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50字)

(摄影:李欣)

石首版“知音”传说:“调弦亭”究竟是不是伯牙遇到钟子期的地方

余大中

>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50字)

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50字)

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最早见于《列子·汤问》。后来,《吕氏春秋·本味》《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荀子·劝学篇》等史料均有记载。

关于伯牙与钟子期相遇的地点,有多种说法。石首版的“知音”传说,认为“绣林十景”之一的“调弦亭”,是伯牙抚琴调弦遇到知音钟子期的地方。“调弦亭”原址位于湖北省石首市调关镇西侧荆江南大堤与八一大堤交汇处。

(作者:崔逢春)

伯牙,又作伯雅,出生于楚国郢都,是著名的琴师,被尊为“琴仙”。虽然众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伯牙却认为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所以,时时都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钟子期,名徽,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他就是伯牙苦苦寻觅的知音。

一次,伯牙乘船从郢都沿长江东下,因为躱避风雨,船只在石首调关附近临时停泊。到了晚上,风歇雨停、江波荡漾,皓月当空、天高地阔,伯牙面江而坐、抚琴而歌。此时,钟子期恰好就在附近,全神贯注、倾心欣赏。

(摄影:李欣)

伯牙弹奏一曲意在高山的优美旋律,钟子期兴奋地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大吃一惊:“莫非他就是我的知音?”伯牙接着弹奏一曲意在流水的优雅旋律,钟子期激动地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至此,伯牙认定这位听者就是自己苦苦寻觅的知音。

于是,伯牙与钟子期在长江之滨促膝长谈、彻夜未眠,倾诉衷肠、相见恨晚,从此结为莫逆之交、生死之情,留下“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谈。

(作者:崔逢春)

后来,石首将此地命名为“调弦口”。传说,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在他坟前将琴摔碎,断裂的琴弦成为“调弦河”,“调弦口”就是长江流向“调弦河”的发端之处。

早在宋朝,人们就在这里修建“调弦亭”,用以纪念伯牙和钟子期,并成为“绣林十景”之一。

(摄影:李欣)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