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中2022-2023高一下学期第六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宁南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六次测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20个小题,每小题3分)
1.古代埃及人将一年分为三个季节:泛滥季、生长季和干旱季。每逢泛滥季结束后农民只需要将种子撒播即可静待来年收获,农业技术长期落后于同时期的两河流域。尼罗河边的沼泽中盛产纸草、鸟类和鱼类,埃及人常以采集为食。这反映出(  )
A.尼罗河塑造了埃及独具特色的文明 B.临近大河是古代文明诞生必要条件
C.埃及文明长期处于狩猎采集的生产阶段D.埃及恶劣的自然环境阻碍了农业的进步
2.“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该神话故事发生于(  )
3.古罗马的舞台剧,是从埃特鲁亚学来的,经过创新,深受罗马人欢迎。《奥古斯都的立像》是古罗马宫廷肖像的范例,是希腊艺术和罗马艺术的完美结合。古罗马拉丁字母ABCD中,A是从埃及象形文字来的,它就是一个牛头。这表明古罗马文化(  )
A.具有开放性 B.缺乏创新性 C.领先于世界 D.影响范围广
4.古代世界历史上出现过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几个强盛帝国,有的县花一现,有的立国千年。古代地跨
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按照出现的时间顺序依次是(  )
A.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B.波斯帝国、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C.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罗马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波斯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5.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高一某学生制作的某帝国的知识卡片,据此推断该帝国是(  )
●帝国建立于公元前 ●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广泛推广希腊文化
A.拜占庭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波斯帝国
6.有史书记载,汉代时,中亚、北亚人习惯上称中国为“秦”,而《史记》中则有汉朝称罗马为“大秦",
是指远方的强悍国家,“文物、制度堪与中国媲美”。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
A.世界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B.农业文明源远流长
C.中欧间直接往来较为频繁 D.两大文明并驾齐驱
7.西欧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
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予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
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据此可知,封君封臣
A.相互依存 B.地位平等 C.关系和睦 D.利益趋同
8. “国家并不是一个统一而完整的政治单位,国王的权力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广大民众只效忠于其直接依
附的封建领主。”材料所体现的中世纪欧洲政治格局的特点是
A. 封建领主彼此割据 B. 森严的等级制度
C. 君主集权专制 D. 城市与领主分享权力
9.12、13世纪法国卢昂的市政管理机关,由百人会组成,这100人多为富商。他们掌着城市的司法权、
行政权和市政官员任命权,但当地的高级司法权仍掌握在国王手中。同时,国王仍在卢昂派驻代表,过问、
干涉城市重大事务。这反映了
A.自治城市未脱离封建体系之外 B.资产阶级掌控了市政管理权
C.封建专制王权呈不断强化趋势 D.自治城市市民负有封建义务
10. 默罕默德宣布在攻城战中除了城市本身,城中一切财产,包括居民和金银财宝都属于胜利的将士。而
守城全体居民举行全城祈祷仪式,索非亚教堂圣像被抬上城头。以上这一场景记叙的是
A. 日尔曼蛮族进攻罗马 B. 阿拉伯人进攻巴格达
C. 土耳其人进攻君士坦丁堡 D. 蒙古人进攻巴格达
11.“诏书规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
制,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土产(调)。第三……”据此推断,颁
发该诏书的为
A.明治天皇 B.源赖朝 C.穆罕默德 D.孝德天皇
12.1843年,美国旅行家和考古学家约翰·劳埃德·斯蒂芬斯在《尤卡坦纪闻》一书中描述了位于尤卡坦半岛的古代金字塔遗址(下图),该遗址所属的文明
A.用当地特有的莎草制作纸张 B.王宫大门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C.具有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D.知道“零”的概念并创造出20进制
13.15世纪,西欧出现了适宜在大海里航行的多桅快速帆船,而此时中国的罗盘针经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并得到广泛应用,欧洲人利用它来辨明地理方位,确定航向。这有利于西欧( )
A.科技创新成为社会新风尚 B.追求财富和探险的人文精神传播
C.工业资本积累的速度加快 D.各国封建君主积极资助殖民扩张
14.11至15世纪,在地中海、大西洋、北海至波罗的海的海岸地区,出现了为数众多的贸易城市,人们
有意识地对海商规则进行收集、整理和汇编,形成了《康梭拉多海法》《奥列隆案卷》《维斯比海法》等海
商法典。这些法典的出现( )
A.加快了人类迈向远洋的步伐 B.保障了西欧海上贸易顺利进行
C.推动了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 D.奠定了新航路开辟的法律基础
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
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欧洲革命的历史影响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价格革命”的客观作用
16.16世纪,欧洲流入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白银从700万千克增加到2140万千克。这一现象导致( )
A.生产关系受到冲击 B.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C.物种的世界性流动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
17.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批判了教会的腐败 B.强调社会公平
C.提出民主制度构想 D.促进思想解放
18.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军事、外交是联邦专有权,教育和治安是州专有权,征税是联邦和州共有的权力。该材料体现的原则是
A.三权分立 B.民主共和 C.联邦制 D.中央集权
19.纵观美国历史,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其总统任期内曾行使过260多次的否决权,以否决国会的立法议案。艾森豪威尔总统行使过109次。这说明了
A.美国国会对总统负责 B.总统对国会权力的制约
C.总统是美国权力中心 D.三权分立原则遭到破坏
20.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发文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国王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于是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并授意政府将其逮捕。这说明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专制制度已恢复
C.内阁应对国王负责 D.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
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
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
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现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
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已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均应受其约束,即使州的宪法和法律的任何条款与之相抵触。
——1787年《美国宪法》
材料三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有许多来自法国的志愿者参加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这些志愿者帮助
美国获得了独立和自由后,回到依然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下的祖国……当凯旋的志愿者们无比兴奋地宣传美
国时,也预示着法国将有一场巨变发生。正如当时一家报纸所说:“在帮助美国13个州夺取自由之时,我
们也在为夺取自己的自由做准备。”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列举英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8分)
(2)材料二反映了美国宪法的哪些立法原则?简要分析其积极影响。(12分)
(3)据材料三,简述法国“巨变”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法、德三国最终确立政体的法律文献。(8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时期 主要内容
棉花第一帝国 棉花具有不耐严寒、不耐酷暑的特性,印度的自然气候适合棉花生长,而英国则无法种植棉花,很长一段时间,印度通过加工棉花、进行销售来增加国家的财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通过强大的武力对印度、美洲等原产地的棉花进行掠夺,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主导的棉花贸易帝国。
棉花第二帝国 这一阶段印度棉花开始自己走进欧洲,没有欧洲列强作为中间商。前期,欧洲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禁止进口印度棉花;中期,欧洲各国通过在农村开设工厂,聘用童工和妇女来解决劳动力问题,通过在美洲建立棉花种植园来解决原料不足的问题,派遣工业间谍窃取印度棉纺织技术,通过这些方式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棉花制造帝国应运而生。
——整理自[美]斯文·贝克特的《棉花帝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1.【答案】A【解析】据题干可知,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的特点划分了季节、发展了农业、采集了食物等,即埃及文明依托于尼罗河,故选A项;“必要条件”不合逻辑,古代希腊文明非依靠大河,而是临近海洋,排除B项;“长期处于狩猎采集的生产阶段”不合史实,当时的埃及已进入种植业的农业阶段,排除C项;“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合逻辑,其与“尼罗河边的沼泽中盛产纸草、鸟类和鱼类”相悖,排除D项。
2.【答案】D【解析】由“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可得,神话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发生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故选D项;种姓制度产生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不是两河流域,排除A项;种姓制度产生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不是尼罗河流域,排除B项;种姓制度产生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不是黄河和长江流域,排除C项。
3.【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古罗马的舞台剧、《奥古斯都的立像》和古罗马拉丁字母等文化都是吸收和借鉴了外来文化(埃特鲁亚、希腊和埃及)发展而成的,表明古罗马文化具有开放性,故选A项;“古罗马的舞台剧……经过创新,深受罗马人欢迎”说明古罗马文化具有创新性,排除B项;没有比较,得不出“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C项;影响范围广与“古罗马拉丁字母ABCD中,A是从埃及象形文字来的”等不符,排除D项。
4.【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波斯帝国成立于公元前550年;亚历山大帝国成立于公元前336年;罗马帝国成立于公元前27年;阿拉伯帝国成立于公元632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成立于1299年;选择A项符合题意。
5.【答案】B【解析】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故选B项;拜占廷帝国建立于公元3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建立于公元632年,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排除C项;波斯帝国建立于公元前550年,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由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以统治社会发展水平和风俗都非常不同的广大地区,没有推广希腊文化,排除D项。
6.【答案】D【解析】据材料“汉朝称罗马为‘大秦’,是指远方的强悍国家,‘文物、制度堪与中国媲美’”可知,古代罗马与当时的汉代在制度、文化上并驾齐驱,故选D项;据所学,世界隔绝状态被打破是从新航路开辟开始,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对比汉代与罗马的文明,与农业文明的时间无关,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了罗马与汉代的文明程度,不能说明二者之间的往来情况,排除C项。
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予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及所学知识可得,封君赏赐土地给封臣,封君必须保护封臣,封臣要忠诚于封君,是相互依存关系,A项正确;他们的政治地位不平等,排除B项;材料没强调之间的关系是否和睦,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封君封臣利益是否一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8. 【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封建领主制下,国王的权力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广大民众只效忠于其直接依附的封建领主,造成封建领主彼此割据,故A正确;材料反映国王间接控制地方,无法体现等级森严,排除B;材料反映国王间接控制地方,不利于君主集权专制,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城市分享权力,排除D。
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他们掌着城市的司法权、行政权和市政官员任命权,但当地的高级司法权仍掌握在国王手中。同时,国王仍在卢昂派驻代表,过问、干涉城市重大事务。”可见,国王仍掌握部分行政权,具有较大权力,可知自治城市未脱离封建体系之外,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国王仍掌握较大权力,并非强调资产阶级掌握多少权力,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出封建专制王权呈不断强化趋势,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自治城市市民负有封建义务,排除D项。故选A项。
10. 【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53年土耳其苏丹默罕默德二世率兵进攻君士坦丁堡,为了激励将士,宣布在攻城战中除了城市本身,城中的一切财产,包括居民和金银财宝都属于胜利的将士。由此可知,这一场景记叙的是土耳其人进攻君士坦丁堡,故C项正确;日尔曼蛮族首领不是默罕默德,故A项错误;巴格达没有索非亚教堂,故B项错误;蒙古人首领也不是默罕默德,故D项错误。
11.【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大化改新,当时在位天皇是孝德天皇, 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D项正确;明治天皇是在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首位征夷大将军,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很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故可知该文明为玛雅文明,玛雅人知道“零”的概念并采用20进制,D项正确;尼罗河的特产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排除A项;人首飞牛是亚述帝国王宫大门上常见的雕刻,排除B项;古代西亚的《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排除C项。故选D项。
13.B【详解】根据“而此时中国的罗盘针经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得到广泛应用,欧洲人利用它来辨明地理方位,确定航向”可得出指南针传入西欧,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支持,拳航路的开辟有利于追求财富和探险的人文精神传播,B项正确;A项与指南针传入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A项;当时并没有开展工业革命,排除C项;D项太绝对,并不是所有的封建主都支持,排除D项。故选B项
14.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后期欧洲贸易城市出现了多部海洋法,加快了人类迈向远洋的步伐,A项正确;大点并不能保障海上贸易的进行,排除B项;城市自治运动主要在城市,而材料强调海洋意识,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主要在大西洋和印度洋,而材料强调在地中海、大西洋、北海至波罗的海的海岸地区,排除D项。故选A项。
15.A【详解】依据材料“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可以看出这些都为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欧洲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并未涉及科技发展,排除C项;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16.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16世纪欧洲黄金白银的价格变化,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得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促使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关系受到冲击,推动欧洲社会转型,A项正确;材料现象与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有关,BCD三项是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表现,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7.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反封建斗争的基础上,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表现为把统治者关进“笼子”即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C项正确;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批判了教会的腐败,促进思想解放,不符合“进一步发展”的题意要求,排除AD项;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提出民主制度构想,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故选C项。
18.C【详解】据材料“军事、外交是联邦专有权,教育和治安是州专有权,征税是联邦和州共有的权力”可知,材料规定的是联邦与州的权力划分关系,符合联邦制原则,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行政、立法、司法的权力划分,排除A项;材料未强调民主选举,排除B项;材料未强调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C项。
19.B【详解】材料“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其总统任期内曾行使过260多次的否决权,以否决国会的立法议案”可知,三权分立体制下,总统可以否决国会的议案,体现了总统对国会权力的制约,B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国会不对总统负责,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总统是美国权力中心,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三权分立原则没有被破坏,排除D项。 故选B项。
20.D【详解】依据材料“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并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可知,国王依然拥有较大的权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D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制约,排除A项;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乔治三世时期,虽然王权曾一度强化,但君主专制制度并未恢复,排除B项;内阁应对议会负责,排除C项。故选D项。
21【答案】(1)“完美”之处:不流血、妥协。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实行责任内阁制,国王逐渐“统而不治”。
(2)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主权在民原则。
影响: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国家长治久安);防止个人专权现象出现(维护民主共和制);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3)巨变: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文献: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解析】(1)“完美”之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资产阶级采取了最和平的方式获得了政权,不流血、妥协,避免武装冲突和战争极大的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为之后英国的工业革命和经济繁荣有一定促进作用。
办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的“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于1689年召集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从法律上确认“议会主权”原则,给王权以很大限制。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批准法律、废除法律或中止法律之实施。并规定,国王必须是信奉英国国教者,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专制君主为受宪法约束的立宪君主所取代。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初步确立。与封建专制制度下拥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相比,立宪君主只能是依宪法而治的君主。其存在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而成为内阁首脑,沃波尔内阁是英国第一届正规内阁,中央政府及其核心内阁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内阁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议会大选后,国王任命议会多数党领袖为首相并授权由他组阁,批准他提出的内阁成员名单。内阁大臣由议员充任。
(2)原则:根据材料“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宪法体现了联邦制原则。根据材料“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可知美国宪法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根据材料“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可知美国宪法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
影响:是西欧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权力之间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实行。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体现和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果,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带来美国的长期稳定。
(3)巨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场“巨变”指的是法国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
文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德、法三国确立的政体分别是总统共和制、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其中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不成熟的代议制。所依托的文献是: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22.示例1
论题:欧洲棉花帝国的发展史是一部“资本主义的扩张史”。
阐述:14、15世纪,伴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欧洲国家首先开辟了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一方面打破了世界原来孤立、分散的局面,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欧洲人通过武装殖民活动,对印度、美洲等原产地的棉花进行掠夺:同时,建立贸易垄断公司,排挤和打压印度传统棉纺织产品,从而使得印度传统棉纺织业衰败。通过早期殖民扩张,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主导的棉花贸易帝国。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凭借强大的生产能力,向外输出工业制成品,殖民地逐渐成为单一的原料生产国,成为欧美国家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殖民地国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综上所述,西方的优势地位是建立在奴役、剥削殖民地的基础之上的,是以殖民地的落后为代价的,因此欧洲棉花帝国的发展史就是欧洲资本主义扩张史的缩影。
示例2
论题:新航路开辟加速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
阐述:14、15世纪,伴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欧洲国家率先开辟新航路。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为了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早期,欧洲通过强大的武力对印度、美洲等原产地的棉花进行掠夺,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主导的棉花贸易帝国:后来,又通过在美洲建立棉花种植园来解决原料不足的问题,派遣工业间谍窃取印度棉纺织技术,以及暴力抢劫、罪恶的奴隶贸易等方式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同时,新航路的开辟使西欧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综上所述,新航路开辟为西欧国家资本的原始积累提供了重要条件;资本原始积累的增加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转型,但给亚非美洲的人民带去了深重的殖民灾难。
【详解】题目提供了两段材料,分别讲述工业革命前,印度棉花的品质优良,欧洲大量购买,但贸易主导权在欧洲列强手中,所以形成的是棉花的贸易帝国,即第一帝国。工业革命开始后,欧洲棉纺织业成为先驱,掌握了世界棉花的生产、贸易与加工,所以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制造帝国,即第二帝国。观点可以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逐渐占据世界贸易中心节点位置出发,或者工业革命期间欧洲棉纺织业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是欧洲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等入手。论证时注意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形成虽然是以欧洲为中心,但不可只提欧洲,其他部分的作用需要简单论述。最后需要对观点进行总结评述。答案第8页,共8页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中2022-2023高一下学期第六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