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4.2元素周期律23-2(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4.2元素周期律23-2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0分)
1.常温下,下列几种金属均能与水反应,其中反应程度最剧烈的是
A.Li B.Na C.Mg D.Cs
2.相同条件下,下列比较不正确的是
A.稳定性: B.还原性:
C.溶解性: D.非金属性:
3.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Na>S>O
B.非金属性强弱:F>Cl>P
C.酸性强弱:
D.碱性强弱:
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与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B.非金属性:
C.最高化合价: 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5.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及其化合物的预测错误的是
A. B.Cs为第五周期元素
C.碱性: D.与水反应时,金属Cs比金属K剧烈
6.是第五周期IA族元素,下列关于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的金属性:
B.中子数为50的的核素:
C.与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相比: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
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原子的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一半的元素是硅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1.5倍的元素是硼
C.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是氧
D.与氖原子电子层排布相同的离子一定是钠离子
8.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原子半径: B.碱性:
C.热稳定性: D.酸性:
9.下列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A.Na、Mg、Ca 原子半径从大到小 B.HCl、PH3、H2S 热稳定性从弱到强
C.Al、Ca、K 金属性从强到弱 D.H3PO4、H2SO4、HClO4酸性从弱到强
10.下列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O>S B.酸性:H2SO4>H3PO4
C.还原性:Cl->Br- D.金属性:Na>Mg>Al
11.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A.稳定性: B.原子半径大小:
C.碱性强弱: D.金属性强弱:
12.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金属性:
B.单质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的顺序:
C.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D.碱性强弱:
二、填空题(共0分)
13.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根据元素①~⑧所处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④⑤⑧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2)元素⑦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元素④⑦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关系为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由元素④⑤组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中含_______(填“离子键”、“共价键”或“离子键和共价键”),将78g该化合物投入98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4)元素②⑦⑧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该酸与元素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5)由元素①③组成的含和的分子的电子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
14.比较下列微粒半径的大小(用“>”或“”填空):
(1)Na_____Mg_____Cl,______
(2)Li________Na_________K,______
(3)Na+______Mg2+________Al3+,______
(4)F-_____Cl-_________Br-,______
(5)Cl-______O2 ______Na+____Mg2+,______
(6)Fe2+______Fe3+
15.钠及其化合物在认识物质转化规律以及生产生活中均有重要应用。
(1)金属与水的反应
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
②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③钠与水的反应放出热量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④钠、镁与水均能反应,通过比较反应的难易程度,可知钠的金属性强于镁。
(2)钠、钾失火时,可用不同的灭火剂灭火。如金属钾失火,可用干粉灭火,但不能用灭火,结合反应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___。
(3)金属性:。
①设计实验验证钠的金属性强于铝:向试管中加入溶液,___________。
可选试剂:氨水、溶液、盐酸
用溶液代替溶液做上述实验,可认识镁与铝金属性的强弱。
②结合元素周期律解释金属性递变的原因:、、的电子层数相同,___________。
16.NaOH被大量用于制皂、造纸和纺织品生产。回答下列问题。
(1)Na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周期第IA族。
(2)Na元素位于第IA族H元素下方,H的原子半径比Na的 _______(填“大”或“小”)。
(3)NaOH所含的两种非金属元素中,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填“H”或“O”)。
(4)N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金属性越强,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依次减弱,因此Na>Mg,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因此Cs>Na>Li,故Cs与水反应最剧烈,故选D。
2.A
【详解】A.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故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强于碳酸氢钠,A错误;
B.同主族从上往下,原子半径增大,金属性增强,元素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增强,故还原性:,B正确;
C.相同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C正确;
D.同主族从上往下非金属性减弱,故非金属性:,D正确;
故选A。
3.C
【详解】A.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因此原子半径:Na>S>O;故A说法正确;
B.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强弱顺序是F>Cl>P,故B说法正确;
C.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强弱:S>P>Si,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H2SO4>H3PO4>H2SiO3,故C说法错误;
D.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强弱:Ca>Mg>Al,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Ca(OH)2>Mg(OH)2>Al(OH)3,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C。
4.B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所示位置,与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可知W为B或C,Y为O或F,X为Al或Si,Z为S或Cl,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原子半径:,A错误;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B正确;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增加,故最高化合价:,C错误;
D.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故稳定性:,D错误;
答案选B。
5.B
【详解】A.Cs原子序数为55,故X=55,A正确;
B.Cs原子序数为55,为第六周期元素,B错误;
C.第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碱性:,C正确;
D.第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与水反应时,金属Cs比金属K剧烈,D正确;
故选B。
6.C
【详解】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则铷元素的金属性强于钠元素,故A正确;
B.中子数为50的铷原子的质子数为37、质量数为87,核素的符号为,故B正确;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则铷的原子半径大于碘原子,故C错误;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则氢氧化铷的碱性强于氢氧化钾,故D正确;
故选C。
7.D
【详解】A.若原子的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一半,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2、8、4,元素是14号元素硅,A正确;
B.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1.5倍,则其核外电子排布是2、3,该元素是5号的硼元素,B正确;
C.若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则其核外电子排布是2、6,该元素是8号元素,因此该元素一定是氧元素,C正确;
D.Ne核外电子排布式2、8,与氖原子电子层排布相同的离子可能是O2-、F-,也可能是Na+、Mg2+、Al3+,因此不一定是钠离子,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8.D
【详解】A.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即半径:;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大,所以原子半径,即半径::综上所述,原子半径:,可以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A不选;
B.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根据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依次减弱,同主族从上到下依次增强,金属性:,所以碱性:,故B不选;
C.非金属越强,简单氢化物越稳定,根据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依次减弱,非金属性:,所以热稳定性:,故C不选;
D.、、均不是该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只与其电离的难易程度有关,故D选;
故选D。
9.D
【详解】A.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最大的是Ca;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故Mg 的原子半径最小,故三者的半径关系为:Ca >Na>Mg,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由于非金属性Cl>S>P,故热稳定性从弱到强的顺序是PH3、H2S 、HCl,B错误;
C.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金属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K、Ca、Al,即Al、Ca、K 金属性从弱到强,C错误;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由于非金属性Cl>S>P,故H3PO4、H2SO4、HClO4酸性从弱到强,D正确;
答案选D。
10.C
【详解】A.O、S为同主族元素,O在S的上方,则非金属性:O>S,A正确;
B.S、P为同周期元素,S在P的右边,非金属性S>P,则酸性:H2SO4>H3PO4,B正确;
C.Cl、Br为同主族元素,Cl在Br的上方,非金属性Cl>Br,则还原性:Cl-<Br-,C不正确;
D.Na、Mg、Al为同周期元素,且从左向右排列,则金属性:Na>Mg>Al,D正确;
故选C。
11.C
【详解】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因此稳定性:,A错误;
B.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半径大小:,B错误;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逐渐增强,因此碱性强弱:,C正确;
D.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因此金属性强弱:,D错误。
故选C。
12.B
【详解】A.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选项A错误;
B.Cl、S、P为同周期元素,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非金属性:,故其单质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的顺序:,选项B正确;
C.非金属性:,所以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选项C错误;
D.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所以碱性:,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3.(1)
(2)
(3) 离子键和共价键 50%
(4)
(5)
【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①是H元素;②是C元素;③是N元素;④是O元素;⑤是Na元素;⑥是Al元素;⑦是S元素;⑧是Cl元素。
【详解】(1)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元素O2-、Na+、Cl-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⑦是S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关系为。
(3)由O、Na元素组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是Na2O2,含离子键和共价键;将78g Na2O2投入98g水中,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设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g、生成氧气的质量为yg,,x=80g、y= 16g,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4)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C、S、Cl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Cl,所以酸性最强的是HClO4,HClO4与Al(OH)3反应生成Al(ClO4)3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由元素H、N组成的含分子是NH3,电子式是;由元素H、N组成的含的分子是N2H4,电子式是。
14.(1)Na>Mg>Cl
(2)Li<Na<K
(3)Na+>Mg2+>Al3+
(4)F-<Cl-<Br-
(5)Cl->O2 >Na+>Mg2+
(6)Fe2+>Fe3+
【详解】(1)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Na>Mg>Cl ;故答案为:Na>Mg>Cl。
(2)根据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Li<Na<K;故答案为:Li<Na<K。
(3)根据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则离子半径Na+>Mg2+>Al3+;故答案为:Na+>Mg2+>Al3+。
(4)根据同主族从上到下阴离子半径逐渐增大,则离子半径F-<Cl-<Br-;故答案为:F-<Cl-<Br-。
(5)根据层多径大,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则离子半径Cl->O2 >Na+>Mg2+;故答案为:Cl->O2 >Na+>Mg2+。
(6)根据相同原子失去电子越多,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Fe2+>Fe3+;故答案为:Fe2+>Fe3+。
15.(1) 钠熔成光亮的小球
(2)不稳定,受热易分解,金属钾等物质与H2O、CO2发生剧烈反应,如2K + 2H2O = 2KOH + H2↑
(3) 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白色絮状沉淀为止。将沉淀分装在两支试管中,向一支试 管中滴加盐酸,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边滴加边振荡,沉淀均溶解 从 Na 到 Al,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
【详解】(1)①Na元素原子序数11,核外电子数1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其原子结构为,故答案为:;
②金属钠性质活泼,与水强烈反应,放出氢气,其反应为;故答案为:;
③金属钠性质活泼,与水强烈反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金属钠密度比水小,在水面上融化成小球,并发出“嘶嘶”声;
故答案为:钠块在水面上融化成小球;
(2)金属钾失火,有过氧化钾生成且放出大量热,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其反应为,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与金属钾能反应,所以不能用灭火;
故答案为:不稳定,受热易分解,金属钾等物质与H2O、CO2发生剧烈反应,如2K + 2H2O = 2KOH + H2↑;
(3)①根据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可判断金属的金属性强弱,向试管中加入溶液,再加入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其反应为,将沉淀分装在两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盐酸,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沉淀均溶解,说明为两性氢氧化物,碱性:,所以金属性:;
故答案为: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白色絮状沉淀为止。将沉淀分装在两支试管中,向一支试 管中滴加盐酸,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边滴加边振荡,沉淀均溶解;
②根据元素周期律,、、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增强,半径减小,失电子能力减弱,所以金属性减弱;
故答案为:从 Na 到 Al,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
16.(1)三
(2)小
(3)O
(4)Na2O
【详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Na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IA族;
故答案为:三;
(2)Na原子电子层数为3,H原子电子层数为1,因此H原子半径小于Na原子;
故答案为:小;
(3)NaOH中含两种非金属元素H、O,其中非金属性较强的是O;
故答案为:O;
(4)Na的最高价氧化物为Na2O;
故答案为:Na2O。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