乙是不饱和溶液;b点对应的乙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是饱和溶液;t ℃时,由题中蒸发溶剂的质量与析出晶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图,有晶体析出后,乙曲线的倾斜程度大,则t ℃时,乙的溶解度更大;t ℃时,蒸发m g水,会析出n g甲晶体,则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00%。
10.B 解析:向水中加入固体X,饱和石灰水变浑浊,一段时间后又变澄清,说明固体X遇水时放热,温度升高使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析出固体变浑浊,温度恢复至室温后又变澄清。氢氧化钠溶解放热,会使温度升高,A正确;硝酸铵溶解吸热,会使温度降低,B错误;①中锥形瓶溶液的温度低于②中,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①>②,C正确;①和③是同一温度下Ca(OH)2的饱和溶液,所以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①=③,D正确。
11.C 解析:4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 g,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03 g,向40 ℃时的100 g水中加入100 g X,全部溶解,温度恢复至40 ℃时,烧杯中没有固体析出,则X为NaNO3;②中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温度升高至60 ℃,60 ℃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25 g,温度升高,硝酸钠的溶解度增大,则③中溶液为X的不饱和溶液;②中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 g,溶剂的质量为50 g,降温至20 ℃,20 ℃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8.0 g,该温度下50 g水中最多能溶解44 g硝酸钠,④中溶液的质量为50 g+44 g=94 g;溶液具有均一性,其中一份温度升高至60 ℃时,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②=③,另一份降温至20 ℃,有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②=③>④。
12.D 解析:由题图可知,10 ℃时,P点位于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则题图中P点表示10 ℃时丙的不饱和溶液。由题图可知,10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丙的溶解度最大。由题图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20 ℃时,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10 ℃,甲、乙溶液中有固体晶体析出,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题文中,甲、乙溶液的质量没有明确,则无法比较甲、乙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由题图可知,20 ℃时,乙的溶解度为30 g,则20 ℃时,130 g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0 g乙物质和100 g水,向130 g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0 g水,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0%。
13.B 解析: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则不断析出硝酸钾晶体,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氯化钠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饱和溶液升温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向KNO3不饱和溶液中加KNO3固体,硝酸钾能继续溶解,溶液的质量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液的质量不再增大。
14.(1)酒精 (2)均一性 (3)溶剂的种类
(4)H2SO4、ZnSO4
15.(1)易溶 (2)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影响不大 (3)蒸发结晶
(4)1 000 (5)26.5%
解析:(1)由于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10 g,则氯化钠属于易溶物质。(2)由题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3)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一般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食盐水中得到食盐固体。(4)1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8 g,即该温度下,100 g水中最多溶解35.8 g氯化钠,则要想完全溶解358 g氯化钠,最少需要水的质量为358 g×=1 000 g。(5)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即该温度下,100 g水中最多溶解36 g氯化钠,则50 g水中最多溶解18 g氯化钠,则将20 g食盐放入50 g水中,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6.5%。
16.(1)70 g (2)降温 (3)蒸发结晶
(4)乙、甲、丙 (5)ab
解析:(4)t3 ℃时,溶解度大小为乙>甲>丙,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大小为乙>甲>丙,则溶剂质量大小为乙<甲<丙,降温至t1 ℃时,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变,仍为乙<甲<丙。(5)未指明溶液是否饱和,无法判断析出晶体质量;t2 ℃时,溶解度大小为乙>甲=丙,将t2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 ℃,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 ℃时的溶解度计算,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3 ℃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在t1~t3 ℃,甲、丙的溶解度曲线有交点,说明在t1~t3 ℃的某温度甲丙的溶解度相同,可配制出甲、丙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饱和溶液。
17.(1)出现较多固体
(2)加快溶解速率
(3)没有利用玻璃棒引流 ②⑥①④⑤③
(4)胶头滴管 (5)添加氯化钠 等于
(6)100 (7)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8)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
解析:(1)进行操作③时,当观察到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2)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3)操作⑤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没有利用玻璃棒引流;题图中错误改正后,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②⑥①④⑤③。(4)配制时,除题图中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试剂瓶、镊子和胶头滴管。(5)称量氯化钠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侧,说明氯化钠质量偏小,正确的操作是添加氯化钠;如果称量时氯化钠和砝码位置颠倒了,其他操作步骤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15%,是因为需要称量的氯化钠质量是15 g,不需要用游码,所以不影响称量结果。(6)需要水的体积是85 mL,因此量水时应选择量筒的规格是100 mL。(7)经检测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原因可能是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8)海水晒盐采用操作③的原理而不用冷却氯化钠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原因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
18.解:(1)设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为x,反应后生成CaCl2的质量为y。由题目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0 g+25 g-216.2 g=8.8 g。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x y 8.8 g
= x=20 g
= y=22.2 g
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100%=80%
答: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2)由(1)知,反应得到的CaCl2的质量为22.2 g。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12.6%
答: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氯化钙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6%。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