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方程式 (含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方程式 含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实验室中硝酸银溶液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其原因是硝酸银见光易分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物质X的化学式是
A.NO B.NO2 C.N2O4 D.N2O5
2.下列对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的判断均正确的是
选项 相关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 反应类型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分解反应
B 小苏打受热分解 化合反应
C 湿法炼铜 置换反应
D 检验食盐中存在氯离子 复分解反应
A.A B.B C.C D.D
3.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则X的化学式为( )
A.CH4S B.C2H4S C.C4H4S D.C6H6S
4.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为超级储能装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是守恒的 B.该反应中X、Z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7
C.该反应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D.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
5.对公共场所用过氧乙酸溶液进行消毒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措施之一。已知过氧乙酸是一种酸,有较强的腐蚀性,并易按下式分解:则其化学式是
A.CH4O2 B.C2H2O C.C2H4O3 D.C2H4O2
6.2020年6月23日北京时间9点43分,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其火箭使用的一种燃料是偏二甲肼(C2H8N2),四氧化二氮(N2O4)为氧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X↑+3N2↑+4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2H8N2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B.X为一种有毒的物质
C.生成的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在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
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7﹕6
7.甲酸(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分解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酸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 B.反应中涉及到的物质有两种氧化物
C.46g甲酸中氢元素质量为2g D.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
8.含有CO和H2的混合气体,其分子总数为n,当它们完全燃烧时,需要氧气的分子数为
A.0.5n B.n C.2n D.不能确定
9.下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A.S+O2SO2
B.2CO+O22CO2
C.2H2 + O22H2O
D.2C2H2 + 5O24CO2+2H2O
10.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一定条件下,甲与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相关物质的分子模型如下表所示(其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氯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分子模型
A.反应中的物质都由原子构成 B.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均未改变
C.参与反应的乙、丁的质量比为73:36 D.该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二、填空题
11.(1)如图是教室里的磁性黑板和黑板擦。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填编号,一种即可,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
(2)黑板边框由铝合金制成,其优点是较硬、质轻且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表面形成氧化物的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
(3)黑板的变迁过程:木制黑板→刷漆黑板→磁性黑板。由此,你对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何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X、Y、Z、W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非金属元素。X的一种原子没有中子,Y的一种单质可用于制铅笔芯,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W2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单质。回答下列问题:
(1)X、Z、W三种元素可形成一种不含金属元素的碱,其化学式为 __________。
(2)写出由X、Y、Z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13.为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 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目前化学研究的热点。
I、二氧化碳的捕集。
(1)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捕集CO2后的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石灰石循环法可用于捕集烟气中的CO2,该方法以CO捕集CO2,将所得产物在高温下煅烧可重新获得CaO和CO2,生成的CaO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其在捕集过程中对CO2具有良好的______作用。
Ⅱ、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
(3)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从构成物质的微粒视角分析,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______。列举干冰的一种用途______。
(4)用CO2生产甲醇(CH3OH)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如下。
①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②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______。
三、简答题
14.磷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其中P,O2, P2O5之间的质量比是________ .若参加反应的P的质量为12.4g,则生成的P2O5的质量为________ ;若生成的P2O5的质量为142g,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 .
四、推断题
15.如图中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C是黑色固体,且B、C、D、E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则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写出B→E且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方程式_________。
(2)若D可帮助消化食物,B、C、E属于同类别的物质,且B、E所含的元素种类的数目不同,则E的化学式是________。B—C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
五、流程题
16.太阳能和氢能的开发利用已是当将世界各国探索重要项目。
Ⅰ、以CO2为原料制取炭黑的太阳能工艺如图所示。
(1)反应①的基本类型为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Ⅱ、氢气是理想的能源。下图图1是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为氢气的两条理想途径。
(3)途径一的“电解水”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______能。
(4)图2是途径二中水在高温下分解过程中微粒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①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在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分解水制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1000~1500℃温度段,微粒的含量未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③图中曲线A对应的微粒是______。
(5)镁铜合金可用于储氢。在氩气的氛围中,将一定比例的金属镁和铜熔炼得到镁铜合金。熔炼时须通入氩气,其目的是______。
(6)一定温度时,镁铝合金与H2反应,若生成了一种含Al、H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六、实验题
17.请结合小蓝同学所用的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和收集氧气时应选用_____________ 两装置连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用分解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到较纯的氧气时应选______________两装置连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七、综合应用题
18.Na2CO3和NaHCO3是厨房中常见的两种盐,根据性质差异探究两者的鉴别方法。
(1)测定等浓度溶液的pH(常温下,浓度相同的Na2CO3溶液比NaHCO3溶液的碱性强):NaHCO3溶液的pH_____________(填“>”或“<”)Na2CO3溶液。
(2)利用溶解度鉴别(20℃时,Na2CO3的溶解度为21.5g,NaHCO3的溶解度为9.6g):分别取xg两种固体粉末加入10g20℃的水中充分溶解,通过观察固体是否完全溶解鉴别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x可能是 (填序号)。
A.2 B.0.96 C.0.5 D.3
(3)利用热稳定性鉴别(270℃左右时,NaHCO3能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Na2CO3在本实验温度290℃以下不分解):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加热及夹持装置省略,甘油的沸点为290℃),加热甘油至沸腾。若b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则固体样品为NaHCO3。
(4)利用与酸反应鉴别:
等浓度的NaHCO3和Na2CO3溶液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实验操作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碳酸氢钠溶液逐滴加入盐酸中 立刻产生气泡
B 碳酸钠溶液逐滴加入盐酸中 立刻产生气泡
C 盐酸逐滴加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立刻产生气泡
D 盐酸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中 滴加一会后才有气泡产生
利用手持传感器测定反应中溶液pH的变化,四个实验的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根据实验___________(填表格中的实验序号,下同)可鉴别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
②图4表示的实验是_________。
③比较图3与图2发现:图3中的阴影部分与图2叠合后,图像基本重合。则图3中的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④拓展:考虑节约药品,只用稀盐酸鉴别一瓶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还是碳酸钠溶液。其实验操作为_____(写出操作、现象与结论)。
八、科学探究题
19.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制备物质。
(1)某兴趣小组欲用200 g 4%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制备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若要将提供的氢氧化钠全部转化为碳酸钠,请列出计算需二氧化碳质量(x)的比例式_____;
(2)在实验中,该小组同学发现,要定量控制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难以操作。请分析若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的量不足时会导致产物中混有的杂质是_____;
(3)查阅资料:
Na2CO3+CO2+H2O===2NaHCO3;NaHCO3+NaOH===Na2CO3+H2O;
该小组同学将制备方案改进如下: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一 将200g 4%的NaOH溶液分为两等份 /
二 ①_____ 将其中一份溶液中的NaOH全部转化为NaHCO3
三 将步骤二所得溶液小心煮沸1~2分钟 ②___
四 ③___ 将NaHCO3全部转化为Na2CO3
(4)假设每步转化都完全,该小组同学利用改进后的方案制取的碳酸钠质量m1=___g;经老师指导,该小组同学将步骤四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碳酸钠粉末的质量为m2g,发现m1=m2,由此证明他们的方案改进成功。
九、计算题
20.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现将3.4克过氧化氢完全分解,求:
(1)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实验中加入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2)计算生成氧气的质量。
十、科普阅读题
21.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19世纪初,铝是比黄金还贵的金属,主要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当时采用钠与氯化铝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铝,因为生产成本高,所以铝十分珍贵。
19世纪末,霍尔应用电解熔融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制备金属。他在用氧化铝制备金属铝的过程中,发现氧化铝的熔点很高,很难达到熔融状态,必须物色一种能够溶解氧化铝且又能降低其熔点的材料,实验过程中他发现冰晶石(Na3AlF6)能起到这种作用。他把氧化铝溶解在10%~15%的熔融的冰晶石里进行电解,发现有银白色小球状的铝生成,冰晶石在电解过程中不被分解,并有足够的流动性,有利于电解的进行。这种廉价炼铝方法的发现,使铝成为广泛应用的金属材料。
(1)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
(2)冰晶石中氟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用金属钠制取铝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电解法制铝的过程中,冰晶石的作用是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反应物中有2个银原子、2个氮原子、6个氧原子,生成物中有2个银原子、2个氧原子,所以X是NO2。故选B。
2.D
【详解】A、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正确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项中没有注明反应条件,而且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A错误;
B、小苏打即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正确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项中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错误;
C、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正确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金属单质铁发生置换反应的时候,是形成亚铁盐,C错误;
D、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反应类型也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3.C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变化,在化学方程式中即为等号两边的原子种类和数目分别一致,据此分析。
【详解】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等号左边含有12个氧原子,等号右边含有4个C原子,12个O原子、1个S原子和4个H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中含有4个C原子、1个S原子和4个H原子,结合选项所给化学式可知,X的化学式为C4H4S
【点睛】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意义即可解决本题。
4.B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气和甲烷,反应的方程式是:3C+4NH32N2+3CH4。
【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故正确;
B、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X、Z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12):(2×28)=9:14,故不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此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正确;
D、NH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N2为单质,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正确。
故选B。
5.C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生成物中含4个C、8个H、6个O,故反应物中也应含有4个C、8个H、6个O,故X的化学式为:C2H4O3。
故选C。
6.B
【详解】A、偏二甲肼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氢、氧、氮原子个数分别为2、8、8、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氮原子个数分别为0、8、4、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二氧化碳没有毒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生成的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可以在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3×14×2:4×(1×2+16)=7:6,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7.B
【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一定条件下甲酸分解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H2+CO2。
【详解】A、由甲酸(HCOOH)可知,甲酸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2=1:1,该选项不正确;
B、甲酸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氢气中不含氧元素,不是氧化物,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该选项不正确;
C、46g甲酸中氢元素质量为:46g×=2g,该选项正确;
D、由HCOOHH2+CO2可知,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8.A
【详解】根据和,燃烧时一氧化碳分子与氧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都是:2∶1,因此当CO和H2的混合气体分子总数为n时,它们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分子数为:0.5n。故选A。
9.C
【详解】A、该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1,各物质的质量比为:32:32:64=1:1:2,不符合描述,故A错误;
B、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56:32:88=7:4:11,不符合描述,故B错误;
C、该反应分子个数比为:2:1:2,各物质的质量比为:4:32:36=1:8:9,其它均符合描述,故C正确;
D、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0.B
【分析】甲是氧气分子,乙是氯化氢分子,丙是氯气分子,丁是水分子,反应方程式为:。
【详解】A、氧气、氯气、氯化氢、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B正确,符合题意;
C、由分析中可以,乙和丁的质量比=,C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氯化氢中氢元素为+1价,水中氢元素为+1价,所以氢元素化合价未变,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① ③或④ 耐腐蚀 4Al+3O2= 2Al2O3 化学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合理即可)
【详解】(1)教室里的磁性黑板和黑板擦。属于金属材料的是①铝合金,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和合金;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③晴纶或④塑料,合成材料包括橡胶,塑料和合成纤维。2)黑板边框由铝合金制成,其优点是较硬、质轻且耐腐蚀,这些都是铝合金的特点,化学方程式表示其表面形成氧化物的反应原理:4Al+3O2= 2Al2O3 。(3) 木制黑板→刷漆黑板→磁性黑板。对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感想是化学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点睛∶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和合金,合金比金属具有更大的优越性,用途更广。合成材料包括橡胶,塑料和合成纤维。
12. NH3.H2O H2CO3=H2O+CO2↑
【详解】氢原子中无中子,所以X是H,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所以Y是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所以Z是O,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单质,所以W是N。① X、Z、W三种元素可形成一种不含金属元素的碱,其化学式为 NH3 H2O。②由X、Y、Z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H2CO3,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H2O+CO2↑
13.(1)
(2)吸附
(3) 分子间隔 人工降雨等合理即可
(4) H2 1:3
【解析】(1)
二氧化碳溶于水后,会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化学方程式为;
(2)
生成的CaO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与活性炭类似,所以它在捕集过程中对CO2具有良好的吸附性,故填:吸附;
(3)
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这个过程是二氧化碳从气体变成固体,从微观来看,是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干冰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干冰可用作人工降雨,故填:分子间隔;人工降雨;
(4)
从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①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为二氧化碳、氢气、甲醇、水,属于单质的是氢气,故填:;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故填:1:3。
【点睛】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微观反应示意图。
14. 4P+5O22P2O5; 124:160:284 28.4g; 80g
【详解】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此反应中磷、氧气和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关系124:160:284=31:40:71.
若参加反应的P的质量为12.4g,设生成P2O5的质量为x,
x=28.4g.
若生成的P2O5的质量为142g,设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y,
y=80g.
15. C
NaCl
【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A、C是黑色固体,则可能是碳、氧化铜、铁粉,其中A和C可以转化为E,且B、C、D、E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则A可能是碳、C可能是氧化铜;A可以转化为E和B,且B和E中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则B、E可能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且B可以和C(氧化铜)反应,则B是一氧化碳、E是二氧化碳;A(碳)能与D反应,D能转化为E(二氧化碳),则D是氧气,即碳和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带入框图、推理成立。
通过分析可知,物质A是碳,其化学式为:C;物质B是一氧化碳、物质E是二氧化碳,则B→E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故填:C; 。
(2)根据题干信息,D可帮助消化食物,则D是盐酸;D转化为C、E的过程可能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即物质C、E含有HCl组成的一部分,则E可能是氯化钠,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又因为B、E所含的元素种类的数目不同,则B可能是碳酸钠;B与C能发生反应,根据复分解反应定义可知,反应要有沉淀、水或气体生成反应才能发生,则C可能是一种钙盐,则C为氯化钙,氯化钙与B(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A能与稀盐酸反应,且A能转化为氯化钠和碳酸钠,则A是氢氧化钠;带入框图、推理成立。
通过分析可知,物质E是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物质B是碳酸钠、物质C是氯化钙,则B—C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其化学方程式为。故填:NaCl; 。
【点睛】本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题干中给出的信息,再根据自己的知识点储备,对框图中的物质进行细致合理的推敲;由于题干中给出的信息较少,此题特别考验对知识点的运用,遇到这种类型的题不要害怕,大胆的进行分析和推敲,只要每一步的推敲合理,没有冲突,带入的物质合理,则推理便可成立。
16. 分解反应 6FeO+CO2 2Fe3O4+C 化学 没有达到水分解的条件,水还没有发生分解 氢原子 作保护气,防止熔炼时镁铜与氧气反应 AlH3
【详解】(1)根据流程图可知,反应①为四氧化三铁生成氧气和氧化亚铁的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2)根据流程图可知,反应②为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在500℃条件下生成碳和四氧化三铁的反应,6FeO+CO2 2Fe3O4+C。
(3)途径一的“电解水”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4)①在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②1000~1500℃温度段,微粒的含量未发生变化,是没有达到水分解的条件,水还没有发生分解。
③每个水分子可分解为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由图可知A微粒数大于B微粒数,故图中曲线A对应的微粒是氢原子。
(5)氩气属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熔炼时须通入氩气,其目的是作保护气,防止熔炼时镁铜与氧气反应。
(6)一种含Al、H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则这种化合物中铝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故化学式为AlH3。
17.(1) 酒精灯 集气瓶
(2) BC##BE AE
(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a为酒精灯;仪器c为集气瓶;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C或E,故填:BC或BE;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可选E,故填:AE;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
(4)由图可知,F装置的目的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18.(1)<
(2)A
(3)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 C和D A 取少量稀盐酸于试管中,滴入几滴待测液,若立刻产生气泡,则为碳酸钠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为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1)
题中给出信息:常温下,浓度相同的Na2CO3溶液比NaHCO3溶液的碱性强,碱性越强pH越大,则NaHCO3溶液的pH
通过观察固体是否完全溶解鉴别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则需要让其中一个全部溶解,而另一个不能全部溶解。根据题目给出20℃时Na2CO3的溶解度为21.5g,NaHCO3的溶解度为9.6g可知:20℃时2g Na2CO3在10g水中全部溶解,而NaHCO3不能完全溶解,从而可以鉴别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故选A。
(3)
由题目信息可知(270℃左右时,NaHCO3能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Na2CO3在本实验温度290℃以下不分解)),则a试管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到b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有气泡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
①通过A和B无法看到明显的现象差别,故A和B无法鉴别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通过C和D可以看到一个立即产生气泡的为NaHCO3溶液,另一个滴加一会后才有气泡产生的为Na2CO3溶液,故选C和D。
②图四时间为0时,pH小于5,则原溶液为酸性溶液,该图是将溶液滴入盐酸溶液中,且最终pH没有超过10,说明加入的溶液碱性较弱,则该溶液是NaHCO3溶液。故图4表示的实验是A。
③图3中的AB段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BC段是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④只用稀盐酸鉴别一瓶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还是碳酸钠溶液。其实验操作为取少量稀盐酸于试管中,滴入几滴待测液,若立刻产生气泡,则为碳酸钠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为氢氧化钠溶液。
19. 2NaOH+CO2===Na2CO3+H2O 氢氧化钠; 向其中的一份氢氧化钠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二氧化碳 将另一份氢氧化钠溶液与步骤四所得溶液充分混合 10.6
【详解】(1)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00g×4%=8g,设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是x。
2NaOH+CO2===Na2CO3+H2O
80 44
8g x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的量不足时会导致产物中混有的剩余的氢氧化钠;
(3)①实验的目的是将氢氧化钠全部转化为碳酸氢钠,故实验操作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②二氧化碳由部分溶解中溶液中,故将步骤二所得溶液小心煮沸1~2分钟目的是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二氧化碳;③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要将碳酸氢钠全部转化为碳酸钠,可以另一份氢氧化钠溶液与步骤四所得溶液充分混合,使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
(4)NaOH溶液中钠元素全部转化成碳酸钠,设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m1,所以
2NaOH﹣﹣﹣﹣﹣﹣﹣2Na﹣﹣﹣﹣﹣﹣Na2CO3,
80 46 106
200g×4% m1
=,m1=10.6g
所以,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
20.(1)-1,催化
(2)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解得 x=1.6g
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6g。
【详解】(1)过氧化氢中氢元素显+1价,设氧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2+2x=0,解得x=-1,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起到催化作用。
(2)见答案
21.(1)常温下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2)-1
(3)
(4)溶解氧化铝且能降低氧化铝的熔点
【解析】(1)
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2)
冰晶石中钠元素显+1价,铝元素显+3价,设氟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3+(+3)+6x=0,x=-1;
(3)
钠与氯化铝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铝,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Na、Al、Cl,生成物中含Al,故生成物中还应含Na、Cl,故还生成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由题干信息可知,在用氧化铝制备金属铝的过程中,冰晶石的作用是:溶解氧化铝且能降低氧化铝的熔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