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 群落具有垂直、水平和时间结构(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第二节 群落具有垂直、水平和时间结构
[学习目标] 列举群落的垂直、水平和时间结构。
一、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植物的生长型
(1)依据:植物的外貌和形态结构。
(2)分类(六种):______、______、藤本植物、______植物、附生植物、地表植物。
(3)意义:可以反映植物生活的__________。
2.群落的垂直结构
(1)概念:主要指群落的______现象。不同生长型的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______________上,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2)不同群落的垂直结构
①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的垂直结构:__________→下木层→________→草本层→地表层。其中________对群落影响最大。
②__________群落的垂直结构最复杂。
③______________群落结构比较简单,__________的结构更为简单。
(3)意义:成层结构是物种__________的结果,它不仅缓解了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空间、水分和矿质营养的矛盾,而且植物在空间上的成层排列,扩大了植物利用环境的__________,提高了植物的______利用率。
(4)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______有关。
3.群落的水平结构
(1)形成:群落中的生物在__________上的配置状况。
(2)特点:分布往往呈__________,表现为斑块状和镶嵌性。
(3)形成原因
①不同生物繁殖体的__________有差异。
②生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③群落内部环境的不同。
④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的影响。
判断正误
(1)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与光能的合理利用无关( )
(2)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主要与温度不均匀有关( )
(3)群落的分层现象是物种自然选择的结果( )
(4)群落中植物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为物种的均匀分布( )
任务:群落的垂直结构
如图代表在-200 m~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回答下列问题:
(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这______(填“是”或“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2)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____(填“是”或“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3)b处动物在群落中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分布与植物的分层有何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森林b中,乔木的基部和被其他树冠遮盖的位置,光线往往较暗,适于苔藓植物等喜阴植物的生存;在树冠下的间隙等光照较为充足的地段,则有较多的灌木与草丛。这属于群落______(填“垂直”或“水平”)结构。
(5)有人说:“b处桦树高低错落有致,只存在垂直结构,而野草丛比较矮小,只存在水平结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落结构的2个易错点
(1)不要把“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误以为是群落的结构特征,这里的竹子属于种群范畴。
(2)垂直分布≠垂直结构
①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随海拔高度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群落)分布不同。例如,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就是四个不同的群落的垂直分布。
②群落的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指同一个群落内不同物种的配置情况,包括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因素主要是光照)和动物的分层现象(决定因素主要是食物)。
1.北方针叶林的两栖类栖息在草本层中,苇莺主要在灌木层活动,柳莺则出没在树冠层。这体现了群落的( )
A.时间结构 B.垂直结构
C.水平结构 D.植物生长型
2.(2023·嘉兴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湿度、盐渍化程度和风等环境条件都能影响群落的水平分布
B.陆地群落中各个物种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很少是均匀的
C.不同植物自下而上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植物种子的传播能力有差异也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
二、群落的时间结构
1.概念:群落的______和______可随________改变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群落的季节性变化非常明显。在温带地区,草原和森林群落的______在春、夏、秋、冬有很大差异,草原群落中动物的________变化也十分明显。
判断正误
(1)群落的组成和外貌变化与自然环境的时间节律变化无关( )
(2)群落时间结构的形成是物种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
易错提醒 群落的时间结构≠群落的季节性变化
群落的时间结构描述的范围比群落的季节性变化要大一些,包括组成和外貌,从时间上来说不一定是以季节为单位。如果是以季节为单位,这样的外貌变化就是群落的季节性变化。
3.(2023·湖州高二月考)下列不属于群落时间结构的是( )
A.群落物种组成的昼夜变化
B.沼泽植物在生长季节中陆续开花
C.传粉昆虫喜欢在阳光充沛的地方活动
D.热带雨林的外貌随时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4.(2024·慈溪高二月考)研究者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开展了红外相机监测调查工作,共记录到136个物种。分析部分物种的活动范围和季节性之后发现,植食动物(如鬣羚)和肉食动物(如云豹)的丰富度在旱季均显著高于雨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多于136个物种
B.两类动物在旱季和雨季的活动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
C.肉食动物在旱季活动频繁有利于其捕食植食动物
D.植食动物旱季活动旺盛的原因是旱季有更多的食物
答案精析
一、梳理教材新知
1.(2)乔木 灌木 草本 (3)环境条件
2.(1)分层 不同高度 (2)①树冠层 灌木层 树冠层
②热带雨林 ③寒温带针叶林 草原群落 (3)自然选择 范围 光能 (4)食物
3.(1)水平方向 (2)不均匀性 (3)①扩散能力 ④动物活动 人类活动
判断正误
(1)× (2)× (3)√ (4)×
提示 (1)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与光能的合理利用有关,一般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越复杂,对光的利用率越高。(2)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有关。(4)大多数群落中的各个物种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往往呈不均匀性,表现为斑块状和镶嵌性。
探究核心知识
(1)温度 不是 (2)光强度、光质(光波长) 是
(3)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4)水平
(5)不对。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群落中不同种生物的分层或分布关系。同种生物(如桦树)的不同分布属于种群层次。矮小的野草丛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存在。
落实思维方法
1.B
2.C [不同植物自下而上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不同生物繁殖体的扩散能力有差异是导致群落具有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D正确。]
二、梳理教材新知
1.组成 外貌 时间
2.外貌 季节性
判断正误
(1)× (2)√
提示 (1)自然环境的时间节律变化会影响到群落的组成和外貌,如鸟类的迁徙。
落实思维方法
3.C
4.D [旱季植物资源贫乏,植食动物为了觅食,活动会相对旺盛,D错误。](共52张PPT)
第二章 群落
<<<
第二节
群落具有垂直、水平和时间结构
学习目标
列举群落的垂直、水平和时间结构。
内容索引
一、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课时对点练
二、群落的时间结构
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一
梳理 教材新知
1.植物的生长型
(1)依据:植物的外貌和形态结构。
(2)分类(六种): 、 、藤本植物、 植物、附生植物、地表植物。
(3)意义:可以反映植物生活的 。
乔木
灌木
草本
环境条件
2.群落的垂直结构
(1)概念:主要指群落的 现象。不同生长型的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__________上,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2)不同群落的垂直结构
①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的垂直结构: →下木层→ →草本层→地表层。其中 对群落影响最大。
② 群落的垂直结构最复杂。
③ 群落结构比较简单, 的结构更为简单。
分层
不同高度
树冠层
灌木层
树冠层
热带雨林
寒温带针叶林
草原群落
(3)意义:成层结构是物种 的结果,它不仅缓解了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空间、水分和矿质营养的矛盾,而且植物在空间上的成层排列,扩大了植物利用环境的 ,提高了植物的 利用率。
(4)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 有关。
自然选择
范围
光能
食物
3.群落的水平结构
(1)形成:群落中的生物在 上的配置状况。
(2)特点:分布往往呈 ,表现为斑块状和镶嵌性。
(3)形成原因
①不同生物繁殖体的 有差异。
②生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③群落内部环境的不同。
④ 以及 的影响。
水平方向
不均匀性
扩散能力
动物活动
人类活动
(1)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与光能的合理利用无关( )
×
提示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与光能的合理利用有关,一般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越复杂,对光的利用率越高。
(2)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主要与温度不均匀有关( )
√
×
提示 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有关。
(3)群落的分层现象是物种自然选择的结果( )
(4)群落中植物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为物种的均匀分布( )
×
提示 大多数群落中的各个物种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往往呈不均匀性,表现为斑块状和镶嵌性。
任务:群落的垂直结构
如图代表在-200 m~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 核心知识
(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这 (填“是”或“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温度
不是
(2)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____。这 (填“是”或“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3)b处动物在群落中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分布与植物的分层有何关系?
光强度、
光质(光波长)
是
提示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4)在森林b中,乔木的基部和被其他树冠遮盖的位置,光线往往较暗,适于苔藓植物等喜阴植物的生存;在树冠下的间隙等光照较为充足的地段,则有较多的灌
木与草丛。这属于群落 (填“垂直”或“水平”)结构。
(5)有人说:“b处桦树高低错落有致,只存在垂直结构,而野草丛比较矮小,只存在水平结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水平
提示 不对。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群落中不同种生物的分层或分布关系。同种生物(如桦树)的不同分布属于种群层次。矮小的野草丛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存在。
核心归纳
(1)不要把“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误以为是群落的结构特征,这里的竹子属于种群范畴。
(2)垂直分布≠垂直结构
①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随海拔高度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群落)分布不同。例如,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就是四个不同的群落的垂直分布。
②群落的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指同一个群落内不同物种的配置情况,包括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因素主要是光照)和动物的分层现象(决定因素主要是食物)。
群落结构的2个易错点
1.北方针叶林的两栖类栖息在草本层中,苇莺主要在灌木层活动,柳莺则出没在树冠层。这体现了群落的
A.时间结构 B.垂直结构
C.水平结构 D.植物生长型
落实 思维方法
√
2.(2023·嘉兴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湿度、盐渍化程度和风等环境条件都能影响群落的水平分布
B.陆地群落中各个物种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很少是均匀的
C.不同植物自下而上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水平
结构
D.植物种子的传播能力有差异也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
√
不同植物自下而上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
不同生物繁殖体的扩散能力有差异是导致群落具有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D正确。
二
群落的时间结构
1.概念:群落的 和 可随 改变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群落的季节性变化非常明显。在温带地区,草原和森林群落的 在春、夏、秋、冬有很大差异,草原群落中动物的 变化也十分明显。
梳理 教材新知
组成
外貌
时间
外貌
季节性
(1)群落的组成和外貌变化与自然环境的时间节律变化无关( )
提示 自然环境的时间节律变化会影响到群落的组成和外貌,如鸟类的迁徙。
√
×
(2)群落时间结构的形成是物种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
易错提醒
群落的时间结构描述的范围比群落的季节性变化要大一些,包括组成和外貌,从时间上来说不一定是以季节为单位。如果是以季节为单位,这样的外貌变化就是群落的季节性变化。
群落的时间结构≠群落的季节性变化
3.(2023·湖州高二月考)下列不属于群落时间结构的是
A.群落物种组成的昼夜变化
B.沼泽植物在生长季节中陆续开花
C.传粉昆虫喜欢在阳光充沛的地方活动
D.热带雨林的外貌随时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
落实 思维方法
沼泽植物在生长季节中陆续开花属于群落时间结构中的季节性变化,B不符合题意;
传粉昆虫喜欢在阳光充沛的地方活动不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C符合题意;
热带雨林的外貌随时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属于群落时间结构中的季节性变化,D不符合题意。
4.(2024·慈溪高二月考)研究者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开展了红外相机监测调查工作,共记录到136个物种。分析部分物种的活动范围和季节性之后发现,植食动物(如鬣羚)和肉食动物(如云豹)的丰富度在旱季均显著高于雨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多于136个物种
B.两类动物在旱季和雨季的活动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
C.肉食动物在旱季活动频繁有利于其捕食植食动物
D.植食动物旱季活动旺盛的原因是旱季有更多的食物
√
旱季植物资源贫乏,植食动物为了觅食,活动会相对旺盛,D错误。
网络构建
课时对点练
三
题组一 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2024·台州高二期中)下列实例中能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A.森林中树木的间隙有草丛
B.森林中有树冠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C.一片桦树林中桦树高低错落有致
D.森林中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森林中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草丛,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A不符合题意;
一片桦树林的桦树属于同一种群,不能体现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C不符合题意;
森林中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不符合题意。
2.下列哪个词一般不用来描述群落水平结构的特点
A.不均匀性 B.斑块状
C.镶嵌性 D.均一性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大多数群落中的各个物种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往往呈不均匀性,表现为斑块状和镶嵌性,D符合题意。
3.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温度、温度 D.光照、食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
4.内蒙古草原群落优势种针茅草的分布呈一丛一丛的斑块状,而整个草原的草本植物呈镶嵌性分布。下列关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种子的传播能力有差异 B.群落垂直方向上光照有差异
C.动物活动影响群落内部环境 D.群落水平方向土壤湿度不同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草原群落的垂直方向上光照差别不大,B符合题意。
5.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的空间结构加剧了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
B.不同水层动物分布不同主要受食物的影响
C.盐碱度等条件的差异会导致群落中的生物呈现镶嵌性分布
D.草原中的群落既有水平结构,也有垂直结构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减缓了种间的竞争,A错误。
6.(2022·全国乙,5)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 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乔木层,其下依次是灌木层、草本层,②错误;
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④正确;
群落中植物因受光照的影响具有垂直分层现象,所以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对光的利用有关,⑥错误。
题组二 群落的时间结构
7.某温带草原在夏季是无垠绿土、胡马长嘶的情景,在其他季节该草原又会呈现另一番外貌。上述现象属于群落的
A.季节性变化 B.生态位
C.水平结构 D.昼夜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
该温带草原在夏季和其他季节出现不同的外貌,是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属于群落的季节性变化,A正确。
8.某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中,以草本植物为例,春季草本植物由莲花、顶冰花、侧金盏花等组成,当它们生长旺盛、花朵盛开时,其他大多数夏季草本植物则刚开始生长。而当夏季草本植物争妍时,早春生长旺盛的草本植物已结束其营养生长,地上部分死亡,地下部分进入休眠状态。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草本植物组成一个群落
B.在水平方向上草本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群落的组成和外貌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D.群落外貌的变化与自然环境的时间节律变化无关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对点训练
一定时间内聚集在一定空间内的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称为一个群落,所有的草本植物不是一个群落,A错误;
群落的组成和外貌会随着时间改变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称为群落的时间结构,C正确;
自然环境的时间节律变化会影响到群落的组成和外貌,如鸟类的迁徙,D错误。
9.如图甲、乙、丙为三个自然群落,甲为草本群落,乙为灌木群落,丙为森林群落。下列与图示相关的分析,错误的是
A.春天草原返青,秋天草木
枯黄,这些不属于群落结
构的范畴
B.群落的结构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处于动态变化中
C.乙中灌木层的疏密程度也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D.丙中乔木、灌木、草本的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的一种空间结构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春天草原返青,秋天草木枯黄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A错误;
乙中灌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阳光照射到下方的多少,进而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C正确;
丙中乔木、灌木、草本的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0.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下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各层次中林窗下的土壤
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
B.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
群落的垂直结构
C.林窗下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D.林下不同时间调查获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基本相同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中动物种类数越来越少,这表明光照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
由图分析,随着土层深度的
增加,林窗下、林下土壤动物种类均随之减少,C正确;
该调查只统计了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类数,并没有关于林下不同时间调查获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故不能对林下不同时间的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判断,D错误。
11.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
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
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进行
间作套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同一生物构成的种群无分层现象,只有群落才具有分层现象,C错误。
12.(2022·浙江1月选考,15)某海域甲、乙两种浮游动物昼夜分布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A.甲有趋光性,乙有避光性
B.甲、乙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
C.乙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甲、乙的沉浮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由图可知,甲在图中的每个时间段的数量差不多,故甲既不趋光也不避光,乙在午夜中的数量比中午明显要多,故乙有避光性,A不合理;
浮游植物一般分布在浅海,根据植
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故可推测位于浅海的甲种浮游动物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而乙位于深海,故乙不是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B不合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乙是一种浮游动物,是一个种群,故乙的分布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C不合理;
由图可知,甲、乙在不同时间段在该海域中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甲
和乙在午夜都会有所上浮,因此甲、乙的沉浮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D合理。
13.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和核心区,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核心区的生物分布表现为斑块状和镶嵌性,这说明群落具有__________。
水平结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2)该群落的外貌在春、夏、秋、冬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群落的_________。
(3)白鳍豚是生活在我国长江的肉食濒危动物,若禁止在长江捕捉各种鱼类,白鳍豚的K值将______。
时间结构
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间作套种”的农业生产方式。据《氾胜之书》记载,在瓜田中“又种薤(xiè,鳞茎和嫩叶可用作蔬菜)……居瓜子外。至五月瓜熟,薤可拔卖之,与瓜相避。又可种小豆于瓜中,亩四五升,其藿可卖。此法宜平地,瓜收亩万钱。”这种生产方式就是立体农业的雏形。立体农业通过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的生产模式,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材料二 依据植物的株高、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深度以及对光照强度的需求等特性,将不同植物合理搭配在一起,可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立体种植,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某林场据此进行了实践,在桉树林地中搭配种植了另一种植物。桉树是一种深根性的植物,幼桉树一般高度在2米左右,其生长需要较强的光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1)材料一中提到的“间作套种”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研究发现,在种植密度很低的情况下,一种作物的产量会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超过一定的密度后,该作物最终的产量不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对间作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农作物利
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间作种植作物时应合理密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2)现有三种植物,它们的株高、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深度和进行光合作用利用的光照强度如表:
植物 板栗 玉米 菠萝
株高 3~4米 2米左右 1米以下
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深度 较深 较浅 较浅
进行光合作用利用的光照强度 较强光 较强光 较弱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强化
据材料二,建议选择_____(填表中植物)与桉树搭配种植更合理,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搭配种植的植物时,除上述植物自身的因素外,还需考虑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植物 板栗 玉米 菠萝
株高 3~4米 2米左右 1米以下
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深度 较深 较浅 较浅
进行光合作用利用的光照强度 较强光 较强光 较弱光
菠萝
株高低于幼桉树,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较桉树浅,将桉树与菠萝搭配种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以及不同土壤深度的水与无机盐
菠萝
光照强度的大小、
土壤含水量、土壤中无机盐的种类、浓度、温度等作业6 群落具有垂直、水平和时间结构
(分值:100分)
第1~7题,每题6分;第8~12题,每题7分,共77分。
题组一 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2024·台州高二期中)下列实例中能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
A.森林中树木的间隙有草丛
B.森林中有树冠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C.一片桦树林中桦树高低错落有致
D.森林中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
2.下列哪个词一般不用来描述群落水平结构的特点( )
A.不均匀性 B.斑块状
C.镶嵌性 D.均一性
3.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温度、温度 D.光照、食物
4.内蒙古草原群落优势种针茅草的分布呈一丛一丛的斑块状,而整个草原的草本植物呈镶嵌性分布。下列关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种子的传播能力有差异
B.群落垂直方向上光照有差异
C.动物活动影响群落内部环境
D.群落水平方向土壤湿度不同
5.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的空间结构加剧了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
B.不同水层动物分布不同主要受食物的影响
C.盐碱度等条件的差异会导致群落中的生物呈现镶嵌性分布
D.草原中的群落既有水平结构,也有垂直结构
6.(2022·全国乙,5)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 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
题组二 群落的时间结构
7.某温带草原在夏季是无垠绿土、胡马长嘶的情景,在其他季节该草原又会呈现另一番外貌。上述现象属于群落的( )
A.季节性变化 B.生态位
C.水平结构 D.昼夜变化
8.某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中,以草本植物为例,春季草本植物由莲花、顶冰花、侧金盏花等组成,当它们生长旺盛、花朵盛开时,其他大多数夏季草本植物则刚开始生长。而当夏季草本植物争妍时,早春生长旺盛的草本植物已结束其营养生长,地上部分死亡,地下部分进入休眠状态。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草本植物组成一个群落
B.在水平方向上草本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群落的组成和外貌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D.群落外貌的变化与自然环境的时间节律变化无关
9.如图甲、乙、丙为三个自然群落,甲为草本群落,乙为灌木群落,丙为森林群落。下列与图示相关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春天草原返青,秋天草木枯黄,这些不属于群落结构的范畴
B.群落的结构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处于动态变化中
C.乙中灌木层的疏密程度也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D.丙中乔木、灌木、草本的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的一种空间结构
10.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下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各层次中林窗下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
B.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C.林窗下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D.林下不同时间调查获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基本相同
11.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进行间作套种
12.(2022·浙江1月选考,15)某海域甲、乙两种浮游动物昼夜分布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
A.甲有趋光性,乙有避光性
B.甲、乙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
C.乙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甲、乙的沉浮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
13.(共9分)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和核心区,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核心区的生物分布表现为斑块状和镶嵌性,这说明群落具有______________。
(2)该群落的外貌在春、夏、秋、冬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群落的______________。
(3)白鳍豚是生活在我国长江的肉食濒危动物,若禁止在长江捕捉各种鱼类,白鳍豚的K值将______________。
14.(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间作套种”的农业生产方式。据《氾胜之书》记载,在瓜田中“又种薤(xiè,鳞茎和嫩叶可用作蔬菜)……居瓜子外。至五月瓜熟,薤可拔卖之,与瓜相避。又可种小豆于瓜中,亩四五升,其藿可卖。此法宜平地,瓜收亩万钱。”这种生产方式就是立体农业的雏形。立体农业通过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的生产模式,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材料二 依据植物的株高、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深度以及对光照强度的需求等特性,将不同植物合理搭配在一起,可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立体种植,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某林场据此进行了实践,在桉树林地中搭配种植了另一种植物。桉树是一种深根性的植物,幼桉树一般高度在2米左右,其生长需要较强的光照。
(1)材料一中提到的“间作套种”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发现,在种植密度很低的情况下,一种作物的产量会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超过一定的密度后,该作物最终的产量不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对间作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三种植物,它们的株高、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深度和进行光合作用利用的光照强度如表:
植物 板栗 玉米 菠萝
株高 3~4米 2米左右 1米以下
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深度 较深 较浅 较浅
进行光合作用利用的光照强度 较强光 较强光 较弱光
据材料二,建议选择________(填表中植物)与桉树搭配种植更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搭配种植的植物时,除上述植物自身的因素外,还需考虑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答案精析
1.B
2.D [大多数群落中的各个物种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往往呈不均匀性,表现为斑块状和镶嵌性,D符合题意。]
3.D
4.B [草原群落的垂直方向上光照差别不大,B符合题意。]
5.A [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减缓了种间的竞争,A错误。]
6.A [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乔木层,其下依次是灌木层、草本层,②错误;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④正确;群落中植物因受光照的影响具有垂直分层现象,所以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对光的利用有关,⑥错误。]
7.A
8.C [一定时间内聚集在一定空间内的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称为一个群落,所有的草本植物不是一个群落,A错误;群落的组成和外貌会随着时间改变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称为群落的时间结构,C正确;自然环境的时间节律变化会影响到群落的组成和外貌,如鸟类的迁徙,D错误。]
9.A
10.D [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中动物种类数越来越少,这表明光照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由图分析,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林窗下、林下土壤动物种类均随之减少,C正确;该调查只统计了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类数,并没有关于林下不同时间调查获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故不能对林下不同时间的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判断,D错误。]
11.C [同一生物构成的种群无分层现象,只有群落才具有分层现象,C错误。]
12.D [由图可知,甲在图中的每个时间段的数量差不多,故甲既不趋光也不避光,乙在午夜中的数量比中午明显要多,故乙有避光性,A不合理;浮游植物一般分布在浅海,根据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故可推测位于浅海的甲种浮游动物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而乙位于深海,故乙不是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B不合理;乙是一种浮游动物,是一个种群,故乙的分布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C不合理;由图可知,甲、乙在不同时间段在该海域中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甲和乙在午夜都会有所上浮,因此甲、乙的沉浮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D合理。]
13.(1)水平结构 (2)时间结构 (3)增大
14.(1)提高农作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间作种植作物时应合理密植 (2)菠萝 菠萝株高低于幼桉树,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较桉树浅,将桉树与菠萝搭配种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以及不同土壤深度的水与无机盐 光照强度的大小、土壤含水量、土壤中无机盐的种类、浓度、温度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