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高三下学期质量调查(一)(一模)历史试题(答案)

天津市部分区2023年高三质量调查试卷(一)
历史
历史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单项选择题1: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中国姓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以国为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
A.禅让制
C.井田制
B.分封制
D.宗法制
2.《汉书》记载:“秦既称帝,患周之败,以为······诸侯力争,四夷交侵,以弱见夺。”秦始皇“患周之败”而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
C.颁布推恩令
B.焚书坑儒
D.颁布法律
3.王安石变法时改革科举制度,增设“明法”新科,考试内容是律令、《刑统》大义和断案。凡在“明法”考试中被录取的,即由吏部列入备用的司法人员的名单当中,其名次列在及第进士之上。“明法”新科的设立意在
A.改变科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C.北宋开始以法家思想治国
B.选拔变法需要的人才
D.挽救南宋衰亡的命运
4.“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立,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引起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C.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B.商品经济的发展
D.政府的大力推广
5.如果你到北京故宫参观,你会在“军机处”景点看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B.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6.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D.拥有一支强大的北洋水师
7.1928年11月,中共中央指出:“没有城市的领导,乡村斗争很少有胜利的可能;没有工人的领导,农民革命很少有成功的希望,所以建立城市工作尤其是工人运动,成为党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更要加十倍的努力做城市工作-尤其是工人运动。”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共中央
A.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
C.规范了工人阶级的斗争形式
B.否定了农民革命运动的必要
D.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8.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农业先进机械的大规模使用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扩大
D.国外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引进
9.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呈现多元面貌。下面卡片内容描述的是
A.南亚文明
B.印加文明
C.玛雅文明
D.西非文明
10.英国宪政体制从根本上解决了民族国家的政府建构问题-现在是“议会中的国王”,而不再是王朝政府时“单独的国王”。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议会已经占据主导地位
B.议会与国王组成新政府
C.国王权力开始受到限制
D.国王仅保留了形式权力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个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这表明了
A.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
B.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
C.交通工具的变革成为文明演进重要标志
D.世界已经普遍确立了工业文明主导地位
12.下面是世界殖民体系的演进概况表,据此可以得出最合理的结论是
时期 主要殖民方式 结果
15-18世纪中期 武力征服、不等价 交换、贩卖奴隶 世界殖民体系初见端倪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商品输出 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资本输出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A.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是经济手段
B.殖民政策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
C.殖民活动以政府为后盾官商勾结
D.殖民掠夺满足了原始积累的需求
13.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调整与改革文官制度的法律》规定: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文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不得参加党派间的政治活动。据此可知,这些规定
A.弱化了政党的政治影响力
C.强化了三权分立政治体制
B.旨在限制总统的行政权力
D.有利于国家行政秩序稳定
单项选择题11:14~15题,每题3分,共6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分别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14.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曲辕犁”“安西都护府”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那么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大发展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D.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5.有学者认为,“自日本发动九一八侵华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息过。日军的侵略无论是局部还是全面,中国人民对它的抗击活动也就相应地局部或全面展开。中国政府抗战是八年,而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十四年”。与传统的八年抗战观点相比,上述观点更能客观公正地反映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全程
C.人民群众在抗战中的作用
B.国际援助的巨大影响
D.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
第II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3题,共55分。
1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的有力的武器,我们必须牢牢地掌握这个武器。在国际上,我们必须和一切爱好和平和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首先是和苏联及各新民主国家团结在一起,使我们的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复辟阴谋的斗争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会是永远胜利的。
---摘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9月21日)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曾多次明确“驱蒋纳我”,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立场。下面是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有关该提案的投票情况简表。在天津考生 领取答案
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针对“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表
时间 通过 反对 弃权 总票数 赞成百分比
1961年 38 48 30 116 33%
1965年 47 47 20 114 41%
1971车 76 35 17 128 5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发表的时代背景,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主要外交方针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驱蒋纳我”提案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驱蒋纳我”的实质和直接结果。(6分)
17.(20分)贫困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不同发展时期均亟待解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790年以后,天花、疟疾、坏血症的克服、产科技术的提高以及医院、药房、医科学校的普遍设立有效降低了死亡率。18世纪末英国人口数量激增,以不列颠人口增加而言,1751年为725万,1801年为1094万,1811年为1259万,1821年为1439万,1831年为1653万。总人口增加,穷人的数量也会增加,适合400万人口的旧济贫法自然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克拉潘《现代英国史》
材料二 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其中济贫方案旨在向低收入的老人、盲人、残疾人、孕妇和多子女家庭提供医疗保健补助。申领该项救济的人,必须符合联邦规定的低收入和财产少的贫困条件,并接受严格的资格审查。······但(经研究)美国的婴儿死亡率在各民族间分布,也像贫富差别一样悬殊。其中黑人最高,相当于白人的两倍多······久与贫苦为伍的人,不得不接受二等公民的现实······在 天津考生 领取答案
-摘编自姜守明《美国的贫困问题与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济贫法改革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社会保障法》颁布的意义及这一制度的特点。(8分)
(3)运用唯物史观,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4分)
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思想在传统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从个人道德、家族伦理、人际关系,到国家的典章制度以及国际的交往,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儒家原则的支配。从长期的历史观点看,儒家的最大贡献在为传统的政治、社会秩序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精神基础。
-余英时《现代儒学论》
材料二 孔子其人,即之则温,仰之弥高,他能使人们获得极大的鼓舞来崇敬他的观点,并且令其相信这些观点能够经世致用。他的理论内涵博大,博施济众,绝不平淡肤浅。人们追随他,因为他确实最能领悟那个时代的中国文明,知道她如何才能趋于完美。中国文明是一个崇奉学识的文明,所以孔子的理论价值无量。在天津考生 领取答案
-摘编自(美)牟复礼《中国思想之渊源》
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以“儒学思想理论与中国古代文明的联系”为主题,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天津市部分区2023年高三质量调查试卷(一)
历史参考答案
第 1 卷
1.B 2. A 3.B 4. C 5. D 6.C 7. A 8. A 9.C 10. A 11.B 12.B 13. D
14.C(3分)A(1分) B(1分)D(0分)
15.A(3分)C(1分)D(1分)B(0分)
第Ⅱ卷
16.(20分)
(1)背景:国际:二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建立;美苏“冷战”;新兴国家独立。(任答2点,4分)国内: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筹建新中国。(任答2点,4分。)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分)
意义:有利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赢得世界承认;有利于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新中国同更多国家建交、团结合作等。(言之有理,任答2点,4分。)
(2)趋势:支持新中国提案的赞成票逐渐提高。(2分)
实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分)
直接结果: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2分).
17. (20分)
(1)原因:医学研究进步,重大疫病的克服;医疗保障措施行之有效;城市人口激增;贫富差距拉大;旧济贫法不适应形势变化;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任答4点8分。)
(2)意义: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2分)
特点:政府主导作用;立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审查严格,救助对象广泛;有种族歧视;身份地位与财富联系紧密。(言之有理任答3点,6分。)
(3)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伴随经济快速发展,需完善与之适应的法律法规;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决定贫富差距无法消除,只能依照时代发展不断缓解、变革等。(言之有理,4分。)
18.(15分)
第一层次:有题目;论点比较明确,语言比较通顺,基本能史论结合。(0 一7分)
第二层次:有题目;论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较清晰;有自己的认识。(8-12分)
第三层次:有题命;命首明确木更论结合,论述清晰;有省西全面的认识(13-15分)
例文:儒学思想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中不断完善
儒学思想强调以仁为本,以礼治国。它在社会存在的发展中不断适应时代变化,使之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两千年多年的正统思想,并不断扩展到东亚其他国家。
儒学思想在春秋时,由孔子提出,主张恢复礼法伦常;至西汉时期,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主张尊崇儒术、强调春秋大一统等,使儒学思想成为主流;魏晋至隋唐,受到佛教、道教挑战,三教合归儒,儒学复兴;宋明之际理学、心学不断发展,南宋时期,程朱理学宣扬“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适应了统治者统治,在南宋时期成为官方哲学;明清之际,儒学思想又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提出经世致用,进一步完善。
正所谓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儒学思想适应不同时期社会的发展,为传统社会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精神基础,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高三下学期质量调查(一)(一模)历史试题(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