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空气、物质的构成与组成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大单元复习练(科粤版)(答案)

2 空气、物质的构成与组成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大单元复习练(科粤版)(答案)

2 空气、物质的构成与组成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累分人
得分
  注意事项:
1.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Al:27 Ca:40 Fe:56 Zn:65
试卷好题分析 科学家精神T3,化学与安全T12
中考押题点分析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T6、T18、T19、T2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要保护好空气。下列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
A.二氧化硫(SO2) B.氧气(O2) C.氮气(N2) D.水蒸气(H2O)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直接观察分子和原子。下列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  )
A.HCl、NaCl B.O2、C60 C.K2SO4、CuSO4 D.Zn、Na
3.20世纪以来,我国化学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是 (  )
A.张青莲 B.屠呦呦 C.侯德榜 D.袁隆平
4.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分子的大小及质量都比原子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B.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C.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D.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氯元素组成的
6.下图是化学试卷答题卡中的条形码(样码),条形码有黏性,其黏性主要成分来源于胶黏剂——丙烯酸。丙烯酸的化学式为C3H4O2,下列关于丙烯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丙烯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 g
B.丙烯酸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C.丙烯酸分子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
D.丙烯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7.硒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n的值为6
B.Se位于第四周期
C.Se是一种金属元素
D.Se的质子数是34
8.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如图所示,其中“甲”代表的是 (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9.用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品红在静置的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氢气球在高空膨胀——分子体积变大
C.1体积的酒精与1体积的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体积——分子之间有间隔
D.干冰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10.下列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液氮可用作制冷剂
B.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CO2属于空气污染物
D.空气中的O2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11.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甲是纯净物
B.图中乙、丙均属于单质
C.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gO2Hg+O2↑
12.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
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 B.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面粉加工厂等场所严禁烟火 D.进入煤矿井作业时先进行灯火试验
13.硫酸、氢氧化钠、X和Y四种物质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关系图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物质通过一步反应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X可能是氢氧化钡
B.Y不可能是碳酸钠
C.X与Y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钠
D.X、Y分别与硫酸反应都能生成水
14.某金属混合粉末由Mg、Al、Zn、Fe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6 g该金属混合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得到0.3 g氢气,则该金属混合粉末的组成不可能是 (  )
A.Al和Fe B.Mg和Zn
C.Mg和Fe D.Fe和Zn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请写出正确的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1)氮元素:    。
(2)2个钠离子:    。
(3)3Cl-:       。
1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8.08”表示         。
17.现有下列物质:①冰水共存物、②液氧、③清新的空气、④五氧化二磷、⑤矿泉水、⑥加热高锰酸钾后的剩余物、⑦二氧化碳、⑧人体呼出的气体、⑨铁。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有    ,属于氧化物的有    。
18.北京冬奥会运用的5G通信技术是一大科技亮点,5G通信芯片是用氮化镓材料制成的。右图是镓(G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选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的镓离子的符号为    。
19.乙醇常用作燃料,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16.8 g,水的质量是10.8 g,则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分别为    g、    g。
20.已知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反应②能放出大量的热。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
(1)物质A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写出物质C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2分)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
(1)一壶水烧开后,壶盖会被顶开。
(2)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比在阴凉处干得更快。
22.(2分)小明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向瓶中依次加入Na2CO3溶液和稀硫酸,塞紧橡胶塞。
(1)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小明观察到干燥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变红的原因是              。
23.(2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为什么不能用硫和木炭代替红磷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4.(4分)如图所示,该实验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组装好仪器后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           ;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可能的原因是                    。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化学与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息息相关。
(1)用铁制成的铁锅可用于烹调食物,这利用了铁的延展性和    。
(2)①铁制品容易生锈,为什么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制品却很耐腐蚀
②写出用盐酸除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①写出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②与装置B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什么
③若用NH4Cl和Ca(OH)2的固体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制取NH3(NH3极易溶于水)并收集,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
(4)某学习小组同学为测定某品牌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向盛有10 g钙片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总质量比反应前稀盐酸与钙片的总质量少3.3 g。请计算:(钙片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
①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②该品牌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A 2.B 3.A 4.A 5.C 6.D 7.C 8.A 9.B 10.C 11.C 12.D 13.B 14.D
15.(1)N
(2)2Na+
(3)3个氯离子
16.14 相对原子质量
17.③⑤⑥⑧ ②⑨ ①④⑦
18.失去 Ga3+
19.C2H5OH+3O22CO2+3H2O 1.4 15.4
20.(1)H2O2
(2)CaO+H2OCa(OH)2
(3)改良酸性土壤(或作建筑材料,或用于配制农药等)
21.(2分)(1)水汽化时,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壶内气体体积膨胀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22.(2分)(1)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
23.(2分)(1)硫和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化学反应前后实验装置内压强变化不大
(2)铁丝太粗(或铁丝表面有一层铁锈,或氧气浓度低)
24.(4分)检查装置气密性 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4P+5O22P2O5 红磷的量不足(或没有等装置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25.(1)导热性(1分)
(2)①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1分)
②Fe2O3+6HCl2FeCl3+3H2O(1分)
(3)①2KMnO4K2MnO4+MnO2+O2↑(1分)
②能够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1分)
③AE(1分)
(4)①3.3(1分)
②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1分)
100              44
x               3.3 g
=(1分)
x=7.5 g
该品牌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75%(1分)
答:该品牌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