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堂同步练(答案)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堂同步练(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堂同步练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一、选择题
1.如果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套用在历史现象中,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比作“螳螂”把明政权比作“蝉”,那么,这里的“黄雀”应该指的是( )
A.辽 B.元 C.明 D.清
2.下图,两个“变”是哪一人物所为(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成吉思汗 D.吴三桂
3.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等,此后中原气温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四起。据此可知,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是( )
A.天灾不断 B.政治腐败 C.土地兼并 D.法纪松弛
4.某班同学开展有关李自成起义内容的学习,下表内容属于该起义爆发( )
A.背景 B.经过 C.性质 D.影响
5.下面三幅绘画作品反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明朝( )
A.灭亡的原因 B.统治者的奢侈生活
C.著名英雄人物 D.百姓流离失所
6.从明武宗开始,明朝君主多不理政事,奸臣和宦官把持朝政,打击正直朝臣和士人,掠夺百姓,贪污受贿,无恶不作。这反映出明朝中后期( )
A.政治日益腐败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民起义频发 D.遭遇连年灾荒
7.“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明末民众愿意“开了城门迎闯王”的主要原因是( )
A.闯王治军严明,人数众多 B.闯王军队战斗力十分强悍
C.明朝流民众多,匪患横行 D.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
8.“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 )
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C.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D.李自成兵败北京城
9.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前总督陕西余应桂上言:“贼众号百万,非天下全力剿之不可,请调天下镇将,如左良玉、吴三桂并高杰、唐通……齐赴军前,会师真保之间……赐以尚方,悬公侯之赏,以鼓励之,庶贼可灭也。”材料中的“贼”( )
A.发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B.促使唐朝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C.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分配土地的口号 D.发起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
10.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最终失败的原因,有的学者认为是由于清兵力量强大;有的认为是因为大顺军入京后腐败,领导人骄傲自满;有的认为是起义军在战略上存在失误;有的认为是没有及时调整政策,形成满汉地主阶级共同对付起义军。据此可知,关于李自成起义失败原因的认识( )
A.只有一种观点是正确合理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所列观点都没有参考价值 D.后面学者的观点比前面的可信
11.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后来却因种种原因,使它逐步走向覆亡。明朝的覆亡留给后世的历史警示不包括( )
A.要励精图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B.要重视民生,确保百姓生存无忧
C.要轻徭薄赋,确保百姓安居乐业 D.要管好地方,防止地方做大生乱
二、阅读理解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明末大事年记。
1616 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割据辽东。1618年,明神宗先后三次下令加征对辽东作战的“辽饷”,激起人民强烈不满。1627年,明思宗(即崇祯皇帝)继位。1629年,李自成加入起义军。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 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占领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败退北京。
(1)根据材料,指出明神宗加征“辽饷”的主要用途。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神宗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
(2)根据材料,指出崇祯皇帝在位期间明朝统治面临的威胁。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末大事年记中“李自成败退北京”的经过。
参考答案
1.D 2.B 3.A 4.A 5.A 6.A 7.D 8.B 9.C 10.B 11.D
12.答:(1)用途:对后金作战。表现:皇帝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大臣结党营私
(2)威胁:外部受到北部后金(清)的威胁;内部受到农民起义的威胁。
(3)经过: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