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达标测试卷(A卷)


期中达标测试卷
(A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单元主题最适合如图的是( )
A.侵略与反抗 B.内战烽火 C.近代化探索 D.变法与革新
2.1856年,英法发动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下面关于这次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
A.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B.目的: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
C.借口: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D.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下图所示起义的发动者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发动这次武装起义的背景不包括( )
A.鸦片战争失败加深了清政府统治危机
B.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
C.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并积极传教
D.洪秀全初步建立起太平天国政权组织
4.太平天国后期,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写成《资政新篇》的领导人是( )
A.洪秀全 B.洪仁玕 C.韦昌辉 D.杨秀清
5.以下表格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有( )
内容 起止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代表人物:奕新、曾国藩、李鸿章
近代企业: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
A.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促进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C.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D.促使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6.到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等海军。南洋水师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北洋水师连续多年无法添置新的舰船。这说明了当时( )
A.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B.自强求富已经实现
C.海军建设步履艰难 D.军队改制全盘西化
7.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全国人民群情激愤。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变法运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运动……。这段材料旨在说明甲午中日战争( )
A.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推动了中国开始走向近代化 D.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8.《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该漫画主要反映了( )
A.中国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B.中国面临列强瓜分危机
C.中国出现分裂割据局面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9.1898年,慈禧太后下懿旨命李鸿章等五位大臣在总理衙门接见康有为,详细询问“补救之方,变法条理”。据此可知慈禧太后这么做的原因是( )
A.清朝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B.变法图强成为朝野共识
C.试探变法是否能够停止 D.了解变法内容积极推进
10.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这次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孙中山曾经说过:“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可体现他有( )的精神品质。
A.个体主义 B.保守守旧 C.自信自强 D.远大抱负
12.对联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我们可以从对联的内容去了解相关的事件及作者的情感,有这样一首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请问此对联写的是( )
A.浙江起义 B.安徽起义 C.惠州起义 D.黄花岗起义
13.标语和口号,不仅折射着时代精神,还能在情感上打动人,其意义和作用不容忽视。下列口号出现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扶清灭洋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民主与科学
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
14.“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反映了( )
A.清朝统治的结束 B.中华民国成立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民族独立实现
15.“窃国大盗要玩他的把戏变身,宋教仁愤而痛斥献出生命,蔡松坡毅然而起誓言铮铮,觉醒的国人再一次抗争。”这里的“窃国大盗变身”指的是( )
A.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宣统帝被迫退位 D.创建中华民国
16.下面图表信息可以用来研究( )
派系 控制地区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皖系 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奉系 东北地区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滇系 云南、贵州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桂系 广东、广西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B.护国战争的形势
C.军阀割据混战的原因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7.“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右侧三篇文章所为“时”“事”在于( )
1915年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 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A.呼吁维新变法 B.弘扬民主与科学
C.阐发三民主义 D.宣传马克思主义
18.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随后,录取了邓春兰、王兰在内的九名女学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这说明( )
A.新文化运动推动观念革新 B.男尊女卑现象得以根除
C.杰出人物能决定社会发展 D.男女平等已经完全实现
19.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下列表述与李大钊无关的是( )
A.1918年发表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
B.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D.在中共一大上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
20.“五四”发生后的一年里,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诸如《少年中国》《曙光》《新社会》等,它们“无不言马列”。新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社团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约有三四百个。这表明五四运动后(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民主科学成为时代潮流
C.开始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D.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泄泄,弛缓的意思)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节选
材料二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酌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元,应如何分期交清开列于左……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林则徐认为鸦片“流毒于天下”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39年6月林则徐做出禁烟壮举的意义。(3分)
(3)据材料二可知,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条约?条约的内容有哪些?(写出2条以上)(6分)
(4)据材料二,分析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4分)
22.某学校八年级历史老师组织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史部分内容开展探究、讨论活动,同学们收集整理的部分资料如下:(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游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中华民国以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随之兴起。陈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中华民国建立后,经历种种乱象,读书人逐渐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为中国带来真正的改变,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
——王奇生《近代史研究》
(1)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历史事件的目标、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
(2)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体现了哪些政治理念?材料二文件的性质是什么?(4分)
(3)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请综合上述全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给这次研讨活动拟定一个主题?(4分)
23.海疆,即主权国家的领海,沿海国家的海洋国境。近代以来,中国海疆和海防历史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衰败与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二: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度掷黄金。
材料三: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事做。他们答:那些兵不能打仗,中国军队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百姓。我说:若相信再战没好处,应当议和。他们说: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怎能办到呢?我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进行商谈。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照办。
——引自美国公使田贝《论中日战争》
材料四:2002年9月23日,由“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首次环球航行访问舰艇编队,满载五大洲十国人民和军队的友谊回到青岛。至此,在世界环球航行的史册上将首次并永远刻下“中国”的名字,506名官兵用实际行动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1)指出材料一所揭示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6分)
(2)材料二中,“海面未收功一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从他身上学习到了什么精神?(4分)
(3)根据材料二、三,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4)材料四,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环球航行圆满成功说明了什么?(4分)
2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感悟历史。(12分)
习近平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言辞恳切地说:“我经常看中国近代的一些史料,一看到落后挨打的悲惨场景就痛彻肺腑!”直面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后的百年里,和外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租地……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中国人不准在租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爱国运动等,象征着曾辉煌一时的东方大国的没落,是清朝落伍于世界后被动挨打的有力证据。
围绕“被动挨打”主题,谈谈对中国近代屈辱史的某一方面认识。(要求:①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认识,紧扣题意符合史实、符合正确的价值观;②表述准确、条理清晰,按照先表明认识再结合史实加以说明的格式作答)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表述正确的是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B是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内容,C是鸦片战争的英国发动借口,D是《辛丑条约》签订的影响,均排除。故选A。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由图片中的“金田起义”可知,该武装起义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A、B、C都是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的背景。洪秀全初步建立起太平天国政权组织(即永安建制)发生在金田起义之后,永安建制不是金田起义爆发的背景。故选D。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近代海防建设。据题干信息“南洋水师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北洋水师连续多年无法添置新的舰船”及所学可知,清政府虽建立起新式海军,但是海军建设步履艰难,C正确。故选C。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由材料中关键信息“《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全国人民……辛亥革命”可知,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转型。故选A。
8.答案:B
解析:《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故选:B。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据材料可知,慈禧太后命李鸿章等接见康有为询问变法。这是甲午战败后,慈禧太后面对日益加深的统治危机做出的应对。故选A。
10.答案:D
解析: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6月,英美俄日等八国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占领了首都北京城并烧杀抢掠。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1900年是20世纪的开始。故选:D。
11.答案:D
12.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七十二健儿”“湿黄花”,可以判断出是“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潘达微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故选:D。
13.答案:B
解析:扶清灭洋是(1899-1901年)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民主与科学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1919年五四运动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故选:B。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清朝统治的结束。据题干关键信息“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为一大中华民国”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应该出自1912年2月颁布的清帝退位诏书。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故选A。
15.答案:B
解析: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12月12日,窃取辛亥革命果实袁世凯公开称帝,宣布于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废除民国纪元,改为洪宪元年。蔡锷等人发动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袁世凯只做了83天皇帝梦。1917年张勋拥立溥仪复辟帝制的丑剧,也只有短短的12天,从此,中国再也没有人敢再做皇帝梦了。故选:B。
16.答案:A
17.答案:B
解析: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题干图片著名文章所为“时”“事”在于弘扬民主与科学,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根据题干信息“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新文化运动推动了观念革新,女子逐渐获得平等的学习机会,A符合题意。B、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题干与杰出人物决定社会发展无关,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9.答案:D
解析:1921年召开的中共一大,选举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ABC选项与李大钊有关,D选项与李大钊无关。故选:D。
2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相关知识。根据题干信息“‘五四’发生后的一年里”“新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社团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约有三四百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故选D。
21.答案:(1)造成银荒兵弱,中国将没有可以御敌之兵,也没有可以充饷之银。
(2)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领土主权。关税自主权。
22.答案:(1)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维护清王朝统治
(2)主权在民,三权分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3)民主、科学;主题示例: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近代化)的探索
解析:(1)根据材料一“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因此洋务运动的目标是自强、求富;其根本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用来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统治。
(2)根据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游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可知,材料二体现的政治理念是主权在民;根据材料二“中华民国以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可知,材料二体现的政治理念是三权分立。根据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根据以上材料,洋务运动开启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辛亥革命及其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属于中国政治制度的近代化,新文化运动促进近代思想解放等可得出,主题可以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近代化)的探索等。
23.答案:(1)问题:军队腐败,武器落后;海防废弛(有海无防)。
后果: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割占香港岛,迫使上海等五口开埠(或海防主权丧失,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增开商埠也可)。
(2)邓世昌;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3)清军舰船、武器没有增加和很好维护;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腐败;清政府过于依赖外国;作战消极;妥协求和。
(4)说明:中国综合国力强盛,海军力量日益强大,有效地保卫了海防安全。
解析:(1)问题:据材料“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可知,沿海水师军队腐败,武器落后;据材料“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可知,海防废弛(有海无防)。后果: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割占香港岛,迫使上海等五口开埠(或海防主权丧失,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增开商埠也可)。
(2)民族英雄:据材料“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度掷黄金。”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邓世昌。精神:据所学可知,邓世昌为维护国家主权、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3)据材料“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可知,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而且清军舰船、武器没有增加和很好维护;据材料“那些兵不能打仗,中国军队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百姓。”可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腐败;清政府过于依赖外国;据材料“他们说: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怎能办到呢?我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进行商谈。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照办”可知,作战消极;妥协求和。
(4)说明:据材料“2002年9月23日,由‘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首次环球航行访问舰艇编队,满载五大洲十国人民和军队的友谊回到青岛……”可知,材料反映现代中国综合国力强盛,海军力量日益强大,有效地保卫了海防安全。
24.答案:认识1:中国近代“被动挨打”的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可结合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争斗、慈禧太后揶用海军军费举办六十大寿、扼杀戊戌变法、绞杀义和团、慈禧携皇帝两度从首都出逃等史实,慈禧“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等言论说明其腐朽统治;可结合清政府愚昧幼稚外交,以及诸如乾隆“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等言论说明其妄自尊大;可结合禁海令、迁海令、广州一口通商、限制外国商人和传教士进人内地等史实说明其闭关锁国。
认识2:中国近代的“被动挨打”是远离世界潮流的必然结果。可结合西方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西方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美日俄通过革命或改革走上强大等史实,反观清政府腐朽统治、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行为加以说明。
认识3:中国近代“被动挨打”的结果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在近代落伍于世界并日渐衰落)。可结合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变化,关税、贸易、领土、司法、政治、军事等主权丧失,经济衰败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史实加以说明。
认识4:中国近代“被动挨打”的启示是“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能御侮”。说明略。
认识5:中国人民只有奋起直追谋得复兴,才能彻底洗刷被动挨打的近代耻辱。说明略。
认识6:其他符合题意和史实的认识。
解析:本题是小论文题,写小论文,史实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楚.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清楚;论据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论证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如:主题可设为“被动挨打”。根据材料“.…直面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后的百年里,和外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口岸、协定关税、领事裁判租地……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中国人不准在租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爱国运动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认识到:“被动挨打”的结果是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被迫开放,使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两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和外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开设工厂,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1900~1901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投降,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爱国运动,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达标测试卷(A卷)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