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时作业(含解析)2022-202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无产阶级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到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宣言》中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
A.夺取国家政权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无产阶级掌握政权 D.夺取生产资料
2.《人民宪章》是1837年由伦敦工人协会向国会提出的请愿书,随后全国宪章派协会宣告成立,提出“普选权问题是饭碗问题”,它的宗旨是追求下院的彻底改革,同时认为只宜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1848年请愿活动遭到镇压,国会也拒绝接受请愿书。接着,英国内阁下令解散全国宪章派协会。材料说明
A.该运动侧重提高经济待遇 B.议会与内阁政治上共进退
C.反封建专制斗争的艰难性 D.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然性
3.巴黎公社的主要领导人德勒克吕兹曾写道:“自由、平等、博爱!--这就是我们的纲领。在这些字眼里包含着绝对的永恒的真理,只要名符其实的人类社会存在下去,这个社会就不会有别的理想!”该主张
A.说明他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 B.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
C.体现了针对理想社会的科学构想 D.折射出公社需要科学革命理论指导
4.180年,恩格斯说道“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再被看作是某个天才头脑偶然发现的,而被看作是两个历史所产生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它的任务不再是构想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体系,而是研究必然产生这两个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那种历史的、经济的过程。”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激烈
C.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备 D.恩格斯主张无产阶级暴力革命
5.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组织和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尽管《新莱茵报》仅存在了354天,但它却
A.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推动了德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C.指导了法国巴黎公社的进行 D.动摇了德国资产阶级的统治
6.马克思指出,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等人“看到了阶级对立,但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他们拒绝……一切革命行动,想通过和平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为此,马克思
①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②宣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③揭露资产阶级剥削的秘密 ④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7.有学者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19世纪40年代,德国在思想上“拷问世界”是指
A.发动世界战争 B.诞生马克思主义
C.开展启蒙运动 D.宗教改革运动
8.巴黎公社一举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位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自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这表明巴黎公社( )
A.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B.解决了人类不平等问题
C.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诞生
9.下面是近代欧美工人组织建立情况简表.这些工人组织的建立( )
时间 工人组织 概况
1851 英国“机械工人混合工会” 英国第一个工会联合会
1860 英国“工会委员会” 伦敦各行业的工会联合组织
1863 法国“全法工人联合会” 法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组织
1863 德国“全德工人联合会” 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全国性的组织
1864 各国“国际工人协会” 在伦敦成立的第一个国际性工人组织
A.反映出资本主义走向衰落 B.说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C.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D.表明工人阶级斗争联动性增加
10.(巴黎)公社应该成为甚至最小村落的政治形式……设在专区首府里的代表会议,应当主管本专区所有一切农民公社事务,而这些专区的代表会议则应派代表参加巴黎的全国代表会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巴黎公社实行了直接民主
B.基层公社拥有社会管理权
C.国家政权由人民当家作主
D.法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11.巴黎公社革命检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总结巴黎公社历史经验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表明巴黎公社革命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实践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C.是社会主义革命伟大尝试
D.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12.1881年2月22日,马克思在给多梅拉·纽文胡斯的一封信中,重申巴黎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这说明巴黎公社
A.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必然 B.实际参考价值有限
C.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3.欧文于1824年开始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设“新和谐公社”,进行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试验。对该公社表述正确的是
A.源于对英国第一次经济危机的反思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找到了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正确途径
D.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
14.马克思认为:“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这表明巴黎公社( )
A.对旧势力妥协导致革命形势恶化 B.缺乏斗争经验错失了有利时机
C.缺乏爆发的社会条件,具有局限性 D.未能有效动员农民而孤军奋战
15.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反对十月革命。他认为“如果一国的资本主义尚未达到阻碍本国生产力发展的那个高级阶段,那么号召城乡工人和最贫苦的农民推翻资本主义就是荒谬的”。他强调,俄国作为资本主义发育滞后的封建专制国家,这个社会还没有磨出烤制社会主义面包的面粉。该观点
A.认识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必然中的偶然
B.没有全面分析俄国国情与历史的复杂性
C.认识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偶然中的必然
D.说明俄国是资本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16.19世纪30、40年代,法国里昂工人运动提出了“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英国宪章运动则提出年满21岁的男子享有普选权等要求。这表明当时工人运动(  )
A.得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 B.将资本主义制度作为斗争对象
C.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D.尚未明确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
二、材料分析题
一、书籍的力量
书籍是传播知识的工具,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某校“青史社”开展关于“书籍的力量”的历史主题学习,设计活动如下:
活动一:寻找人类文明早期书籍。
17.将下列书籍与地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填涂字母)
活动二:了解印刷书的诞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镌刻者于木板上刻字,刻成之后,每板皆依次编号,印就则付以书。
②用胶泥刻字,每字为一印。欲印则密布字印作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③(蔡)伦乃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
④泰西谷登堡以铅活字版印书,其法以机压之,一压即成。
18.按技术发明或改进的时间先后,将上述材料排序,正确的是(单选)(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 ①② D.③①②④
19.记载材料②这一技术的文献是(单选)( )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徐霞客游记》 D.《农政全书》
活动三:感悟“书籍的力量”
20.根据下列图文信息,完成表格。(填写字母)
书籍 书籍的力量
① 元朝以后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答题标准
② 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
③ 以“日心说”取代“地心说”,建立新宇宙观
④ 世界性法律体系“大陆法系”的代表
⑤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⑥ 刺激了西欧航海家寻找通往东方的航路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下半叶,欧洲社会上的不平等显得尖锐而深刻,人们在思考人类不平等的时候,看到了旅行家的游记中所描述的世界另一个角落的野蛮人的平等以及他们宁静的生活。卢梭借助其渊博的知识,展开辩证的想象与推理,探究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并发表了一部政治思想类著作,并将其作为1753年应征第戎学院的征文竞赛的参评论文。在卢梭的著作中,其影响力仅次于1762年的《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开头便表达了对日内瓦共和国的热爱与敬意——(日内瓦是)一个可以得到良好治理的、自由平等的、民主立法的共和国。
——摘编自黄静《卢梭的不平等思想起源》
材料二 卢梭思想中一些革命的成分,被后来的思想家所继承。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在卢梭那里已经可以看到那种和马克思《资本论》中所遵循的完全相同的思想进程,而且还在他的详细叙述中可以看到马克思所使用的整整一系列辩证的说法:按本性说是对抗的、包含着矛盾的过程,每个极端向它的反面的转化……卢梭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社会根源,它造成了人性的异化和社会的异化。在探索私有制形成的过程中,马克思注意到分工和交换对私有制形成的作用,又从生产劳动的实质上来加以探索。马克思在卢梭异化理论基础之上,探索出劳动异化理论的四重规定,并指出工业化时代,劳动产品和劳动本身成了与人相对立的东西;但只有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摘编自郭芹《浅析马克思对卢梭异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不平等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对卢梭思想的继承。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马克思对卢梭思想的发展。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到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可得出其强调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作用,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无,排除。
2.D
【详解】据题意可知,无产阶级在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后遭到英国资产阶级的镇压并决绝接受工人的政治诉求,由此可知工人阶级通过和平改良追求政治变革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必然的,故选D;该运动侧重于争取政治权力,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英国议会和内阁政治上共进退,排除B;英国工人阶级反对的是资产阶级,而非反封建专制,排除C。
3.D
【详解】巴黎公社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这些人类社会永恒的真理,但由于缺乏具体的理论指导,使得巴黎公社最终失败,说明公社更需要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故选D;材料仅能反映他对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无法说明他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排除A;巴黎公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而不是德勒克呂兹的个人主张,排除B;德勒克呂兹的主张是一种崇高的理想和愿望,不是科学的构想,排除C。
4.A
【详解】根据“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再被看作是某个天才头脑偶然发现的,而被看作是两个历史所产生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可知,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是阶级斗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故选A;材料无法体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程度,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否完备,排除C;材料反映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无法体现斗争的方式,排除D。
【点睛】
5.B
【详解】根据材料中“《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组织和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可知,《新莱茵报》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B项正确;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A项排除;巴黎公社运动发生于1871年,时间不符合,C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对德国资产阶级的统治的动摇,D项排除。故选B项。
6.A
【详解】根据材料“看到了阶级对立,但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他们拒绝……一切革命行动,想通过和平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重要性和阶级斗争的重要性,同时马克思宣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资产阶级的压迫、剥削无产阶级的弊端,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及资产阶级,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7.B
【详解】题干涉及的地点是德国,时间点是19世纪4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成为无产阶级锐利的思想武器,是德国对于资本主义世界的“拷问”,B项正确;一战发生在1914年到1918年之间,属于德国“拷打”的范畴,而不是“拷问”范畴,排除A项;启蒙运动发生在17至18世纪,中心是法国,而不是德国,排除C项;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材料强调了巴黎公社的工人属性,使得工人掌握了政权,这表明巴黎公社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人类不平等问题,排除B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排除C项;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由题干内容可知,英、法、德等国工人先后形成了国内的全国性工人组织,1864年又成立了第一个国际性工人组织,说明无产阶级斗争的联动性增强,D项正确;题干体现了欧美工人组织的联合性增强,不能说明资本主义走向衰落,排除A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俄,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公社应该成为甚至最小村落的政治形式”、“专区首府里的代表会议,主管本专区所有一切农民公社事务”、“专区的代表会议则应派代表参加巴黎的全国代表会议” 等信息,可以看出基层公社代表人民拥有社会管理权和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表明国家政权由人民当家作主,C项正确;巴黎公社是选举代表,没有实行直接民主制,A项错误;B项对材料解读不全面,排除;法国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选项排除。故选C。
11.B
【详解】本题考查巴黎公社革命。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它给资本主义以第一次沉重打击,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丰富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不是巴黎公社革命;C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革命缺乏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2.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否认巴黎公社是以社会主义者为主体发动的,认为巴黎公社起义具有偶然性,事实上否定了其具备社会主义革命性质,C项正确;材料不能证明巴黎公社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必然,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其是否具备实际价值,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巴黎公社的群众基础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初期,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无情地批判和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他们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其中欧文于1824年开始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设“新和谐公社”,进行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试验,但“新和谐公社”脱离社会现实,最终因内部矛盾激化而失败,D项正确;英国第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1825年,排除A项;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排除B项;以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正确途径,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根据材料“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可知,说明巴黎公社的发展缺乏持续动力,具有先天的局限性,这是因为其爆发具有偶然性,并没有良好的社会条件,C项正确;公社采取“审慎温和”的措施并不意味着其对旧势力妥协,排除A项;材料并未突出巴黎公社错失有利时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动员农民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普列汉诺夫认为只有资本主义达到阻碍本国生产力发展的那个高级阶段才可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并认为俄国不具备条件,这个观点不符合俄国国情,故选B。材料认为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而A项和C项在讨论俄国革命的必然性或者偶然性,显然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是一战前俄国的特殊国情,而这是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但材料没有提及,故排除D。
【点睛】十月革命的背景分析:——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①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经济发展仍比较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②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③一战使俄国经济受到致命打击,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直接原因与条件
16.D
【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30、40年代,法国里昂工人运动提出了‘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英国宪章运动则提出年满21岁的男子享有普选权等要求”表明工人开始意识到政治权力,但是还没有明确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D项正确;根据材料“19世纪30、40年代”可知马克思主义尚未诞生,排除A项;根据材料“19世纪30、40年代,法国里昂工人运动提出了‘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可知工人的斗争目标在于解决自身的问题,没有意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是苦难的根源,排除B项;根据材料“19世纪30、40年代”可知此时马克思主义还在孕育中,人类尚未走上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排除C项。故选D项。
17.①B; ②C; ③A 18.D 19.B 20. ① A ②E ③C ④ D ⑤F ⑥B
【详解】1,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居延汉简》、埃及的纸草书卷和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在下方地图中对应的字母依次是①B、②C、③A。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木板上刻字”“印就则付以书”反映的是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术,②“用胶泥刻字”“一板印刷”体现的是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③“(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记录的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④“泰西谷登堡以铅活字版印书”是在14世纪以后,以上四项技术发明或改进,可按时间先后排序为,③①②④。故选D项。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记载材料②即活字印刷术的文献是《梦溪笔谈》,B项正确;其它均与②无关,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4,根据图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书章句集注》在元朝以后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答题标准,标志着现代经济学诞生的是《国富论》,《天体论行论》一书以“日心说”取代“地心说”,建立了新宇宙观,《法国民法典》是世界性法律体系“大陆法系”的代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可波罗游记》的发展刺激了西欧航海家寻找通往东方的航路,故表格中对应的字母依次为,A、E、C、D、F、B。
21.(1)背景:地理大发现的深化;法国启蒙运动进入高潮;欧洲(尤其是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部分城市共和国的探索。
(2)继承:人类的不平等源于私有制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辩证研究方法。
(3)发展:对私有制形成的根源的探求;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思想迁移到工业化时代;进一步指出人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从私有制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规律。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旅行家的游记中所描述的世界另一个角落”,得出地理大发现的深化;根据材料“ 18世纪下半叶,欧洲社会上的不平等显得尖锐而深刻”,结合所学得出欧洲(尤其是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根据材料“《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开头便表达了对日内瓦共和国的热爱与敬意”,得出部分城市共和国的探索;根据启蒙运动所学知识,得出法国启蒙运动进入高潮;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2)继承:根据材料“在他的详细叙述中可以看到马克思所使用的整整一系列辩证的说法”,可得出马克思继承卢梭对立统一的辩证研究方法思想的继承;根据材料“卢梭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社会根源,它造成了人性的异化和社会的异化。在探索私有制形成的过程中,马克思注意到分工和交换对私有制形成的作用,又从生产劳动的实质上来加以探索”,得出马克思继承卢梭人类的不平等源于私有制的观点。
(3)发展:根据材料“在探索私有制形成的过程中,马克思注意到分工和交换对私有制形成的作用,又从生产劳动的实质上来加以探索”,得出马克思探求私有制形成的根源;根据材料“马克思在卢梭异化理论基础之上,探索出劳动异化理论的四重规定,并指出工业化时代,劳动产品和劳动本身成了与人相对立的东西”,得出马克思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思想迁移到工业化时代;根据材料“只有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得出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人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结合所学,马克思从私有制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规律。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时作业(含解析)2022-202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