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新加坡因对一名外籍毒贩执行死刑,受到一些西方人士指责。新加坡官方网站回应指责:“我们也不相信,一个曾在19世纪为逼迫中国人接受鸦片而发动两次战争的国家,有任何道德权利在毒品问题上教育亚洲人”。据此判断,新加坡官方网站所怼的国家是(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2.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南京条约》并未结束中国人和欧洲人之间的摩擦,为增加贸易量,欧洲人想要更多的让步,因此,1856年再次爆发战争就毫不奇怪了。斯塔夫里阿诺斯强调的是( )
A.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B.鸦片战争的影响
C.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3.1858年,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记录了英国人蒙哥马利·马丁的陈述:“我曾问过上海道台,促进我们对华贸易的最好办法是什么”,道台回答说“别再向我们运送那么多鸦片,我们就能够买你们的产品”。道台的话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B.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
C.鸦片贸易的危害性 D.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
4.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倾销商品的情景,并没有像它们所幻想的那样美好。1846年以后,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总值开始大幅度下降,每年停留在150万英镑左右。为了打破这种局面,英国等列强( )
A.发动鸦片战争 B.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火烧圆明园 D.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曾评价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据此可推知,战胜国( )
A.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B.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C.出兵镇压义和团运动 D.急需扩大侵略权益
6.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一系列条约,开放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增开天津为商埠。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变化共同反映了列强发动战争的目的是( )
A.报复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B.为资本输出创造条件
C.打开中国市场 D.建立租界
7.历史学家黄仁宇写道:“《南京条约》签订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由此分析出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割占中国领土 D.获得更多赔款
8.研究中国近代史所需部分史料当中最可信的是( )
A.陈天华的《猛回头》 B.北京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C.《瓦德西拳乱笔记》 D.淮海战役亲历者的口述
9.“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两个“强盗”指的是( )
A.英国、法国 B.法国、俄国 C.英国、美国 D.英国、俄国
10.圆明园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英法联军这一暴行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11.2020年12月1日,圆明园流失马首铜像正式回归圆明园。这一文物的“流失”是在( )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
12.有学者评论某场战争“英法狼狈为奸,俄国趁火打劫,中国丢失了外东北。”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咸丰帝和其朝臣最不能容忍“公使驻京”这一内容。为此清朝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抗争,致使战争不断升级,最终付出惨痛代价。下列属于“战争升级后的惨痛代价”的是( )
A.割让香港岛 B.签订《天津条约》
C.火烧圆明园 D.赔款白银4.5亿两
14.18 世纪60年代,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闯进中国一座大型的皇家园林,对其进行抢窃,并于10月18日,纵火焚烧,大火连烧三天,这座举世瞩目的世界园林不复存在。与材料相关的历史史事是( )
A.林则徐1839年在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D.旅顺大屠杀
15.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自此流亡海外。2020年12月1日,在外飘零160年的马首铜像,终于回归阔别已久的家。十二生肖铜像流失海外是在( )
十八世纪后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中法战争时期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16.下表所示是某国侵略中国领土大事记(部分),该国( )
时间 史实
1858年 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广大地区,为该国侵占,并逼迫清王朝签订《瑷珲条约》加以承认
1860年 侵占约40万平方千米国土,事后逼清王朝签订《北京条约》加以承认
A.率先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 B.伙同英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C.帮助英法掠夺中国 D.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17.用时代尺梳理历史线索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以下图示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其中“?”处应为( )
A.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北方百万领土
C.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D.增开重庆、沙市等为商埠
18.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如图所示的知识卡片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
______侵占中国领土 时间: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 方式: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侵占范围、面积:中国东北和西北_____平方千米领土
A.英国160多万 B.沙俄150多万 C.法国160多万 D.日本150多万
19.某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许多条约,共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该国是( )
A.苏联 B.英国 C.沙俄 D.意大利
20.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也进一步加深。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有一个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费一兵一卒,一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该国是( )
A.葡萄牙 B.法国 C.沙俄 D.西班牙
21.近代西方列强在一次打劫中国时,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结满果实的“晚清”大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拾走了。材料中“被拾走的果子”最有可能指的是( )
A.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 B.抢夺福州船政局等中国近代企业
C.洗劫焚毁皇家园林圆明园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22.下图是小史同学制作的示意图,适合作为这幅图标题的是( )
A.假维新中的真改革 B.君主立宪的迷梦
C.内忧外患的清政府 D.农民阶级的反抗
23.下面是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的部分图片,据此判断他们以此要说明的问题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4.某电影解说词:“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解说词中描述的事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重大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民间舆地学者,涌现出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廷杰的《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东三省舆地图说》,姚文栋的《云南勘界筹边记》,薛福成的《滇缅划界图说》等等,其范围和规模大为壮观。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官方关注边疆危机 B.自然科学研究逐步兴起
C.主权意识日益增强 D.学习西方成为社会潮流
26.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载体。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9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B.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于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1901年清政府在《辛丑条约》中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27.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了大量的奇珍异宝,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如果要研究英、法曾犯下的这些罪行,下列史料可信度最高的是( )
A.1860年《泰晤士报》的相关报道 B.历史书籍里的相关描述
C.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圆明园文物 D.亲历该事件士兵回忆录
28.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载体。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于1842年8月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B.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1898年春,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公车上书”,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D.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于1899年出“门户开放”的政策
29.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
A.《天津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瑷珲条约》
30.2023年5月9日,经国家文物局授权,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黄屏出席于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办公室举行的中国流失文物返还仪式,与美方签署返还协议,并接收2件重要石刻文物。中国流失文物是中国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寄托着中国人民质朴深沉的历史情感和文化记忆。历史上圆明园中的文物就曾大量流失海外,这跟下列哪次战争有关(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二、综合题
3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图
(1)上图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哪一重要史事?其主要目的是什么?它开创了哪条交通线?
材料二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澳门问题是由中国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和外国列强的入侵造成的。
1535年,葡萄牙人取得在澳门码头停靠船舶、进行贸易的权利;1553年,葡萄牙以曝晒船上水渍货物为由,并通过贿赂当地中国官吏,进入澳门居住;至1557年起,他们每年须向当地中国官吏交纳一定银两的地租,以换取在澳门居住的资格。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晚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被迫割地赔款。葡萄牙政府也趁机发难。1845年,葡萄牙颁布法令,公然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并拒交地租,以武力抢占关闸,驱逐中国官吏,绑架中国士兵。1851年和1864年又先后强行将凼仔与路环两岛划入其管辖范围,从而逐步完成了对澳门的占领。
——中国新闻网
(2)材料二中的“中国封建王朝”是指哪两个朝代?在当时世界上,对葡萄牙“进入”“占领”澳门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的探险活动和技术革命分别是指什么?在近代中国,哪几次列强侵华战争对澳门问题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3)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史事发生时,中国的国力状况分别如何?综合上述,我们能得到哪些正确的历史认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三大主权遭到了破坏: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同时,中国的司法主权也遭到破坏。当一个国家已经不能全部独立地拥有领土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时,这个国家的主权完整就遭到了破坏。这就是鸦片战争对中国最大的危害。由此,清政府也开始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材料二 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体制,已开始解体。1899年全国进出口货值264748千海关两,出口货值195785千海关两,两笔共达460533千海关两。这就是说,中国经济已基本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使用机器的近代工矿企业陆续出现。据统计,1895年全国近代工矿企业总数达200家,资本总额5004万元,工人总数91350~98060人。近代交通运输业和近代商业也陆续出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卫文《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三大主权遭到了破坏”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鸦片战争造成了中国经济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3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外国列强侵略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材料二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
材料三 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什么?它使得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中?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至少两例)?
(4)综合上述材料回答,面对这段屈辱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所以他们企图通过“修约”来扩大侵略权益。当“修约”交涉失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就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材料二 1859年夏,英国和法国公使借口到北京换约,各率一支舰队到大沽口……清军爱国官兵奋勇还击,重创英法舰队……英法舰队惨败的消息传至英国和法国。英法侵略者叫嚣“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占领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让英国人成为中国的主人”。
材料三 这场战争前后,有一个国家趁火打劫,中国北方那么多的大好河山开始沦丧。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实行大规模的报复”主要指什么?
(3)材料三中的这个国家,没有参战,却获得了丰厚的利益,它是哪个国家?
(4)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材料二:这场战争使中国的独立主权又一次受到严重损害:英占九龙司地方一区;赔偿英法巨额军费;沙俄割去40万平方公里土地;增开口岸、内地游历通商等,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公使驻京,加强了侵略者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1)材料二中“这场战争”指中国近代的哪场战争?写出这场战争的起止时间。
(2)通过比较分析上述材料,这两个不平等条约都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
(4)研究了上述两则材料,你有何感受?
()
()
参考答案:
1.C
【详解】据题干“一个曾在19世纪为逼迫中国人接受鸦片而发动两次战争的国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C项正确;美国、法国参与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题干的“两次”不符,排除AB项;德国与鸦片战争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根据材料“为增加贸易量,欧洲人想要更多的让步,因此,1856年再次爆发战争就毫不奇怪了”,结合所学知识,西方国家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于1856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所以斯塔夫里阿诺斯强调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C项正确;《南京条约》签订于鸦片战争结束之后,排除A项;鸦片战争的影响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是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依据材料“别再向我们运送那么多鸦片,我们就能够买你们的产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贸易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降低了中国人民的购买力,反映了鸦片贸易的危害性,C项正确;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鸦片贸易的危害性”不一致,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鸦片贸易的危害,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无关,排除B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据题干“对华倾销商品的情景,并没有像它们所幻想的那样美好。1846年以后,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总值开始大幅度下降”可知,列强对华贸易并未达到他们的预期,为改变这一局面,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B项正确;鸦片战争在1840年爆发,排除A项;火烧圆明园发生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190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鸦片战争后,由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英国商品输出的愿望落空,为此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反映战胜国急需扩大侵略权益,D项正确;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是在鸦片战争之前,排除A项;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是在1894年,《南京条约》是在1842年签订,与“《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不符,排除B项;《南京条约》签订后十年,义和团运动还没有兴起,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一系列条约,开放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增开天津为商埠。”结合所学可知,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是从沿海城市到沿江城市,从而反映出列强发动战争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C项正确;报复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为资本输出创造条件,在题干信息中均无体现,排除AB项;建立租界,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感到更不满意的……是战胜国”可知,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列强不满足于鸦片战争攫取的权益,想通过战争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B项正确;鸦片贸易合法化,获得了更多赔款的确都是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得了侵略权益,但这并不是英法联军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排除AD两项;希望割占中国领土,并且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趁火打劫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是沙俄,不是英法联军,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B项。
8.B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近代史”“最可信”,结合所学可知, 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1949年期间的历史。一手史料是最可信的。因此分析题干,“北京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可以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的历史,“遗址”属于实物史料,属于第一手的具有可信度,B项正确;陈天华的《猛回头》、淮海战役亲历者的口述都带有主观色彩,都属于第二手史料,不是最可信的,排除AD项;《瓦德西拳乱笔记》按时间顺序,收有自1900年8月至1901年11月期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联军统帅瓦德西所写的日记、笔记,给德皇的奏议、函电、报告,以及德皇的谕旨、函电等,记述和反映了八国联军在华侵略活动及其内部矛盾、镇压义和团运动、胁迫清政府接受议和大纲,以及八国军队烧杀抢掠等内容,对了解和研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具有一定史料研究价值,但不是最可信的,排除C项。故选B项。
9.A
【详解】依据题干“夏宫(圆明园)”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英法侵略军到达圆明园后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销赃灭迹,掩盖罪行,烧毁圆明园,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法国作家雨果说的“两个强盗”,一个是法兰西,一个是英吉利,也就是英国和法国,A项正确;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抢占了我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没有抢劫圆明园,排除BD项;美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是帮凶,没有抢劫圆明园,排除C项。故选A项。
10.B
【详解】根据题干“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皇家园林圆明园,先是大肆劫掠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由此可知,圆明园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是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所导致,B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项不符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据题干“英法狼狈为奸,俄国趁火打劫,中国丢失了外东北。”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这场战争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B项正确;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中国丢失了香港岛,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发动的,中国丢失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地区,排除C项;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发动了侵华战争,史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依据题干“公使驻京”的信息结合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可知,1858年,英法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海建条约》,内容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因咸丰帝和其朝臣最不能容忍“公使驻京”这一内容,导致战争不断升级,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了圆明园,C项正确;割让香港岛是《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A项;签订《天津条约》才有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发生在惨痛代价之前,不是惨痛代价,排除B项;赔款白银4.5亿两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个叫英吉利,闯进中国一座大型的皇家园林,对其进行抢窃,并于10月18日,纵火焚烧,大火连烧三天”可知,这是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体现了资本主义侵略的残暴性,B项正确;林则徐1839年在虎门销烟,这是反对外来侵略,而不是英法侵略中国,排除A项;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这是俄罗斯侵略中国,而不是法兰西、英吉利火烧圆明园,排除C项;日本进行旅顺大屠杀,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B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9世纪中期,排除A项;十二生肖铜像流失海外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与中法战争无关,排除C项;十二生肖铜像流失海外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与甲午中日战争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6.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858年《瑷珲条约》、1860年侵占约40万平方千米国土,事后逼清王朝签订《北京条约》加以承认”可知这反映的是沙俄对中国的侵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沙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帮助英法掠夺中国,侵占了中国东北大量领土,C项正确;英国率先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排除A项;法国伙同英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B项;日本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排除D项。故选C项。
17.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也乘机侵占中国北方百万领土,B项正确;A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A项;CD项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内容,排除CD项。故选B项。
18.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B项正确;其它三项均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9.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中国近代史上,沙俄强迫清政府签定许多条约,共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C项正确;在苏联支持下,外蒙古独立出去,排除A项;英国曾割占中国香港,排除B项;意大利没有割占过中国土地,排除D项。故选C项。
20.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通过《缓晖条约》、《北京条约》和一系列的勘界条约,共侵占了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C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葡萄牙虽未发一兵一卒,却肆无忌惮地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葡和好贸易章程》,1887年,又签订了《中葡里斯本条约》,其中规定葡萄牙人可以“永驻和管理澳门”, 澳门正式沦为葡萄牙的领地,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西班牙没有参与,排除D项。故选C项。
21.D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打劫中国”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直接出兵侵略中国,而沙俄却趁火打劫,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成为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D项正确;1895年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划分势力范围,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内部李鸿章、曾国藩等洋务派官员掀起洋务运动,创办福州船政局等中国近代企业,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洗劫焚毁皇家园林圆明园是英法联军的暴行,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2.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外部,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掠夺大片领土,清政府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在内部,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统治造成巨大威胁,清政府内忧外患,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维新与改革,排除AB二项;农民阶级的反抗仅仅是一个方面,排除D项。故选C项。
23.B
【详解】根据图示“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北方的领土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趁机侵占我国大部分领土,使中国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B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排除D项。故选B项。
24.C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可知,这是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战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项正确;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排除D项。故选C项。
25.C
【详解】据题干“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民间地理学者,涌现出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延杰的《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东三省與地图说》,姚文栋的《云南勘界筹边记》,薛福成的《滇缅边界图说》等等”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部分有识之士关注边疆地区局势,编著边疆史地著作,体现了当时中国部分进步人士的国家主权和民族意识日益增强,C项正确;官方关注边疆危机、自然科学研究,都与题干内容 不符,排除AB项;材料不能充分说明当时中国学习西方成为社会潮流,排除D项。故选C项。
26.B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事实即历史真实事件,历史结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是对“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评论,属于历史结论,B项正确;而ACD项都是对历史事件的真实叙述,属于历史事实,排除ACD项。故选B项。
27.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闯进了圆明园,掠夺了大量的奇珍异宝,并火烧圆明园”,可知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是直接的证据,是未经过任何修饰的信息 ,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因此最能证明英法曾犯下的罪行的是“法国枫丹白露宫的中国藏品”。C项正确;《泰晤士报》报纸、历史书籍、回忆录,都属于第二手资料,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28.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据此分析,B项是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历史影响的判断和分析,属于历史结论,B项正确;A项是有关鸦片战争战败后清王朝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客观史实,C项是属于康有为等维新派发起“公车上书”的客观史实,D项是甲午战后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客观史实,都属于历史事实,排除ACD项。故选B项。
29.A
【详解】根据材料“1871年”、“今长江”、“洋船往来”的信息可知,材料表明近代列强获得了在长江的航运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8年中国和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拥有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A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晚于《天津条约》,不符合题干中“最早”的要求,排除BC项。《瑷珲条约》签订于1858年,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0.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历史上圆明园中的文物就曾大量流失海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材料中的文物就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流失的。B项正确;鸦片战争主要在广州南京进行,圆明园文物没有遭到大量流失,排除A项;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未涉及大量文物流失,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涉及文物大量流失,排除D项。故选B项。
31.(1)史实:郑和下西洋;目的:宣扬国威;交通线: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2)朝代:明朝、清朝;探险活动:新航路开辟;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3)国力状况:材料一:国力强盛;材料二:国力衰落;历史认识:开放则兴,闭关则衰。
【详解】(1)史事:根据材料一图片中的信息“郑和航海路线”、“刘家港”可知,图片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在七次航行中,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
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一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二是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交通线: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2)朝代:根据材料二“1535年,葡萄牙人取得在澳门码头停靠船舶,进行贸易的权利;1553年,葡萄牙以曝晒船上水渍货物为由,并通过贿赂当地中国官吏,进入澳门居住;至1557年起,他们每年须向当地中国官吏交纳一定银两的地租,以换取在澳门居住的资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中国封建王朝”指的是明朝。根据材料二“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晚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被迫割地赔款。葡萄牙政府也趁机发难。1845年,葡萄牙颁布法令,公然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并拒交地租,以武力抢占关闸,驱逐中国官吏,绑架中国士兵。1851年和1864年又先后强行将凼仔与路环两岛划入其管辖范围,从而逐步完成了对澳门的占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中国封建王朝”指的是清朝。
探险活动:根据材料二“1535年,葡萄牙人取得在澳门码头停靠船舶,进行贸易的权利;1553年,葡萄牙以曝晒船上水渍货物为由,并通过贿赂当地中国官吏,进入澳门居住”可知,在当时世界上,对葡萄牙“进入”“占领”澳门起重要推动作用的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是指在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的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以西班牙,葡萄牙为首的殖民国家对亚非拉各国进行了早期的殖民扩张,西方殖民时代就此开始。
技术革命:根据材料二“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晚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被迫割地赔款。葡萄牙政府也趁机发难。1845年,葡萄牙颁布法令,公然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并拒交地租,以武力抢占关闸,驱逐中国官吏,绑架中国士兵。1851年和1864年又先后强行将凼仔与路环两岛划入其管辖范围,从而逐步完成了对澳门的占领”可知,这时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西方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对中国发动了侵华战争,所以在当时世界上,对葡萄牙“进入”“占领”澳门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的技术革命指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侵华战争:根据材料二“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晚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被迫割地赔款。葡萄牙政府也趁机发难。1845年,葡萄牙颁布法令,公然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并拒交地租,以武力抢占关闸,驱逐中国官吏,绑架中国士兵”可知,在近代中国,葡萄牙趁鸦片战争之机,公然宣布澳门为“自由港”。根据材料二“1851年和1864年又先后强行将凼仔与路环两岛划入其管辖范围,从而逐步完成了对澳门的占领”可知,葡萄牙趁第二次鸦片战争,又强行将凼仔与路环两岛划入其管辖范围,从而逐步完成了对澳门的占领。
(3)国力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明初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宋、元以来中国海外贸易的发达,对外移民的增加,所有这一切,都为郑和下“西洋”准备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所以说材料一所反映的史事发生时中国的国力强盛。根据材料二“1535年,葡萄牙人取得在澳门码头停靠船舶,进行贸易的权利;1553年,葡萄牙以曝晒船上水渍货物为由,并通过贿赂当地中国官吏,进入澳门居住;至1557年起,他们每年须向当地中国官吏交纳一定银两的地租,以换取在澳门居住的资格。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晚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被迫割地赔款。葡萄牙政府也趁机发难。1845年,葡萄牙颁布法令,公然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并拒交地租,以武力抢占关闸,驱逐中国官吏,绑架中国士兵。1851年和1864年又先后强行将凼仔与路环两岛划入其管辖范围,从而逐步完成了对澳门的占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不断遭受外来侵略,中国的国力衰落。
历史认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通过郑和下西洋积极对外交往。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发展潮流,中国国力衰落,不断遭受外来侵略。所以我们能得到历史认识是开放则兴,闭关则衰。
32.(1)① 领土主权:《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②关税主权:《南京条约》中英协定关税;③司法主权:西方列强拥有领事裁判权。
(2)变化: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被纳入世界市场;②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出现。影响:①民族资产阶级出现并不断壮大;②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转型。
【详解】(1)根据材料一“当一个国家已经不能全部独立地拥有领土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主权是指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和司法主权。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这些条款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由此,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从而,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体制,已开始解体”“这就是说,中国经济已基本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可以得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被纳入世界市场;根据材料二“使用机器的近代工矿企业陆续出现”“近代交通运输业和近代商业也陆续出现”可以得出,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出现。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洋务运动中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
33.(1)战争:鸦片战争;
变化: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事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3)抗争: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血战黄海;左宗棠收复新疆等(任意答对其中的两点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4)感受:落后就要挨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或答中华民族敢于反抗、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战争:由材料“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及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
变化:由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事件:由材料“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战争:由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10 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所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3)抗争:由材料“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反抗,如: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血战黄海,左宗棠收复新疆等。
(4)感受:本题是开放型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中华民族具有敢于反抗、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等。
34.(1)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3)沙俄。
(4)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详解】(1)提取材料一关键信息“他们企图通过‘修约’来扩大侵略权益”,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英国在中英贸易中仍然处于贸易逆差地位,他们认为是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太少,英法在遭到清政府拒绝“修约”要求后,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故材料一中“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指的是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据所学可知,1860 年10 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对北京西北郊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可见,材料二中“实行大规模的报复”主要指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3)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作为调停者,趁机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约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成为获利最多的国家,故材料三中的这个国家指沙俄。
(4)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与列强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5.(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2)通商、割地、赔款。(写出两项即可得满分)
(3)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
(4)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只有国家强盛.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二中的“赔偿英法巨额军费”“沙俄割去40万平方公里土地”“公使驻京”等内容可知,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所以材料二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其起止时间是1856年到1860年。
(2)根据材料一中的“开放……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和材料二中的“英占九龙司地方一区;赔偿英法巨额军费;沙俄割去40万平方公里土地;增开口岸……”可知,两次战争的两个不平等条约都涉及了割地、赔款、增开通商口岸等内容。
(3)根据材料二中的“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加强了侵略者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所学解读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屈辱,这证明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所以我们要努力建设国家,只有国家强盛.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