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22-2023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有学者写道:一位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1616年4月23日走完一生的英国诗人及戏剧家,给世人带来了年复一年的“世界读书日(4月23日)”。材料中的“诗人及戏剧家”是( )
A.但丁 B.莎士比亚 C.巴尔扎克 D.托尔斯泰
2.它们不仅是重要的资产阶级法律文献,而且是资产阶级反封建革命的纲领性文献、理论旗帜,共同勾画了未来新国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结构,并且开启了现代法治社会的先河。材料中的“它们”不包括(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
3.据统计,仅1500-1650年的150年间西班牙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15-19世纪的近400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这主要反映了 ( )
A.“三角贸易”的互利性 B.原始积累的重要性
C.商品贸易的普遍性 D.殖民活动的原始性
4.英国首相到期卸任时,必须向女王辞职,并且指定(其实由选举决定)下一任首相。之后,新任首相来到女王面前,单膝下跪,女王说道:“作为你的君主,我任命你为首相,并以我的名义组成政府。”……任命仪式结束后,首相因女王的许可获得组织政府(组阁)的权力。由此可知英国实行的是( )
A.总统制 B.君主立宪制 C.联邦制 D.民主共和制
5.下列历史人物具有共同的特征,他们都( )
A.主张非暴力抵抗 B.推动改革内政
C.反对封建专制 D.反抗殖民压迫
6.右图是1940年美国发行的纪念宪法第十三修正案75周年的邮票。邮票印的是林肯和下跪黑奴的雕像,表现了黑奴对林肯总统的感激之情。黑奴感激林肯,主要是因为林肯( )
A.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 B.制定了《1787年宪法》
C.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7.在明治天皇时代,西欧文明成了日本的时尚:日本封建领主的宅地里建起了大量石头砖瓦结构的建筑物,主要城市的马路都开始用圆石铺设;西欧男子的发型取代了日本男人们传统的发髻,硬圆顶礼帽、高领和带有裙撑的裙子成为日本时髦。与上述日本社会的变化直接相关的举措是( )
A.废藩置县 B.实行地税改革 C.实行征兵制 D.实行文明开化
8.以下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①从一国先发到多国并进②从技术改进到科学进步
③从煤炭能源到石油能源④从蒸汽时代到信息时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某同学搜集以下资料,他想研究的主题是( )
A.近代文学艺术的发展 B.近代科学的发展
C.近代科学文化的发展 D.近代音乐的发展
10.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学者蒙格指出,英国与俄国缔约的主要动机“是改变欧洲的力量对比,尤其要加上一个对付德国的砥码”。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经济大危机的根本原因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11.十月革命以前,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次革命,但是,过去任何一次革命都不能同十月革命相比拟。过去发生的革命,都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劳动人民依然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材料意在强调十月革命
A.推翻了沙皇的反动统治 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
C.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D.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革命
12.下列描述属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相同点的是()
A.美国是会议最大的主导者和胜利者
B.都是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
C.都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
D.英国和日本都受到程度不同的限制
1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以“新政”救治美国经济。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据此可知,罗斯福新政( )
A.延续了自由放任政策 B.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C.注重立法和制度建设 D.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1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方式克敌取胜。这种战术被称为( )
A.运动战 B.闪电战 C.阵地战 D.游击战
15.1947年法国总理拉马迪埃说:“每一笔贷款的给予都取决于政治现实,每获得一笔贷款,我们的独立就要减少一些。”他的言论针对的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16.与此同时,战后的日本得到了《和平宪法》的护航。这部从1947年5月开始实施的新宪法规定:日本的主权属于国民,天皇只作为日本国的象征存在;日本永久放弃以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在《和平宪法》的框架下,明治维新打下的基础开始发挥作用。”材料说明的是二战后日本崛起的( )
A.原因 B.经过 C.结果 D.意义
17.“这是苏共拯救苏联社会主义的最后一次尝试,在短短6年多的时间里,苏联的改革跌宕起伏,不仅深深影响了苏联,更震惊了世界。”材料评述的是( )
A.苏联模式的形成 B.赫鲁晓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推行“新政策”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8.1952年,埃及人民推翻了英国殖民者扶持的封建王朝,于次年成立了埃及共和国,之后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1955年召开的第一次亚非会议确立了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万隆精神”;1959年,古巴人民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由此可知,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共同选择是( )
A.结盟与对抗 B.制度与人权 C.独立与发展 D.贸易与锁国
19.1965年,根据第三世界国家的建议,联合国大会将安理会的非常任理事国从原来的6个增加到10个,经济与社会理事会的理事国从1973年起增加到54个。这些增加的名额,大多数给了亚、非、拉国家。这些变化表明( )
A.美、苏无法按自己的意愿任意操纵联合国
B.联合国发生了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变化
C.联合国完全摆脱了被少数国家操纵的局面
D.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权威性遭到了挑战
20.据统计,当今世界,就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一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而言,高收入国家已经超过60%,中等收入国家也超过50%;若无国际贸易,其经济增长空间将会受限。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 )
A.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C.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 D.进出口贸易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综合题
21.材料一: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出席会议的113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名代表建议将大会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中国代表团积极参与了上述宣言的起草工作,并在会上提出了经中国总理审定的中国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材料二: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21年4月22日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与会领导人表示,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需要全球合力应对。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中国总理”是谁?并据材料一,概括联合国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及中国政府提出的方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领导人气候峰会”的召开得益于哪一技术的发展运用?
22.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把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苏联和美国拖入了战争,把东、西方反法西斯战场连成一片,战争局势开始向有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方向转变。一场联合打击日本法西斯和德国法西斯的血战在东、西方战场同时展开。
——《世界史》
材料二:
冷战的出现,使得国际关系在直接或间接间受到巨大的影响。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1953年3月斯大林的去世,美苏两国都是处于最紧张最激烈的对抗中。斯大林去世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但随后柏林危机等事件的爆发,美苏关系重新紧张。古巴导弹危机后,国际关系趋于缓和。但从70年代后期开始,美苏之间重新走向了对抗。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后,美国加强了对苏联的“和平演变”,因而美苏之间又趋向了缓和。1991 年苏联最终走向了解体,为美苏冷战划上了句号。 但是美苏在亚洲的关系并非能与欧洲所比拟。亚洲在冷战中一直以热战的形式出现着。1950年6 月,杜鲁门宣布出兵朝鲜,60 年代美国又大举进军越南战争。苏联方面,1979年苏军大举侵入阿富汗,亚洲一系列的战争大大地刻上了美苏冷战的烙印。——根据吴杞棠《美苏冷战的特点》整理
随着欧洲经济的加速和区域化趋势的增强,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也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在未来将伴随着全球化的影响而得到欧洲国家的重视和推进……欧洲国家在摆脱战后衰落困境之后,通过美国率先的经济刺激和欧洲的联合自强,实现了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增长,体现出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郝立英《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美国因素》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苏共同采取了什么措施使“战争局势开始向有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方向转变”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冷战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特点。
(3)综合上所述材料和问题,归纳影响大国之间合作或对立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23.材料一:有一天,罗斯福总统告诉我(丘吉尔),他正向公众征求意见,对这次战争应该起个什么名称。我立即说:“不需要的战争!”我认为“战争主要是人们行事失策的记录”,要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决策者们处置不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不需要打的。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做的第一件蠢事就是在《凡尔赛条约》中规定要德国缴付巨额赔款。现代战争费用之巨是任何战败国都付不起的,因此赔偿是做不到的。事实正是如此,战胜国虽然没收了十亿镑的德国资产,却又给了德国十亿五千万镑以上的贷款,使德国经济迅速复兴。英、法的政客们为了赢得选票,仍使劲宣传要“压榨德国”,逼德国交出“最后一分钱”,以示自己有多么爱国。这种做法只会煽起德国民众的民族仇恨。
战胜国做的第二件蠢事就是彻底拆散了奥匈帝国,东南欧迅速分裂为许多小国,结果使德国相对地扩大了。同时,英、美却在华盛顿会议上允许日本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三大海军强国。
苏联建议与英、法等国举行会议,商讨对付德国威胁的办法,但是,英、法主政者们对苏联建议的反应都很冷淡。斯大林为了苏联的利益,开始秘密地与纳粹德国举行谈判。《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秘密条款终于在1939年8月23日深夜签订。
材料三:作为一个在那段日子里生活并工作过的人,我希望能够向读者说明,为什么说这次世界大战的悲剧原本可以避免?善者的软弱如何助长了恶者的凶狠;各民主国家如果不联合为更大的机构,其体制和常规是如何缺乏唯一能给民众带来安全的恒心和信心……在这本书中,我们将看到:慎重和克制为什么成为了导致严重危险的主要因素;出于安全和平稳目的而采取的折中妥协,如何直接导致灾祸中心的形成。我们也将看到,在这些年里,无论政局如何变动,各国共同采取广泛一致的国际行动是何等的重要。——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丘吉尔《二战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丘吉尔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丘吉尔的上述观点进论证。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哪场战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应汲取的教训。
24.材料一:18世纪,封建王朝统治下的法国是个农业国,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1789年7月,法国大革命义爆发……19世纪上半期,俄国资本主义已经有所发展。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还出现了手工劳动逐步被机器生产取代的趋势。但俄国落后的农奴制限制了自由劳动力的供应和国内市场的开拓……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二:拿破仑当政时期,“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在占领区实行了若干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继承和传播了大革命的思想与原则,正如恩格斯说的一样,“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连同老爷本身,就像被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胜利和赞誉滋长了拿破仑的野心,1812年,拿破仑亲率大军远征俄国,不久,侵俄战争失败,这加速了拿破仑帝国的崩溃。1814年,拿破仑退位。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俄国十月革命后,以法国、英国为首的协约国武装干涉俄国革命)从1918年起,苏维埃俄国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非常措施在集中财力、物力战胜敌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20年底,苏俄粉碎了(以法国,英国为首的)协约国的武装干涉,列宁从实际出发,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于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法国大革命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共同原因和对本国在政治方面的共同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共同依据。
(4)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法国两次对俄国(苏俄)战争的共同结局。并从法国的角度说明导致这一结局的共同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D
4.B
5.D
6.C
7.D
8.A
9.C
10.A
11.C
12.C
13.C
14.B
15.B
16.A
17.D
18.C
19.B
20.B
21.(1)周恩来;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2)全球气候变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益于信息技术发展运用。
22.(1)措施:组建反法西斯联盟。
(2)特点:对抗与缓和交替;冷战和热战并存(欧洲冷战,亚洲热战)。
一体化进程特点:取得成效;受外来刺激的推动(美国的刺激);发展进程明显。(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23.(1)原因:战胜国对德国决策失误;论证:巨额的赔款超出了德国的承受能力;给德国贷款,使德国迅速复兴;错误的舆论宣传引发了德国民众的民族仇恨;拆散奥帝国相对使德国力量增强;华盛顿会议使日本成为海军强国;对德国的侵略实行绥靖政策;无视苏联联合抵制德国的请求等等。
(2)斯大林格勒战役。
(3)对侵略势力不软弱姑息;建立国际机构,应对侵略势力;各国共同行动,制止侵略等。
24.(1)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拿破仑对外战争传播了大革命的思想和原则,维护了大革命的成果,奴役和掠夺了被征服地区的人民,战争也断送了法国。
(3)不同时期主要矛盾的变化。
(4)结局:失败;原因:法国进行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俄国人民对法国的侵略进行英勇抵抗,战争对俄国来说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