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选择题刷题(含解析)--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中古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选择题刷题--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A.推动城市崛起 B.加强国王权力 C.建立民族国家 D.发展庄园经济
2.据史载,从公元630年到894年,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和迎送唐使的使团有19次。随同他们而来的,多则五、六百人,少则一、二百人,除随从和水手外,还有大批留学生、学问僧和各种文化技术人员。这一时期的中日交流
A.推动了四大发明东传 B.促进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造就了大东亚文化圈 D.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转型
3.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美洲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像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曾经建立起 国家,都有自己的行政系统。这种现象说明
A.印第安文明深受欧亚大陆各文明的影响 B.印第安文明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交流
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 D.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都是独立进行的
4.“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文字反映了
A.庄园大体上是一个开放式的经济实体 B.庄园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
C.庄园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D.庄园大体上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
5.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 )
A.君主专制下的政教合一国家 B.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
C.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 D.教皇控制下的宗教神权国家
6.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以使用石器工具和直接占用资源为特征,他们信奉万物有灵,并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下列项中,属于印第安人独特文化成就的有( )
①创造了玛雅文字②建造羽蛇神金字塔③发明数字符号“0”④广泛使用马拉战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646年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天皇掌握了实权 B.引进了中国先进的制度
C.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8.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
A.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
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9.据记载,13世纪英国诺福克郡的Fomcett庄园有地2700余亩。生产的粮食中,燕麦主要用来养马,几乎不出售,大麦自用的也不少,只有小麦才是全部出售,而且使用的手工业品大多自制,另外还出售水果和酒。这一现象表明当时该庄园
A.仍以自给自足经济为主 B.经济来源依赖副业收入
C.以市场为目的进行生产 D.供求关系处于紧张状态
10.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而国王只是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西欧庄园
A.带有基层自治色彩 B.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
C.具有完全独立特点 D.有利于形成强大王权
11.有学者认为:“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公元8—10世纪的巴格达翻译运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它保存和发展了古希腊的哲学和科学,又将其再度传回欧洲。”据此可知巴格达翻译运动( )
A.推动了阿拉伯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B.为文艺复兴在欧洲兴起创造条件
C.体现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交流碰撞 D.造就了拜占庭帝国文化繁荣局面
12.12、13世纪西欧封建主开始大量向农民征收货币,取代部分或者全部劳役地租。有些地区的农民发动"公社运动",利用公社传统组织起来同封建主斗争,从封建主那里取得写明农民负担数额的证书。这说明
A.欧洲商品经济日趋繁荣 B.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C.欧洲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D.农民负担愈发沉重
13.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这些后来又成为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重要条件;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也是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阿拉伯文化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 B.阿拉伯人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化
C.阿拉伯帝国是沟通东西文化的桥梁 D.东学西传都是由阿拉伯文字完成
14.有学者认为:“非洲和美洲虽然独立发展起自己的文明,但他们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如果说东非和西非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人贸易的影响,则美洲印第安人完全是在当地农业革命的基础上,因征服和社会分化而进入文明时代,并建立国家的。”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古代文明产生的多元性 B.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
C.美洲文明发展的独立性 D.非洲和美洲文明的同源性
15.阿拉伯和奥斯曼帝国先后崛起,形成以西亚为中心的伊斯兰教文明圈;南亚次大陆在长期征战和王朝更迭中,形成了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三教共弘的文明圈;东亚和东北亚则在中国文化影响下,形成了东亚儒家文明圈,材料最能说明( )
A.三大文明圈的同一性 B.不同文明源于不同条件
C.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 D.人类文明间的交互借鉴
16.据下表判断
朝鲜 科举考试以中国古籍《左传》《礼记》等为主科
利用汉字字形作音符,创朝鲜词汇
日本 模仿唐代之政制,确定其官制、田制、刑法等
采用汉字楷书偏旁造“片假名”,取汉字草书偏旁造“平假名”
越南 李圣宗在国都“修文庙,塑孔子、周公及四配像,画七十二贤像,四时享祀”
国内政治制度完全仿效中国体制,仿佛一个缩小版的中华帝国
A.民族大迁徙大交融 B.文化生命力影响辐射力
C.中西文化双向交流 D.东亚一体观念不断增强
17.《全球通史》中写道,“玛雅人的城市,如果它们可以这样称呼的话,是举行仪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这是因为玛雅人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在两三年内便耗尽了土壤的肥力,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迁移驻地”。据此可以判断
A.玛雅人尚未建立起最初的国家 B.古代美洲没有出现战争和军队
C.玛雅人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 D.古代美洲畜牧业占有较大比重
18.下图浮雕中,纳尔迈(公元前31世纪埃及统治者)高坐九级台阶上的殿堂,上方有保护他的女神,身后是其随从,前方是牛、羊、俘虏等战利品。据此推知,当时的埃及
A.初步具备国家形态 B.对外征战无往不胜
C.建立完备官僚系统 D.农业生产备受重视
19.中世纪的英国因宗教文化制约,社会上层及官方主要使用法语和拉丁语。1362年,爱德华三世在召开议会时第一次用英语致开幕词,由于下议院的请求,他还颁布法令,规定法庭审讯必须使用英语;1385年,英语成为学校中的正式语言。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英国
A.民族主义意识开始觉醒 B.君主立宪制度开始逐步确立
C.对宗教的信仰开始动摇 D.冲击了法国的欧洲霸主地位
20.12世纪,欧洲封建贵族的生活发生了明显变化,金钱已经开始腐蚀领主与封臣的关系,贵族与国王对封臣的依赖越来越少,对商队和领薪官员的依赖越来越大。这主要因为
A.封君封臣制度的解体 B.欧洲城市经济的发展
C.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D.商业革命的发生扩展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法王支持城市自治运动来打击封建诸侯、改组御前会议加强王权、借联姻来扩充领土,都是为了加强国王的权力,B项正确;法王的这些举措客观上推动了城市的崛起和民族国家的建立,但不是其目的,排除AC项;庄园经济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不利于王权的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中日友好和经济文化交流十分活跃,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和迎送唐使的使团广泛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和生产技术,归国后为日本的封建化作出了贡献,B项正确;“推动了四大发明东传”与史实不符,当时中国的四大发明还没有成型,排除A项;“大东亚文化圈”的提法不对,排除C项;“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转型”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根据“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美洲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像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曾经建立起 国家,都有自己的行政系统。”可得出不论是欧洲还是美洲,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都经历着一些相同的发展过程,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欧洲对美洲的影响,排除A项;印第安文明之间并没有密切的相互交流,排除B项;D项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根据“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可以看出,庄园里的生产生活完备,基本上能实现自给自足,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C项正确;庄园较封闭,排除A项;庄园主要是以农业为主,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庄园发达,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5.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开始,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的君主专制加强,民族国家逐渐形成,此时的“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B项正确;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是“新君主国”的形式,而不是本质,排除A项;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指的是近代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排除C项;教皇控制下的宗教神权国家指的是教皇国,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玛雅人创造了玛雅文字,羽蛇神金字塔是玛雅文明中最神秘和充满智慧的建筑之一,①②都是印第安人独特文化成就,A项正确;印度人发明数字符号“0”,西亚苏美尔人广泛使用马拉战车,排除③④,排除BCD项。故选A项。
7.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D项正确;ABC都是大化改新的影响,但不是实质,排除。故选D项。
8.C
【详解】材料“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反映的是阿拉伯文化对于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的重要性,对助推欧洲社会转型发挥了巨大作用,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错在“决定”,排除;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的影响是间接性的,排除B项;材料与沟通东西方文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材料反映了中世纪晚期,英国的庄园所生产的粮食和手工业产品大多自给自足,而很少对外销售,这体现了此时期庄园的自给自足的特征,A项正确;材料反映英国庄园对外出售小麦、水果和酒,无法说明副业是庄园的主要经济来源,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庄园自给自足,而非面向市场进行生产,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庄园自给自足的情况,无法体现供求关系的紧张状态,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0.A
【详解】据题意可知,中世纪西欧的庄园都有自己的法庭,能够行使司法权,而且庄园还可以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等,国王对庄园的影响力较弱,这体现了西欧庄园的自治色彩,A项正确;材料能够体现西欧庄园中的自治色彩,无法说明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排除B项;“完全独立”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项;国王对庄园的影响力较弱,所以这一时期的西欧庄园不利于形成强大的王权,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跨越了时间和空间。从古希腊到阿拉伯地区,从古代到近代,巴格达翻译运动在人类文化的保留与传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近代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B项正确;巴格达翻译运动保存和发展了古希腊的哲学和科学,而不是阿拉伯文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巴格达翻译运动为文艺复兴在欧洲兴起创造条件,而不是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交流碰撞,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巴格达翻译运动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农民敢于和封建主对抗,以明确农民应当负担的数额证书,A项正确;白银大量流入欧洲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B项;C项是结果而非原因,排除C项;农民负担数额的确定使得封建领主不能加重对农民的剥削,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材料“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这些后来又成为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重要条件”“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也是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体现了阿拉伯通过传播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和中国的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推动了欧洲的发展,体现了阿拉伯帝国是沟通东西文化的桥梁,C项正确;材料强调阿拉伯传播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并没有强调“阿拉伯文化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排除A项;阿拉伯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不能得出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B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4.B
【详解】根据材料“非洲和美洲虽然独立发展起自己的文明,但他们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可知,非洲和美洲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并建立国家制度,说明非洲和美洲发展具有统一性,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非洲和美洲地区历史发展的特征,没有体现古代文明产生的多元性问题,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非洲和美洲文明的统一性,而非强调美洲文明的独立性,排除C项;材料内容强调了非洲和美洲文明历史发展的统一性,没有体现其根源,无法得出两者文明的同源性相关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受阿拉伯和奥斯曼帝国崛起的影响,西亚形成了伊斯兰教文明圈;受长期征战和王朝更迭的影响,南亚次大陆形成了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三教共弘的文明圈;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东亚和东北亚形成了东亚儒家文明圈,由此可见,不同的条件形成了不同的文明,B项正确;伊斯兰教文明、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文明和东亚儒家文明并不是同一的,排除A项;材料强调了文明多样性的原因,C项不能体现材料这一主旨,排除C项;材料只是强调了不同文明形成的条件,没有强调不同文明之间的交互借鉴,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6.B
【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中华文化的政治、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生命力影响到了周边的国家,即其辐射力非常强大,B项正确;表格内容涉及的是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并没有涉及国内民族大迁徙问题,排除A项;表格内容涉及的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问题,并没有涉及中国与西方,排除C项;表格内容仅是述及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非常大,但不能据此理解为东亚一体观念不断增强,排除D项。故选B项。
17.C
【详解】依据题干“玛雅人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在两三年内便耗尽了土壤的肥力,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迁移驻地”,可见玛雅人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因此需要不断地迁移驻地,不具有固定的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C项正确;玛雅人有建立众多城市国家,排除A项;古代美洲也曾经出现部落之间的战争,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玛雅人的农业水平比较落后,没有体现古代美洲畜牧业占有较大比重,排除D项。故选C项。
18.A
【详解】根据材料“纳尔迈高坐九级台阶上的殿堂,上方有保护他的女神,身后是其随从,前方是牛、羊、俘虏等战利品”可以看出,当时的埃及已经出现了等级及国家权力的象征,反映出国家已经初具雏形,A项正确;材料不能证明战无不胜,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完备的官僚体系,排除C项;图片及材料中并没有农业生产,也不能体现重视,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9.A
【详解】根据“1362年,爱德华三世在召开议会时第一次用英语致开幕词,由于下议院的请求,他还颁布法令,规定法庭审讯必须使用英语;1385年,英语成为学校中的正式语言。”可得出英国开始利用民族语言进行政治活动及学校教育,使英国民族主义意识开始觉醒,A项正确;君主立宪制度开始逐步确立是在17世纪光荣革命后,排除B项;材料不能证明宗教信仰动摇,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而不是法国,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20.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12世纪,贵族和国王“对商队和领薪官员的依赖越来越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的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商品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市民为取得城市的自治权,他们或者用金钱来赎买封建主,或者用金钱来支持王权,B项正确;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于15世纪开始解体,排除A项;地方割据势力膨胀会导致王权的衰落,材料与“地方割据势力膨胀”没有关系,排除C项;商业革命出现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与材料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B项。

中古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选择题刷题(含解析)--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