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治国理政中引用了“法令行则国治”“奉法者强则国强”等经典名言。下列践行了这一思想主张的历史史实是(  )
A. 西周分封诸侯 B.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C. 战国商鞅变法 D. 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2. 考古发掘证实,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A. 西汉政府着力保护丝绸之路畅通 B. 汉代先进技术传入西域
C. 西域与内地交往源远流长 D. 西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
3.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宋《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由此可见,从唐代到宋代(  )
A. 海外贸易渐趋发达 B. 经济重心向南迁移 C. 社会风气逐渐开放 D.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4.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面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对这一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据此判断,①处应填写的管辖机构是(  )
A. 澎湖巡检司 B. 西域都护府 C. 伊犁将军 D. 宣政院
5. 明朝的内阁办公地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而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这让皇帝能随时召见军机大臣,了解国家大事。皇帝阅览官员呈报的奏折,军机大臣聆听皇帝口述上谕,回到军机处,凭借记忆拟定上逾,然后再赴养心殿,交皇帝定夺,这中间只需一个时辰,就成为正式的御书。从1000米到50米的距离变化最能体现的是(  )
A. 明朝内阁权力弱化 B. 君主专制的强化 C. 军机大臣跪受笔录 D. 地方权力的削弱
6. 著名学者茅海建指出:“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从今天的角度去探讨这次战争的意义。我们会首先看到,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这场战争”指的是(  )
A. 鸦片战争 B. 黄海大战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解放战争
7. 有学者评论近代某条约:“一个不得不走向世界的国家,防务上却门户洞开,且已几乎无法实现今日所谓‘军事现代化’,怪不得此后‘瓜分’就成了舆论的持续主题。而巨额的赔款,不仅使全民直接感受到了朝廷倒行逆施的代价,也为此后一系列内政改革的艰困埋下了伏笔。”与该条约相关的内容是(  )
A. 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B. 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C.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8. 民国二十年《申报》上刊登了南洋烟草公司的一则广告。其中的一句广告语为:“爱用国货方能达到救国自强”。由此可以推断出(  )
A. 洋务运动创办工业,抑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B.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工商业发展
C.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提倡国货,抵制日货
D.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9. 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  )
A. 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B. 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C. 华东野战军消灭国民党整编第74师 D. 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0.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几次大的政策调整。以下关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说法正确的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为抗美援朝胜利奠定基础
C. 人民公社化运动初步改变了我国农业落后面貌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11. 读《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如表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为了改变此状况,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 开国大典,当家作主 B.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 一五计划,工业起步 D. 土地改革,保障民生
12. 实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量达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至1970年产量的总和,一举结束20多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自“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余粮,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小岗村人均收入400元,是1978年的18倍。这说明(  )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 对外开放首先从浙江省开始
C. 国内改革释放社会经济活力 D.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13. 在建设的那些日子里,他身患重病也顾不上去医院;几百斤重的钻杆砸伤了腿,他拄着双拐继续指挥;他用自己的身体做搅拌机,并成功制服了油田井喷。同事心疼地说:“你可真是个铁人啊!”文中的“他”是()
A. 焦裕禄 B. 雷锋 C. 王进喜 D. 黄继光
14. “这一制度通过层层分封,从上到下形成了所谓责任的‘链条’。整个国家等级结构就像一个金字塔,国王在顶端,最底端的是骑士等小贵族,层层附庸,依次互为主从隶属。”“这一制度”是(  )
A. 雅典民主政治 B. 西欧的封君封臣制 C. 印度种姓制度 D. 古代日本武士制度
15. “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在思想上、文化上和精神上哺育了地理大发现。不仅在于古代地理学、天文学、制图学得到复兴并直接作用于地理大发现,而且还在于大发现时期的探险家、航海家、商人等都受到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的影响。”这段材料评述的主题是(  )
A. 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B. 文艺复兴是怎样哺育了地理大发现
C. 探险家、航海家与新航路的开辟 D. 地理大发现推动了东西文化的交流
16. “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这场革命指的是(  )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 C.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D. 英国工业革命
17. 如图为《苏俄(联)农民平均税款变化图》,出现图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
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
C. 《土地法令》的颁布 D. 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18. 罗斯福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现在必须由政府介入并指导创建新的社会秩序…他的结论来自对200多年自由市场经济和大萧条的重新审视,充满了创新性的思维…因此,这篇演讲也被人们誉为“某种意义上的‘新政’宪章”,事实上这一演讲影响了此后70多年美国的经济政策。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 通过颁布法律控制了经济秩序 B. 实行自由市场的经济模式
C. 政府干预经济对美国影响深远 D. 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19. 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品产量方面赶上美国”的口号。1961年,他又宣布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但结果证明其改革完全没有达到预期,并且存在严重偏差。这启示我们建设祖国要(  )
A. 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党的领导 B. 坚持推行计划经济体制
C. 重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依据国情制定经济政策
20. 有观点认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 B. 大国群体体系消除了各国矛盾
C. 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D. 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三足鼎立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0分)
21.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出现了章炳鳞的《从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各种革命团体如光复会、华兴会等纷纷成立,孙中山又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1906~1910年,先后爆发了萍浏醴、安庆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上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革命形势高涨的原因。
材料二:孙中山比改良派又更进一大步,他公开号召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和临时革命政府,并制定了一个《临时约法》,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所以我们说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本人也曾经参加了这次民主革命,当了一名战士,吃七块二。当时程潜先生就参加了,他是师长,虽不是我的顶头上司,但地位比我高。
——毛泽东《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
(2) 根据材料二,归纳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的改变。
材料三:孙中山先生最大的特点是热爱祖国,一生追求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的理想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先生说:“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他总是以“爱国若命”、“一息尚存,不忘救国”等鞭策自己。……他关心民众疾苦,强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民生为社会进化的重心”,“人民所做不到的,我们要替他们去做,人民没有权利的,我们要替他们去争”。他谆谆告诫大家,“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 你认为材料中的哪种精神最值得我们学习?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我们应该如何践行这些精神?
22. 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有了新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0世纪70年代后广泛流传的两张照片
(1) 图1展示的是哪项外交成就?图2展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表明两国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这个时期,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而且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创造了前提,打下了基础。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898页
(2) 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中国外交出现“突破性大发展”的原因。并归纳取得这些外交成就的历史意义。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后半期开始,日本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已势不可挡,封建经济危机丛生。与商人日渐富足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下层武士和普通平民生活的日益贫困,反抗运动不断涌现,旧的封建等级制度开始打破。19世纪中叶,美国黑船扣开了日本紧闭的大门,最终以武力震慑迫使幕府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幕府的昏庸无能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在倒幕维新的大旗下,掀起了武装倒幕的高潮。
——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
(1) 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倒幕维新”的背景。
材料二:明治政府成立后,基于日本工业基础差,国民对现代产业知之甚少不愿投资的现实,由大久保利通提出了《关于殖产兴业的建议书》。1870年成立的工部省是全面负责推行殖产兴业的中央领导机关。殖产兴业在实践中可分为两个时期,1880年以前,主要是由国家出资兴办官营企业,以此向私人企业示范:1880年以后开始大批出售官营企业,殖产兴业进入扶植私人企业的新阶段。
——摘编自杨爱芹《日本明治政府殖产兴业政策》
(2) 依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在推行殖产兴业过程中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写出一点即可)
材料三:明治政府为了富国强兵,在改造封建国家的同时,大刀阔斧地进行国家的建设工作。有远见卓识的元老们提出“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和“富国强兵”三大政策作为建国的指导方针。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
明治维新后,明治政府设立文部省,主持科学文化教育改革事宜。尽管明治政府财政拮据,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却是最多。在坚持自力建设方针的同时,不断选派大批留学生赴欧美就学,并聘用外籍教师协助近代教育。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成效显著,为日本实现近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摘编自万峰《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
(3) 据材料三,概括明治维新的作用。
(4) 综上所述,纵观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的发展历程,你认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因素有哪些?
24. 欧洲西与美国隔大西洋相望,东与欧亚大陆东端的中国遥对,中欧积极发展伙伴关系,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他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21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
——摘编自2009年姜宪明、何苗《国际关系与大国战略》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侧重政治军事领域”的联盟是哪一组织?
材料二:西欧各国随着经济上的迅速复苏和政治自信心不断增强,越来越希望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是没有一个西欧国家可以单独承担复兴西欧的重任,只有走联合之路。于是,以法、德两个宿敌的和解为基础,从经济上的欧洲煤钢联营入手,启动了西欧的联合进程。
——摘自《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在“西欧的联合进程”中,20世纪90年代成立了哪一组织?这一组织的成立有何影响?
材料三:美国在建国后曾经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是避免结盟,在国际社会上奉行孤立主义。但是美国在参加两次世界大战中开始和多个国家签订了同盟条约,这样就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密切的联盟体系。冷战结束后,美国主导的联盟体系不仅没有弱化,反而不断调整战略、扩展成员、增强功能,成为美国维持单极霸权的重要支柱……美国凭借自身的强大综合势力成功操控了多个重要的国际组织,并以此来强化和拓展自己的霸权。
——摘编自《试析美国支撑霸权主义的战争潜力》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领导权从欧洲转向美国,通过帮助欧洲经济重建,美国顺势输出自由市场规则和公民社会理念,首先实现了对欧洲的文化改造;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全面获得了全球领导权,借助全球化的迅猛扩张,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一套被普遍接受的规则体系”之上的、以美国为中心的“市场帝国”体系,实现了世界文化领导权。
——摘编自魏南枝《欧洲为什么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霸权的“支撑因素”及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四:

如图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谈。
习近平欢迎马克龙再次访华。习近平指出,当世界正在经历深刻的历史之变,中法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具有独立自主传统的大国,作为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坚定推动者,有能力、有责任超越分歧和束缚,坚持稳定、互惠、开拓、向上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大方向,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繁荣。
马克龙表示,法方坚持独立自主外交,主张欧洲战略自主,反对搞对立分裂,反对阵营对抗。法国不会选边站队,而是主张团结合作,大国关系保持稳定。法方愿同中方保持坦诚深入沟通,增进互信,求同存异,开放合作。法方愿积极推动欧中关系发展。
——新华社北京2023年4月6日电(记者刘华)
(4) 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中法两国在如何正确处理国际关系上达成了怎样的共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西周遵循礼治,排除A。
B.汉初采取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排除B。
C.据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治国理政中引用了‘法令行则国治’‘奉法者强则国强’等经典名言。”,可知习总书记倡导依法治国,结合所学,商鞅是先秦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和思想家,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其治国思想坚持不法古、不循礼,主张“明法”,故C正确。
D.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没有涉及到法治,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史实。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商鞅变法的相关史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答案】D
【解析】A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丝路是否畅通;
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C项中的“交往”错误,当时西汉是对西域管辖不是交往;
由“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有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可以分析出西汉时期在新疆设立官僚机构和军队进行屯田,对西域进行管辖,故本题答案选D项。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有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
本题考查了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可以看出唐朝政府对市的时间有严格限制,说明唐朝政府对市具有明显的行政干预色彩,由材料“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可知,这说明当时营业时间没有受到官府统一规定的时间限制,反映了宋朝商业繁荣。由此可见,从唐代到宋代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故选:D。
本题考查古代市的变迁。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掌握唐朝对市的管理政策和宋代的社会生活有关史实。
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宣政院是中国元朝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D项正确;元朝政府管辖澎湖、台湾地区的行政机构。元朝在澎湖岛设立巡检司,是中国在台湾附近岛屿设立正式建置的开始,排除A项;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期在西域(今新疆)设置的管辖机构,排除B项;伊犁将军,全称为总统伊犁等处将军,是清朝乾隆帝平定准部和回部之后设立的新疆地区名义上的最高军政长官,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设置的宣政院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设置的宣政院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答案】B
【解析】题干反映了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这让皇帝能随时召见军机大臣,了解国家大事,也便利了皇帝诏书的正式出台,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皇帝处理全国军政事务,因此这段距离变化最能体现的是君主专制的强化,B项正确;
题干的主旨是反映从明朝内阁制到清朝军机处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强化,并不是凸显内阁权力的弱化,排除A项;
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只是题干的部分现象,没有折射出实质问题,排除C项;
题干体现了明清中枢体制的变化有利于君主专制强化,没有体现地方权力的削弱,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6.【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再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就是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英国打开,从此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遭受列强的侵略,中国近代史开始。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注意鸦片战争的影响.
7.【答案】D
【解析】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且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该条约”是《辛丑条约》,与《辛丑条约》相关的内容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D项正确;“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是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A项;“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是中英《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B项;“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丑条约》的内容的相关史实。
8.【答案】C
【解析】A.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排除A。
B.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排除B。
C.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民国二十年”是指1931年。据“爱用国货方能达到救国自强”可知,这体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企业提倡国人使用国货,抵制日货,C符合题意。
D.一战期间是指1914——1918年,排除D。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后民众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的相关史实。“民国二十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九一八事变后民众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的相关史实。
9.【答案】A
【解析】据“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可知,这个“转折点”是指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开始于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927+20=1947年。1947年6月,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鲁西南突破黄河天险,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A项符合题意;淮海战争爆发于1948年,排除B项;华东野战军消灭国民党整编第74师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排除C项;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时间及其影响。
10.【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故A符合题意;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开始,到1956年基本完成,抗美援朝胜利是1953年,排除B;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一大失误,给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灾难,排除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承包给农民,农民只有土地的生产经营权,没有所有权,排除D。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史实。
11.【答案】C
【解析】A.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与材料无关,排除A。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赢得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排除B。
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钢产量和发电量与印度和美国相差较大。结合所学可知,为改变新中国建设初工业薄弱的情况,新中国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成功实施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C正确。
D.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一五计划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小岗村的发展变化及所学知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安徽小岗村的率先行动,到上升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国家决策,再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C项正确;小岗村的变化反映的是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排除A;题干中小岗村的变化反映的是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属于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不符,排除B;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排除D。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要求学生理解改革与开放等知识。
13.【答案】C
【解析】在那些日子里,他身患重病顾不得到医院去看;钻井砸伤了脚,他拄着双拐指挥;油井发生井喷,他奋不顾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重晶石粉,被人们誉为“铁人”。这个人是王进喜。王进喜在大庆石油会战中,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他常说:“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铁人”无关,排除。
本题考查了王进喜。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模范人物王进喜的事迹。
14.【答案】B
【解析】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故题干中“这一制度”是西欧的封君封臣制,故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西欧的封君封臣制,与雅典民主政治、印度种姓制度、古代日本武士制度无关,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封君与封臣,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封君与封臣,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西欧的封君封臣制。
15.【答案】B
【解析】据材料“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在思想上、文化上和精神上哺育了地理大发现。不仅在于古代地理学、天文学、制图学得到复兴并直接作用于地理大发现,而且还在于大发现时期的探险家、航海家、商人等都受到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的影响”可知,这段材料的主旨意思是文艺复兴时期地理学、天文学、制图学、探险家、航海家、商人都受到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从而文艺复兴哺育了地理大发现,推动了地理大发现的开展,B符合题意。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是文艺复兴的性质,材料里没有提及,排除A。材料里没有提及探险家、航海家与新航路的开辟之间的关系,排除C。材料里没有提到地理大发现起到了推动东西文化的交流的作用,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影响。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影响,需要学生分析、理解材料,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16.【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及所学知识可知,这场革命指的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的相关史实。“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
17.【答案】A
【解析】观察题干图片“《苏俄(联)农民平均税款变化图》”中的数据可知,1921—1923年间,苏俄(联)农民的平均税款不断减少,这主要是粮食税实施的结果,1921年春,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其中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A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是1918—1920年,排除B项;《土地法令》是全俄苏维埃第2次代表大会于1917年11月8日通过,《土地法令》的颁行,使刚成立的苏维埃国家奠定了土地国有化的基础,排除C项;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的相关史实。
1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现在必须由政府介入并指导创建新的社会秩序……事实上这一演讲影响了此后70多年美国的经济政策”表明政府干预经济对美国影响深远,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法律文件,排除A项;材料“现在必须由政府介入并指导创建新的社会秩序”,表明不再实行自由的市场,而是增加政府干预,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只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本题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9.【答案】D
【解析】据材料“几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品产量赶上美国’”“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设成共产主义社会”可知,赫鲁晓夫的改革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没有依据国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因此启示我们建设祖国要依据国情制定经济政策,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强调要吸取苏联建设中脱离国情的教训,要依据国情制定政策,A、B、C三项都属于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但都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赫鲁晓夫改革背景、措施、结果和影响,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2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大国群体体系”指政治领域的多极化,故A项正确;B与实际不符;C错误,国际政治新秩序至今尚未建立;D在材料中未体现。
故选A。
21.【答案】【小题1】《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小题2】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和临时革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小题3】热爱祖国、矢志不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精神最值得我们学习。要把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结合起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处理好就业与升学的关系,将个人梦想的实现融入到“中国梦”中去;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同盟会与三民主义、革命志士的奋斗、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意义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同盟会与三民主义、革命志士的奋斗、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意义等相关史实。
22.【答案】【小题1】图1:1971年底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图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图2事件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小题2】原因:①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国际形势的变动;②我国国家领导人的正确领导和外交政策的调整。历史意义:①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条件;②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基础。
【解析】考查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主要包括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全面提取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历史学习基本素养能力的考查。
23.【答案】【小题1】背景:①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原有的封建经济;②幕府统治下阶级矛盾尖锐;③中下级武士产生了反抗思想,日本封建统治开始动摇;④外国的侵略导致日本危机加剧。
【小题2】特点:①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有杰出人物的引领;②得到了政府的大力引导和全面规划;③分阶段、有计划地开展,从由国家主导变为扶植私人企业发展。(写出一点即可)
【小题3】作用:①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②使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保持了民族独立;③促进了日本教育的发展,为日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小题4】因素:①改革;②先进人物的引领;③人民群众的支持;④政府的政策引导。
【解析】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内容。
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全面理解和信息提取,是对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全面考查。
24.【答案】【小题1】北约。
【小题2】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小题3】因素:美国主导的联盟体系;充足的人力物力资源;强大的科技工业实力(经济实力强大、科技领先也可);价值观的输出与文化领导权的实现、操控国际组织。影响:使世界长期动荡,威胁世界和平;不利于经济全球化,影响世界经济发展。
【小题4】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推动多边主义,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及中欧关系。需要考生掌握二战后欧洲形成的联盟、欧盟的成立及其影响、美国霸权的“支撑因素”及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影响、中法两国在如何正确处理国际关系上达成的共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分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及中欧关系,侧重于考查考生阅读和提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第1页,共1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