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什么什么实(名什么什么实的成语)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所著的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我带着“中国乡土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的问题,阅读了此书,收获颇多。
阅读序言与后记,了解到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背景。其次了解到书中14篇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
>名什么什么实(名什么什么实的成语)
第一部分:《乡土本色》,作为开篇提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观点并指出三个特点: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二、不流动性;三、熟人社会。为后文做了铺垫。
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特征、结构。
一、语言文字特征。《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指出城乡迥异,乡村是面对面社群,文字多余,语言也尚且非传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进一步,关于文化、农村社区有语言无文字的象征体系与农民个人记忆所维护的社会经验,构成了乡土文化的特征。
二、基本结构特征。《差序格局》通过中外对比,提出差序格局是中国社会格局的基本结构,是具有伸缩性的,由此及彼,由里及外的,是由个人推出去的社会关系所构成的网络。
三、道德特征。《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在中西对比中进一步凸显在以己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中,最主要是克己复礼。相较于西方,我们的传统道德没有毫无区别的爱的观点,而是无数私人关系中每一节都不超越参差的人伦。
四、组织特征。《家族》《男女有别》指出家族作为乡土社会的基本社群而代替了家,从而承担起多种社会功能。它的主轴在父子之间,夫妻只是配轴,同性原则更重要。因而男尊女卑,男女有别。
五、礼治特征。《礼治秩序》论述了乡土社会中礼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感,道德是社会舆论维持的力量。礼治是应付生活问题的前提,但走出熟人社会礼治会被法治代替。
六、法治特征。《无讼》一方面说明礼治阻碍了现代司法的基层推行,另一方面说明由于无法治思想基础,现代司法单行下乡没有建立法治秩序又破坏礼治秩序。进一步提出,应先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进行改革。
七、政治特征。《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论述了历代标榜无为政治是因为在权力财富未广泛渗入的社会,让百姓自给自足能取得良好治理效果。但乡土社会也存在权力结构,包含着横暴权力,同意权力和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化权力。
八、商业特征。《血缘和地缘》指出,地缘作为契约社会的基础,是从商业社会中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而商业则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从血缘到地缘的转变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第三部分:乡土社会缓慢的变迁。《名实的分离》认为乡土社会在缓慢变化,衍生出时势权力。而名实的距离随社会变迁速率而增加。《从欲望到需要》认为乡土社会中人靠欲望行事,而现代社会欲望不是行动的指导,因而产生“需要”,便有了“计划”,从而进入科学化的理性时代。
乡土中国就是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和转换,乡村与城市的碰撞和融合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读《乡土中国》,我被费孝通先生精密的逻辑所折服,在论述说明中,先生所阐述的社会现象浅显易懂,俗语增加了其趣味,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14篇文章看似分离,实际上起承转合,将乡土中国剖为各个方面,按点叙述,又用“乡土中国”连接,成为一个面,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总体特征。同时,在对比分析中,也了解了西洋社会的特征,及乡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在阅读中,我逐渐解决了“中国乡土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由此了解了具体的中国社会及社会学。
《乡土中国》是我认识社会的启蒙书,也是新时代青少年建设祖国的启蒙书。当如今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少年应深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思考社会,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意气风发地参与新时代的建设。
图片来自网络,在此感谢作者。
作者:刘佳欣编辑:海贝儿
#新农人创作大赛##读书笔记##农技科普大赛##光影中的温情时刻##我要上头条#@微头条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