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点基础练】第11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含解析) 2025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福建专版)
第11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基础作业】
1.(2024·泉州模拟)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
A.西瓜榨汁
B.医用氧气供给病人呼吸
C.用酒精清洁衣物上的记号笔污渍
D.用玻璃刀切割玻璃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研碎胆矾 B.蜡烛燃烧
C.高锰酸钾溶解 D.金刚石裁玻璃
3.以下属于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开展的劳动实践活动的是 ( )
A.用漏勺从锅中捞取小汤圆
B.用伍德合金制作电路保险丝
C.用石墨制作电极材料
D.用盐酸去除铁架台上的铁锈
4.下列叙述中,属于C60化学性质的是 ( )
A.常温下为固体
B.密度为1.68 g/cm3
C.熔点高于280 ℃
D.能与钾等金属反应
5.我国科学家在常温条件下,利用水在多孔炭黑片层材料上蒸发,产生了可持续电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B.多孔炭黑片层具有良好的吸附性
C.该产电的原理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此项研究有望开发出新型的产电装置
6.(优秀传统文化)我国古代炼丹家魏伯阳著有《周易参同契》,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炼丹专著,书中描写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这是指金的化学性质在加热条件下 ( )
A.易氧化 B.易还原
C.很稳定 D.很活泼
7.不能用来判断蜡烛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
A.将白瓷板放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粉末状物质
B.变化时发光、放热
C.在火焰上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D.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将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无色)挤入盛有氯气(黄绿色,有毒)的试管中,振荡后,观察到试管A中液体呈黄绿色,气体黄绿色变浅;试管B中液体、气体均呈无色,胶头滴管胶头变瘪。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能得到的结论或推论是 ( )
A.氯气能溶解于水
B.氯气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C.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D.实验后剩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9.(2024·厦门模拟)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漳州古雷圣杯屿发现元代沉船遗址,考古人员下海需要携带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 的性质。
(2)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以制白糖,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3)光纤进小区,为民办实事。光纤的主要成分是SiO2,其中Si的化合价是 。
(4)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是一种常见的燃料,其燃烧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变成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素养作业】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与释放
B.任何发光、放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衣服上的油斑直接用水难以洗净,说明油不易溶于水
D.米饭烧焦变黑,说明米中含有碳元素
11.下列关于分子的变化的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分子间的间隙变小
B.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C.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间隔之中
D.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12.(2024·宁德模拟)过氧化氢可用于消毒杀菌,具有不稳定性。水蒸气在硅材料表面冷凝,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过氧化氢分子。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过氧化氢能消毒杀菌体现了它的化学性质
B.过氧化氢不稳定是因为过氧化氢易分解
C.水蒸气随温度升高在硅材料表面冷凝产生过氧化氢的量增加
D.图中a点(-2.8 ℃)未生成过氧化氢的原因可能是温度过低,水蒸气冷凝后直接凝固为固体
13.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在实验室里,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盛有水(滴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发现钠块浮在水面上,很快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咝咝”的响声,偶有火星出现,溶液变成红色。依据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钠保存在煤油中”说明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3)“溶液变成红色”说明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 (选填“酸”或“碱”)性的物质。
(4)根据所学知识解释钠“熔化成银白色小球”的原因: 。
答案
1.B 2.B 3.D 4.D
5.C 【解析】A.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正确;B.多孔炭黑片层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良好的吸附性,正确;C.该变化是水的蒸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不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错误;D.由题干信息可知,此项研究有望开发出新型的产电装置,正确。
6.C 【解析】“入于猛火”却“色不夺精光”,是指黄金颜色没有发生变化。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加热的条件下也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7.B 【解析】A.将白瓷板放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粉末状物质,说明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了碳,属于化学变化;B.发光、放热是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的现象,但是发光、放热并不能说明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例如,电灯通电时也发光、放热,但是不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说明有新物质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说明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8.B 【解析】A.试管A中液体呈黄绿色,气体黄绿色变浅可知氯气能溶解于水;B.试管A中液体呈黄绿色,气体黄绿色变浅可知氯气能溶解于水但不能证明氯气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C.试管B中液体、气体均呈无色,胶头滴管胶头变瘪可知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D.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剩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9.(1)供给呼吸
(2)吸附
(3)+4
(4)内能 CH4+2O2CO2+2H2O
【解析】(1)考古人员下海需要携带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供给呼吸的性质。
(2)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以制白糖,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3)Si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Si的化合价为+4。
(4)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是一种常见的燃料,其燃烧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热能,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10.B 【解析】A.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与释放,正确;B.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放热,错误;C.衣服上的油斑直接用水难以洗净,说明油不易溶于水,正确;D.米饭烧焦变黑,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米中含有碳元素,正确。
11.B 【解析】A.分子的间隔变小,但分子本身没有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B.分子改变了,由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属于化学变化;C.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间隔之中,分子本身没有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D.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过程中分子本身没有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12.C 【解析】A.过氧化氢能消毒杀菌,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正确;B.过氧化氢不稳定,是因为过氧化氢易分解,正确;C.水蒸气在硅材料表面冷凝,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过氧化氢分子,水蒸气随温度降低在硅材料表面冷凝产生过氧化氢的量增加,错误;D.图中a点(-2.8 ℃)未生成过氧化氢的原因可能是温度过低,水蒸气冷凝后直接凝固为固体,正确。
13.(1)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
(2)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3)碱
(4)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钠吸收了反应放出的热量,“熔化成银白色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
【解析】(1)钠在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所以“钠保存在煤油中”,因为煤油可以隔绝空气和水。
(2)“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碱性溶液,所以“溶液变成红色”说明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碱性的物质。
(4)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钠吸收了反应放出的热量,“熔化成银白色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