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2-2023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解析)

贵州省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
九年级化学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果。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要水笔或思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住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刻舟求剑 B.火烧赤壁 C.草船借箭 D.破釜沉舟
2.为了防止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一旦燃气泄漏即可闻到气味。乙硫醇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时会生成一种空气污染物,该气体可能为
A.CO B.CO2 C.SO2 D.NO2
3.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磁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与此“低碳”理念不相符的是
A.大力推广燃煤发电 B.全民参与植树造林
C.提倡绿色出行 D.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4.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 D.读取液体体积
5.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A.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二氧化碳变成干冰体积变小,说明二氧化碳分子本身体积变小
C.将天然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H2在O2中燃烧生成H2O,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
6.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B.稀有气体常用作电光源
C.因为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D.氧气具有助燃性,常作燃料
7.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A. 地壳中元素分布图 B.原子模型结构
C.反应分类 D.空气组成模型
8.高氯酸铁的化学式为Fe(ClOx)3,其中Cl显+7价,则x的值为
A.5 B.4 C.3 D.2
9.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元素的符号是He
B.原子序数:乙>丙>甲
C.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D.氖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10.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油锅起火,应立即用冷水浇灭
B.用灯帽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C.剧烈燃烧一定会爆炸
D.将煤块磨成煤粉可以提高煤的燃烧利用率
11.“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甲基苯丙胺(冰毒)的化学式为C10H15N,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基苯丙胺含有10个碳原子 B.甲基苯丙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9g
C.甲基苯丙胺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1 D.甲基苯丙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 B.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1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阴离子带负电荷,则带负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14.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性质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两处的现象分别是黑色粉末减少、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B.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
C.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进行尾气处理
D.甲处发生的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
15.某无色气体含有CH4、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在足量O2中充分燃烧,生成的CO2与H2O的质量比为11:9,该无色气体不可能是
A.CH4
B.CH4、H2分子数比为1:2的混合气体
C.CO、H2分子数比为1:2的混合气体
D.CH4、CO、H2分子数比为1:1:2的混合气体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共55分。
16.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金刚石的________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2)化石燃料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非常重要,主要包括煤、________、天然气,储存化石燃料的地方,要张贴的安全标志是________(填序号)。
(3)敦煌壁画闻名世界,修复发黑的壁画时发生反应,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写出你推断的微观依据:_________。
(4)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黄。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7.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研究方法。
(1)组成图1中物质的元素与图2中粒子________(填序号)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图2中x=__________。
(3)图2中四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填序号),依据是_________。
(4)图2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__。
(5)图2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填序号)。
18.请阅读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近年来,石墨烯超导在科研上研究较多,让我们一起重走“超导材料”发现的神奇之路。
(1)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莫林·昂内斯经过无数次实验确认,汞在温度接近-273℃时几乎处于“零电阻状态”称之为“超导电性”。汞属于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导电的原因是含有自由移动的_________。
(2)2017年成都籍曹原的团队发现了石墨烯中的非常规“超导电性”,石墨烯是一层碳原子(如图)。
①曹原推测,当两层石墨烯叠在一起,若彼此之间发生轻微偏移时,有可能产生超导现象,经过不懈努力,困扰世界107年的常温超导难题,终于被曹原团队突破!石墨烯属于___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石墨烯能导电属于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②曹原小时候就喜欢动手研究,在家里弄了个实验室,曾经把银放入稀硝酸中,自己“合成”实验所需的硝酸银,同时生成一氧化氮和另一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将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我们坚信未来的中国,必定有十个、百个乃至成千上万个“曹原”,用自己的科技之梦去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9.人类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1)如图1所示装置为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接通_________(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一段时
间后,若试管b中产生4mL气体,则试管a中产生气体约为_________mL。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b尖嘴口处,打开活塞,观察到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_。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在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3)如图2所示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步骤①中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④的作用是消毒杀菌 D.净化后的水为纯净物
(4)请列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__________。
20.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按图A、图B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__________;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________。再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___________。
(2)图A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
(4)如图C所示,在一个铁制的坩埚里放入松节油,加热把它点燃,待燃烧正常以后,坩埚半浸入水槽的冰水里(冰水没有与油接触),不久后火焰慢慢她灭,造成松节油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还缺少探究燃烧的另一条件:________。
21.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所示的仪器进行实验并探究。
(1)实验室用图1中B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试管略微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则收集装置为_________(填序号,从图1中选)。
(2)将收集到的氧气进行如图2所示的性质实验,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_________时,插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若用H2O2溶液和MnO2来制取干燥的氧气,应选用图1中的收集装置_________(填序号)。
(4)为了证明MnO2的催化作用,甲同学通过如图3所示装置来进行实验探究:
图3的A装置中加入amLH2O2溶液,然后塞入装有带火星木条的橡胶塞,如B装置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再通过漏斗加入bgMnO2,如C装置所示,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将C装置中的混合液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仍为bg,甲同学认为MnO2是催化剂。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谨,请你帮乙同学说出理由:_________。
22.某学习小组对二氧化碳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
(一)验证CO2的性质
如图1所示是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步骤I:打开K1,关闭K2,通入CO2,观察现象。
步骤Ⅱ:关闭K1,打开K2、K3,加热水并保持沸腾,观察试管I、Ⅱ中的现象,然后关闭K3,再通入CO2,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1)写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步骤I:烧杯中的现象为_________,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
(3)步骤Ⅱ: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I、Ⅱ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二)探究是否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CO2
利用传感器对是否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CO2展开探究,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4)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实验装置图2组装仪器。
②用压强传感器自带的注射器通过活塞A向三颈烧瓶注入50mL空气,并一直压住注射器,若压强传感器的读数突然增大后,维持一段时间不变,证明装置__________。
③打开活塞A,将注射器中的稀盐酸迅速注入仪器C中,反应一段时间后,用_________放在A处进行验满,收集满后迅速关闭活塞A,并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B处。
④用压强传感器自带的注射器通过活塞A向三颈烧瓶中注入15mLH2O,观察两分钟之内体系的压强变化如图3所示。
(5)图3中30s到100s之间压强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
(6)经过测算,消耗CO2的量约为收集到的CO2总量的0.53%,因此排水集气法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收集到CO2气体。
23.《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用以砌墙、石,则筛去石块,水调黏合。”文中石灰指氧化钙,可通过反应制备,若要制得56g氧化钙,理论上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1.B
【详解】
A、刻舟求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火烧赤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C、草船借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破釜沉舟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
乙硫醇(C2H5SH)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故乙硫醇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其中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故选:C。
3.A
【详解】
A、大力推广燃煤发电,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和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 “碳中和”,故选项与理念不相符;
B、倡导全民植树造林,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实现 “碳中和”,故选项与理念相符;
C、提倡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空气污染物及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 “碳中和”,故选项与理念相符;
D、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 “碳中和”,故选项与理念相符。
故选A。
4.D
【详解】
A、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选项错误;
B、如图,当双手握住试管时,由于长颈漏斗没有堵住下端管口,空气会从长颈漏斗逸出,则无法观察到右侧现象,不能检验装置的气密性,选项错误;
C、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以免失火,选项错误;
D、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选项正确;
故选:D。
5.B
【详解】
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不断运动到水分子间,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解释合理,故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变成干冰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间隔变小,分子本身体积不变,解释不合理,故符合题意;
C、将天然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间隔变小,解释合理,故不符合题意;
D、H2在O2中燃烧生成H2O,是因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别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水分子,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解释合理,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详解】
A、空气中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说法正确;
B、稀有气体通电会出不同颜色的光,常用作电光源,说法正确;
C、因为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所以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说法正确;
D、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可用作燃料,说法错误。
故选D。
7.D
【详解】
A、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故A不符合题意;
B、原子结构中,质子在原子核内,故B不符合题意;
C、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没有氧化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为78%,气为21%,其他成分是1%,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详解】
高氯酸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7价。依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则有:(+3)+(+7)×3+(-2)×3x=0,解得x=4。
故选B。
9.B
【详解】
A、由甲的位置可知,甲为氦元素,元素符号是He,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横行)中的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多,故原子序数:丙>乙>甲,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不符合题意;
D、氖是10号元素,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故氖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详解】
A、油锅起火时不能用水浇灭,防止油滴飞溅,应该用锅盖盖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隔绝了空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燃烧不一定会爆炸,爆炸是指在密闭装置中,由于燃烧放热,导致装置中的压强短时间内升高而爆炸,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将煤块磨成煤粉,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燃烧更充分,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
A、根据化合物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含有该原子的个数,由甲基苯丙胺化学式可知,一个甲基苯丙胺分子含有10个碳原子,说法错误;
B、甲基苯丙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相对分子质量有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是“g”,说法错误;
C、根据甲基苯丙胺化学式可知,甲基苯丙胺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说法正确;
D、根据甲基苯丙胺化学式可知,甲基苯丙胺中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的质量比是,因此甲基苯丙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说法错误;
故选C。
12.A
【分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中有1个“”粒子没有参加反应,实际反应微观过程如图:。
【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2:1(或1:2),说法错误;
B、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说法正确;
C、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说法正确;
D、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说法正确。
故选A。
13.D
【详解】
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B、化学伴随能量变化,但有些物理变化也伴随能量变化,则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C、阴离子带负电,原子中的电子也带负电,则带负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阴离子,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D、某元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元素守恒,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该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14.C
【详解】
A、甲中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甲、乙两处的现象分别是黑色粉末减少,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丙左侧导管刚刚露出塞子,由装置的特点可知,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装置的特点可知,气体进入丁中,一氧化碳几种在上部将溶液压入烧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丁装置可以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进行了尾气处理,无需增加尾气处理装置,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甲中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5.B
【详解】
A、该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则该气体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甲烷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4=3:1,故该气体中可能只含甲烷,不符合题意;
B、CH4、H2分子数比为1:2的混合气体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一定<3:1,故该气体不可能是CH4、H2分子数比为1:2的混合气体,符合题意;
C、CO、H2分子数比为1:2的混合气体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4=3:1,故该气体可能是CO、H2分子数比为1:2的混合气体,不符合题意;
D、CH4、CO、H2分子数比为1:1:2的混合气体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2):8=3:1,故该气体可能是CH4、CO、H2分子数比为1:1:2的混合气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1)硬度
(2) 石油 C
(3) H2O 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不变
(4)
【详解】
(1)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2)化石燃料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非常重要,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储存化石燃料的地方,要张贴的安全标志是防止明火标志,故选C。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反应前含有1个铅原子,1个硫原子,8个氢原子,8个氧原子,反应后含有1个铅原子,1个硫原子,4个氧原子,还有4个氢原子,8个氢原子,X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4,则X的化学式为H2O,推断的微观依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不变。
(4)“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黄,硫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1)C
(2)8
(3) AB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相同
(4)O2-
(5)BD
【详解】
(1)组成图1中物质的元素与图2中粒子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图1是石墨即碳的结构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C都是4,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2)如图D,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即18=2+x+8,x=8;
(3)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图中的质子数分别是8、8、14、18,故有三种元素,其中A和B质子数相等则属于同一种元素
(4)图2中B粒子是8号元素即氧元素,由于其核外有10个电子比质子数多2,说明其是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化学符号是
(5)最外层电子数是8(一层电子是2)即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图2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BD
18.(1) 金属 电子
(2) 单质 物理 4 H2O
【详解】
(1)汞属于金属元素,其导电的原因是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2)①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石墨烯能导电,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示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可知,反应前后银原子的数目都是3,所以化学方程式空格中可能没有银原子;反应后的氮原子的数为4,根据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方程式左边空格中也存在4个氮原子,此空格中填4,由此可知反应前的4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根据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方程式右边“2___”共存在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此空格中填写的化学式为H2O。
19.(1) 直流 2 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氢、氧元素组成的
(2)肥皂水
(3)D
(4)用洗菜水浇花(合理即可)
【详解】
(1)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约为2:1。试管b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大,是氢气,若试管b中产生4mL气体,则试管a中产生气体约为4mL÷2=2mL。氢气具有可燃性,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b尖嘴口处,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此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2)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在生活中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3)A、河水加入明矾絮凝剂,明矾溶于水生成絮状物,加速悬浮物沉降,说法正确;
B、活性炭表面具有疏松多空的结构,有良好的吸附性,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说法正确;
C、步骤④的作用是消毒杀菌,杀死水中的微生物,说法正确;
D、净化后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说法错误;
故选D。
(4)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用洗菜水浇花(合理即可)。
20.(1) 燃烧 不燃烧 燃烧
(2)隔绝氧气,提高温度
(3)可燃物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4)温度达不到松节油的着火点,所以松节油熄灭
(5)可燃物
【详解】
(1)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可以燃烧;铜片上的红磷未达到着火点,水中白磷不与氧气接触,所以不燃烧;图B中水中白磷不接触氧气,不燃烧,通入氧气可以燃烧,故填:燃烧;不燃烧;燃烧;
(2)图A中热水可以提高温度,同时隔绝氧气与水中的白磷接触,故填:隔绝氧气,提高温度;
(3)通过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可知,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下白磷的实验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才可以燃烧,故填:可燃物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4)放入冰水浴中,温度降低,达不到松节油的着火点,所以熄灭,故填:温度达不到松节油的着火点,所以松节油熄灭;
(5)上述实验中还缺少探究燃烧的另一条件是燃烧需要可燃物,故填:可燃物。
21.(1)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C
(2) 火柴快燃尽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产生黑色固体
(3)D
(4)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甲同学没有验证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
【详解】
(1)B装置为加热固体的装置,且试管口没有塞棉花,适用于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并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若想收集较纯净的氧气,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则收集装置选C。
(2)做铁丝燃烧实验时,应待火柴快燃尽时再将铁丝插入集气瓶中,可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产生黑色固体。
(3)若想收集较干燥的氧气,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装置选D。
(4)过氧化氢常温下分解很慢,则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但当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反应速率加快,则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该实验只证明了二氧化锰能改变反应速率,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由于没有证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则结论不严谨。
22.(1)
(2) 蜡烛由低至高依次熄灭 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
(3)试管I中石蕊小花变红色,Ⅱ中石蕊小花无明显变化
(4) 气密性良好 燃着的木条
(5)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6)可以
【详解】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为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可燃也不助燃,则烧杯中的现象为蜡烛由低至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为: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
(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则试管I、Ⅱ中的实验现象是试管I中石蕊小花变红色,Ⅱ中石蕊小花无明显变化。
(4)②向装置中通入一定体积的气体,压强变大,且长时间压强不变,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已收集满。
(5)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则装置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
(6)由于消耗的二氧化碳的量较少,则可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
23.解:设制得56g氧化钙,理论上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x,则
解得x=100g
答:制得56g氧化钙,理论上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100g。
【详解】
见答案。

贵州省2022-2023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解析)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