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长安高级中学2022-2023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考试(二)历史试题(含解析)

参考答案及评价标准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D C C A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C C B B
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东汉陶制水田模型”可知,云南先民基于南方自然条件,在水田种植谷物、在池塘养殖与种植经济作物,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故选C项;精耕细作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劳动,改进生产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题干未提及云南先民改进农业工具、改良种子作物等信息,排除A项;题干没有将中国农业生产工具等与世界作比较,排除B项;东汉田庄是大地主经营地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大地主占有大量耕地并控制着众多依附民,“东汉陶制水田模型”未见田亩广袤和依附民众多,排除D项。
2.【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清朝建始县由于人多地少,除了种稻外,还在山上种玉米、洋芋,这说明建始县人民除了吃稻米外,还吃玉米等作物,可用来佐证人民饮食结构的变化,故选D项;“广泛”一词有误,材料仅说山上种植,排除A项;并非水稻总产量下降,而是人多地少,水稻产量不能满足人口需要,排除B项;“最早”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
3.【答案】B【解析】从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精确农业”因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战备技术而“精确”,这是对数字信息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明依赖现代高新技术支持,故选B项;从上图可知,该农业类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评估,没有涉及解决粮食的供需矛盾问题,排除A项;“土壤状况电子图”说明是对自然环境的评估利用,农业发展无法摆脱自然环境的限制,排除C项;粮食种植的多元化是指种植多种粮食作物,与材料强调精确农业依赖现代高新技术支持无关,排除D项。
4.【答案】D【解析】材料提及秦国农民借用官府的铁农具损坏后,无需赔偿,只要写清理由即可,说明战国时期秦国铁农具很充足了,故选D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只提及一条农业方面的法律条文,“完备”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冶铁业,排除C项。
5.【答案】C【解析】据选必二第4课学习聚焦可知,不同文明地区的农业生产工具有一定相似性,如青铜农具、铁制农具在西亚、中国、北非等地大约同时期出现,故选C项;“大量使用”不合史实,应为“少量使用”,排除A项;“中国人”不合史实,应为“赫梯人”,排除B项;“翻车”不合史实,应为“筒车”,翻车的动力是人力,排除D项。
6.【答案】C【解析】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经济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也要求教育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故选C项。A项与材料相违背,排除;B.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7.【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互联网的特点及作用,故A项正确;互联网主要是方便快捷,并未表现出其感染力,故B项错误;C项不能突出其信息量大的功能,故C项错误;D项材料中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
8.【答案】C【解析】图片说明了古希腊城邦地理环境靠近海洋的特点,这一特殊的地理条件有利于形成海洋文明,即以海外贸易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同时也有利于进行海外殖民活动,C项正确。希腊多山,不利于农业的发展,A项错误;直接有利于希腊民主制的普遍建立的是其小国寡民的状态,而非自然环境,B项错误;希腊多山地,城邦林立,不利于统一,D项错误。
9.【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发展中国家在有形产品贸易中的比重由1995年的27%变为2015年的49%,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D项正确。发达国家有形产品贸易所占比重的下降,不能说明其经济利益受到较大损失或其在国际分工中受到重大冲击,故A.B两项错误;发展中国家有形产品贸易所占比重的上升不能说明其经济利益增加,C项错误。
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盛泽镇从明至清,工商业得到了巨大发展,体现了工商业市镇的快速发展,C项正确。盛泽镇从事丝绸交易,而非棉纺织基地,排除A项;盛泽镇并不是全国性的商贸中心,排除B项;D项不符合史实,汉代就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排除。
1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北京修建多家公园供市民休闲娱乐、强身健体,体现了时代进步性,故选B项;根据所学可知,近代由于受到了西方观念的影响,公共空间形态逐渐转型,因此公园的建立与政治革命的推动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中公园的开辟丰富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公民的政治地位包括公民各项政治权利的实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据材料“由此开始,北京市开辟了多家公园”可知,北京开辟多家公园方便市民健身游玩,但其他地区及广大农村偏远地区尚未普及,故深入人心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
12.【答案】D【解析】魏源认识到并非人们认识到,A项表述属于偷换概念,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海运和河运之间的取代和被取代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题意,描述的是近代部分中国人对于河运和海运的重视,故C项错误;D项表述符合题目中“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故D项正确。
13.【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自1932年至1934年,我国通车里程、汽车数量有显著增加,说明我国交通运输近代化得到发展,故选C项;材料并无公路建设与汽车数量增长的相关信息,并不能得出公路建设带动汽车增长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显示1932—1934年我国公路通车里程与汽车辆数有所增加,但“成就巨大”一词过于绝对,排除B项;汽车辆数的增加并不能说明是汽车是中国制造的,不能得出政府重视发展汽车制造业的结论,排除D项。
14.【答案】C【解析】中医作为中国古代科技的代表,具有重实用的特点,而西方医学则具有重理论的特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古代中国医学与近代西方医学的关系,排除B项;由材料“古代中国典籍记载……不可不通者也”“实验方法证实了血液的循环运动”可得出,古代中国科技注重感性经验,近代西方科技注重科学实验,C项正确;中医治根和西医治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
15.【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奠定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的是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排除A项;根据材料“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受到启发……”可知,古代中医药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具有启发性,故B项正确;“东方药物巨典”是指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故排除C项;D项中的“占据中心地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16.【答案】B【解析】据材料“老大爷说:‘现在国家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过去……得一石来粮’”可知百姓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认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可新中国,故选B项;社会主义改造主要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面,材料重点强调百姓对政府在天花治疗方面的肯定,排除A项;民主政治建设主要表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等方面,材料重点强调百姓对国家医疗方面的认可,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初,国家尚处于发展时期,卫生防疫体系并未全面建立,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14分)
(1)影响: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生产者(生产方式发生变化);推动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加深;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走向定居生活);为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任答2点,4分)
(2)表现:旧生产关系逐渐瓦解;地租形态变化;农业资产阶级逐渐形成;新的经营方式不断发展;自耕农衰退,农业生产者减少;农业生产走向机械化。(任答2点,2分)
关系:农业革新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原料等;工业革命为农业革新提供先进技术。(2分)
(3)特点:规模大;时间长;效果好(贡献大);技术援助。(任答2点,2分)
意义:有利于实现非洲的粮食安全;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任答2点,4分)
【解析】
(1)据材料一“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人类从攫取性经济转变为生产性经济”得出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生产者(生产方式发生变化);据材料一“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生产经验”得出推动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加深;据材料一“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得出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走向定居生活);据材料一“从事农耕和富牧后,人类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存储它”结合所学得出为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二“英国的农奴制度走向解体,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转化”结合所学得出旧生产关系逐渐瓦解、地租形态变化;据材料二“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投资农业,推行新的经营方式”结合所学得出农业资产阶级逐渐形成、新的经营方式不断发展;据材料二“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被赶走,被迫出卖劳动力”得出自耕农衰退,农业生产者减少;据材料二“播种机、收割机、打谷机相继发明”得出农业生产走向机械化。第二小问关系,据材料二“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被赶走,被迫出卖劳动力”结合所学得出农业革新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原料等;据材料二“18~19世纪,播种机、收割机、打谷机相继发明”结合所学得出工业革命为农业革新提供先进技术。
(3)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帮助非洲建设了许多大型农场、水利工程等项目。90年代以来,大批中国农业学者前往非洲”结合所学得出规模大、时间长、效果好(贡献大);据材料三“他们研发了适合非洲自然条件的粮食生产技术”得出技术援助。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三“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的高产杂交水稻后,产量达到10.8吨/公顷,远高于当地一般3吨/公顷的产量”结合所学得出有利于实现非洲的粮食安全、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结合所学得出我国对非洲农业援助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
18.【答案】(12分)
(1)原因:欧洲技术领先、印第安部落组织松散、疫病传播。(3分)
致命疾病:天花。(1分)
直接影响: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答出印第安人数量锐减亦可,1分)
(2)路径:玉蜀黍原产于美洲,由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1分),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1分)。(共2分)
影响: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促使了世界人口激增;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推动了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任答3点,共3分)
【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钢铁优于石头,大炮火药打败了弓箭投石;印第安部族间缺乏统一,甚至在印第安人建立的大帝国内亦如是……这些人类杀手,随同探险者与征服者来到新世界。于是旧世界的致命疾病在新土地大展身手,格杀更为有力,即使在旧世界原属较为‘慈悲’的小病痛,到了新大陆也摇身一变晋升杀手级”可知,欧洲技术领先、印第安部落组织松散、疫病传播。第二小问致命疾病举例,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从旧世界来到新世界的“致命疾病”有多种,其中以天花最具代表。第二小问致命疾病举例的直接影响,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天花的传播,导致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
(2)第一小问路径,根据材料二“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克罗斯比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在意大利,一块块玉蜀黍田鳞次栉比”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玉蜀黍原产于美洲,由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第二小问影响,结合基础知识知识,可从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促使了世界人口激增;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推动了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等多方面全面分析。
19.【答案】(14分)
(1)政府的扶持和保护政策;宗教改革带来思想解放;移民政策促进了新的技术流动。(4分)
(2)原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2分)
积极影响: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习惯;改善了欧洲人的生活质量;丰富了欧洲市场的商品种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4分)
(3)重农抑商政策;宋明理学僵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等。(4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16世纪欧洲政府……席卷欧洲的宗教改革……流动的人口又给某些地区带来了新的技术”得出政府的扶持和保护政策,宗教改革带来思想解放,移民政策促进了新技术的流动。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等新产品深受欧洲人的欢迎。……获得了高产的、富于维生素的廉价食品”可得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习惯,改善了欧洲人的生活质量,丰富了欧洲市场的商品种类,结合所学可得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第(3)问,从同时期欧洲重视商业、思想解放和对外开放及掠夺可得中国的阻碍因素。
20.【答案】(12分)
示例
信息:朗姆酒成为英国水手和海军的日常配给。
历史现象: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
概述和评价: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玉米、马铃薯、甘薯等美洲的物种陆续传播到欧洲、亚洲、非洲等地,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经济类的甘蔗等,此外还有水果,蔬菜和一些动物。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传播,丰富了人们的饮食选择,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对经贸和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解析】
首先,据材料“此后,朗姆酒也成了英国水手和海军的日常配给”得出朗姆酒成为英国水手和海军的日常配给。其次,结合所学得出历史现象,这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最后,结合所学进行概述和评价,结合所学可从美洲物种的外传、其它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以及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三个角度展开;即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玉米、马铃薯、甘薯等美洲的物种陆续传播到欧洲、亚洲、非洲等地,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经济类的甘蔗等,此外还有水果,蔬菜和一些动物。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传播,丰富了人们的饮食选择,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对经贸和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长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考试(二)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和姓名填写在答题纸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下图为云南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东汉陶制水田模型”,外形酷似鸳鸯火锅,一半是农田,一半是池塘,中间还摆放有陶制的鸭子、鱼、荷叶、莲蓬等,一派水乡泽国的繁荣景象。它生动展现了云南先民(  )
A.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B.领先世界的农业生产技术
C.因地制宜提高土地利用率 D.庄园化的农田灌溉和水产养殖
2.清朝《建始县志》记载,“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又称玉米)、洋芋”。《建始县志》的这一记载可以用来佐证(  )
A.建始县适合包谷、洋芋的广泛种植
B.清朝建始县水稻总产量有所下降
C.包谷、洋芋传入建始县的最早时间
D.清朝建始县人民饮食结构的变化
3.下图为现代“精确农业系统示意图”。据此可知,“精确农业”(  )
A.解决了粮食的供需矛盾 B.依赖现代高新技术支持
C.摆脱了自然环境的限制 D.利于粮食种植的多元化
4.战国时期秦国法律规定,农民没有铁器进行耕作,可向政府借用,借用的铁农具受到损坏,也不是必赔偿,只需书写材料说明即可。据此可知,秦国(  )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冶铁业由官府垄断 D.铁农具已广泛用于农耕
5.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也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下列关于古代农业生产工具评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商周时期就已大量使用青铜农具
B.铁制农具率先由中国人所掌握
C.不同文明农业生产工具有一定相似性
D.翻车实现了借水力进行农业灌溉
6.17-18世纪的英国,英国教育由国教教会管理,学校课程的设置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1870年颁布《福尔特法案》,成立免费学校,实行强制性的世俗教育,到1900年,基本实现了初等教育普及。这说明近代英国(  )
A.宗教束缚限制了教育的发展 B.思想解放的历程较为缓慢
C.经济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变革 D.最早实现初等教育的普及
7.肖恩·马洛尼说:“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个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他这样评价互联网的主要理由是(  )
A.互联网比其他媒介更加快捷与方便,信息量更大
B.互联网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C.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
D.互联网的技术含量高
8.古希腊城邦主要分布在爱琴海沿岸(下图),城邦大部分背靠大山,面向大海。这直接有利于(  )
A.希腊农业生产的发展 B.希腊民主制的普遍建立
C.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 D.希腊各城邦统一的趋势
9.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1995年发达国家在有形产品贸易中的比重是73%左右,发展中国家仅占27%,而到2015年,发达国家占51%,发展中国家占49%。这表明(  )
A.发达国家经济利益受到较大损失
B.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到重大冲击
C.发展中国家经济利益成比例增加
D.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
10.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清朝前期,“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可见,盛泽镇的发展体现了(  )
A.棉纺织基地的出现 B.全国性商贸中心的形成
C.工商业市镇的快速发展 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11.1914年,北京市政府发布通告,向民众介绍了公园的概念:找一块清净宽敞的所在,开辟出来,再能有天然的丘壑,多年的林木,加以人工设备,专在有益人群游玩。市民精神日渐活泼,市民身体日益健康。由此开始,北京市开辟了多家公园。这可以用来说明近代中国(  )
A.政治革命推动了市政建设 B.城市化进程体现了时代进步
C.公民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D.科学的生活理念已深入人心
12.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72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提出“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晚清时期(  )
A.人们已认识到发展近代海军的重要性
B.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重要运输通道
C.中国传统交通运输业开始向近代转变
D.国人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识的增强
13.下表为1932—1934年我国公路通车公里数与汽车辆数增加百分率比较表。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年份 通车公里 1931年相比增加百分率 汽车辆数 与1931年相比增加百分率
1932年 70899 7% 44463 10%
1933年 76473 8% 50023 12%
1934年 84803 11% 57325 15%
A.公路建设带动汽车的增长 B.政府的经济建设成就巨大
C.交通运输近代化得到发展 D.政府重视发展汽车制造业
14.据古代中国典籍记载,所谓经络乃行血气、营阴阳、调虚实、应天道、决死生、处百病不可不通者也。而英国生理学家哈维于1628年发表《心血运动论》,用实验方法证实了血液的循环运动。这表明(  )
A.中医重理论,近代西方医学重实用
B.古代中国医学启发了近代西方医学
C.前者重感性经验,后者重科学实验
D.前者注重根治,后者注重直接救治
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受到启发,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对此解释准确的是(  )
A.《肘后备急方》奠定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B.古代中医药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具有启发性
C.“东方药物巨典”对中医药学发展作出贡献
D.中医药学至今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据中心地位
16.建国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个孩子,要是在过去请‘花先生’栽‘花’,顶少也得一石来粮。”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  )
A.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B.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
C.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 D.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分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人类从攫取性经济转变为生产性经济。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生产经验。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和收获。从事农耕和畜牧后,人类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存储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14世纪末以来,英国的农奴制度走向解体,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转化。15世纪末,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起来,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被赶走,被迫出卖劳动力。17世纪,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投资农业,推行新的经营方式。18~19世纪,播种机、收割机、打谷机相继发明,英国的农业革新随即完成。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对非洲进行农业援助,帮助非洲建设了许多大型农场、水利工程等项目。90年代以来,大批中国农业学者前往非洲,他们研发了适合非洲自然条件的粮食生产技术。马达加斯加种植了中国专家培育出的3种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的高产杂交水稻后,产量达到10.8吨/公顷,远高于当地一般3吨/公顷的产量。
——摘编自郑青亭《授人以渔,中国杂交水稻助力非洲国家实现粮食安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农业发明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14~19世纪英国农业革新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农业革新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要指出我国对非洲农业援助的特点和意义。(6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为什么欧洲人能够如此轻而易举就征服了美洲?有许多解释:钢铁优于石头,大炮火药打败了弓箭投石;印第安部族间缺乏统一,甚至在印第安人建立的大帝国内亦如是……这些人类杀手,随同探险者与征服者来到新世界。于是旧世界的致命疾病在新土地大展身手,格杀更为有力,即使在旧世界原属较为“慈悲”的小病痛,到了新大陆也摇身一变晋升杀手级。因此某位传教士的记载可谓不无夸大:“印第安人这么轻易就会死去,似乎只消见到、嗅到一名西班牙人,就足以令他们失魂丧命。”
——摘编自【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材料二
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克罗斯比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我们的飞机正在飞越欧洲上空,当下降得足够低时,足以让乘客观察到“哥伦布大交换”的痕迹:在意大利,一块块玉蜀黍田鳞次栉比;在西班牙,美洲大豆像地毯一样铺展开来;在法国,田野里挤满了灿烂的、向上盛开的美洲向日葵。大片的烟叶在荷兰农场里沐浴阳光。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人能够轻而易举征服美洲”的原因。结合所学,试举一例从旧世界来到新世界的“致命疾病”并简述其直接影响。(6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玉蜀黍”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路径,并分析以“玉蜀黍”为代表的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6分)
19.17世纪,欧洲在商业上发展迅速,流通的商品种类迅速增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6世纪欧洲政府如法国的重商主义和英国的圈地运动,都有益于商业发展。席卷欧洲的宗教改革更是把市民、商人从天主教的禁欲主义枷锁中解放出来。流动的人口又给某些地区带来了新的技术,并与当地经济结合,创造了有效的商业行为和更高的商业利润。如16世纪中叶,英国利用尼德兰移民的力量,成功地生产了“绒线布”,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
——王素琴《对西欧封建商业迅速跨越资本主义门槛的再认识》
材料二
新货物的品种日益增多,带来了消费的选择。香料、丝绸等商品,大大超过了欧洲社会消费的需要,胡椒的价格自1650年以来,一直在跌落。而茶叶、糖、咖啡、烟草和甜酒等新产品深受欧洲人的欢迎。茶叶则是普通欧洲人最重要的饮料,英国人发明了把中国茶与西印度群岛生产的糖混合起来喝的新习惯,这种混合饮料能很快提供能量,在营养方面创造了一场革命。为了提高糖的产量,葡萄牙人在巴西殖民地种植甘蔗成功,美洲糖产量的增加,满足了欧洲消费市场的需要,却引发了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从16世纪末开始,欧洲人从南美引入了救命的食物——马铃薯,欧洲人获得了高产的、富于维生素的廉价食品。
——李世安、孟广林《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商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欧洲产生“消费选择”的主要原因和积极影响。(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欧洲相比中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受阻的因素。(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647年,加勒比海东部的巴巴多斯小岛上的一场盛宴中有乳猪、菠萝和一种名为“KillDevil”的饮料。“KillDevil”是用甘蔗榨糖的废料蒸馏而成的原始朗姆酒的早期说法。朗姆酒的一个重要用途是培养奴隶们对朗姆酒的依赖,有利于奴隶主更好地控制奴隶,即扫除身体疲劳,提升劳动效率。1655年,英国从西班牙手中抢下牙买加,并将它纳入直辖殖民地的范畴。牙买加是甘蔗和朗姆酒的重要产地。此后,朗姆酒也成了英国水手和海军的日常配给,加了柠檬和酸橙汁的朗姆酒,还解决了一个让所有国家都头疼的问题——坏血病。在非洲,朗姆酒则成了一种货币,是换购奴隶的重要媒介。在北美英属殖民地,朗姆酒的买卖一度成为最大、最繁荣的产业。北美殖民地开始从其他国家的殖民地进口更廉价的原料,导致宗主国英国无利可图。后来,英国推出《糖蜜税法》,设置了高门槛的关税。殖民地人民对此展开了大规模抵制活动。
——摘编自【美】查尔斯·A.科伦比《朗姆酒的传奇之旅》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则有关朗姆酒发展的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信息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长安高级中学2022-2023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考试(二)历史试题(含解析)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